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女員工3年套出1億多人民幣,北京上海購置多棟房產

上海一銀行女員工將銀行1億多人民幣據為已有,海內外購置10多套房產

“完成一個小目標,先賺一個億。”這句話在絕大部分人心中,只是一個調侃而已。

但是,上海有一家外資銀行的一名80後女員工卻將“一個億的小目標”真的給實現了!當然,最終等待她的,卻是漫長的牢獄之災和明晃晃的手銬。

那麼,這名銀行女員工是如何瞞天過海,竟然將1.1億元人民幣的銀行資產套出後揮霍的呢?

據司法機關介紹:這名外資銀行的業務員李某非法侵佔銀行資金一億餘元,她利用銀行內部管理上的漏洞和自己的職務之便,三年間不斷做假賬,但直到三年後銀行金庫出現巨大虧空才案發。

檢察官介紹:該案的案發過程相當離奇,被告人李某是這家外資銀行匯款部員工,她並沒有任何經濟壓力或誘因。其丈夫也在銀行工作,兩人收入不算少。

但是,貪婪讓人墮落,長期在匯款部工作的李某,內心開始潛滋暗長歹念。

銀行女員工3年套出1億多人民幣,北京上海購置多棟房產

就是她在個人經濟條件還可以的情況之下,在這個崗位發現了這家外資銀行在管理上的漏洞,於是就起了貪念。

在前後長達三年的時間裡,通過這個漏洞,悉數卷取了1.1億左右的資金。

檢察官介紹:”具體的作案手法和單位的管理漏洞很有關係。第一個,這個單位的管理的資金出入過程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進賬系統,一個是出賬系統,這兩個系統都存在錄入人和審批人,但是錄入人和審批人都是同一人。也就是說,作為被告人李某來說,既錄入入賬系統的數據,同時她又在出賬系統做相應的錄入,最後的審批都是她的直接主管。“

”在這個過程當中,控制審核的只有密碼,而在這家銀行的密碼是一個統一的初始密碼,雖然有要求定時地更改,但是是不是及時地做了更改、以及更改了之後的密碼是不是有嚴格的數字的長度,都沒有很明確額定規範。李某在特定的情況之下,知道了主管的密碼,甚至利用還沒有改密碼的初始密碼獲得了審批權限。“

隨後,李某開始瞞天過海,她多次虛構客戶的交易指令,任何的進賬和出賬都要有一定的指令來完成。

李某同時是會計加出納,同時又是客服的角色,她對應的是特定的客戶群體,她偽造的客戶指令就是在她手上有定存的一些客戶,也就是說這些客戶在一定的期間內這一大筆資金是不需要使用的,所以對客戶來說不大容易發現資金不見了。

李某在長達3年多的時間裡,有很強的掩飾行為。作為一家銀行來說,一般進賬、出賬和客戶之間有對賬過程。這家外資銀行對賬流程較為簡單,銀行定期發季報、月報、週報,發給客戶,但不要求客戶強制性回覆,因為該銀行的客戶是比較小眾的群體,對於回覆的積極性也不強,加上被告人李某在維護客戶關係方面有一些比較好的手法的,所以客戶對她的信任度很高,在沒有客戶審核資金狀況的情況之下,較難發現資金出現了問題。

李某於是從中嗅出了巨大的“監管漏洞”。

令人震驚的是,李某被發現利用這筆鉅款在多個國家購置房產、還有京滬多處好地段的房產,而一些國家的房產購置同時還附帶移民程序。

她拿了這一大筆錢去美國、日本、希臘和美國旁邊的小國家做了10多套房地產交易,包括境內的房地產,還有很大一部分資金去做了外匯的交易,剩下小部分是個人的消費。原本李某試圖通過房產交易來達到盈利套現、隨後再返還鉅款的美夢,但是,美夢變成了噩夢。

紙終究包不住火,李某的行為最終被銀行方面發現,她不得不最終向銀行坦白事實,並讓銀行員工撥打110坦白其犯罪事實。

針對銀行存在的重大疏漏和安全隱患,檢察機關對此發出了司法建議。

檢察官介紹:”對於這家外資銀行出現了這筆資金的損失對他們來說是血淋淋的教訓,但是它的損失遠不及於這一筆資金而已,更多的是對它管理制度的反思。從案件審查過程當中、包括提審被告人過程當中發現:該銀行存在巨大的管理漏洞,最終,檢察機關以檢察建議的形式發給了上級管理單位——銀監局,由銀監局組織了單獨的檢查組、專案組趕赴這家外資銀行做了一個月的審查工作,最後給他了非常詳細的整改建議。“

檢察機關介紹:監管部門對許多已經註冊以及存量的金融單位都有一個排摸掌握,“一個是預防,然後是一個打擊,然後事後提供相關的檢察建議。我們是通過辦理一系列的案件當中,發現一些初露端倪可能會涉及刑事犯罪的金融案件的話,我們會提前通過專報類型的方式,遞交給有關的監管部門,引起他們的關注,從而堵漏建制。”

來源:中新經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