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藝術 華山 美術 攝影 庫藝術 2017-04-01

冰雪之上 與山同在

——鄭連傑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對自然的體悟是藝術家創作的重要範疇,今次我們特邀旅美藝術家鄭連傑,講述他在華山之巔十二年的創作有何獨特理念及人文關照。

1、水墨畫能夠成為當代中國藝術發展的代表嗎?作為旅美當代藝術家,您的當代水墨是否需要面對身份和立場的問題?

我從事當代水墨的創作已有四十多年,身為旅居在紐約的藝術家,無論是面對自我的藝術語言的探索和實驗,還是對藝術本身的思索,這是作為一個東方藝術家,在紐約所面臨的問題。自九十年代起,我開始在紐約曼哈頓及美國其他地區,舉辦個人當代水墨展覽。在國際藝術的領域來看,一件作品的創作,首先要建立在跨越國家和多族裔文明的語境上,這與強調藝術家的身份背景、宗教信仰、地域特徵等絲毫不衝突,好的作品,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藉由不同的媒材和形式,表達出的是具有交融和共同性的藝術審美觀念,才可能在國際上被分享認可。

中國當代水墨在近年逐漸展開了它對世界的影響力,包括美國的部分畫廊也開始關注這個東方畫種,當代水墨可以說是代表中國所展示的“中國人”自身的優秀文化基因。而就我個人而言,在幾十年的探索當中,面對當代水墨這個畫種的實驗,已經將多族裔的文化情感,融進了我的作品思想當中。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鄭連傑水墨作品仙山物語《華嶽蒼煙》 2005年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鄭連傑水墨作品仙山物語系列作品 2005年

2、探討水墨,往往存在兩個明顯不同的角度,一是看重其與傳統的繼承和出新,一是看重其對傳統的脫離和自由,您對於自己繪畫的探索,如何找到它的價值?

當代藝術在今天要釋放出它的能量,必須是對社會、對人類關懷、思考下的一種創作。而當代水墨是建立在顛覆傳統水墨風格、流派基礎上的當代藝術,持續動力在於不斷對已有的藝術語言和美學理論做出新的探索,關注社會與情感的敘事考量。

我作為將當代水墨藝術從區域推向國際的藝術家,繪畫已經不是延續傳統的問題,而是根植於中華上古文化基因的更新再造,融入當下語境,並在創作語言上加以轉換,但這其中也蘊含了中華的哲學思想、美學意義以及精神信仰。這種自由的探索、包容與吸收,就如同生命剝離母體之後的不斷超越,從而在藝術中建立鮮明的個性。同時,我在1996年離開中國後,愈加感到不同的音樂對我的浸染,是生成我最強悍、深邃的繪畫語言元素之一,令我更願意將音樂韻律中的自由奔放與前衛批判,和水墨繪畫中的墨線相映照,不僅傳承傳統與當代,更連接起對社會的關注與情懷。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鄭連傑水墨作品仙山物語《華嶽1號》 2013年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鄭連傑華山速寫手稿 2007年

3、您在2004年提出“重返故鄉”計劃,在這十二年間,您每年在華山之巔,在山水間體悟思想,在當代藝術家中實不多見,可以談談這當中的體悟嗎?

去了美國之後,我在持續完成很多系列創作之後,對大洋彼岸的故鄉再次重新回望,在2004年提出了“重返故鄉”計劃,這是一種找尋中華上古文明的經典的思想,這其中涵蓋著“道學”的意義。從2004年開始,每年一次的華山之約,山川際會的自然觀照,華山以它雄渾的山體承載起我的精神座標,讓我在其中可以忘閒、思考,至與永恆的自然生命內外合一,也是對自我的重新發現。其次,華山也更符合我心靈的“山林精神”,愛山的我總在旅途之中,這有別於鋼筋水泥所鑄造的現代文明,是一種更具有自由精神的溯源之旅。

華山的這十二年間收穫不少,群山之陰陽向背、煙嵐之氤氳氣蔚、樹木之繁陰、冰雪之蕭寂、高壑蒼巖紋理質感,這種與山為伴的自由自在,讓我生成了很多藝術作品,包括水墨作品、影像、行為、書法與詩歌。我想應該沒有一個藝術家,花費十二年時間,為一座山打造一個龐大完整的個人美學體系。對自然的崇尚與敬畏、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我在紐約創作了一系列跟華山有關的水墨作品,包括《煙霞往事一片花》2006、《雲道圖》2005、《華嶽蒼煙》2005、《仙山物語華嶽系列》2014、《藍夢繫列》2015,十二年間,我創作了很多相關題材的作品,這些創作,一次次的改變我對意象山水在現實中的立意,不斷解構與表述。特別在《藍夢繫列》2015這組作品中,我把線墨進行重組,無論在筆觸、畫面空間、結構制形上,我進行了更深入的轉化。以體量構建對層次虛實間的幻化,這種空靈的象外之境,讓我更接近內心悠遠、空寂的狀態,在線的時空下,進入對本質意義的遙望與凝視……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鄭連傑水墨作品藍夢繫列《藍夢10號》 2015年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鄭連傑水墨作品藍夢繫列《藍夢3號》 2015年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鄭連傑水墨作品《煙霞往事一片花》 2005年

4、您新近創作的華嶽系列與抽象表現主義相比較,如何用心靈的語言和藝術的表現方式去傳遞對自然的態度,對天、地、人和的道法詮釋?

今天的亞洲,不光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區域,整個亞洲的生態環境破壞也越來越嚴重。今年我回來中國創作,行駛在西北地區的高速公路上,可以感受到城市化的進程非常大,同時,對自然生態的破壞,也警醒著世人如何面對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去了華山之後,只能在2000米以上看到清澈的藍天白雲,這讓我沉思作為藝術家,該傳達出對自然什麼樣的寄託。中國的藝術是對天、地、人充滿崇敬的藝術,道學的核心本質就是尊重自然、和諧共生的氣象萬千之局面。我認為,藝術家肩負對社會的責任。不僅是華山系列的創作,我在1989年創作的《天安門系列》、《牆系列-紀念德國統一》,它也是很重要的藝術進入社會、藝術思考生存環境的代表作品,都在彰顯藝術家對社會的態度。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華山雨中 攝影鄭連傑 2005年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萬仞 攝影鄭連傑 2010年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寒寂 攝影鄭連傑 2010年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暮靄煙嵐 攝影鄭連傑 2006年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獨望西峰 攝影鄭連傑 2005年

5、您在華山的創作體量非常龐大,涉及水墨繪畫、當代攝影、行為藝術、書法、詩歌,請談談您最滿意的作品。

自2004年,我去了華山之後,以一種很放鬆的狀態去面對這座神山。很可惜的是,在這些年間,這座山被過度的修理成為一個經濟體,喪失了華山的自然生態與野逸荒疏。這是對自然的尊重嗎?面對這些,實際上我是很失望的,但同時我的內心充滿了憂患,自然被不斷的塗抹,丟失了它原本的性格。我思考藝術之於今天的文化意義,甚至我思考行為藝術與道學、與生命之間的關係,在2004-2006年間,我開始在華山創作兩部錄影作品,分別是《雪》和《山頌》,它表達出我對恆常與瞬間的生命致敬。

一個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已經不再是一件作品所能承載的個體精神。我的作品就像華山一樣,它是一座山的體系,一種傳承的文化。所以,要談及我的華山十二年創作,每件作品,它都是我的一個象徵。高山仰止,心嚮往之。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鄭連傑行為錄影藝術《雪》華山 攝影李勇勝 2006年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鄭連傑行為錄影藝術《山頌》 華山 攝影李勇勝 2006年

潛心華山的十二年間,除了創作出了大量的藝術作品之外,鄭連傑在華山之中的生活,更帶給他一種內心的虛靜忘我的境界,生命在抽象本質後,自然歸真。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秋崖遠眺 攝影趙海龍 2005年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鄭連傑在北斗坪創作書法 攝影李勇勝 2007年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山中喂貓 攝影李勇勝 2006年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下山 攝影趙海龍 2015年

文/藝術香港

圖/鄭連傑紐約工作室提供

藝術家簡介

專訪旅美藝術家鄭連傑:冰雪之上——潛心華山十二年創作歷程

2017年鄭連傑在紐約

鄭連傑,旅美當代著名藝術家,他的作品曾推動影響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進程。他的作品跨越多種形式風格,涉及書法、當代水墨、行為、裝置藝術、攝影、雕塑等。三十餘年潛心探索水墨藝術,推動了當代水墨走向國際。他的作品多次受邀在中國及世界各地的展覽、研討會和公共藝術項目中展出。曾受邀在哈佛、哥倫比亞等大學舉辦演講和展覽,傳授中國文化及其個人藝術。其作品被許多國際知名藝術博物館、基金會、大學、私人收藏家收藏。2012年,鄭連傑被授予聯合國和平使者獎。

如何找到熱愛藝術的同道中人?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和來自天南海北的藝術愛好者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