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泉:在經典與現代中找尋江蘇省美術館的“錯位發展”之路

藝術 美術 博物館 油畫 雅昌藝術網 2017-06-27

“江蘇省美術館是中國第一座國立美術館,她歷經80年的風風雨雨,走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今年年初在80週年館慶之際老館(陳列館)對外開放,使我館有了國內唯一一傢俱有一館兩處展覽館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如何定位兩館?如何使這座名列前茅的美術館高位求進,再創輝煌,在江蘇文化建設中擔當好應有的職責,成為江蘇美術高原出高峰的有力支撐平臺,成為江蘇廣大市民獲得幸福感的最佳去處。這是我目前一直思考的主要問題,也是我和美術館班子一起共同努力的工作方向。”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徐惠泉這樣描述自己目前的工作狀態。

徐惠泉:在經典與現代中找尋江蘇省美術館的“錯位發展”之路

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徐惠泉

2017年三月,徐惠泉乘上了開往南京的列車,赴任江蘇省美術館第九任館長。這位從蘇州走出來的館長樂觀開朗,熱情洋溢,他親力親為,在展覽現場總是能看見他忙碌的身影;吳門煙雨的靈秀賦予了一代代蘇州人的善思和精細,徐惠泉便是一個典型,他繼承前幾任館長的思路,結合實際,與美術館團隊共同提出了“精細化服務”、“菜單式服務”等新穎有趣、體驗式的服務特色,使親民化進一步落地;另外,視域廣泛的學術研究是他看重的方向,在新館、老館(陳列館)"現代與經典""錯位發展”的思路下,更多經典藝術大展陸續上演!

從蘇州到南京,沒有變的身份是“服務者”

來南京之前,徐惠泉的身份之一是專業畫家,主攻人物畫創作,受益於明代中葉吳門畫派的深厚積澱,他筆下的古裝少女婉約纏綿,浸潤著江南情調,這是徐惠泉所追求的吳門遺韻。但徐惠泉把個人追求和美術館工作分得很清楚:“我絕不會把個人審美追求變成江蘇省美術館的學術研究方向,不會以個人審美的偏頗而影響美術館學術發展的定位。”徐惠泉強調說。

徐惠泉:在經典與現代中找尋江蘇省美術館的“錯位發展”之路

徐惠泉 《溫暖港灣》 220x180cm 紙本 2017年

徐惠泉:在經典與現代中找尋江蘇省美術館的“錯位發展”之路

徐惠泉 《回望》 95x190cm 紙本 2012年作

徐惠泉:在經典與現代中找尋江蘇省美術館的“錯位發展”之路

徐惠泉 《蘇繡》 188x178cm 紙本 2014年作

除了創作,徐惠泉在蘇州的另一項工作是蘇州市文聯副主席、美術家協會主席,他還分工聯繫攝影家協會、民間文藝家協會、影視家協會等。來到江蘇省美術館後,工作的具體內容有了一些改變。“我做協會工作時主要是舉辦活動,需要借用他人的場地,現在有了一塊新的陣地,一方面自主策劃活動,同時大量的工作是配合別人的活動,為別人服務。雖然轉換到了不同的崗位,但服務者的角色沒有變,服務的意識也是不變的。”

江蘇省美術館歷史悠久,其前身是1936年建立的國立美術陳列館,這裡是中國美術館事業發展的開端,2010年,江蘇省美術館被評為第一批國家重點美術館。前任館長康平、吳俊發、徐天敏、朱葵、宋玉麟、高雲、孫曉雲、周京新,每一位都是大家。“傳好接力棒”是一項嚴峻考驗,徐惠泉深感責任重大,從工作伊始,就開始潛心學習“美術館之道”,對歷任館長的工作進行梳理和學習。

“我來不是搞自己的一套,而是在歷任館長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首先進行補課,吸取前任經驗,摸索美術館工作的規律,美術館工作可是一項專門的學問。”徐惠泉告訴雅昌藝術網記者。

徐惠泉不僅自己學習,也倡議並且參加美術館內部的學習。5月份開始美術館內部組織一月一次讀書會,聘請有關專家作和館內博士做導讀。第一課就是"怎樣參觀美術館?"研究觀眾怎樣走進美術館,怎麼看畫。徐惠泉認為,館內的工作人員也許學歷很高,在職時間也很長,但也許並不真正諳熟美術館的運營方法,所以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學習,要把自己轉換成觀眾來尋找美術館內部存在的問題。美術館這項新舉措,根本上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大眾。

徐惠泉:在經典與現代中找尋江蘇省美術館的“錯位發展”之路

徐惠泉在美術館內部讀書會上

以學術引領,做有品位更好看的展覽

徐惠泉發現,江蘇省美術館在歷任館長的帶領下,重視學術研究,尤其是在新金陵畫派的研究方面成績卓著。那麼自己如何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呢?他指出,學術提升需要圍繞經典性、當代性、地域性三方面展開,一方面加強研究,一方面“錯位發展”。

“我認為,有必要在新金陵畫派的研究基礎上,通過縱向和橫向的研究對比,對歷史上的吳門畫派、新安畫派、浙派、金陵畫派等進行深入研究,在橫向方面,對與新金陵畫派同時期的嶺南畫派、海派等進行對比研究,再回歸新金陵畫派研究,也許會有新的發現和提升。”

江蘇省美術館目前正在研究制訂學術研究五年發展大綱,圍繞策劃、引進的重要展覽,開展研討、出版等研究活動。每年舉辦1—2個全國性的研討會,出版研究著作、文集等。專題研究包括:畫派系列、民國系列、版畫系列,近現代名家經典展覽、國外名家系列等方面。重點研究項目包括:江蘇美術發展軌跡及成就的研究、新金陵畫派推廣項目。對藏品制定短期與長期的研究課題,整理本館藝術家成就資料庫等等。

所謂“錯位發展”,就是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充分利用“一老一新”兩座建築的定位。目前,江蘇省美術館擁有一座80載歷史的民國老館,和一座現代化的新館。今年初老館的改造剛剛完成,並且在80週年館慶之際重新開放。

徐惠泉:在經典與現代中找尋江蘇省美術館的“錯位發展”之路

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

徐惠泉告訴雅昌藝術網,“陳列館(老館)的定位主要是打造成藝術博物館這樣的概念,以自主策劃的經典展覽為主,一般展期在三個月左右。大致可分以下五個方向:1、在新金陵畫派現有研究基礎上,通過對其它畫派的系列的研究與對比梳理,進一步深化該畫派的研究展;2、民國時期美術文化現象的梳理研究展;3、近現代藝術大師的個案研究展;4、江蘇水印版畫相關的研究展;5、與國際知名美術機構合作,策劃引進世界藝術大師展。”

今年9月底,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即將迎來“亨利·摩爾:來自泰特的藝術典藏”展,展品是來自英國泰特美術館。亨利·摩爾是戰後最受追捧的藝術家之一,繼承了包括米開朗基羅、羅丹之傳統。談及這場展覽,徐惠泉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場展覽能讓觀眾看到更新鮮的、更有啟發性的、更能代表世界藝術發展主流的大師級作品;此外,10月底,“英國當代大師繪畫作品展”又接踵而至,盧西恩·弗洛伊德、大衛·霍克尼等75位英國當代大師的作品即將登陸,堪稱好戲連臺;與此同時,江蘇省美術館還將在7月底攜180幅中國版畫,在英國“南岸藝術節中英版畫作品交流展”上亮相。

徐惠泉:在經典與現代中找尋江蘇省美術館的“錯位發展”之路

徐惠泉代表江蘇省美術館與愛濤文化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徐惠泉先後與來館考察的外賓進行了交流,他說:“現在,我們有能力、也有條件把中西方大師的作品放在同一個展覽平臺上展出,做對比研究。中國藝術家不僅要放在全國平臺上,還要放在世界平臺上展出。世界大師展層次也會越來越高,範圍越來越廣。”

徐惠泉:在經典與現代中找尋江蘇省美術館的“錯位發展”之路

江蘇省美術館新館

對於現代化的新館,徐惠泉指出其功能為:第一要為江蘇美術“高原出高峰”作為平臺支撐。“江蘇的眾多藝術家擁有全國水平,但江蘇人性格內斂,不喜歡自我宣傳,所以美術館就要擔當起宣傳的責任”;另一方面,新館將重點關注中國當代美術,當代藝術,將以展覽和典藏的方式,記錄時代的印跡;第三就是要利用江蘇省美術館豐富的藏品資源,策劃系列藏品研究展,讓典藏活化起來。近幾年江蘇美術館已成功策劃了館藏明清中國畫山水、花鳥精品系列展,相繼推出了"勞動者之歌"館藏版畫展和館藏中國畫展,目前新館正在展出的是"視覺與表達"館藏當代版畫研究展。下半年還將推出"邊界"館藏當代油畫研究展等一系列既具學術品位又好看的展覽。

服務,不只是笑臉相迎那麼簡單!

學術和公益是美術館的“兩條腿”,公益性就體現在服務上。徐惠泉不用“公共教育”這個詞,總覺得有高人一等的姿態。“咱們不要總想著教育別人,公共教育要轉化為公共服務、精準化服務。”

徐惠泉從桌上拿起一個小小的放大鏡展示給我們看。“這是免費發給觀眾的。為啥要發放大鏡呢?因為老館正在舉辦一場齊白石的草蟲展,展品主要是白石老人的花鳥魚蟲,很多作品以工筆勾勒,畫得很細、篇幅很小,老年人看不清楚。所以要用放大鏡近距離觀看才能領略這些精微獨到的平凡小生靈,感受白石老人精妙的畫法。”為了這場展覽,徐惠泉還親自上陣,導覽講解,錄製視頻,現在,掃一掃展廳裡的二維碼,就能看到完整的視頻。

“為了讓觀眾更好地參觀展覽,特別是為普通觀眾解讀展覽,我們聯合交匯點等新聞機構推出‘大家說畫’的視頻節目。‘大家’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請大眾來參觀品評,另一方面是邀請名家來導覽。”

徐惠泉:在經典與現代中找尋江蘇省美術館的“錯位發展”之路

徐惠泉在展覽現場導覽

暑假期間,很多人走進美術館已是汗流浹背,卻能免費得到一柄摺扇,打開一看,清代大畫家惲壽平的手筆!這正是美術館開發出的又一款藝術衍生品,與“清風徐來——明清扇面展”相呼應,即能給人觀眾帶來徐徐涼風,又讓觀眾親近藝術,進入展廳看得也更加仔細,比單看鏡框內的畫有趣多了。此外,展覽的展示方式也做了精心安排,在展廳內放入明式傢俱,模擬出一個古代書房,讓大家在營造的這種濃郁的文化氛圍中去欣賞一柄摺扇,體味瞭解古代文人的讀書狀態。

徐惠泉談到:“公共服務不再只是打開空調、笑臉相迎那麼簡單,不能停留在初級階段。美術館將全面打造成為文化休閒的場所,精準化則處處體現人性化的溫暖。”按照設想,咖啡吧、藝術畫廊、藝術書店、藝術工坊和藝術休閒空間將陸續建立;陳列館院落將建成民國式花園,相鄰的美術大廈也即將改造出新,與陳列館形成統一民國建築風格,一層,將用於文創及文化休閒空間,二層作為首批文化部"水印版畫紙墨顏料與製版拓印”實驗室基地向版畫家和觀眾開放,“將來觀眾到了這裡,可以瞭解水印版畫製作的全流程,參與水印版畫材料的研究,還可以自己動手印一張版畫。”

隨著配套設施的完善,配套活動將越來越多。2017年上半年,美術館推出“每月藝術課程”,青少年版畫、成人休閒油畫、布藝、花藝等,形式不斷翻新。同時還結合傳統時令,舉辦“江蘇省美術館藝術沙龍”活動,以咖啡品鑑、孟夏賞茶、端午花韻為主題開展活動。活動一經推出,名額立刻就被搶空;對應下半年的展覽,還將舉辦“暑期,我們做客美術館·玩轉水墨、我和大師一起畫”,特別針對青少年開展親子彩繪、團扇摺扇繪畫、扇面書法等活動;“藝術劇場”也將陸續推出藝術相關的影片、影像以及小型音樂會、戲曲表演等,提供多元化的藝術展示。

徐惠泉:在經典與現代中找尋江蘇省美術館的“錯位發展”之路

江蘇省美術館六月藝術課程“細節之美看油畫”

徐惠泉還提出了“服務菜單”的概念。“我們目前正整合館內資源,與多家單位合作,推出‘一攬子的服務菜單’,讓觀眾有選擇的可能。通過微信平臺溝通,觀眾可以‘點菜’,像飯店的菜單一樣。‘精準化服務’必須實時瞭解觀眾的需求,推出準確的、服務對象需要的服務。假如舉辦一個講座,但講的可能聽眾不感興趣,就會跑光或者睡著;我們於是進行問卷調查,您更需要哪種服務?是免費領取一把藝術衍生品的扇子?還是畫冊?還是需要一個講座?您希望看到哪些展覽?長期歸納總結下來,可以建立觀眾與美術館的有效溝通機制。”

“精準服務”還不止於江蘇省美術館內,依託江蘇美術館館際聯盟,徐惠泉希望建立信息源制度,將展覽信息互通,把江蘇的好展覽通過平臺及時推送。“例如北邊的徐州有個好展覽,打開江蘇省美術館的微信就知道啦。”

後記:南京地處江蘇西陲,蘇州則位於江蘇最東邊,相隔數百公里,身在異鄉的徐惠泉總是週末才返回蘇州與家人團聚,然後又匆匆往回趕。遇上重要活動,週末必讓位給工作。與我們交談結束之際,已暮色四合,徐惠泉又接著準備明天的工作。他說自己是一個服務者,責任之重並非關於自己,而是身後這座古老的、而又全新的美術殿堂。

作者:房衛

編輯:張麗敏

徐惠泉:在經典與現代中找尋江蘇省美術館的“錯位發展”之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