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IS為何遲遲才來“認領”斯里蘭卡恐襲?國際反恐形勢究竟如何?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23日宣稱“認領”斯里蘭卡“4·21”連環爆炸襲擊,但未提供實質證據。IS究竟是不是幕後黑手?如果是,意味著什麼?如果不是,IS為何“冒領”?

為何遲來“認領”?

斯里蘭卡21日連續發生8起爆炸,遇難人數已經升至359人,另有逾500人受傷。這是該國2009年結束內戰以來最嚴重的暴力流血事件,也是“9·11”以來最嚴重的恐襲之一,震驚國內外輿論。當地警方已經逮捕58名嫌疑人,正在美國聯邦調查局等機構協助下展開調查。根據斯總理維克勒馬辛哈的說法,可能還有攜帶爆炸物的襲擊者在逃。

分析指出,在復活節當天,三座基督教堂遇襲意味著歹徒目標是基督徒,三家高端酒店遇襲意味著歹徒目標是外國遊客。斯國防部長維傑瓦德納23日表示,初步調查顯示,凶手旨在“報復”新西蘭上月發生的清真寺槍擊。

23日晚間,IS藉助發聲渠道阿馬克通訊社“認領”襲擊。該通訊社隨後公佈襲擊者照片,其中7人蒙面,3人持刀,1名露臉男子似乎手持突擊步槍。該通訊社還傳載視頻顯示,8人宣誓效忠IS。不過,這些影片目前無法核證,襲擊人數也不明確,疑點重重。

其一,IS聲稱襲擊“針對十字軍聯盟(以美國為首的打擊IS國際聯盟)的國民和斯里蘭卡的基督徒”。《華爾街日報》指出,斯里蘭卡不是這一國際聯盟成員。不過,遇襲酒店頗受外國遊客青睞。

其二,在視頻中,據稱是主要嫌犯的男子穆罕默德·扎哈蘭帶領7名身穿黑色長袍的蒙面男子宣誓效忠IS,但未給出發動襲擊的實質證據。

其三,IS的常規套路是在襲擊發生後立刻宣佈“認領”,這一次為何時隔兩天?反恐問題專家、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李偉指出,不同於之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佔有大量土地,配備指揮通訊系統的情況,IS目前處於被打散的狀態,消息傳播速度可能減慢。此外,IS頭目巴格達迪目前生死不明,襲擊可能不是組織核心人士策劃,而是滲透在其他地區的分支機構成員策劃,“認領”速度可能減慢。

依以往經驗,IS經常“冒領”恐襲,以達到宣傳效果,或者“把水攪渾”。布魯金斯學會印度分部的外交政策研究員德魯瓦·賈尚卡爾指出,已知菲律賓等地存在與IS有關聯的組織,但幾乎沒有證據表明IS在斯里蘭卡活動。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軍控研究中心主任郭曉兵指出,由於目前披露的信息有限,難以斷言IS是不是幕後主使,以及事件動因是否關聯新西蘭槍擊。此外,今時不同往日,IS的根據地已被剷除,其活動能力究竟有多大,不易評估。

郭曉兵認為存在“冒領”可能,因為IS的影響力已經大幅下降,急需重振士氣,此時可能抓住機會大做文章。不過,鑑於IS組織體系已經不再嚴密,更大的可能是受到極端思想影響的組織相互勾結,發動連環爆炸襲擊。

恐怖主義研究分析師麗塔·卡茨也指出,初步信息無法證實IS參與襲擊, “觀察IS是否會發布一份正式公報至關重要。”

李偉認為,從襲擊目標和方式來看,IS“冒領”的可能性較低。

本土境外聯動?

暴力極端主義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安妮·斯派克哈德指出,有關襲擊的全球頭條可能會讓肇事者感到高興。“他們想在媒體上大做文章,證明自身實力和仇恨。他們喜歡這種反衝——團結穆斯林,支持他們的事業。”

但在連環爆炸發生後,沒有任何組織立即“認領”襲擊。當地官員將凶手指向本土極端組織“全國認主學大會組織”(NTJ)。但是,多枚自殺式炸彈威力強大,協調行動具有相當程度的複雜性和專業性,看似經過長期精心策劃。此外,系列爆炸瞄準熱點目標,看似謀求獲得最大程度的全球關注。

而NTJ組織規模較小,此前從未捲入恐怖活動,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具備發動如此大規模襲擊的能力,除非有外部勢力支持,斯里蘭卡當局持類似看法。斯住房建設和文化事務部長普雷馬達薩稱,連環爆炸襲擊是“一種全新的恐怖主義”。

李偉指出,很可能是斯里蘭卡本土極端分子和IS聯手發動襲擊,這是典型的境內外相勾結的恐襲現象。NTJ沒有能力組織這類連環爆炸,襲擊目標也與NTJ以往選擇不同。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美國方面認為襲擊在一定程度上具有IS“印記”。美方正在調查IS可能在多大程度上參與了這些襲擊,包括是否提供計劃、資金、製造炸彈的設備,以及IS成員是否直接與襲擊者會面。

不可掉以輕心

如果證實是由IS策劃或實施,那麼“4·21”事件將成為該組織宣佈“建國”五年來發動的最致命的海外行動。這將表明,儘管在中東地盤盡失,但IS仍有能力在中東之外發動致命恐襲。

去年5月,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連續發生多起爆炸襲擊,引起東南亞國家高度關注。調查結果顯示,襲擊者受到IS極端思想影響。今年1月,菲律賓一座天主教堂發生連環爆炸案,IS宣稱負責。

分析指出,IS近年來在中東戰場節節敗退,曾在敘利亞和伊拉克佔據大片地區的“伊斯蘭國”已經地盤盡失。儘管地理意義上的所謂“哈里發國”已遭瓦解,但“伊斯蘭國”卻遠未潰敗。這一極端主義意識形態仍有生存土壤,其外溢效應和危害性不可小覷,隨時可能滋生出新的極端組織,其對全球安全的威脅遠未消除。

據報道,自2017年以來,多達5600名外國武裝分子迴流。西方和南亞安全官員中出現一種新的說法:在敘利亞或伊拉克為IS作戰的斯里蘭卡人,可能是本土極端分子與其他資深恐怖分子之間的“聯絡人”。

郭曉兵指出,近年來,IS向外擴散趨勢一直存在,各國都面臨這個共性問題。由於其在中東遭到打壓,於是採取“打不贏就走”的“返鄉聖戰”/“遷徙聖戰”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斯里蘭卡本是近些年來安全形勢穩定的國家。然而,“世外桃源”還是沒能躲過魔爪。據報道,早在襲擊發生幾周前,曾有外國情報機構告訴斯里蘭卡官員,部分教堂和旅遊景點可能發生襲擊,但內閣表示沒有收到預警,未能提前採取行動。據稱該國一直飽受政治分歧困擾,政治紛爭或為災難性的安全失誤提供了一個窗口。

目前看來,恐怖主義勢力正在安保薄弱、民族和宗教矛盾複雜的地方不斷製造襲擊,這是國際反恐面臨的新威脅。各國仍要警惕極端分子化整為零、“滲透”世界各地,製造襲擊的同時引發社會動盪。

李偉指出,反恐情況非常複雜,不能一概而論。自清剿“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以來,斯里蘭卡國內安全形勢尚可,存在輕視安全威脅的可能。

印度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研究員馬諾吉·喬希指出,在印度和南亞有許多像NTJ這樣的小組織,“問題是這類組織過去沒有任何暴力史。他們(當局)可能缺乏足夠關注。”

郭曉兵指出,早前有反恐專家提出,東南亞、南亞發生恐襲風險較大。自斯里蘭卡內戰停止以來,國內安全形勢尚可,當局“反恐之弦繃得不是很緊”。但是,反恐不可掉以輕心,必須加強提高反恐意識。儘管目前國際上越來越強調國際競爭、大國博弈等重要戰略議題,但恐怖主義是一種更為迫在眉睫的威脅,來得突然,殺傷力大。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曹立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