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達·芬奇的真面目與畫作背後,以及他最愛的那些發明

2017年4月29日,美籍華裔作家李煒在上海圖書館舉辦講座,以文藝復興時期為背景講述達·芬奇真實的、燦爛多姿的一生。講座深入淺出,從藝術聊到科學,並揭露有關達·芬奇的謊言和真相。李煒撰寫了大量橫跨文學、哲學、音樂、藝術領域的文章,其專著《孤獨之間》通過對十位大師的命運的講述,和對百幅名畫的闡釋,寫成了一部別具一格的西方藝術史。

講座|達·芬奇的真面目與畫作背後,以及他最愛的那些發明

《孤獨之間》的作者李煒在上海圖書館“達·芬奇的祕密”講座現場。

“達·芬奇”不叫“達·芬奇”

既然要說達·芬奇,就應該從他的名字開始說,上面這個名字是大家都熟悉的Leonardo da Vinci,下面這個是他的全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兩個名字的中文都翻譯錯了。首先,就像他那個年代的絕大部分歐洲平民,達·芬奇並沒有姓氏,所以這個“達”是來自的意思,“芬奇”是他的出生地,是位於佛羅倫薩旁邊的一個小村子。達·芬奇在那裡度過了童年,受到的教育很基礎,很簡陋。所以,他是完全自學成才的。這個名字的正確翻譯應該是“來自芬奇的列奧納多”。在國外,我們都一般簡稱他為列奧納多,因為他是叫這個名字的所有人當中最有名的那一個,所以不必再解釋他是來自哪裡了。不過,在這場講座中,我依然會用“達·芬奇”這三個字來稱呼他,因為這是我們在國內最熟悉的三個字。

至於下面這個名字,和上面這個大同小異,只是多了三個字。“皮耶羅”,是他父親的名字。“瑟”是一種尊稱,是“先生”的意思。達·芬奇的父親受過高等教育,他懂拉丁文,職業和法律有關,是一個公證人,所以他認識不少有權有勢的人物。至於這個“迪”,是屬於的意思,所以這個名字的正確翻譯是“來自芬奇的皮耶羅先生的兒子列奧納多”。

皮耶羅先生的兒子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藝術家,大家都想辦他的畫展,可惜他的作品少之又少,全部加在一起不過就十幾幅畫。之所以說得這麼含糊,是因為很多作品我們並不確定是不是他畫的。

講座|達·芬奇的真面目與畫作背後,以及他最愛的那些發明

達·芬奇的徒弟弗朗西斯科·梅爾滋在老師晚年的時候畫的達·芬奇肖像

大師的真面目

達·芬奇最得意的徒弟弗朗西斯科·梅爾滋在老師晚年的時候,替他畫過一幅肖像,我們可以看到他那個時候一頭長髮,一把長鬍子。在文藝復興的時候,男人留長頭髮並不稀奇,但是在那個時候,至少在意大利,幾乎沒有人留鬍子的,所以光憑這一點,達·芬奇就非常特殊。但是看這張圖片,最讓我好奇的並不是他的頭髮和鬍子,而是他的鼻子,不知道為什麼,他的鼻子可以長得這麼挺。

達·芬奇自己也畫過一幅肖像,很多人覺得這是他的自畫像。不過,這種假設需要克服兩個問題,一個是老先生的鼻子。雖然這個鼻子也很挺,但它是我們所謂的“大蒜鼻”,並沒有剛剛看到的那個鼻子那麼好看。第二個問題是這件作品的年代。如果這是達·芬奇的自畫像,必須是在1510年代完成的,那個時候他六十多歲,因為他在1519年,也就是他六十七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但是不少學者卻認為這幅作品是在1490年代完成的,那個時候達·芬奇才四十多歲,不可能已經長得這麼老了。

除了剛剛看到的兩件作品,達·芬奇的面貌還出現在這幅作品裡。畫家是拉斐爾,他是文藝復興時期三大藝術家之一,另外兩位藝術家是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這件作品的名字叫《雅典學院》,原因很簡單,因為拉斐爾一口氣把古希臘幾乎所有著名的科學家和哲學家都畫在這幅畫裡面。可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拉斐爾並不知道那些古人長什麼樣子。其實沒有人知道。所以拉斐爾索性把這些古人畫成與他自己同時代的人物。比方說這個人是柏拉圖,但是他實際上用的是達·芬奇的面貌。

兩個人確實挺像的,關鍵還是鼻子。拉斐爾雖然認識達·芬奇,可是兩個人並沒有什麼關係。拉斐爾畫《雅典學院》的時候,達·芬奇也不在羅馬,所以拉斐爾並不是按照真人畫的。

講座|達·芬奇的真面目與畫作背後,以及他最愛的那些發明

達·芬奇的老師安德烈·德爾·委羅基奧最著名的雕塑作品《大衛》,這件雕塑很有可能就是以達·芬奇為模特創作的。

再看達·芬奇的老師安德烈·德爾·委羅基奧最著名的一件雕塑,委羅基奧是早期佛羅倫薩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收達·芬奇當自己的徒弟,還讓達·芬奇住在他家裡好多年。所以當時就有傳言說達·芬奇和委羅基奧其實是一對情侶。還有謠言說這件雕塑的模特其實就是達·芬奇。

如果這兩件作品分別代表年幼時和年老時的達·芬奇,那麼,中年的達·芬奇又長什麼樣子?

講座|達·芬奇的真面目與畫作背後,以及他最愛的那些發明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自畫像?愛徒?女奴?母親?陰陽人?

毫無疑問,《蒙娜麗莎》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一幅油畫,但這畫的到底是誰?它的中文名字也翻譯錯了。蒙娜其實是Madonna的縮寫,就是當時對已經結了婚的女人的尊稱,所以這幅畫的正確中文翻譯是《麗莎女士》。麗莎女士的全名是Lisa Gherardini,她老公的名字是Francesco del Giocondo,是一個生意人,賣衣服料子的。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老公的姓氏在意大利文當中也是一個名詞,就是“快樂”的意思。所以,我們的麗莎小姐結了婚之後,就成了“快樂夫人”。這是達·芬奇給麗莎夫人一個小小的微笑的唯一原因,因為他是在用Giocondo這個名字開一個小玩笑。也是因為這樣,這件作品有一個暱稱,叫“La Gioconda”,就是快樂的女人。在國外,不少藝術行家都不會把這幅畫叫《蒙娜麗莎》,聽起來有些俗氣。他們叫這幅畫“La Gioconda”。

事實上,達·芬奇和他的徒弟們畫過不止一幅《蒙娜麗莎》,這一幅收藏在西班牙著名的普拉多博物館裡。

兩件作品的尺寸差不多大小,右邊這一幅當然是收藏在盧浮宮的那一幅。我們姑且不談去年在新天地展覽的一幅所謂的更早期的《蒙娜麗莎》。那一幅雖然畫得很好,但是應該是其他藝術家的仿製品。我們也不談另一幅半裸的《蒙娜麗莎》,因為那一幅雖然叫著同樣的名字,但是和這兩件作品搭不上什麼關係。

根據普拉多博物館的推測,達·芬奇先畫的應該是羅浮宮的這一幅。想必他越畫越上癮,有些走火入魔,所以就請他的助手再複製一幅。第一幅,達·芬奇準備留給他自己,第二幅是給客戶的,後來好像也沒有給,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普拉多的這幅應該是給客戶的,因為在顏料和材料方面,都非常講究。至於達·芬奇自己的這一幅,就按照自己的意思畫,一直修改,陸陸續續畫了大概十多年,越來越偏離這件作品的原樣。不過,我需要說明的是這兩件作品顏色差異這麼大,並不是因為達·芬奇喜歡這種黃色調的顏色,而是因為這幅畫從一開始,就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一幅作品,所以收藏它的人為它上了一層又一層的清漆,用來保護畫面。所以,你看到現在這些白白的地方並不是這幅畫損壞了,而是這些清漆讓這幅畫太光滑了,所以拍照的時候都會反光。這種保護漆的壞處就是它會隨著歲月越變越黃,但是盧浮宮又不敢把這些清漆去掉,怕不小心會損害畫面。所以,我們的麗莎女士只好變成了黃種人了。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2014年,一個在香港大學教書的意大利教授聲稱,麗莎女士其實是一個被賣去意大利的中國奴隸,不但如此,她還是達·芬奇的母親,所以這幅畫是達·芬奇母親的畫像。確實有一些學者猜測達·芬奇的母親是一個奴隸,來自中東,當時有不少意大利的奴隸都是來自那個地方。我可以確定的是達·芬奇的母親出身非常低賤,這也是他的父親沒有娶她的原因,她被達·芬奇的父親騙上床的時候,很可能是他們家裡的傭人。

那麼,這幅畫為什麼了不起呢?如果能用一個字概括,就是“sfumato”,中文是“暈塗法”,雖然沒有翻譯錯,但是也沒有翻譯出原文的味道。這個詞是由“fumo”組成的,在意大利文裡面的意思是“煙”,所以動詞“sfumara”是消失的意思,像一陣煙一樣散開來。這種畫法在麗莎女士的五官、輪廓上尤其明顯。Sfumato 讓達·芬奇的筆觸非常柔軟。不像在他之前的所有畫家,達·芬奇不用線條直接描繪人的五官,而是用 sfumato 的方式。這種方式讓你的眼睛沒有辦法停下來,因為東西和東西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至於這些白色的地方,都是保護清漆的反光。

達·芬奇剛剛出道的時候,應該就發現了 sfumato 的作畫方式。這是他早期的作品,當時他才二十多歲。我們看到 sfumato 就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了。同樣出現的還有達·芬奇的愛好,比如他喜歡畫卷卷的頭髮,尤其是長在男人頭上的。他喜歡綁衣服的奇奇怪怪的結,喜歡衣服的花邊,還喜歡畫人的手。這件作品沒有人的手,是因為這幅作品的早期收藏家是一個不識貨的人,所以把三分之一畫面都截掉了。

再回到麗莎女士。大家有沒有覺得她長得有些奇怪?而且越看越怪。不是因為她長得像東方人,而是因為我覺得她長得有些像一個男人。後來,我開始閱讀一些有關達·芬奇的資料後,我就開始推測。達·芬奇晚年用的模特很可能是他最喜歡的一名徒弟。畢竟,達·芬奇用了十幾年的時間畫這幅畫,而且作畫期間,還搬了好幾次家,從一個城市搬到另一個城市,又搬到了另一個城市,最後還移居法國。所以,他不可能每次都把麗莎女士接到自己的畫室。他只能用自己的助手來代替。不過,四五年前,我開始研究一個與達·芬奇同時代的德國藝術家,那個畫家最喜歡畫的就是他自己。我就開始想,這幅畫可不可能也是一種自畫像?

我們先把老先生左右顛倒一下,然後再看。

這不是我合成的圖,而是一件藝術作品。藝術家是莉蓮·施瓦茲,是一個美國人。說實話,她的作品非常糟糕,但是這一件我卻覺得發人深思。因為在她之前,沒有人料到老先生可以和麗莎女士完美地聯合在一起。你看鼻子、眼睛、嘴巴,都是合適的。這確實不可思議,因為麗莎女士是老先生的兩倍半大。當然,要說《蒙娜麗莎》是一幅自畫像,前提是老先生也是。但我在想,有沒有可能兩幅都是達·芬奇想象中的自己。這一幅是他還算年輕的時候,想象自己老了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另一幅是他想象自己如果是女人的話,又會長什麼樣子。這好像聽起來很離譜,但並沒有乍聽之下那麼可笑。

因為達·芬奇就是喜歡這種不男不女的長相。這是他最晚期的作品之一。他畫的是聖約翰,但是他真的是男人嗎?他的一隻手擋住了自己的胸部,他的另一隻手卻又偷偷地在背後撫摸著同一個地方。他在幹什麼?還有,他在笑什麼?他的一隻手指向天空。他是在提醒大家上帝的存在,還是說只有老天爺知道真相?

這幅作品是《天使化身》。我必須先說明的是,幾乎所有達·芬奇的作品,包括《蒙娜麗莎》在內,這些作品的名字都不是達·芬奇自己起的,而是後人替他想出來的。因為在他那個時代,藝術家的地位還非常低,在一般人眼裡,不過就是一群替人打工的傢伙,所以他們的作品也不配有名字。我們再來看這件作品。大家應該都有猜到,這是我們剛剛看到的《聖約翰》的變奏曲,也確實解答了我們剛剛看到的油畫當中的謎題:也就是,這個人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他其實兩種性別都有,他鼓起來的胸部,以及他的胯下之物。他似乎已經把自己摸得非常興奮了。

這種陰陽人,達·芬奇還是一個學徒的時候似乎就迷上了。這件作品號稱是他的老師委羅基奧畫的,但是事實上,委羅基奧只畫了聖約翰和絕大部分的耶穌,其餘部分都是兩名學徒完成的,包括達·芬奇。這個天使就完全是達·芬奇畫的。天使是男的還是女的?我猜,達·芬奇會覺得這個問題非常無聊,因為在文藝復興時期,他們對性別、性取向的看法,並不像我們現在這樣分得那麼仔細。更何況,真的有必要的時候,達·芬奇確實有本領區分男女。

比方說這幅畫:《救世主》。我猜在座的各位應該都沒有看過這幅畫,原因很簡單,一直到2011年,大家都以為它已經遺失了。其實它沒有遺失,只是受到了損害,後來被一個非常不入流的修補者修補了半天,以至於都沒有人能夠認出它是誰的畫了。在上世紀50年代,在一個拍賣會上,這件作品只賣了45英鎊。這幾年被重新修復之後,去掉了之前那個蹩腳修補者的所有痕跡,這幅畫現在價值兩百萬美元。我沒有看過原作,雖然前幾年在倫敦有展覽過,但我猜受到損害最嚴重的應該就是臉部,因為其餘的部分都是達·芬奇的拿手好戲。他喜歡畫的卷卷的頭髮,怪里怪氣的衣服的花邊,還有手的比試,這裡,耶穌舉起來的是兩根手指頭,這是他標準的賜福動作。還有,達·芬奇喜歡畫的玻璃玩意兒。這顆玻璃球象徵著整個世界。要把這種玻璃儀器畫得栩栩如生,正確展示光的折射,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尤其是在攝影技術還沒有發明之前。但是達·芬奇就是喜歡畫這種玻璃的東西,因為他確實有些喜歡炫耀自己的才華。

講座|達·芬奇的真面目與畫作背後,以及他最愛的那些發明

達·芬奇的合作伙伴之一喬瓦尼·安佈雷佐·德·普雷迪斯創作的米蘭公爵戶多維科·斯福爾扎肖像。

為米蘭公爵打工

再看這幅畫,畫家是喬瓦尼·安佈雷佐·德·普雷迪斯,他是非常有才氣的畫家,也一度和達·芬奇合作過,但是這絕對不是他最好的作品。我還讓你們看,是因為畫中的人物:戶多維科·斯福爾扎。他的頭銜是公爵,但實際上他是當時米蘭的君主。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在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還沒有統一,是由很多個城邦組合起來的,城邦之間勾心鬥角,常常打仗。如果在座的各位有人喜歡《三國演義》,我會建議你們去研究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因為那些人物保證不會比曹操、諸葛亮遜色。包括這個戶多維科。他是出了名的狡猾,但也是他把米蘭打造成了當時意大利最繁榮的城市。當時的米蘭有十萬人,佛羅倫薩當時只有五萬人口。這兩個算是超級大的城市。所以你看,光是我們現在的徐家彙,可能就有當時意大利的一半人口了。戶多維科這個人在達·芬奇的生命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達·芬奇都在為戶多維科打工。這對達·芬奇來說,毫無疑問是最高的榮譽,因為戶多維科在當時的整個歐洲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除了達·芬奇之外,還有不少一流的藝術家、科學家,都在米蘭為這個戶多維科打工,包括Maestro della Pala Sforzesca。這個畫家的名字看似很奇怪,是因為我們今天已經忘記他的名字了,所以只好用他最著名的作品來稱呼他。這個大師毫無疑問認識達·芬奇,但是他的風格卻和達·芬奇大不相同,他的風格是偏向中世紀的,還受到了荷蘭人的影響。達·芬奇自己是典型的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畫風。不過,我要大家看這幅畫的最大原因是畫裡面的人物,戶多維科也出現在這裡。他跪在這裡,對面是他年輕漂亮的老婆,下面還有他的兩個孩子。為什麼他們會跪在這裡?不是受刑,是當時戶多維科請這位大師畫這幅祭壇畫的,也就是說,他們有資格被畫入宗教畫當中。通過藝術作品,替教會宣傳教義:這在當時有錢人的圈子裡面是最普遍的積德的方式,所以他們才有資格跪在這裡。他們的化身可以在宗教作品裡面為他們贖罪,這樣一來,他們死後,統統可以上天堂,這個細節我現在先說,等會兒還會派上用場。

作為戶多維科的宮廷畫師,意味著達·芬奇要時時刻刻取悅他,要替他裝飾房間,佈置舞臺劇的佈景,製造雕塑,發明無數個機器小玩具來逗樂他,但是更重要的還是替他畫畫。這一幅畫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初才被發現,是粉筆畫,如果真的是達·芬奇畫的,那麼這個肖像應該是戶多維科的私生女。不是所有學者都同意這是達·芬奇的作品,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兩位達·芬奇專家都認為這是出自達·芬奇之手,達·芬奇的絕招也確實上場了。他的暈塗法,他對花邊的偏愛,他還喜歡畫的奇奇怪怪的結。

我們同樣沒有辦法確認是不是達·芬奇畫的還有這一幅畫,畫名是法文,因為現在收藏在盧浮宮裡面。如果確實是達·芬奇畫的,那麼,毫無疑問,他畫的是戶多維科的一個情婦。在這張畫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達·芬奇的拿手絕招,暈塗法、莫名其妙的結、衣服的花邊,還有人物的表情。達·芬奇筆下的人物看起來都有些不食人間煙火。“Feronière”指的就是女人戴在頭上的頭飾,這在當時意大利非常流行。

講座|達·芬奇的真面目與畫作背後,以及他最愛的那些發明

達·芬奇《抱銀鼠的女孩》

這幅畫中的女人也戴著這個頭飾。這幅畫是公認的達·芬奇大作,畫的是戶多維科的另外一個情婦。戶多維科的女人可多了,而且一個比一個漂亮。同樣可見的還有達·芬奇的暈塗法,他喜歡的莫名其妙的結、衣服的花邊、人的手。我一直在重複這些細節,不是想要催眠大家,而是想要大家知道達·芬奇喜歡畫些什麼。如果一件作品當中沒有他喜歡畫的東西,而且這幅畫號稱是他的自畫像,大家是不是要懷疑那副畫不是達·芬奇畫的呢?

被修復12次的《最後的晚餐》

一口氣看了達·芬奇筆下的這麼多美女,是不是應該看看他筆下的男人了?

講座|達·芬奇的真面目與畫作背後,以及他最愛的那些發明

達·芬奇《最後的晚餐》

毫無疑問,最有名的是《最後的晚餐》。這是最近花了二十年修復之後的最新版本。要知道這幅畫的悲慘命運,我們首先要知道它畫在什麼地方。

這是意大利米蘭的聖瑪麗亞感恩教堂,這座教堂當時是戶多維科的父親出錢造的,但是達·芬奇的畫並沒有畫在教堂裡面,而是畫在食堂的一面牆上。

所以,這是食堂裡面,這幅畫有整面牆壁那麼大,畫中的人物要比真人大。坐在中間的是耶穌。一開始,達·芬奇也畫了耶穌的腳。十七世紀教堂決定在這裡開一扇門,所以就把耶穌的腳砍掉了。後來他們覺得這扇門也沒什麼用,所以又把這扇門堵起來了。就這樣,耶穌莫名其妙失去了兩隻腳,因為這幅畫本來就壞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了。

五百年的時間裡,《最後的晚餐》被修復了十二次,之前的十一次做得非常糟糕,多半是不入流的畫家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畫了一次這幅畫。這張照片是1970年代第十二次修復之前拍的照片。

這是第十二次修復的時候拍的照片,一批專家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把之前的修復全部都去掉了,至於原作已經喪失的部分,也就是露出後面牆壁的部分,這些專家就用不會與周圍發生衝突的顏色把它們塗滿。

所以,耶穌的臉現在變成了這樣。會落到這等地步其實也是達·芬奇自己的錯。在他那個年代,要在牆壁上畫畫,最常用的是溼壁畫的方式畫的,就是徒弟會先在這層牆上塗上溼的灰泥,這樣一來,等到灰泥幹了之後,顏料就會融入牆壁之中,跟它結為一體。溼壁畫的好處就是隻要這面牆壁不壞,壁畫本身也不會壞,但是壞處是溼壁畫沒有油畫那麼鮮豔。畫家需要抓緊時間,而且一天只能在一個小的範圍內創作,也就是塗上灰泥的那些部分。更重要的是你畫完了之後,沒有辦法做任何修改,除非你剷掉那塊灰泥,再塗上灰泥,再開始作畫。這些條件,達·芬奇都沒有辦法接受。他喜歡鮮豔的顏色,他的動作非常慢,他又喜歡改來改去。所以,為了畫《最後的晚餐》,達·芬奇發明了自己的方式來畫壁畫,他混合了油畫跟蛋彩畫的材料。這確實讓他畫出了史無前例的鮮豔壁畫,但是畫完了不到二十年,顏料就從牆上一塊塊掉了下來,就變成了這樣。根據學者的估計,我們現在看到的第十二次修復之後的這幅畫,大概只有百分之二十是達·芬奇的原作。所以,我們怎麼知道達·芬奇的原作長什麼樣子?更重要的是,第十二批的修復者他們怎麼知道如何修復這幅畫?

好在達·芬奇向來不缺粉絲,從一開始,就有無數個畫家不厭其煩地複製這幅畫,我們看到的作品應該不是最早的一幅,但應該是最接近達·芬奇原作的一幅。畫家是賈姆皮特里諾。其實這只是他的綽號,他的真名我們不是很確定。無論如何,他是達·芬奇的徒弟之一,更重要的是他還可能參與了《最後的晚餐》的創作,所以這幅畫非常重要。雖然賈姆皮特里諾沒有畫大部分的天花板,但是這幅畫讓我們知道達·芬奇的原作確實是五彩繽紛,而且每個人物的動作以及表情,多少有些誇張。還有,達·芬奇確實畫了耶穌的腳,以及擺在桌子上的玻璃杯。達·芬奇想必在玻璃杯上花了很多很多功夫,可惜這些特殊效果現在已經看不出來了。所以,原作沒能完整地保留,反而是徒弟的複製品保存下來了,這還不是這個故事最諷刺的地方。

畫在教堂食堂的另一面牆壁上,也就是正對著《最後的晚餐》的,是這一幅畫,畫家是喬瓦尼·多納託·達·孟託法諾,他在當時的米蘭都算不上有名氣,可是他規規矩矩,老老實實,用的是最正確的溼壁畫的方式作畫,不到一年時間就完工了,他的畫也同樣保留了下來。唯一受到損壞的兩處,都是達·芬奇的錯。

大家還記得這幅畫嗎?戶多維科要求把他們一家人也畫到宗教作品裡面。

等到達·芬奇拖了又拖,畫了三年,終於畫完了《最後的晚餐》之後,戶多維科大為驚訝,因為從來沒有人見過這麼精彩的壁畫。所以戶多維科就要求達·芬奇把他們一家人的形象也放在畫裡面。達·芬奇也就用他自己發明的壁畫方式畫了戶多維科一家人,結果就跟《最後的晚餐》一樣,顏料一塊塊從牆壁上掉了下來,現在我們只能看到這些空白的部分。

今天我們要談到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最後的晚餐》這幅畫的結構,為什麼畫成這樣?讓十三個人擠在一個狹窄的桌子前面用餐,耶穌孤零零地坐在桌子中間,其他十二人分為每三人一組,坐在他兩邊,這是為什麼?是為了符合基督教三位一體的概念。這個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在達·芬奇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個藝術家想到要用這種方式畫《最後的晚餐》。不但如此,達·芬奇還野心勃勃,一口氣畫了兩個場面。第一幅是耶穌剛剛宣佈,有一個門徒要出賣他。大家都大驚失色,開始討論這件事情。第二個場面耶穌開創聖餐儀式,他的手打開手掌,伸向擺在桌子前面的一塊麵包,另一隻手伸向一個酒杯。耶穌似乎即將宣佈,這塊麵包是他的身體,這杯酒是他的血液。從那個時候開始,喝葡萄酒、吃聖餅成了基督教的一個重要的儀式。

另外,這幅畫特殊的地方是達·芬奇用了透視法,畫了非常立體的效果,打開了這個食堂的空間。這座狹窄的建築物可以延展下去。在畫的最裡面,達·芬奇還給這面牆開了三個小窗戶。

要想知道透視法是怎麼運作的,最好的方式是通過這幅作品——《三博士來朝》。大家應該都有猜到,達·芬奇並沒有完成這件作品,這只是達·芬奇非常多沒有完成的作品當中的一件。

這件作品的草圖,跟我們剛剛看到的畫好像沒有什麼關係。這就是達·芬奇的毛病:喜歡改來改去,要研究出事情的方方面面,他才願意開始動手。就算真的動手了,也很有可能會突然停下了,因為他碰到了之前沒有想到或者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會鑽牛角尖,去研究這件新東西,以至於注意力分散,沒有辦法完成之前委託給他的任務。他對所有的事情都抱有好奇心。這毫無疑問是他最值得欽佩的地方,但是也是他的致命弱點。回到這幅畫,看到這些格子了嗎?這些直線延長下去,都會集中在一個消失點上。這些橫線都需要按照比例,越畫越窄。這樣一來,你就有無數個小格子。透視法怎麼運作呢?比方說這個格子是後面的格子的兩倍大,那麼站在這個格子裡面的人,也必須是站在後面的格子的人的兩倍大。這種透視法的原理,在文藝復興之前,沒有一個人知道,所以那些畫家就算畫得再好,畫面也不可能逼真,因為不成比例。

最愛做的事是發明與設計

有一種巨大的筒子在美國的工廠區可以看到,我相信國內也有。巨大的筒子裡面可以裝各式各樣的東西,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這些筒子是在做什麼。我給你們看這張圖和這個來自美國商業管理的術語——silo mentality,也就是筒倉心態的意思。這個術語諷刺的是我們現在這些人都像一個個單獨的筒子,我們只關心自己的小範圍內的事情,對其他的事情都不聞不問。當然,這不是達·芬奇。達·芬奇對所有的東西都感興趣,都願意花時間研究。所以他所有的東西幾乎都知道。有些領域他爬到了頂尖,比如說繪畫,有些他只是在最基礎的地方打轉,比如說數學。不得不說,大家都以為達·芬奇非常厲害,其實他數學非常糟糕,加減乘除他只有前面三個還說得過去。但是這並不重要。憑藉著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更不用談他的天賦,他依然可以成為一個一流的工程師。

他發明了非常多奇怪的東西,據說他還發明瞭一個會走路的機器獅子,可惜這些東西沒有留存下來。這樣的圖片在達·芬奇的筆記本里也隨處可見。根據估計,他大概記載了兩三萬頁這樣的筆記,可是現在倖存於世的只有六千頁左右。

講座|達·芬奇的真面目與畫作背後,以及他最愛的那些發明

達·芬奇寫給戶多維科的求職信。

在達·芬奇那個年代,藝術家的地位非常低,所以當達·芬奇寫信給戶多維科向他求職的時候,他強調的是,他知道怎麼樣製造武器,他說他還懂建築,可以幫戶多維科造橋。在這封信的最後,他才勉強承認他其實也會畫畫和雕塑。我給你們看這封信的最大原因,是因為這是我們一般人寫西方語言的方式,就是從左邊寫到右邊。達·芬奇這裡也是這樣寫的。可是他平常自己的寫法,寫給自己的筆記,是從右寫到左的,不但如此,他還把所有的字母反過來寫。從右寫到左,應該跟他是一個左撇子有關係,只有這樣子寫,他的手腕才不會沾到筆墨。至於他為什麼要把字母反過來寫,我從來沒有聽到過一個合理的解釋。一般的說法是為了保密,達·芬奇怕自己的想法被別人偷竊,但是我猜這應該不是最重要的理由,因為連他的買菜單都是反過來寫的。更正確的說法可能是達·芬奇這樣寫,是因為他想要與眾不同,這也是為什麼在當時的意大利幾乎沒有人留鬍子,達·芬奇就偏要留,而且留得那麼長。當時佛羅倫薩的男人衣服顏色穿得都非常樸素,但是達·芬奇偏要穿紫色和粉紅色的衣服,這兩個顏色是他最喜歡的顏色,光憑這一點,大家都可以判斷出他的性取向。

達·芬奇沒有受過什麼正式的教育,好處就是沒有老師逼他改掉把字母反過來寫的習慣,更沒有人逼他用右手寫字畫畫,因為在他那個時代,用左手是被視為不正常的,一定要改過來的。

達·芬奇是一個左撇子,確實替後來的學者省去了非常大的麻煩。因為左撇子畫畫的方式會和右手畫畫的人有些不同。以這一幅素描為例。這是油畫的草稿,但是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臉頰這個部分,放大之後,是這樣的線條,左撇子的人塗一塊地方的方式和用右手的人是不一樣的。

達·芬奇想要替戶多維科製造武器,他設計過一種巨大的弓。他設計的另外一個武器,也是我最喜歡的。是一些可以轉動的刀子,當馬騎得飛快的時候,這些刀子可以把敵人割得四分五裂。就像現在的車,引擎可以設置在車子的前部或者後部,達·芬奇的這部刀車也是一樣,刀子可以裝在馬的後面或者前面。

說實話,這些武器可能都沒有辦法使用,好幾年前,英國一家電視臺真的找人制造了這個巨弓,但是它一拉就斷了,因為這麼大塊的木頭完全沒有彈性。至於這種刀車,只能在平地上開,而且一碰到樹或者是特別肥胖的敵人,可能就會卡住了。但是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達·芬奇竟然會設計武器,這確實非常諷刺。傳說中的他是吃素的,因為他不忍心殺生。還有一則關於他的傳言,據說他每次在街上走路,看到有人在賣鳥,就會跑過去買鳥,然後打開籠子,放那些鳥自由飛走。這樣的一個人,居然會想要替一個暴君製造武器,這確實匪夷所思。不過,精明的戶多維科也沒有把達·芬奇設計的這些武器當一回事。他應該非常清楚,達·芬奇還住在佛羅倫薩的時候,就已經惡名昭彰了。所有委託給他的任務,幾乎都沒有完成,所以戶多維科也不會把防衛國家的大事交給這樣一個人來處理。

沒有被重視當然也是有好處的,因為沒有被逼著畫畫的時候,達·芬奇有時間去研究他感興趣的東西。在他的人生大半輩子裡,達·芬奇都想要發明一臺飛行器。我見過的一幅早期飛行器設計中特別有趣。達·芬奇在這裡沒有畫出翅膀,但是這個人非常努力地向前衝,他想飛起來。即便用現在的科技,他可能也達不到他的願望,但是這確實是減肥的非常好的方式。

達·芬奇也設計了非常多的翅膀。2003年,還真的有人用了達·芬奇設計的翅膀飛了起來,不過他們大量改善了達·芬奇之前的設計,而且飛行只是像風箏一樣,在天空中滑翔。所以,我不確定這到底算不算是飛行。

講座|達·芬奇的真面目與畫作背後,以及他最愛的那些發明

達·芬奇《維特魯威人》

用繪畫來思考的人

我們再看這一件作品,毫無疑問,這是達·芬奇所有筆記本里面最有名的一頁,大家似乎也都認為這件作品非常深奧,透露了宇宙的祕密。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是所有達·芬奇作品當中最容易理解的一張圖片。首先,這個名字,《維特魯威人》,這當然不是達·芬奇取的。維特魯威是古羅馬的一個建築師,他寫過一部關於建築的大作,在文藝復興時期重新被發現。雖然他講的是建築,但是這本書裡面有一段寫道:人的比例也和建築物一樣,有理想的比例。這個想法在當時的文藝復興時期非常紅,非常多的藝術家都相信這一套,所以上下這兩段文字記載的就是這種理想的比例。比方說,下面就有一句,達·芬奇說,如果你打開雙手,手尖和手尖的距離應該是那個人的身高。至於圓圈和方塊,雖然達·芬奇的數學很糟糕,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他都試圖解決一個實際上沒有辦法解決的數學難題,也就是如何畫出一個圓圈,面積會跟一個方形的面積一模一樣。這個問題看起來就非常無聊,我也不確定這個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用途,但是好幾千年以來,非常多的西方數學家都和這個謎題較量過。最後,反而是數學非常糟糕的達·芬奇,用他自己的想象力以及自己的畫技解決了這個難題。達·芬奇說,一個人的身體,這樣舉起來的時候是一個圓形,這樣站著的時候是一個方形,所以一個人的身體既是圓形,也是方形。

在我自己看來,達·芬奇最有創意,但是也最常被忽略的反而是他對醫學的貢獻。為了畫出這樣的圖,達·芬奇解剖了非常多的屍體,他又有嚴重的潔癖,所以他做這樣的活兒是非常痛苦的,而且那個時候的設備也非常差。他解剖了一具又一具屍體,和同時代的米開朗基羅不同的是,達·芬奇這麼做,並不是為了畫出更逼真的人體,而是因為他就是對人的所有器官感興趣,他想知道它們是怎麼運作的。這樣的圖片在達·芬奇之前,據我所知,沒有人畫過。那個時候幾乎所有的醫學書,都沒有插圖,就算偶爾用了一張,你也不知道畫的是什麼東西,至少對於我這樣的門外漢來說是這樣。但是達·芬奇的畫卻讓你一目瞭然,和現在教科書裡面的畫是一樣的。我覺得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為什麼達·芬奇會畫出這樣的畫?就是因為他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在語言方面,他也沒辦法把自己的想法說得頭頭是道,所以他必須用畫畫的方式表達自己,這也是他思考的方式。所有沒有辦法用圖片解釋的,達·芬奇似乎都沒有辦法理解。所以,他才沒有辦法理解哲學,他覺得哲學家不過是在耍嘴皮子,做不出實際的貢獻,因為哲學是沒有辦法畫出來的,只能用說的。達·芬奇對圖片的依賴,或許也算是一種缺陷,但正是這種缺陷,把達·芬奇打造成歷史上最不平凡的藝術家。

(本文節選自作者在上海圖書館的講座實錄,講座原題為《達·芬奇的祕密》,本文標題系編者所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