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藝術 國畫 美術 水墨畫 藝境 藝境 2017-11-06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人物介紹】

羅鏡泉,1937年生於廣東興寧,1964年畢業於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廣東省高等學校美術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委。

從八十年代起,他大膽採用新的水墨媒材,以其獨特的風格及與之相適應的筆墨技法,創作出一幅幅雅潤沉雄,清新奇麗的畫面。羅鏡泉先生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於當今中國畫壇獨樹一幟,觀後給人“墨氣淋漓幛猶溼”的獨特而強烈的感染。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及出國展出,先後在河南、廣東、安徽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北京人民大會堂、泰國皇家淡浮院等國內外機構所收藏。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正是風光懶困時 2009年

出 版 著 作 、 畫 集

《素描基礎技法教程》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中國畫技法—— 花鳥篇》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中國畫技法—— 人物篇》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素描肖像藝術》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白描花卉翎毛技法》 嶺南美術出版社 1995

《羅鏡泉畫集》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7

《名家教你學中國畫》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9

《羅鏡泉畫集》 嶺南美術出版社 2001

《羅鏡泉研究》 河北美術出版社 2007

《走進藝術家》(人物卷、花鳥卷)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3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曉來秋氣凝清露 2005年

藝術活動

1959.7 湖北藝術學院附中畢業

1964.7 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

1964《婦女隊長》參加全國“公社風光美術展覽”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北京

1964 《金色洪湖》參加“全國高等學校畢業生作品展”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北京

1965 《夜深人未靜》參加“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會”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北京

1965 參加北京人民大會堂河南廳設計創作工作

1980 參加河南省第二次文代會,被選為河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1980 任教於河南大學美術系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983 作品《老人》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83-1984 在河南開封、新鄉、南陽及周口等市舉辦個人畫展

1986 任教於華南師範大學美術系

1990 《五德禽》參加“馬來西亞世界客屬美術展覽會”

1990 香港大型藝術刊物《收藏天地》作專題介紹人物花鳥畫作品

1990《春》參加“中國藝術家國畫展”在美國紐約展出

1991《海棠雙雞》入選《中國名畫選集》並赴臺北、臺中等地展出

1992《五德禽》入選“全國首屆中國花鳥畫展覽”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1993華南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

1994《山鳥鳴澗》、《雙雞圖》、《錦繡前程》編入《當代中國名畫鑑賞》

1995《醉春圖》入選“全國牡丹畫展”並獲二等獎 文化部、河南省政府主辦

1995參加“全國高等師範院校中國畫教學研討會” 重慶

1995《春暖》泰國皇家淡浮院收藏

1996《積雨空林圖》入選“中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覽”文化部主辦獲優秀獎

1998-2000 被聘為“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美術學科評審組”成員

1999《野塘清趣》入選“全國第二屆中國花鳥畫展”獲優秀獎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1999《荷塘》等系列作品,在大型專業核心美術刊物《美術觀察》作專題介紹

1999《荷塘雨後》入選“中國畫三百家”作品展覽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1999《曉霧初開》入選“中國當代牡丹書畫藝術大展”並被收藏 中國文聯主辦

2001《荷塘月色》、《初晴》、《待哺》等作品被北京《美術嚮導》作專題介紹

2002《羅鏡泉作品展》在鄭州舉行

2003《香遠益清》入選“中國城市市花書畫藝術大展” 中國文聯

2005《春暖》入選“第十二屆中國花鳥畫邀請展” 濟南

2006《羅鏡泉中國畫作品展》在廣州舉行

2010《羅鏡泉中國畫作品展》在河南省博物院舉行 鄭州

2011《羅鏡泉中國畫作品展》在陽江舉行

2011 《國畫家》(國家級藝術類核心期刊)羅鏡泉作品專題介紹

2014 《第七屆全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特邀)江蘇

2015 《第八屆全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特邀)天津

2015 《中加友好國際交流作品展》 加拿大

2015 《羅鏡泉中國畫作品展》在肇慶學院美術館舉行 肇慶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涉江玩秋水 2011年

蕭散超逸,筆簡意遠

——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北宋黃休覆在《益州名畫錄》中將繪畫分為逸、神、妙、能、四格,他如是解釋作為繪畫最高境界的逸格:“畫之逸格,最難其儔。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由於意表,故目之曰逸格爾。”黃休復的這種看法並不是他獨出機杼,雖然具體分類不盡相同,但大體上這種美學理念是繼魏晉南北朝時期謝赫《古畫品錄》以來中國傳統繪畫鑑賞理論的延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政治上的分裂使得大一統國家對思想的嚴密控制不復存在。這一時期文人的個體精神得到了極大的解放,老莊與玄學之風盛行,並深深影響到了後世中國人的審美理念。這一時期南朝實行的九品中正制,使得士人習慣對人物乃至藝術進行品評定級,這一傳統在今天的中國畫壇仍有延續。正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逸格所指的其實正是中國傳統審美的最高境界,這種境界超脫了技法的限制,達到了道的層面,直指主體的精神世界。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天然一色綺羅叢102cmx196cm 2006年

這種境界的達到,非一夕之功可得,除了驚人的天賦之外,尚需孜孜不倦的恆久努力。然而客觀世界往往難以盡如人意。有天賦者往往疏於藝術修養的訓練與提高,淪為方仲永之流者如過江之鯽;肯下苦功者卻多受限於自身天賦和眼界,縱然技藝純熟,亦不過一畫匠,難有大的作為。羅鏡泉先生之所以能夠在當代畫壇脫穎而出,便在於他同時具備先天和後天的過人條件。羅鏡泉先生不僅擁有出眾的藝術天賦和繪畫體悟能力,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絲毫不借此自傲,而是不斷通過“否定之否定”實現自我突破。羅鏡泉先生以古稀之齡,還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國畫藝術的真諦。正所謂“生命不息,求道不止”,羅鏡泉先生對繪畫之道的這種追求,直接承襲了嶺南畫派先賢的精神實質。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春歸幽谷始成叢 2009年

羅鏡泉先生一直認為“師古人之跡,不若師古人之心”,他對前人的藝術傳承和繪畫的理解已經達到了形而上的層面。羅鏡泉先生的繪畫境界就算沒有完全達到逸格,但對於主體精神世界的關照卻也與之相差無幾。與那些空談理念而疏於技法的畫家不同,羅鏡泉先生認為達到形而上的層次並非意味著不需要形而下的技法,二者本身是對立統一的綜合體。事實上羅鏡泉先生的繪畫技法早已臻於爐火純青的境地,這也是順理成章之事,一個年逾古稀還孜孜不倦自我突破的畫家對技法的掌控一定達到了隨心所欲的程度。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花枝草蔓眼中開 2009年 100X100cm

羅鏡泉先生的身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士人的優良遺風,他淡泊名利,不汲汲於富貴和權勢地位。本來以羅鏡泉先生的藝術成就和資歷,鋪天蓋地的宣傳和表彰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但實際上他在各類媒體上卻只擁有不高的曝光度,這不能不說是因為先生的低調與淡然。羅鏡泉先生的人生境界就像他的繪畫境界一樣,“蕭散超逸,筆簡意遠”,淡然灑脫卻又豐富多彩,發人深思。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菊花如端人 2009年 100X100cm

劃分流派、鑑別風格是畫壇常見的一件事情,這很容易理解。藝術創作特別是國畫創作,是通過個別具體的意象來表現我們所處客觀世界的一般物象。事實上,個別具體的意象具有無限的多樣性,這必然導致不同畫傢俱有不同的風格。正因為藝術作品往往通過個別來表現一般,所以它不但是客觀現實的再現,更是藝術家個性的體現。話雖如此,但我們很難確切地將羅鏡泉先生劃入某一特定的水墨畫派別,因為羅鏡泉先生一直在探索,他的風格一直在變化中,並沒有陷入為了風格而風格的泥淖。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晨曲

從表面上來看,羅鏡泉先生毫無疑問是一位承續中國古代水墨畫傳統的典型畫家。他熟練地掌握中國傳統水墨的用法,在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米芾、倪瓚和石濤這些先賢的精神延續。在羅鏡泉先生的水墨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的文人畫的情趣,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從這一方面來說,羅鏡泉先生可謂當代傳統型文人畫的堅守者。想要堅守傳統的水墨畫並不簡單,沒有數十年如一日的恆心根本就做不到。而光有恆心也未必成事,還需要靈感與悟性才能臻於圓滿。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一樣,羅鏡泉先生可謂是得天獨厚,同時兼具二者。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靜靜的山谷

就國畫的傳統技法方面,羅鏡泉先生的畫作確實無可挑剔。羅鏡泉先生的畫作,對賓主、呼應、虛實、藏露、簡繁、疏密、參差這些構圖上的細節的處理拿捏得恰到好處。他的畫作,既有鮮明的主題和中心,又不至於過於突出某一部分而破壞畫面的整體形式感和意境。羅鏡泉先生深諳畫面空白分割之道:“於通幅之空白處,尤當審慎。有勢當寬闊者,窄狹之則氣促而拘;有勢當窄狹者,寬闊之則氣懈而散。務使通體之空白毋迫促、毋散漫、毋過零星、毋過寂寥、毋重複排牙,則通體之空白,亦即通體之龍脈矣。”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亭亭款款未涼秋 2010年

在對筆墨的把握和用色方面,羅鏡泉先生同樣遠超儕輩。韓拙道出了中國傳統水墨畫中筆墨運用的原則:“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山水悉從筆墨而成。”按照他的說法“用墨太多,則失其真體,損其筆而且濁。”技法不成熟的畫者,往往於此中之道茫然無知,即便是成名已久的畫家,也未必把握了箇中的精妙,畢竟筆墨的運用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羅鏡泉先生數十年的筆墨功底奠定了他對筆墨運用的隨心所欲,但這種隨心所欲卻不會超越界限。《論語·為政》中孔子所言“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用來形容現在的羅鏡泉先生再恰當不過。觀羅鏡泉先生的畫作,實在是“穠纖得中,靈氣惝恍”。他的畫作已然看不到人為色彩的塗痕,而是渾然天成的絕妙意象。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秋塘風韻2011年

有不少藝術家、評論家對傳統水墨畫不屑一顧,卻是過分看重技法進步,迷戀“藝術進化論”而忽略了精神傳承。水墨藝術的進步當然不是將傳統完全拋棄,那種全盤西化的做法無異於邯鄲學步,到頭來註定難成大器。羅鏡泉先生的水墨畫深得中國傳統水墨之精神,淋漓的筆墨、高妙的畫面、悠遠的意境、深邃的哲思,用“元氣淋漓障猶溼,真宰上訴天應泣”來形容再形象不過。羅鏡泉先生用傳統的水墨藝術展現了屬於自己的亦是屬於這個時代的特點,讓我們感受到傳承千年的審美情趣與現代社會割捨不斷的聯繫。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微風細雨圖 2006年 137cmX70cm

如果我們單純地說羅鏡泉先生是傳統型的水墨畫家,那可就大錯特錯。有別於固守傳統而不知變通的其他畫家,羅鏡泉先生在水墨藝術的探索上異常大膽,步入花甲之年後更是隨心所欲,令人讚歎。羅鏡泉先生早年的藝術專業訓練,讓他擁有了紮實的西方藝術功底,並創作了一批經典的寫實畫。在上世紀90年代以後,羅鏡泉先生開始有意識地將西方藝術中寫實的技法融入到中國的傳統水墨畫中去。融合東西方藝術或者是以西補中,是民國以來諸多藝術大師的追求,一時竟成風尚,後世諸君也紛紛效仿,想要完成自己的藝術融合,不過往往難以如願。殊不知想要完成這一追求,首先必須有醇厚的傳統水墨藝術功底,其次必須具備紮實的西方藝術功底。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荷塘情趣 2015年

這兩項條件要同時具備談何容易,傳統的水墨畫家往往於西方藝術技法茫然無知,即便知曉也並不具備這方面的技法;學習西方繪畫的畫家,往往不懂傳統水墨藝術,更不要談理解意境。但羅鏡泉先生卻不用擔心這些,早年的藝術積累讓他同時具備熟練的寫意與寫實技法,深諳東西方繪畫的特點。羅鏡泉先生之後的水墨畫無論是在構圖、立意、狀物、寫神這些具體的藝術要素方面還是在給人的實際感受方面都較以往的作品大不一樣,帶給人們新的享受。當然,這種享受是基於傳統的水墨藝術,對西方藝術技法的借鑑賦予了它新的魅力。

當後現代主義藝術呼嘯而至之時,建構與解構、返祖與弄潮這樣的概念頗為流行。激進的藝術家們熱烈擁抱後現代主義藝術,視之為藝術革命,在水墨畫領域也出現了實驗性水墨藝術,一時之間傳統水墨藝術似乎變得岌岌可危;保守的藝術家們則對後現代主義藝術持濃重的懷疑態度,將其看作“洪水猛獸”甚至是“歪理邪說”,一概予以排斥。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野塘秋聲 2006年 180cmX100cm

羅鏡泉先生作為傳統水墨藝術的傳承者,他當然不會故弄玄虛、追隨所謂的藝術潮流。在當下這個浮躁的社會,趕時髦式地追求潮流的藝術家很多,今天這個風格明天那個流派,渾然忘記了自己足下所站立的是哪方土地。羅鏡泉先生所堅守的正是中國數千年的水墨畫傳統,這種傳統是高雅的、不媚俗的。但是堅持傳統並不是固守傳統而不變,拒絕吸收他人長處,盲目自大到以為“天下莫我若者”。羅鏡泉先生令人欽佩的地方正在於此:一方面他能堅守傳統,作品體現的是中國幾千年來審美的積澱;另一方面他能吸收外來藝術進行變通,表達出屬於這個時代的特色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審美特點。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鶴鳴天下 2015年

羅鏡泉先生的藝術堅持,越發證明東西方藝術雖然大有不同,但從本質上來看卻並無區別。國畫並非如同某些無知者議論的一樣,徒有空虛玄奧的意象。即便是在玄學盛行的魏晉南北朝,宗炳在《畫山水序》中依然強調中國傳統山水畫對物象的如實描繪:“聖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象。……況乎身所盤桓,目所綢繆,以形寫形,以色貌色”。具體而言,羅鏡泉先生本身對於形、色、空間的把握,並不遜色於那些自詡“現代藝術”的畫家。西人認為藝術的最高目的就是為了使人的知識、感情和意志和諧地發展,使人們的感覺和情感成為合乎理性的,使理性、道德的認識成為體現在感覺和情感中的東西。這與中國人將書畫作為情感與意志的寄託、陶冶情操甚至以此證道的看法並無本質區別。羅鏡泉先生所堅持的,正是拋棄對藝術“皮相”的淺層追尋,立足華夏文明的千年傳承,以全球化視野吸收所有能為我們所借鑑的藝術經驗。這條路註定漫長而辛苦,不過羅鏡泉先生早已做好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決心與準備。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倦鳥戀故圖 2004年 100X100cm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怡春 2009年 100X100cm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漁獵 2011年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在水一方 1996年 100X100cm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一嘯風生谷 2015年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秋水醉紅蓮 2013年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幽夢 1998年 100cmX160cm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長相依 2006年 64cmX100cm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雨晴 2011年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清涼世界 2010年

墨氣淋漓——羅鏡泉水墨藝術賞析

秋豔 2011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