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來臨,如何打理你的“錢袋子”?各類理財產品配置看過來

三季度來臨,如何打理你的“錢袋子”?各類理財產品配置看過來

本文共1236

閱讀完約3分鐘

金融投資報記者 吉雪嬌

隨著7月的到來,“年中考核”節點正式告一段落。而與此同時,三季度銀行理財、互聯網寶寶等產品收益率被認為將再度進入下行通道。

在此情況下,投資者該如何配置各類理財產品,以更好的打理自己的“錢袋子”?

2

銀行理財:

優先配置中長期產品

6月最後一週,銀行理財收益率明顯抬升,但總體來看,銀行理財季末“翹尾”力度較小。

據普益標準數據,上週(6月22日-28日),302家銀行共發行了2001款銀行理財產品,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14%,環比增加0.03百分點。

事實上,《金融投資報》記者調查發現,雖然有收益率“破5”理財產品“重現江湖”,但多數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仍處於4%-4.5%區間,並未水漲船高。

在普益標準研究員李明珠看來,銀行理財收益持續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市場流動性持續寬鬆,市場利率下行,帶動銀行理財資金成本下降另一方面,由於在轉型過渡期,銀行資產端仍在持續調整,隨著存量非標資產到期,尋找期限較短的非標來匹配產品期限變得更加困難。

“一般來說,隨著年中時點過去,銀行吸收流動性的意願減弱,理財收益會出現階段性回落。”李明珠認為,從市場整體來看,在短期內,積極財政政策與穩健中性貨幣政策不會發生改變,市場流動性將持續保持適度寬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在短期內也難以出現大幅上漲。

融360分析師楊慧敏亦指出,近一週shibor隔夜利率基本處於下跌狀態,但卻在2019年上半年最後一個工作日反彈,作為季末的“儀式”。不過此次短暫“翹尾”不影響流動性充裕的局面,預計7月銀行間資金面仍保持寬鬆狀態。

由於銀行理財主要配置的資產為貨幣類、債券類資產,在流動性寬鬆的局面下,銀行理財收益率也大概率隨之下降。

三季度來臨,如何打理你的“錢袋子”?各類理財產品配置看過來

那麼,對於投資者而言,當前該如何投資銀行理財產品?

首先,在收益率下行時,為避免因收益率變動造成的損失,在結合資金計劃的情況下,業內人士建議,可優先配置中長期產品,以提前鎖定收益。

其次,“與國有控股行、股份行相比,在相同存款利率下,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的能力相對更弱,中小銀行為了提升競爭力和市場份額就會發行利率較高的理財產品。”李明珠表示。

據融360數據,截至6月最後一週,新發行非結構性銀行理財中,青島農商銀行、錦州銀行、大連銀行平均預期收益率居於前三,分別為5.8%、4.58%、4.53%,均為城商行或農商行。此外,股份制銀行中,浙商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躋身前十,平均預期收益率分別為4.35%、4.35%、4.29%。

三季度來臨,如何打理你的“錢袋子”?各類理財產品配置看過來

2

互聯網寶寶:

結合中長期收益率參考

今年以來,互聯網寶寶收益屢創新低。

據融360數據,1-5月,互聯網寶寶平均收益率分別為3.0088%、2.7765%、2.6725%、2.5329%、2.4359%,持續下行。

不過,隨著季末臨近,短期理財市場利率略有上漲,互聯網寶寶收益率也有所回升,截至6月末,當月平均收益率為2.4959%。

具體來看,6月最後一週(6月21日-27日),互聯網寶寶理財收益率為2.56%,環比上升6BP;貨幣基金平均預期收益率亦環比上升11BP,達2.61%。其中,貨幣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七日年化收益率超過4%的有14只,環比增加10只;收益率在3%-4%的有65只,環比增加24只。互聯網寶寶亦水漲船高,多款產品七日年化收益率超過3%。

三季度來臨,如何打理你的“錢袋子”?各類理財產品配置看過來

不過,在整體市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狀態的情況下,年中時點過後,互聯網寶寶收益率同樣面臨下調。

《金融投資報》統計發現,以6月30日為例,雖然建信基金“超級增值寶”七日年化收益率為5.174%,創近期新高,但“破3”產品較此前略有減少,僅微眾銀行“微眾銀行活期+”七日年化收益率為3.12%。

儘管相較其他理財產品,互聯網寶寶收益並不具特別優勢,但對於需要打理流動資金,或目前暫時沒有中長期理財計劃的投資者而言,依然不失為一個便利的選擇。

那麼,三季度,投資者該如何更好的配置互聯網寶寶?

由於貨幣基金單日、單週的萬份收益和七日年化收益率波動比較大,業內人士建議,在選擇互聯網寶寶產品是,最好結合中長期收益率一起參考。需要注意的是,短期內收益突然飆升的產品,其收益往往不具有持續性。

相對而言,在各類互聯網寶寶產品中,銀行系寶寶收益率更具優勢,投資者可優先考慮。以6月最後一週為例,銀行系寶寶平均收益率為2.59%,基金系、第三方支付系、代銷系寶寶平均收益率則分別為2.56%、2.52%、2.51%。

3

結構性存款:

明晰產品交易規則

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理財“剛性兌付”也告一段落。對於穩健型投資者而言,結構性存款成為保本型理財產品的繼任者之一。

據融360數據,截至5月,結構性存款發行量為506只,環比減少7.66%,連續兩個月發行量下降。平均預期收益率上限為4.22%,與4月基本持平。

其中,當月到期的結構性存款共882只,披露實際收益率的有624只,佔比為71%。平均實際收益率為3.84%,環比下降6BP。其中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的為213只,佔比為34.13%。

不過,楊慧敏指出,沒有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的也相差不大,一般和最高預期收益率相差1個百分點以內。

總體來看,截至6月末,結構性存款發行量與收益均較為穩定。

三季度來臨,如何打理你的“錢袋子”?各類理財產品配置看過來

不過,對於結構性存款,依然有一些問題留意。“結構性存款資金投向一般分為兩部分,主要部分作為銀行存款,小部分用於投資金融衍生品。投資金融衍生品的資金部分通過槓桿作用可以擴大收益倍數,但同時也承擔較大的風險。”李明珠指出。

李明珠建議投資者,在選擇結構性存款產品時,首先要選擇具有衍生品交易資格和衍生品交易投資管理經驗相對豐富的大中型銀行;其次不要只被收益率吸引,要儘可能明晰產品交易規則和底層資產配置情況,在自身可承受的風險範圍內理性投資。

編輯|陳雨禾 審核|劉柯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金妹兒

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

註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本報法律顧問

北京煒衡(成都)律師事務所 羅浩斐 律師

聯繫金妹兒

商務合作:028-8696849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