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五變’走進課堂,真情打造魅力

藝術 教育 啟迪未來 2017-06-26

新課程之下的課堂教學,有賴於我們的教師帶著新思想、新認識、新做法去發揮、去創造。面對新的課改形勢,我們應該讓“五變”走進課堂教學。

1、變教師預設的課堂為學生生成的課堂。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是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帶著學生一步不差地推演,即便有一些學生的自主活動,也是在教師事先設計的範圍內為某個教學環節服務的,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生自主學習。而新課程倡導的卻是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這些活動很可能會打亂教師頭腦中固有的教學思路,這就決定了正在進行中的課堂很有可能不會按照教師事先設計的步驟和環節進行,因此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更多的時空內成為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在預設教學過程的基礎上,從發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基點出發,既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加強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聯繫,又要關注學生的文化背景,增強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觀念的碰撞,還要講究課堂教學的選擇性、層進性、探究性,加大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力度,強化課堂教學的生成性。

2、變教師獨佔講臺為學生走上講臺。只有放手讓學生走上講臺當老師,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也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因此,在課堂上,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從座位走上講臺去讀書、討論、表演,甚至是講課,尤其是要讓學生把通過自學、探究之後得到的問題和看法講出來,並與老師和全班同學進行交流和探討。

3、變單純教師提問學生為學生參與質疑。在許多情況下,教師提出問題後不能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有時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卻又不捨得花時間讓學生暢所欲言,甚至還害怕學生的奇談怪論會超出自己的備課範圍而徒增尷尬,結果就把課堂變成了師問生答的被動的、單調的、乏味的、低效的課堂。因此,要改變這種現狀,就應該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的探究式教學。要真正開展探究式教學,就不能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大力倡導“問住老師的學生才是最棒的學生”,以鼓勵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在積極思考的基礎上大膽質疑,敢於向老師發難,敢於問住老師。

4、變講得過細為給學生留下思考空間。不講清楚,向來被視為教師教學的大忌。但中國科學院院士錢鍾韓先生卻不以為然,他在思考哪些老師對他的學習幫助最大時,得出的結論是那些“不講清楚的老師”。其實道理不難理解,正是由於教師不把問題講清楚,才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才會使學生聽課之後總覺得不滿足,只能自己去努力探究、反覆思考,最終搞清楚問題的答案、規律和方法,結果等到日後再用的時候,卻仍然記憶猶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給學生留下恰當的思考空間。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擁有充分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

5、變賞識學生的成功為尊重學生的失敗。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賞識學生,無論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對錯與否,對問題的理解深刻與否,許多教師一概用“好”“不錯”“很好”和“真棒”等進行籠統評價。這種隨意性誇獎,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引導,反而會導致學生形成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的學習態度。其實,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不僅體現為讚賞學生的成功,也應表現為尊重學生的失敗。因為,學生出現失誤是正常的,正是失誤才使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艱難,才能更真切地發現自己的弱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任課教師必須客觀公正地對學生的表現作出評價,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達到尊重學生、解放學生的目的。

真情打造"魅力課堂"

課堂教學分為三個境界:

一是有效的課堂教學,這是課堂教學的底線,因為“無效教學”或者“低效教學”是對學生生命的一種浪費;

二是高效的課堂教學,即在有限的單位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目標;

三是魅力的課堂教學,它是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藝術魅力、科學魅力去影響和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著活力、內聚力和爆發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