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流芳——中國古典生活美學探微

文/張潤(美術報)林語堂先生在其著作《生活的藝術》中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理想在於對人生有一種建於明慧悟性之上的達觀。這種對於人生的通達繼而產生了自由解放的意識,放蕩不羈的愛好與傲骨漠然的態度。

風雅流芳——中國古典生活美學探微

傳統的美學方式早已將生存實用性與藝術審美性密合無間地統一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中國古典美學傳統從其本質上說便是一部“生活審美化”的文化典籍,它的精神氣韻已然浸潤到傳統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並能夠在諸多生活細節中找到最好的例證。

賞花飲茶,作為傳統文人的生活方式,不僅在時間長河中塑造了中國人多維的審美感受,也積澱了歷代文人的生活情趣與藝術理想。“閒停茶碗從容語,醉把花枝取次吟”的閒適、恬淡之境,恰如其分地描繪了人心嚮往之理想生活片段。古人賞花與品茶並非純粹為了花與茶的色香味,而是意在茶外之旨和花外之韻。正所謂“花寄情致,茶韻道趣”,花的明豔絢爛與茶的淳樸平淡,於動與靜、嫵媚與素雅之間映射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動靜結合、內外兼修的生活哲學——“家居有事之學”。

風雅流芳——中國古典生活美學探微

圈椅 明式傢俱

筆墨紙硯,作為古人題詩作畫時的媒介工具,在保持其自身實用功能的同時,也見證著傳統文人審美情趣的演變。其自身的發展歷程,開創於漢魏,興盛於唐宋,最終形成了獨具人文特色的文房之美。所謂“磨潤色先生之腹,濡藏鋒都尉之頭,引書煤而黯黯,入文畝以休休”,作為工具的文房四士構成了中國傳統讀書人基本而穩定的日常生活。而審美意識融入書寫工具,則體現出文人雅士在筆墨書齋的文化生活之餘,力求為日常書寫的實用功能平添諸多審美意趣的期盼,進而形成了“文房四士獨相依”的書齋情懷。

風雅流芳——中國古典生活美學探微

中國美術學院“人在草木間——中國茶藝術展”仲鬆展位

庭院園林,則是傳統文人於飲食起居的日常書齋生活之外,開闢出的一方親近自然山水的獨享空間。它兼具了休憩起居的生活實用與道法自然的美學營造,從而蘊涵了中國古典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命美學觀念,“造景天然”遂成為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最高法則。為了營造一個具體而微、觸手可及的自然之境,主人調遣能工巧匠於園林中疊石造山、植木為林、鑿地成池,在其整體的空間佈局與細節的景觀營造上追求師法自然之妙趣。清代學者李漁將古典園林藝術中的借景手法喻為“以一卷代山,以一勺代水”,這種以小見大,收無限於有限之中的空間處理,不僅映射出傳統造園藝術裝飾日常、愉悅情志的生活實用美學,也凸顯出傳統文人“網羅天地於門戶,飲吸山川於胸懷”的古典浪漫情懷。

屬於中國古典生活範疇的類目頗多,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究其根本,須是具有典範性的中國傳統生活方式。而在這種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中,則蘊含著歷代中國人對古典美學的思考與實踐。正因為這一美學思想源於生命意識,繼而又回饋日常生活,它才能在漫長的歲月中始終保持著生生不息的活力。(作者系中國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博士研究生)

聞名。不如相識!訂閱《藝週刊》官方公眾號:artweekly,藝術無微不至!合作微信:hujiayi1399。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藝週刊》今日頭條號旗下官方「藝周雅集」保真微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