宜興是個大寶貝,建國後依次隸屬於常州、蘇州、鎮江、無錫!

宜興,古稱“荊邑”“陽羨”,位於江蘇南部、太湖西岸、江浙徽三省的交界處,是江蘇省在西南部的大門。

宜興是個大寶貝,建國後依次隸屬於常州、蘇州、鎮江、無錫!

宜興

宜興以紫砂壺聞名於世,擁有80多個石灰岩溶洞,3500餘公頃茶園,竹海縱橫八百里,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綠洲、竹的海洋”之稱。宜興人文薈萃,誕生了4位狀元、10位宰相、26位兩院院士,又被稱為院士教授之鄉。

宜興是個大寶貝,建國後依次隸屬於常州、蘇州、鎮江、無錫!

紫砂壺


宜興是個大寶貝,建國後依次隸屬於常州、蘇州、鎮江、無錫!

善卷洞

宜興是個大寶貝,建國後依次隸屬於常州、蘇州、鎮江、無錫!

陽羨茶


宜興是個大寶貝,建國後依次隸屬於常州、蘇州、鎮江、無錫!

宜興竹海

當年,蘇軾來到宜興獨山,看山勢形狀,感嘆道“此山似蜀”,遂買田置屋,打算在此安度晚年。他說,“買田陽羨吾將老,從此只為溪山好”。如此來說,“此間好,頗似蜀”,才能讓蘇學士找到家鄉的感覺,或者還有些勝於家鄉的味道。

宜興是個大寶貝,建國後依次隸屬於常州、蘇州、鎮江、無錫!

東坡書院

一、縱觀宜興幾千年的歷史,基本上是以縣級行政單位而存在。

西周時代至春秋末期,宜興地區屬吳國。

周元王四年(前473年),越王勾踐出兵滅吳,宜興地區改屬越國。

周顯王三十年(前355年),楚國興兵滅越,宜興地區改屬楚國。

宜興是個大寶貝,建國後依次隸屬於常州、蘇州、鎮江、無錫!

陽羨湖

秦統一中國,推廣郡縣制。公元前221年,宜興正式立縣,定名為陽羨縣。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陽羨縣令尹靈常從徵,歷時七年,建立功勳。十二年,被封為陽羨侯,置陽羨侯國。至漢文帝十二年(前168年),陽羨侯國傳三世,無後,國除,複稱陽羨縣。

三國時期,吳國赤烏六年(243年),在荊溪河畔重建陽羨縣城,從此奠定了後來宜興縣城的空間位置和發展格局。

二、西晉以後,宜興也曾在某些歷史階段,短暫地作為更高一級的行政區劃存在過。

西晉末年,石冰、陳敏、錢璯先後在江東發動叛亂,建立割據政權。周處之子周玘三興義兵,平定叛亂,史稱“三定江南”;因功封行建威將軍、吳興太守,封烏程縣侯。朝廷又特設“義興郡”,郡治在原陽羨縣城,下轄義鄉、國山、臨津、陽羨、平陵、永世六縣。到南朝劉宋永初三年(422年),又增置綏安縣,歸義興郡管轄。至此,宜興達到了歷史上行政管轄範圍最為廣大的時期,地跨今常州、無錫、湖州、宣城等地的部分地區。

宜興是個大寶貝,建國後依次隸屬於常州、蘇州、鎮江、無錫!

祭祀周玘父親周處的周王廟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撤義興郡,將陽羨、國山、臨津三縣合併為義興縣,屬常州。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義興縣被分臵為陽羨、臨津二縣,並在此置鵝州,縣城改為州府。至武德七年,鵝州又改稱南興州,次年撤州複稱義興縣。

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因避太宗名諱,改義興縣為宜興縣,屬常州。南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宜興一度改稱南興軍。

元代,宜興縣幾度改設州府,直至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復改宜興縣。

清雍正四年(1726年),由於宜興縣人口、賦稅繁多,析為宜興、荊溪二縣。

三、民國元年(1912年),兩縣重新合併為宜興縣。至此以後,宜興縣域基本再未發生大的變更,只是在隸屬關係上屢次更改。

宜興是個大寶貝,建國後依次隸屬於常州、蘇州、鎮江、無錫!

宜興龍背山森林公園

1949年4月,蘇南行政公署政區成立,駐無錫市,轄無錫市和鎮江、武進、蘇州、松江4個行政分區。1953年1月,江蘇省正式建立。建國以後,行政區劃調整比較頻繁,宜興的隸屬關係也就隨之經常發生改變。

1949年6月至1953年1月,宜興屬常州專區。

1953年,常州專區撤銷。至1956年2月,宜興屬蘇州專區。

1956年2月至1958年8月,宜興屬鎮江專區。

1958年8月,鎮江專區改名為常州專區,專署由鎮江市遷至常州市,宜興屬常州專區。

1959年9月,常州專區改名鎮江專區,專署由常州市遷駐鎮江市,宜興屬鎮江專區。1970年,鎮江專區改稱鎮江地區。

從歷史上來看,宜興縣很長一段時間內屬於常州府管轄,在清代所謂的“常州八邑”中也獨佔其二。建國後,宜興屬鎮江專(地)區管轄,也不過只是上級行政單位名稱的變化而已。

倒是在五十年代初期,宜興短暫地歸屬蘇州專區管轄。“三反”“五反”時期,為徹底解決為禍百年的太湖匪患,保護人民群眾的正常生產和生活,鞏固新建立的人民政權,由環太湖的七個市(縣)成立統一指揮的蘇南軍區太湖剿匪指揮部(行政上還單獨成立震澤縣,所轄範圍為太湖湖面、島嶼和沿湖的港口碼頭要地)。這也就是雖然宜興與蘇州隔湖相望,卻又短暫被蘇州專區管轄的原因。

四、1983年後,宜興固定為無錫市管轄。

宜興是個大寶貝,建國後依次隸屬於常州、蘇州、鎮江、無錫!

大覺寺

1983年,江蘇實行“省管市,市領導縣”新體制,設11個地級市;其中,蘇南地區設有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5個地級市,宜興屬於無錫市。也就是說,建國以後,宜興縣曾依次隸屬於蘇南地區的常州、蘇州、鎮江、無錫等地級行政單位。直到1983年後,才固定為無錫市管轄。198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撤銷宜興縣,設縣級宜興市。

無錫南瀕太湖,宜興東接太湖。無錫市有著很強的“太湖情結”,自管轄宜興後,有了更為充足的太湖風光和旅遊資源。

較為不便的是,無錫和宜興在陸地上並未接壤,宜興其實是無錫的一塊飛地。不過,近年來,隨著蘇錫常南部高速和宜馬快速通道的提上日程,錫宜重大基礎設施正加快推進,一體化進程持續提速,也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

部分文字材料來自百度百科,部分圖片來自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頭條免費正版圖片。

敬請關注頭條號無錫冷知識,發現不一樣的無錫

宜興是個大寶貝,建國後依次隸屬於常州、蘇州、鎮江、無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