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夜語 雨言”王樂耕瓷畫作品展在京隆重開幕

藝術 陶瓷 美術 手工藝 色彩軒藝術空間 2017-06-14

6月10日下午,由Art-More Space主辦,謝尚晉策展的“夜語·雨言”王樂耕瓷畫作品展在北京Art-More 藝術中心隆重開幕。

出品人、策展人謝尚晉主持開幕式,到場嘉賓有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書記,著名陶瓷藝術家楊帆、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視覺傳達專業教研室主任,國際設計聯合會副主席王子源、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副院長,著名畫家王東聲教授,著名平面設計師甄明舒、北京工業大學教授,藝術家何忠、《中國書房》叢刊主編,藝術家劉大石、獨立策展人李擎等來自藝術界、金融界、收藏界及媒體朋友上百人蔘加展覽開幕式,藝術家王樂耕致答謝辭。

2017年 “夜語 雨言”王樂耕瓷畫作品展在京隆重開幕

展覽出品人/策展人 謝尚晉發言 (攝影:田雨)

謝尚晉:首先,感謝大家百忙之中參加由我策劃的《夜語•雨言》王樂耕作品展開幕式,去年下雪時我在Art-More Space為樂耕策劃了第一個個展,當時窗外雪紛飛,窗內雨如簾。那一組《雨若珠簾》,驚豔世人。今年初夏日,還在Art-More Space,微雨再來。《夜語•雨言》,在俗世的時空裡,又是一年。從他近兩年創作的瓷畫作品來看,表現的內容多數是沒有人出現的風景,他似乎純粹以自然雨景為表現對象,表現“無我境”。其實不然,我從其創作的《雨窗》、《夜雨》系列作品中,看到了一個藝術家對於都市人居環境和人文生態惡化的隱憂,看到了其對古代雞犬相聞桃源世界的追思,看到了其對和諧人居環境的嚮往。作為一個收藏家和策展人也因為工作的關係我走遍世界很多國家的美術館、博物館及藝術博覽會,見過、接觸過很多國內外大師的藝術珍品,我隱約感覺到樂耕在瓷板上獨創的藝術語言或許正在朝著藝術大師的路上奔馳,期待著樂耕今後能夠創作更好的作品為大家帶來美的享受,最後祝Art-More Space兩週年生日快樂,謝謝大家!

2017年 “夜語 雨言”王樂耕瓷畫作品展在京隆重開幕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書記、著名陶瓷藝術家楊帆發言

楊帆:樂耕師兄這次瓷板畫的展覽體現了他在將繪畫和陶瓷材料結合方面的探索,具有學院派繪畫的特徵,效果非常好。每個人都有下雨天的感受,每個人都有對雨天不同的回憶,我認為樂耕師兄的作品準確地表現了這種感受。站在畫面前,我們能夠感覺到它將城市生活的喧囂隔離開,讓人產生清涼、靜謐的感覺。這是我對於他畫作的感受。另外,與樂耕相處多年,感覺他在陶瓷工藝、藝術方面的探索精神很值得學習,近年來在鹽燒、樂燒、蘇打燒、柴燒、瓷板繪畫方面都做了有意義的嘗試。記得剛參加工作時我也是在大學教書,涉及到工藝方面的問題也多向他請教,他為人厚道,做事踏實,給了我們這些學弟很多幫助,很感激他,在此也表示感謝!祝他的瓷畫展圓滿成功!

2017年 “夜語 雨言”王樂耕瓷畫作品展在京隆重開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視覺傳達專業教研室主任,國際設計聯合會副主席王子源發言

王子源:我跟樂耕在碩士研究生階段一起求學,度過兩年多的時間,當時他給我的印象是個傳統的陶瓷藝術家,因為他在陶瓷的造型、裝飾方面的功底很紮實。在此展覽之前他發給我一些他作品的照片,給我的感覺是透過窗戶觀看外面的事物,好像吸引人去了解畫面背後的故事一樣,讓我很期待。今天見到作品,讓給我感觸更深的除了畫面效果,還有他對於陶瓷材料和工藝方面的探索。我到中央美院工作已經將近20年,對於央美的教學理念和體系已經很習慣和認同。藝術發展到今天,我們可能不僅僅關注藝術家表現的什麼題材,而更關注他工作和創作的方式,因為這反映了他對於世界的認識方式。樂耕在材料和創作方法方面的探索無疑是一種創新。樂耕對於傳統陶瓷藝術的深刻認識,加上他對於現代陶瓷藝術領域的新的材料、工藝和創作方法的研究,像他的一對翅膀,能幫助他非得更加高遠。我也很期待他能夠創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2017年 “夜語 雨言”王樂耕瓷畫作品展在京隆重開幕

著名平面設計師甄明舒

甄明舒:樂耕這次畫展的作品很不錯。這是我參加樂耕的第二瓷畫展。我的博士研究方向是中國現代手工藝,我想從這個角度談談樂耕的作品。我為了研究中國現當代手工藝查閱了大量文獻,我發現中國現代手工藝恰恰是從學院開始的,可以說就是從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開始的,其中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就是“建國瓷”的設計工作。這是周總理主持,央美、工藝美院很多教師參與的項目,徐悲鴻、鄭可等人擔任顧問,親自操刀的是祝大年先生。從這種現象可以看出,中國現代手工藝的一個典型特徵是在藝術家主導下進行的。我在思考樂耕的作品如何歸類的問題,材質是瓷板和釉上彩,而形態是繪畫。我認為可以歸為現代手工藝的範疇。樂耕的作品不同於延續幾千年的中國陶瓷藝術的傳統,也不同於西方現代陶瓷藝術,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可以說,他的作品屬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前身)的文脈傳承,這個文脈的主要特點就是不斷創新。從當年的祝大年、吳冠中,到杜大愷、劉巨德,再到陳輝等人都是在自然界和生活情境當中尋找形式美和自己的表現方式。樂耕也是承接著這個文脈向前走,他的作品關注當代人的生存困境和內心的焦慮,很好地表現了都市雨夜的那種孤獨感和和疏離感,效果非常好。祝願樂耕的藝術之路越走越好,祝尚晉的事業發展的越來越好!

2017年 “夜語 雨言”王樂耕瓷畫作品展在京隆重開幕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藝術家何忠

何忠:我想從觀者和作者這兩個方面對樂耕的畫做一下品評。也可以說是從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去解讀他的作品。從觀者的角度來看, 1米到1.2米是分界點,如果遠於這個距離,我們看到非常寫實的景象,雨夜的景象被還原得就像開在我們面前的一扇窗,從這方面意義上講,像是油畫;而如果近於這個距離,呈現給我們的卻是抽象的元素,我們可以像面對國畫中的各種皴法一樣去品味其中的變化。

從作者的角度來看,我對他在創作中的情感宣洩很感興趣,也跟樂耕交流過。他的作畫過程需要很多工序,而且燒成前後顏色會有變化。目前的效果是經過很多次試驗的失敗獲得的驚喜,也是經過很多次偶然所得到的必然。我感覺對於燒成結果的期待這很像是寫信,寫一封信寄出後期待著回信,見到回信後又寫信。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情感的宣洩是延遲的,情感是不斷生長的和糾纏著的,不是像大寫意那樣在瞬間完成抒情,。看樂耕的畫,雖然經過多道工序,但是畫面的感覺卻象一揮而就,就像花幾十個小時畫了一幅大衛,最後的效果卻像瞬間完成的速寫一樣。能夠在漫長的感情交割與培養中保持初心,一直保持只若初見的感覺,是非常可貴的。

2017年 “夜語 雨言”王樂耕瓷畫作品展在京隆重開幕

《中國書房》叢刊主編 藝術家 劉大石

劉大石::首先我代表《中國書房》刊物說說我的想法。樂耕是我們刊物的撰稿人,在我們的創刊號中,刊登了樂耕的“山子”、“筆架”等陶藝作品,受到了全國各地讀者的好評。作為一個畫家,我從繪畫的角度再談下我的觀點,上次的“雨若珠簾”展和這次畫展的效果給人的感覺是非常清新的。這得益於他在陶瓷工藝和藝術創作方面的研究。作為他的朋友,對於他的藝術追求也比較瞭解,他在陶瓷文化、工藝與藝術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向前行進的,廣泛學習全國乃至亞洲各國得陶瓷藝術。另外對於陶瓷藝術語言的挖掘與運用,比如瓷板畫的創作方面他做了很多思考,也給我很多啟發。他在陶瓷材料工藝的研究與陶瓷藝術創作相結合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是很多人沒有做到的。祝願這次展覽取得成功!

2017年 “夜語 雨言”王樂耕瓷畫作品展在京隆重開幕

藝術家王樂耕及女兒

王樂耕:非常感謝Art-More Space,感謝尚晉為我舉辦這次展覽,讓我有機會向大家彙報一年多來我在瓷畫方面的成果。今天來參加開幕式的有學術界的朋友、我的領導、同事、北理陶社的同仁、我的家人以及許多新朋舊友。感謝大家的到來,其中有很多朋友在我上次畫展時冒大雪前來觀展,到現在我仍然心存感激,再次表示感謝!

我這次展出的瓷畫作品以夜景題材為主,與上次有所不同,有所發展。陶瓷藝術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在與其他諸如繪畫、雕塑等其它藝術存在著交集,在這些交集中,二者的交融會生髮出新的藝術語言。陶瓷釉上彩繪畫與其他繪畫不同,有著它獨到的語言魅力和創作快感。我會在這條藝術道路上不斷努力,繼續求索。感謝各位朋友的支持,最後祝Art-More Space越辦越好,兩週年生日快樂,給大家帶來更多高品質的展覽!

2017年 “夜語 雨言”王樂耕瓷畫作品展在京隆重開幕

展覽現場嘉賓

2017年 “夜語 雨言”王樂耕瓷畫作品展在京隆重開幕

藝術家與現場嘉賓互動

2017年 “夜語 雨言”王樂耕瓷畫作品展在京隆重開幕

展覽現場嘉賓

2017年 “夜語 雨言”王樂耕瓷畫作品展在京隆重開幕

藝術家與嘉賓合影

2017年 “夜語 雨言”王樂耕瓷畫作品展在京隆重開幕

藝術家與嘉賓們合影

2017年 “夜語 雨言”王樂耕瓷畫作品展在京隆重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