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經典如何解讀代溝問題?以色列蓋謝爾劇院來京演繹屠格涅夫的《父與子》'

""文學經典如何解讀代溝問題?以色列蓋謝爾劇院來京演繹屠格涅夫的《父與子》

商灝

7月18日晚在北京首都劇場,觀看以色列蓋謝爾劇院演員們主演的根據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小說改編的話劇《父與子》,全部過程傳遞出的微妙的冷幽默,不動聲色的悲傷,就像帝都這個季節時常出現的漫天大雨,淋溼了人的心境。

《父與子》表現了貴族階層的父輩與子輩間觀念上的衝突。導演遵從著屠格涅夫的視角,並沒有在舞臺上刻意宣揚某種觀念,而是以冷靜理智的觀察者身份,通過演員的細微至極的動作與表情及精煉的對話,順其自然地展開人物間的衝突,每個角色的性格輪廓高度鮮明,充滿了對人性的體察。

舞臺上可以看到,代表捍衛傳統根基和道德觀的“父輩”,與強硬拒絕過時權威、陷入虛無主義的“子輩”展開討論,探究深層次的代際衝突。兩代人親情牽絆中的價值觀的激烈衝突,疑似象徵著19世紀青年心中湧動的變革情懷。也讓人想到在過往與當下、虛無與保守、萬物與皆空中,社會更深層次的代際衝突。

舞臺上,有幾句臺詞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我們大體上了解,身體上的疾病是怎樣產生的,可是精神上的疾病卻來自糟糕的教育,來自從小就塞滿人們腦袋的各種胡言亂語。”

“以前年輕人不得不念書,他們不願被視為老大粗,因此他們不得不努力。可是現在他們只要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胡扯蛋!―――這就萬事大吉。年輕人興高采烈。真的,以前他們不過是一些糊塗蟲,而現在他們突然成了虛無主義者。”

“虛無主義者是不向任何權威折腰的人,他不把任何原則當作信仰,不管這個原則受到廣泛的尊敬與否。”

以色列蓋謝爾劇院曾在2017年夏天,在第四次走上首都劇場邀請展舞臺的時候,上演了《我是堂吉訶德》,該劇講述了一個白日夢想家的偉大和失落。有評者說,“那個充滿歡笑與淚水,掌聲與喝彩的夜晚今天依舊曆歷在目”。今年這個夏天,蓋謝爾第五年迴歸首都劇場,上演屠格涅夫最偉大的小說《父與子》。導演耶海茲克爾•拉扎羅夫帶領從《唐璜》、《耶路撒冷之歌》、《鄉村》、《我是堂吉訶德》一路走來的蓋謝爾大膽剖析“橫亙在父輩與子輩、過往與現實、傳統與革命之間的巨大鴻溝”。

有關史料記載,上世紀九十年代,俄羅斯著名導演葉甫根尼•阿爾耶帶領一群勇敢的俄羅斯演員移民到以色列,並在一番輾轉後創建了蓋謝爾劇院。這家由移民組成的劇院,在伊拉克的導彈攻擊下演出,穿著戲服從舞臺跑向防空洞。他們在硝煙瀰漫的戰火中,懷揣著戲劇夢想和對藝術的執著,用近三十年時間打造出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戲劇品牌——既飽含俄羅斯戲劇的傳統,又具備當代藝術的革新創造。“蓋謝爾”一詞在希伯來語中意為“橋樑”,而蓋謝爾劇院已然成為了以色列與俄羅斯文化交流的橋樑。《紐約時報》曾稱讚它為“世界上最偉大也最重要的劇團之一。”

全劇舞美採用了很特別的表現形式:事先拍好的黑白影像,無論是大雨、白樺林還是臥室客廳,都與在場演員的動作在影像上合二為一。

有很多場景使人思之如醉:演員在有些場景齊齊背對觀眾表演;兩人對話其他人在做似乎無謂的動作;表現愛情洋溢是淅瀝瀝的大雨淹到了胸口;轉換場景可以四人一板走位...

傑出的形式主義表達,純粹的視覺效果,以色列蓋謝爾劇院的演員們在這部戲裡的才華之美,就像劃破天空的閃電。

感謝以色列駐華使館邀請觀看,這的確是“一部關於我們及我們所處時代的劇作。”那些正在找尋生命意義的人們,真的可以自己的視角對經典進行當代解讀。

見習編輯:李茜楠 主編:商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