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reath and Life》

全球史詩級電影配樂音樂背後的故事

專輯封面


綜合簡介:Breath and Life中文譯為呼吸與生命,是Audiomachine (Audiomachine 中文為音頻機器[trailermusic]廠牌的簡稱為AM,是屬於華納音樂旗下的LABEL。主要作曲家來自BMI大英作曲家協會的成員。當今世界上最頂級以及最賦盛名的幾家商業版權音樂出品廠牌之一。他們的音樂在廣告電影領域也是獨樹一幟。)的一首純音樂。

音樂風格:電子音樂

音樂類型:純音樂

主創介紹:AM(專業廠牌)

全球史詩級電影配樂音樂背後的故事

AUDIOMACHINE(AM)


AUDIOMACHINE 中文為音頻機器[trailermusic]廠牌的簡稱為AM,是屬於華納音樂旗下的LABEL。主要作曲家來自BMI大英作曲家協會的成員。當今世界上最頂級以及最賦盛名的幾家商業版權音樂出品廠牌之一。他們的音樂在廣告電影領域也是獨樹一幟。

2005年成立至今發佈了接近20張的製作專輯,而且他們的音樂被廣泛應用在多部電影的預告片中,為電影的宣傳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他們主要製作的音樂類型有:喜劇 戲劇 史詩 電子搖滾 動作 驚險恐怖 合唱 懸疑流行金屬等等。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電影預告片《變形金剛》、《生化危機》、《蜘蛛俠》、《追風箏的人》、《哈利波特》、《龍膽虎威》、《阿凡達》、《雷神托爾》、《人狼大戰》、《黑衣人3》、《飢餓遊戲》、《國王的演講》、《雨果》、《鐵娘子》、《不敗》、《少年PI的奇幻漂流》等等都用了Audiomachine的音樂。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City of hope》更是先後被《國王的演講》和《鐵娘子》選為預告片中的背景音樂。

二、《He's a Pirate》

全球史詩級電影配樂音樂背後的故事

專輯封面


綜合簡介:著名電影《加勒比海盜》的配樂,後來更名為《End Credits》。每當電影的主人公Jack船長將劇情推向高潮時就會響起。he's a pirate是電影配樂大師克勞斯巴德爾特(Klaus Badelt)和電影配樂大師漢斯季默(Hans Zimmer)共同完成的作品。

這是著名電影加勒比海盜的配樂,每當電影的主人公傑克船長將劇情推向高潮時就會響起,he's a pirate是電影配樂大師克勞斯巴德爾特(Klaus Badelt)和漢斯季默(Hans Zimmer)的作。

中文譯名:《他是一個海盜》

音樂風格:電子音樂

音樂類型:純音樂

主創介紹:克勞斯巴德爾特(Klaus Badelt)、漢斯季默(Hans Zimmer)

全球史詩級電影配樂音樂背後的故事

克勞斯巴德爾特(Klaus Badelt)


1968年12月13日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德國作曲家,擅長為電影和電視配樂。

他作為好萊塢最大牌的作曲家之一,他已經為二十多部好萊塢的獲獎大片作曲,如《加勒比海盜》、《邁阿密風雲》、《忍者神龜》、《珍珠港》、《碟中碟Ⅱ》和《X戰警》等,多次獲得奧斯卡獎提名。無論在什麼樣的畫面要求下,巴德爾特總能創作出細膩委婉、氣勢恢弘等不拘一格的音樂。

早年他就讀於Rhein-Gymnasium Sinzig. 1989年他與人合夥在Bad Breisig開辦了一家電腦公司。1992年,他退出公司專心從事音樂創作。他先在曼海姆為電子遊戲寫音樂,後來為電視連續劇《 Peter Strohm 》和《Tator》配樂,獲得成功。1997年,他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在漢斯·季默的音樂工作室實習,與漢斯季默合作創作了一些作品,例如《角鬥士》、《加勒比海盜》等影片的配樂,深受聽眾歡迎。巴德爾特還參加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的音樂創作。

2000年被他的老鄉Hans Zimmer看中並帶到了好萊塢,在Hans的MV工作室工作,協助Hans完成了《The Pledge 誓言》、《Hannibal 漢尼伯》、《Invincible 納粹製造》等電影的配樂。2002年,Klaus Badelt第一次獨立完成了電影《The Time Machine》的配樂,依靠一曲曲氣勢磅礴的樂曲,一鳴驚人,確立了自己在好萊塢的地位。隨後,Klaus Badelt再接再厲,在近幾年裡譜寫了《K-19: The Widowmaker》、《The Recruit》、《Pirates of the Caribbean》、《Constantine》《無極》以及今年的《Poseidon 新海神號》。

全球史詩級電影配樂音樂背後的故事

漢斯·季默(Hans Zimmer)


1957年9月12日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音樂家、電影配樂家、作曲家 。

1988年,漢斯·季默為電影《雨人》配樂,首度提名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獎。1990年憑《為戴茜小姐開車》的配樂,首獲格萊美獎提名 。1995年憑動畫電影《獅子王》獲得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獎 。1997年被史蒂芬·斯皮爾伯格聘為夢工廠電影公司音樂總監 ,並於同年獲頒音樂創作組織BMI電影音樂終身成就獎 。2003獲得由美國作曲家、作家與出版商協會授予的亨利·曼西尼終身成就獎 。2007年,入選英國《每日電訊報》“全球百大天才”名單 。2010年12月8日留名好萊塢星光大道 。

截至2013年的配樂生涯,漢斯·季默共獲得8次奧斯卡獎提名、1次獲獎,6次格萊美獎提名、3次獲獎,8次金球獎提名、2次獲獎、2次安妮獎提名及一座全美音樂獎和一座託尼獎。

l 1957年,漢斯·季默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三歲時漢斯·季默開始學習鋼琴。六歲時,父親去世,漢斯季默在音樂中找到寄託,並立志成為一名作曲家。

l 1971年,漢斯·季默全家移居英國倫敦,後來就讀於赫特伍德豪斯學校,日後也沒有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

l 1973年,開始為空氣埃德爾聯營公司創作廣告順口溜,並開始鍵盤演奏和合成器創作。作為一名電子音樂工程師後,他主要給音樂作品合成混音,後來開始寫音樂。

l 1977年,與先鋒樂隊The Buggles合作,並在1979年的MV《錄像幹掉廣播明星》中出鏡。隨後,漢斯·季默加入意大利新浪潮樂隊Krisma樂隊,為樂隊的第三張專輯《陰極媽媽》(CathodeMamma)進行合成混音。

l 80年代,開始跟斯坦利·梅爾斯(StanleyMyers)合作,漢斯·季默開始進入電影配樂領域,二人在倫敦合夥成立了莉莉後院錄音工作室(LillieYardStudio)。梅爾斯與季默在《藍色月光》、《成功是最好的報復》(SuccessistheBestRevenge,1984)、《毫無意義》(Insignificance,1985)和《年少輕狂》(MyBeautifulLaunderette,1985)中把傳統管絃樂與電子樂器結合取得突破。

l 1986年,第一次獨立擔綱配樂為電影《終極曝光》(TerminalExposure)配樂,併為這部影片的全部歌曲譜曲。1986年,漢斯·季默跟蘇格蘭裔美國音樂人大衛·伯恩(DavidByrne)及日本音樂人阪本龍一合作,以配樂製片人(score producer)的身份為《末代皇帝》創作配樂。此後,漢斯·季默單飛。

l 1988年,因完成電影《分離的世界》的配樂而受邀為巴里·萊文森的《雨人》配樂,《雨人》是漢斯·季默的第一部好萊塢電影配樂,也是他第一部入圍奧斯卡金像獎的作品,從此開始了他在好萊塢的配樂之路。

三、Go Time

專輯封面沒找著

綜合簡介:《Go Time》是新西蘭作曲家Mark Petrie創作的一首純音樂。其音樂風格是電子,所屬專輯為《Go Time》,於2014年1月1日由公司Self-Released發行。

中文譯名:《時間行走》

音樂風格:電子音樂

音樂類型:純音樂

主創介紹:馬克·皮特里(Mark Petrie)

全球史詩級電影配樂音樂背後的故事

馬克·皮特里(Mark Petrie)


出生於新西蘭,畢業於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一位新興的音樂創作家。配樂涉及的領域涵蓋了電影、電視、預告片、紀錄片和廣告,氣勢恢宏、震撼人心是他曲風的代名詞。

1979年,Mark Petrie出生於新西蘭奧克蘭(Auckland),1999年獲獎學金到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學習電影學,2004年作為Pete Carpenter助學金獲得者移居洛杉磯與電視音樂偶像Mike Post從事音樂創作。

過去的八年裡,Mark Petrie的音樂被世界各地近50部電影收錄使用,如熱映電影《超人:鋼鐵之軀》Man of Steel (2013) ;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映的《家事美人》Apron Strings (2008) 。眾多電影預告片使用Mark Petrie的音樂進行製作,如《暮光之城4:破曉(下)》預告片The Twilight Saga: Breaking Dawn - Part 2 Trailer(2012) 、《超凡蜘蛛俠》預告片The Amazing Spider-Man Trailer(2012) 。

除了電影方面,Mark Petrie的音樂每天也在被全世界的各類電視節目所使用。在美國,超過60檔電視節目已經在過去的5年中使用他的音樂,如全美王牌談話節目《奧普拉脫口秀》。

在國內,其音樂作品被做為宣傳片等的製作素材廣為使用。2013年9月5日小米手機3發佈會改編並使用了Mark Petrie - New Light製作宣傳片。

今天,Mark Petrie和他同樣是作曲家的妻子Gina一起,正在他位於西洛杉磯的工作室中繼續他們的音樂事業。

四、Conquest of paradise

全球史詩級電影配樂音樂背後的故事

專輯封面


綜合簡介:是一首世界名曲,本作品屬於《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492征服天堂/哥倫布傳》專輯中的第二軌。該名曲也被作 為中國電視劇《士兵突擊》插曲。

2010年,陳君天導演、蔣緯國監製的22小時大型抗日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第六次1992年發行的這張《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492征服天堂/哥倫布傳》是希臘先鋒電子作曲家 範吉利斯(Vangelis) 電影配樂的最廣為流傳的代表作。它描述了電影的音樂概念,成為不少音樂學院的教材。

專輯中主題曲《Conquest Of Paradise 征服天堂》,那種史詩般的氣派,完完全全是懾人的感覺,精彩絕倫。這部講述哥倫布征服南美洲故事的電影也成為了史詩般的鉅作。

有氣勢且用意深遠,這是Vangelis自1990年的The City後的第一張電影原聲作品。這張作品的地位僅次於Vangelis的經典之作Chariots of Fire,主要是因為有他對作品內涵的獨到見解,和對作品宏觀的把握遊刃有餘。將大量人聲與現代的元素相混合,成功營造出了一種十五世紀感覺。用大範圍的,動態音效描繪出的效果更勝哥倫布角色本身所要表達的意圖。- Backroads Music/Heartbeats

在這張傑出的專輯中,Vangelis 範吉利斯傾盡全力,在錄音上盡致完美,他以極具現代感的電子交響樂,完美地再現了500年前哥倫布等探險者。歷盡驚濤駭浪、致命病毒以及種種艱難險阻的洗禮,最終到達新大陸的悲壯故事。

它的音樂充滿了史詩般的壯麗輝煌和宏偉氣勢,堪稱九十年代最成功的電影配樂之一。人們甚至可以用《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492征服天堂/哥倫布傳》測試你的音響系統和房間的聲學特性,你可以聽到飄逸在房間的各種樂器所描繪出的音場。"房間有多大,音場就應該有多大",這是劉漢盛(臺灣《音響論壇》總編,著有廣為流傳的音響測試文章《劉漢盛榜單》)先生對這張唱片的一句評價,"這是非常傑出的電子合成器音樂,傑出到可以完整測完《音響二十要》"。

這張專輯是大導演Ridley Scott拍攝的一部關於哥倫布生活的電影原聲。電影講述的是哥倫布在發現新大陸過程中的探人所未探,做人所不能的動機。所有這些都通過令人目眩的視覺效果和非凡的細節表現呈現。這樣的史詩巨篇無疑需要一部與之相稱的配樂,而Vangelis近乎完美的完成了所交給他的重任。CD中的曲目與電影中的音樂有很多的不同。一些章節的名稱是相同的,但是CD上更多的音樂卻無法在電影中聽到,或是電影中的音樂在此CD中以一種截然不同的形式出現。這就使得這張專輯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單純電影原聲。而許多富於個性的為呼應片中情節轉折而做的的主題音樂(比如,出現在片尾處的暴風雨)沒被此CD收錄。

除去上面的這些精彩絕倫之處,這張專輯還有美妙的旋律,婉轉的合聲,合成器的恰切使用,還有民族樂器的演奏,使得此專輯在使您放鬆的同時,又有使您感到相當刺激。因為大多數Vangelis的愛好者都認為這是他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同時這張盤在商業上也獲得了巨大成功。專輯首發的三年之後,還被德國拳擊冠軍Henry Maske當作個人主題曲,並又發行了一張單曲CD。這給此張專輯做了不小的廣告,很快這張專輯就佔據了德國、奧地利、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等國音樂榜的首位,創下了諸多的銷售紀錄(包括單曲和專輯)。

由於該張專輯頻獲白金銷售大獎,East West公司決定為Vangelis辦一個慶功會,他希望在希臘接受獎勵。1995年2月,慶功會在雅典最奢華的Hotel Grande Bretagne舉行。包括Irene Papas,Milva和Mikroutsikos在內的諸多大腕一一登場。

這張原聲獲當年的金球獎提名,遺憾的是沒有最終勝出。這對嗜球成癖的Vangelis,無疑是個遺憾。再版,更名為《國殤》,《1492征服天堂》取代了《抗敵歌》成為本紀錄片的片尾曲。

中文譯名:《征服天堂》

音樂風格:電子音樂

音樂類型:純音樂

主創介紹:範吉利斯(Vangelis)


全球史詩級電影配樂音樂背後的故事

範吉利斯(Vangelis)


範吉利斯(Vangelis),原名Evangelos Odyssey Papathanassiou,1943年3月29日出生於希臘,希臘音樂家,集創作、演奏和音樂製作於一身,一個真正的全才,被人們稱為現代的理查德·瓦格納(Richard Wagner),他的許多史詩般的電子音樂作品和電影配樂深得樂迷們的鐘愛。範吉利斯開創了電子音樂與電影配樂的嶄新前景,奠定了所謂未來太空音樂的發展,可謂居功至偉。

範吉利斯本名Evangelos Odyssey Papathanassiou,1943年3月29日出生於希臘。幾乎沒有受過任何音樂教育的他,在4歲時便能演奏鋼琴,6歲舉行個人作品發表會,可謂真正的音樂天才。無論如何,只要談起電子音樂,都不能不提範吉利斯(Vangelis)。這位才藝卓越的鍵盤器樂手,是近30年來影響力最廣泛的電子合成器專家。

範吉利斯年輕時期接受搖滾音樂洗禮,學生時期自組的樂團「Forminx」不僅是1960年代希臘最受歡迎的音樂團體,範吉利斯更是將近代流行音樂帶進希臘的第一人。而為了尋找更寬廣的音樂空間,25歲的範吉利斯前往巴黎發展,他自組的「愛神之子合唱團」(Aphrodite’s Child)紅遍整個歐洲,也成功開發了前衛搖滾樂的新方向。

  • 1970年代的範吉利斯全心投入電子音樂創作,並轉往倫敦為電影製作配樂,開啟他輝煌的電影配樂時代,其中包括1981年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的「火戰車」、1982年的「銀翼殺手」、1983年的「南極物語」、1992年的「1492征服天堂」等重要作品,範吉利斯開創了電子音樂與電影配樂的嶄新前景,奠定了所謂未來太空音樂的發展,可謂居功厥偉。
  • 也許正是因為範吉利斯的無師自通,他的音樂具有獨特的無法複製性,他以鍵盤音樂為基礎,巧妙融合古典、流行、電子、new age 等音樂元素,發展出綿密的管絃樂法以及嶄新的電子音樂語法,而他身兼作曲、編曲、製作的能力,更完整地呈現他的音樂理念,從早期古典樂器到後來的新電子音樂,在範吉利斯手中誕生出嶄新的表現方式,成為一種未來感十足的新音樂。範吉利斯的成就,不僅反應在全球的唱片銷售數字以及無數的得獎紀錄,國際天文聯盟更決定將新發現的「6354號星雲」正式定名為「Vangelis」,藉以向這位音樂大師致敬。
  • 2001年6月28日在雅典宙斯神殿舉辦的21世紀第一個最偉大的音樂會,演出曲目便是範吉利斯的合唱交響曲《Mythodea》,這場由希臘文化部長親自宣佈的音樂會,是由世界知名的兩大黑人女高音潔西·諾曼、凱薩琳·芭託擔綱演唱、倫敦大都會管弦樂團伴奏,另外還有120人編制的希臘國家歌劇合唱團、以及20位打擊樂名家共同演出,而範吉利斯則親自擔任電子鍵盤的主奏。這項最引人注目的音樂會,不僅透過電視實況轉播傳送到全世界,美國太空總署(NASA)更將這部世紀鉅作帶上外層空間,成為2001年火星計劃的代表音樂!
  • 2002年世界盃,範吉利斯操刀創作歌曲《Anthem》,其主旋律部分改編為《FIFA 2002 World Cup Anthem》,中文名《足球聖歌》,這首歌曲是無數球迷中心永恆的經典。它是韓日世界盃三首官方歌曲的其中之一,也是唯一一首純音樂,其精彩的旋律已經完全覆蓋了言語所能表述的內容,甚至可以說是有過之無不及。親歷2002世界盃的球迷對此一定不會陌生,當時央視播放的精彩進球集錦,背景音樂採用的就是這首主題曲,氣勢磅礴的音樂,酣暢淋漓的進球,足球的律動與音樂節奏完美融合。這一年,巴西隊第五次奪得世界盃冠軍,而範吉利斯創作的這支經典作品,不僅為桑巴軍團繡上無比榮耀的第五顆星,更讓全世界的人們都隨著這綠茵場上滾動的小小足球以及這激情洋溢的的音樂進入了相同的維度,是這場足球盛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Ø 範吉利斯的許多史詩般的電子音樂作品和電影配樂深得樂迷們的鐘愛,如 『Chariots Of Fire』 影片〖火的戰車〗配樂,『Theme from Antarctica』電影〖南極〗主題曲,『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影片〖哥倫布〗配樂等等。

Ø 在很多介紹有關音樂的文章中,都喜歡將音樂人的風格定位,但是這種做法有時偏偏叫樂迷不太認同。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來自希臘的Vangelis,有人將他歸類為New Age,但大多數樂迷都認為這是不盡詳實的,因為Vangelis音樂帶給我們的感覺,就是一個無際的音樂國度,這也是一位有著出色意念的音樂人的特質。

Ø 六十年代初,範吉利斯在希臘自組樂隊,成為當地的一支流行組合。範吉利斯與迪米斯·羅索斯組成“愛神之子”合唱團嶄露頭角。

Ø 1968年希臘政局動盪時他輾轉到了法國巴黎,開始為電影和電視創作配樂。他與另外兩位音樂人Demis Roussos和Loukas Sideras共同組合成了前衛樂隊。

Ø 到了七十年代,Vangelis與Yes的歌手Jon Anderson組成了Jon And Vangelis,帶出一份清新而前衛的音樂感覺,當時人們已經很難對Vangelis的音樂進行定位了。

Ø 到了1982年,Vangelis為電影ChariotsOf Fire 配樂,結果贏得了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獎。如果你是通過Chariots Of Fire而認識Vangelis,這絕對是不夠的,因為在1992年,他為Ridley Scott執導的影片《1492》中的Conquest Of Paradise配樂,從而使電影的音樂概念完全體現出來,成為不少音樂學院的教材。碟中主題曲Conquest of Paradise,那種史詩般的氣派,完完全全是懾人的感覺,精彩絕倫。

Ø Vangelis於1995年在Warner Music UK旗下推出一張專輯《Voice》,同時有一張同名單曲推出,這首主題曲《Voice》聽起來就象是《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的翻版。我最新得到大師的一張CD,片名《OCEANIC》,Warner Music 1996年出版,整張片子的樂曲洋溢著一種大海的神韻,每一首的旋律都如此悠揚與神祕,你甚至可以聞到海水的氣息,感受到海風的輕拂,那仿若天際飄來的旋律會將一切塵世的俗念沖刷得一乾二淨,喜歡電子音樂的朋友,如果你厭倦了雅尼,可以找來Vangelis的唱片來聽聽,在國內市場上可以找到《南極物語》,《蠻荒劇》,《肖像》,《聲音》等。

Ø 範吉利斯最早的作品是1973為弗雷德裡克.羅斯夫的電影《動物啟示錄》所作的《美人魚》的配樂使他名噪一時,這是介於他在巴黎的早期創作實踐和後來在倫敦形成的風格之間的作品。

Ø 範吉利斯1974年在倫敦建立了自己的錄音室:尼摩。在這裡,他逐漸創立了自己獨特的“範吉利斯之聲”。

Ø 1975年,《天堂與地獄》發行,這是電子音樂與交響樂結合的標誌,其中的第五首《很久了,還如此清晰》也是範吉利斯與歌唱家瓊·安德森的首次合作。這以後,兩人以“瓊和範吉利斯”的名義出版了四張唱片。

Ø 1976年的《反射率0.39》中的《脈衝星》和《阿爾法》使用電子排序法顯示出範吉利斯超前的意識和技巧,當時的模擬合成器還顯得幼稚,笨拙,而範吉利斯已開始利用它進行前衛的探索了。

Ø 1978年,《螺旋》中的《致無名者》獲邁迪姆國際配器獎。

Ø 70年代是迷茫的一代,也是開拓的一代。VANGELIS是屬於成功的開拓者。他較早的運用了電子合成技術,同時運用了五條音軌合成的技術。現在聽來似乎有些不真實的迷幻和異樣的音樂,實際上已經蘊涵了現代純音樂的雛形,人聲的運用更是添加了美妙和飄逸的韻味。

Ø 1979年,範吉利斯推出的《中國》成為其代表作之一,特別是其中的《喜馬拉雅山》,原音和電聲樂器結合得天衣無縫,氣勢恢宏, 你彷彿可以看到風將積雪吹得漫天飛舞的景象,感到襲來的陣陣寒氣。

Ø 進入八十年代,範吉利斯的第一張專輯《短篇集》中的《我聽見了》是他與安德森的首次全面合作,而1981年為大衛.普特南的電影《烈火戰車》所作同名電影音樂更為他贏得奧斯卡最佳音樂獎,成為最早、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電影電子配樂。同年,在與瓊.安德森合作的《我會找到歸鄉路》中,範吉利斯進行了更多的探索與實驗。

Ø 1983年,範吉利斯再次顯露出其在電影配樂方面的天才。這次的作品就是那張著名的為日本電影《南極物語》所作同名電影音樂專輯。這部電影描寫的是一群被日本南極探險隊員遺棄的拉雪橇的狗如何在冰天雪地中掙扎求生的感人故事。唱片封面是一片蒼茫大地,只有銀灰色的Antarctica幾個大字和一幅南極地圖,音樂也是一樣乾淨透徹,一如南極那片純淨自然的天地,博大開闊,像水晶一樣透明,而那宏大的音樂中隱隱的悲涼更是讓人產生無盡的冥想。

Ø 八十年代末,範吉利斯關閉了尼摩錄音室,開始周遊世界,主要是在北美和歐洲。

Ø 1992年,久違的範吉利斯為電影《1492-征服天堂》所譜寫的配樂再次轟動全球,成為九十年代最賣座的電影音樂之一。在這張唱片中,範吉利斯傾盡全力,在錄音上盡致完美,你甚至可以用它來測試你的音響系統和房間的聲學特性,你可以聽到飄逸在房間的各種樂器所描繪出的音場,“房間有多大,音場就應該有多大”,這是劉漢盛先生對這張唱片的一句評價,“這是非常傑出的電子合成器音樂,傑出到可以完整測完‘音響二十要’”。

Ø 範吉利斯所作的電子音樂不同於雅尼表演性質的電子音樂,他本人過著隱居的生活,很少在媒體上曝光,也很少在臺上表演,我們甚至連他長什麼樣也無從知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通過他的音樂,你可以聽到他想說的一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