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最後一週裡,三家信託公司高管出現變動。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自2019年來,包括華能信託、建信信託等在內的9家信託公司,其董事長、總經理(總裁)職位發生變動。此外,2018年內共有28家信託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人事變動,超過行業總數的三分之一。

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8年底,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2.7萬億元。目前是哪些高管在掌管這22.7萬億元資產?

據本報記者梳理,在信託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中,不少人除信託背景外,還有銀行、券商、基金從業經歷。此外,也有部分高管曾在原銀監會、銀監局等監管部門任職。

目前來看,信託業正處於轉型的深度期,嚴監管和轉型壓力是信託公司高管變動的主因。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信託公司需要懂信託、懂資管和財富管理的高管,深刻理解行業發展規律,能夠敢於突破,適時進行戰略變革的領導,能夠充分利用信託制度為實體經濟以及投資者做好服務。”

28家信託公司高管變動

今年以來,信託公司高管變動延續了2017年的熱度。

《中國經營報》記者根據公開信息統計,僅3月份至今,渤海信託董事長成小云、華能信託總經理孫磊、建信信託總裁孫慶文、雲南信託董事長甘煜四位信託高管履新。

此外,2月份出現變動的還有:國民信託董事長肖鷹任職資格獲批,接替原董事長楊小陽;交銀國際信託原副總裁李依貧升任總裁。

另外,2019年1月8日,華宸信託公司幹部大會上提名田躍勇任華宸信託公司董事長,晉軍任總經理。1月16日,浙商金匯信託餘豔梅的董事長任職資格獲批。山西信託1月29日公告披露公司董事長劉叔肄不再兼任公司總經理,由副總經理雷淑俊代行總經理職責。

事實上,2018年信託高管的人事變動屢見不鮮,主要表現為“一二把手”董事長、總經理(總裁)更替頻繁。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了銀保監會公開信息及68家信託公司公告獲悉,2018年內,共有28家信託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人事變動,超過行業總數的三分之一。

其中,涉及董事長變動的13家,如建信信託、交銀國際信託等;總經理變動的17家,如長安信託、中建投信託等。此外,如中海信託、山東信託等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均現變動。

事實上,信託業正處於轉型的深度期,嚴監管和轉型壓力是信託公司高管變動的主因。而據記者梳理和多位受訪信託行業人士提到,信託高管人事變動原因主要包括:服從於股東的戰略意圖和要求的正常調動、個人出於各種原因的跳槽以及正常人事更迭等。其中,正常更迭佔比較高,包括到齡退休、股東集團內部調動、公司內部升任等。

2018年上任的高管中,由信託公司內部提拔的不在少數。比如,中鐵信託總經理陳赤曾任副總經理和董事會祕書,吉林信託董事長邰戈曾擔任總經理,蘇州信託董事長沈光俊曾擔任總裁,建信信託董事長王寶魁此前曾在建行系統工作多年,並擔任過建信信託副總裁、執行董事、總裁、黨委副書記等職務。再如近期履新的華能信託總經理孫磊,曾是分管中後臺的領導,擔任過副總經理等。

此外,還有上任部分高管來自母公司或控股股東,有長城新盛信託董事長由長城資產法律事務部總經理王文兵兼任,中糧信託總經理此前一直擔任中糧期貨總經理一職,華寶信託董事長來自股東華寶投資。

袁吉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信託公司高管變動有多個原因,諸如實際控制人系統內部各經營單位的調換、個人原因或原有高管正常退休後的交替等,一般外部因素較小,更多是內部因素。”

另外,一位華南地區的信託行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集團調動更多體現集團、股東的要求,而個人跳槽則更多可能是市場化的考慮。”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信託公司頻繁“換帥”背後,還可能存在著股東變動、業績下滑等因素。比如,四年換四任董事長的華融信託,2018年8月,中國華融(2799.HK)曾建議免去沈易明華融信託董事長、法人職務,改任總經理級幹部,專門負責信託公司風險化解和處置相關工作。與此同時,近一兩年內,華融信託多個項目“踩雷”,涉及億陽信通、中弘股份等公司。(詳見2018年8月6日《中國經營報》總第2270期B7版報道《華融信託頻繁換帥背後:信託業務兌付承壓》)

偏好金融和監管背景

儘管在“壓降通道業務”背景下,2018年信託資產規模下降至22.7萬億元,比年初下降3.54萬億元。但實際上,在2011~2016年的6年間,信託行業資產管理規模從3萬億元大幅增加至20萬億元,連續成為僅次於銀行理財的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

在延續2018年高管頻繁更迭的背景下,到底是誰在掌管這22.7萬億元資產,他們將對信託業轉型和公司業績帶來什麼?目前多數信託公司均透過年報、公告等形式披露了公司高管信息,由此信託“掌門人”及其從業背景得以呈現。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了68家信託公司董事長及總經理的履歷發現,在信託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中,不少人除了信託背景外,還有銀行、券商、基金從業經歷,此外,也有部分高管曾在原銀監會、銀監局等監管部門任職。

統計數據顯示,在68家信託公司的128位董事長和總經理(總裁)中,有銀行背景的近40人,有過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從業經歷的分別為25人、12人和12人。此外,部分高管還有期貨公司、金控集團、資產管理公司、其他實業公司的從業經歷。

其中,在近40位有銀行背景的信託高管中,不少“銀行系”信託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均有過銀行經驗,諸如交銀國際信託、建信信託、興業信託等。交銀國際信託董事長童學衛曾歷任交通銀行江蘇省分行國際部總經理、寧波分行副行長、總行公司部副總經理,總裁李依貧曾任交通銀行武漢分行支行行長助理、武漢分行公司業務部高級經理等職務。建信信託新任總裁孫慶文自2017年2月始擔任建設銀行北京分行副行長。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信託公司年報顯示,大部分高管均有十餘年到二十多年的金融行業從業經歷。“金融機構背景在業務實操的經驗更豐富。”袁吉偉認為。

除了金融從業背景之外,記者注意到,13位信託高管來自監管機構,實現從監管者到經營者的過渡。比如,國民信託董事長肖鷹、華潤信託董事長劉曉勇、中誠信託董事長牛成立等。

在職的信託機構高管名單中,銀行系高管和監管層人士佔去了半壁江山。“銀行集中了最核心的金融資源,和其他所有金融行業聯繫緊密;而監管人士則有獨特的人脈背景,對信託業及行業監管動態有更專業敏銳的認知和把握,對信託公司的轉型大有裨益。”上述信託行業人士認為。

記者注意到,近期空降雲南信託董事長的甘煜,便同時擁有監管和銀行的背景,業內人士稱“期待其給雲南信託帶來新鮮血液和更多外部資源”。從甘煜的履歷來看,其先後在央行和原銀監會任職,曾擔任中國人民銀行管理司市場準入處主任科員;歷任原銀監會銀行監管二部副處長、國際部正處級調研員、辦公廳正處級祕書等職。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曾在平安銀行任職。

隨著信託行業嚴監管持續、深度轉型迫切以及“大資管”的市場環境下,誰來掌管這22.7萬億元信託資產對行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袁吉偉指出,“需要懂信託、懂資管和財富管理的高管,深刻理解行業發展規律,能夠敢於突破,適時進行戰略變革的領導,能夠充分利用信託制度為實體經濟以及投資者做好服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