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廖俊波的“親民藝術”

藝術 創業 時政 人民網 2017-06-14

“廖書記的辦公室沒有門檻,群眾可以直接進;群眾給他打電話、發短信,他都會認真回覆。”政和縣縣委辦公室副主任陳善軍曾在廖俊波身邊工作多年,“廖書記常對我們說,幹部要跟老百姓坐在一條凳子上。”(6月12日新華社)

“道之純厚,遇之有實,雖不言曰‘吾親民’,而民親矣。”領導幹部和人民的魚水關係毋庸置疑,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時代的發展賦予了領導幹部新的使命和責任,改革發展需要勇立潮頭的“虎將”,更需要知民愛民親民的“暖臣”。領導幹部是人民的公僕,為人民服務,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領導幹部的準確定位。多打“親民牌”,多親民愛民,少講排場,放下架子,多辦實事和好事,做一名樸實親民的好領導,才會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

親民是一門藝術,是衡量領導幹部踐行為民服務宗旨的“標尺”。廖俊波就是最懂親民這門藝術的人民的好兒子。細微之處見真情,同坐一條凳、辦公室沒有門檻、認真回覆群眾電話和短信等等無不透露著廖俊波親民、愛民、為民的點滴。然而,現實生活中,不少窗口部門和領導幹部對待群眾嚴聲厲色,群眾辦事每每跑斷了腿磨破了嘴,門難入臉難看事難辦的情況屢有發生,如此待民,群眾對政府和幹部望而生畏,何來魚水之說;更有不少領導幹部也在轉變作風的路上開始“間隙性親民”,上演著一場又一場職務行為“親民秀”。春節走訪慰問、主要領導上街清掃垃圾、地鐵“偶遇”領導等“親民”活動一撥又一撥,與群眾的距離沒有拉近不說,讓不少群眾對這種形式主義“親民秀”嗤之以鼻、反感生厭,導致政府公信力下降,黨群幹群關係進一步惡化。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愛民自然會親民。“幹部要跟老百姓坐在一條凳子上”詮釋著廖俊波心中有民、心中愛民的為民情懷,以小見大地展現著自己魅力無窮“親民藝術”。放低姿態,尊重群眾,要做到姿態“低”,不能架子太大,要有平民的心態,視群眾為親人;同吃同苦,融入群眾,要常懷感恩之心、敬畏之情,牢記公僕之責,把人民群眾的疾苦冷暖時刻放在心上,以民心為鏡、以民意為尺、以民情為秤,把群眾情緒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真正站在人民群眾的利益上想問題、辦事情,做對群眾“知冷知熱”的幹部;謙虛好學,問計於民,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擺正心態、放下架子,深入實際、深入基層,誠懇地與人民群眾進行交流,從人民群眾的鮮活思想中汲取營養,從人民群眾生動的實踐創造中提煉經驗,不斷完善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做到問計於民,科學決策,帶領群眾共同增收致富。

“魚無水,則不可以生;國失民,亦不可以治。”心無百姓莫為官,我們要學習廖俊波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嚴守權為民用的為政之道,帶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懷揣為民造福的公僕情況,巧用自己的親民藝術,匯聚起幹事創業的強大力量,為實現全面小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光發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