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文/孫利男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文/孫利男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文/孫利男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看,就是在這裡。

第一期存在主義成長小組圓滿結束了,看,就是在這裡,我和主帶老師與成長小組的夥伴們,一起度過了半年的成長時光。雖然第一期的主題是孤獨,但在結束的那個下午,我體驗到的是與每一個生命深深的鏈接。那一個又一個週六的下午,我們圍坐在這裡,說著、笑著、哭著、感慨著、嘆息著……我們彼此鏈接著、支持著、迴應著、欣賞著……更是深深的內醒著、成長著……

在成長小組裡,我是一名觀察員,我的角色是像攝像機一樣,將夥伴們所有的呈現像錄影一樣拍攝下來,然後再回放。包括大家表達的內容、情緒的變化、一舉一動,甚至是細微的表情,都會被我捕捉下來。再回放的時候,讓大家看到自己所說的內容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觀點,自己的情緒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期待,自己在關係中的行為舉止其實是與對方有怎樣的共鳴與共振……再結合主帶老師啟發式的提問,引發夥伴們對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和行為模式更深的覺察。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文/孫利男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看,就是在這裡。

第一期存在主義成長小組圓滿結束了,看,就是在這裡,我和主帶老師與成長小組的夥伴們,一起度過了半年的成長時光。雖然第一期的主題是孤獨,但在結束的那個下午,我體驗到的是與每一個生命深深的鏈接。那一個又一個週六的下午,我們圍坐在這裡,說著、笑著、哭著、感慨著、嘆息著……我們彼此鏈接著、支持著、迴應著、欣賞著……更是深深的內醒著、成長著……

在成長小組裡,我是一名觀察員,我的角色是像攝像機一樣,將夥伴們所有的呈現像錄影一樣拍攝下來,然後再回放。包括大家表達的內容、情緒的變化、一舉一動,甚至是細微的表情,都會被我捕捉下來。再回放的時候,讓大家看到自己所說的內容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觀點,自己的情緒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期待,自己在關係中的行為舉止其實是與對方有怎樣的共鳴與共振……再結合主帶老師啟發式的提問,引發夥伴們對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和行為模式更深的覺察。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文/孫利男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看,就是在這裡。

第一期存在主義成長小組圓滿結束了,看,就是在這裡,我和主帶老師與成長小組的夥伴們,一起度過了半年的成長時光。雖然第一期的主題是孤獨,但在結束的那個下午,我體驗到的是與每一個生命深深的鏈接。那一個又一個週六的下午,我們圍坐在這裡,說著、笑著、哭著、感慨著、嘆息著……我們彼此鏈接著、支持著、迴應著、欣賞著……更是深深的內醒著、成長著……

在成長小組裡,我是一名觀察員,我的角色是像攝像機一樣,將夥伴們所有的呈現像錄影一樣拍攝下來,然後再回放。包括大家表達的內容、情緒的變化、一舉一動,甚至是細微的表情,都會被我捕捉下來。再回放的時候,讓大家看到自己所說的內容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觀點,自己的情緒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期待,自己在關係中的行為舉止其實是與對方有怎樣的共鳴與共振……再結合主帶老師啟發式的提問,引發夥伴們對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和行為模式更深的覺察。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中的你,像這個月光下走鋼絲的小男孩兒嗎?

記得小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地面活動,帶領老師提出了兩個問題:

“你人生中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時候?“孤獨讓你想到了什麼?

伴隨著老師播放的音樂,夥伴們紛紛陷入了沉思,而後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有的是與父母之間的衝突,有的是與親密愛人之間的隔閡,還有的是雖然身處人群之中,但是卻感覺到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是啊,有多少時候我們的孤獨其實都是來自於關係,在關係中,我感覺到沒有被看到、沒有被關注、沒有被接納、沒有被允許、沒有被理解、沒有被欣賞……所有這些帶給我們的體驗只有一個,就是沒有感覺到被“愛”,因為在關係中,我們往往會向關係中的對方投注很多的“期待”,不論這些期待是對父母的,還是對當下關係裡的他人,如果我們一直保有著這些期待,我們都難免會感到失望,因為對方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滿足我們,繼而我們在關係中勢必會感到無鏈接的、無助的“孤獨感”。

堅持保有這些期待,我們容易在關係中“對抗”,而對抗,會讓我們在關係中與對方更加失去鏈接,會讓我們在關係中更加孤獨。——在第四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提出了“對抗”的主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文/孫利男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看,就是在這裡。

第一期存在主義成長小組圓滿結束了,看,就是在這裡,我和主帶老師與成長小組的夥伴們,一起度過了半年的成長時光。雖然第一期的主題是孤獨,但在結束的那個下午,我體驗到的是與每一個生命深深的鏈接。那一個又一個週六的下午,我們圍坐在這裡,說著、笑著、哭著、感慨著、嘆息著……我們彼此鏈接著、支持著、迴應著、欣賞著……更是深深的內醒著、成長著……

在成長小組裡,我是一名觀察員,我的角色是像攝像機一樣,將夥伴們所有的呈現像錄影一樣拍攝下來,然後再回放。包括大家表達的內容、情緒的變化、一舉一動,甚至是細微的表情,都會被我捕捉下來。再回放的時候,讓大家看到自己所說的內容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觀點,自己的情緒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期待,自己在關係中的行為舉止其實是與對方有怎樣的共鳴與共振……再結合主帶老師啟發式的提問,引發夥伴們對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和行為模式更深的覺察。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中的你,像這個月光下走鋼絲的小男孩兒嗎?

記得小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地面活動,帶領老師提出了兩個問題:

“你人生中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時候?“孤獨讓你想到了什麼?

伴隨著老師播放的音樂,夥伴們紛紛陷入了沉思,而後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有的是與父母之間的衝突,有的是與親密愛人之間的隔閡,還有的是雖然身處人群之中,但是卻感覺到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是啊,有多少時候我們的孤獨其實都是來自於關係,在關係中,我感覺到沒有被看到、沒有被關注、沒有被接納、沒有被允許、沒有被理解、沒有被欣賞……所有這些帶給我們的體驗只有一個,就是沒有感覺到被“愛”,因為在關係中,我們往往會向關係中的對方投注很多的“期待”,不論這些期待是對父母的,還是對當下關係裡的他人,如果我們一直保有著這些期待,我們都難免會感到失望,因為對方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滿足我們,繼而我們在關係中勢必會感到無鏈接的、無助的“孤獨感”。

堅持保有這些期待,我們容易在關係中“對抗”,而對抗,會讓我們在關係中與對方更加失去鏈接,會讓我們在關係中更加孤獨。——在第四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提出了“對抗”的主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文/孫利男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看,就是在這裡。

第一期存在主義成長小組圓滿結束了,看,就是在這裡,我和主帶老師與成長小組的夥伴們,一起度過了半年的成長時光。雖然第一期的主題是孤獨,但在結束的那個下午,我體驗到的是與每一個生命深深的鏈接。那一個又一個週六的下午,我們圍坐在這裡,說著、笑著、哭著、感慨著、嘆息著……我們彼此鏈接著、支持著、迴應著、欣賞著……更是深深的內醒著、成長著……

在成長小組裡,我是一名觀察員,我的角色是像攝像機一樣,將夥伴們所有的呈現像錄影一樣拍攝下來,然後再回放。包括大家表達的內容、情緒的變化、一舉一動,甚至是細微的表情,都會被我捕捉下來。再回放的時候,讓大家看到自己所說的內容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觀點,自己的情緒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期待,自己在關係中的行為舉止其實是與對方有怎樣的共鳴與共振……再結合主帶老師啟發式的提問,引發夥伴們對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和行為模式更深的覺察。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中的你,像這個月光下走鋼絲的小男孩兒嗎?

記得小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地面活動,帶領老師提出了兩個問題:

“你人生中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時候?“孤獨讓你想到了什麼?

伴隨著老師播放的音樂,夥伴們紛紛陷入了沉思,而後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有的是與父母之間的衝突,有的是與親密愛人之間的隔閡,還有的是雖然身處人群之中,但是卻感覺到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是啊,有多少時候我們的孤獨其實都是來自於關係,在關係中,我感覺到沒有被看到、沒有被關注、沒有被接納、沒有被允許、沒有被理解、沒有被欣賞……所有這些帶給我們的體驗只有一個,就是沒有感覺到被“愛”,因為在關係中,我們往往會向關係中的對方投注很多的“期待”,不論這些期待是對父母的,還是對當下關係裡的他人,如果我們一直保有著這些期待,我們都難免會感到失望,因為對方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滿足我們,繼而我們在關係中勢必會感到無鏈接的、無助的“孤獨感”。

堅持保有這些期待,我們容易在關係中“對抗”,而對抗,會讓我們在關係中與對方更加失去鏈接,會讓我們在關係中更加孤獨。——在第四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提出了“對抗”的主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中的你,會像他嗎?

在這次地面活動中,有的夥伴分享了與媽媽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老公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自己的對抗。對抗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行為,也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態度;有時是主動的,有時是被動的;有時它會帶著強烈的情緒,讓我們很有力量;對抗也會成為我們的一種狀態,甚至是不被我們覺察到的一種狀態,比如形成了反向形成的性格。舉例說,比如一個嬰兒小的時候如果缺乏撫養人的照料,那麼他比較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但是他以後也很可能是比較適應社會的,因為他一定會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應對這個世界的模式。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任何事情、任何物質的存在都不是絕對的,反向形成的原因就是有一種特定的因素影響了它的存在,無論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都會影響它的改變,也許是身體,也許是性格,但是改變的唯一目的都是要讓它更好地存續下去。

反向形成,如果使用得當,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更加的適應;但是如果過度的使用,不斷壓抑自己心底真正的慾望或動機,並且以相反的行為表現出來,那麼這種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的生活定會活得很辛苦和孤獨,嚴重的也會形成心理困擾。

在小組裡通過大家的分享,夥伴們對自己且對其他夥伴的這個部分都有了一些覺察,對抗本身不是問題,而是它帶給我們的影響是怎樣的?對我們的積極的影響是什麼?對我們的消極的影響又是什麼?甚至它是在我們不覺察的情況下障礙著我們嗎?在小組裡我們再拿出來看一看——對我們自身的影響,對我們的當下的關係的影響。

而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對抗,又讓我們忽略了什麼呢?那我們又該如何在這個部分成長自己呢?——在第六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引出了一個新的主題:“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文/孫利男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看,就是在這裡。

第一期存在主義成長小組圓滿結束了,看,就是在這裡,我和主帶老師與成長小組的夥伴們,一起度過了半年的成長時光。雖然第一期的主題是孤獨,但在結束的那個下午,我體驗到的是與每一個生命深深的鏈接。那一個又一個週六的下午,我們圍坐在這裡,說著、笑著、哭著、感慨著、嘆息著……我們彼此鏈接著、支持著、迴應著、欣賞著……更是深深的內醒著、成長著……

在成長小組裡,我是一名觀察員,我的角色是像攝像機一樣,將夥伴們所有的呈現像錄影一樣拍攝下來,然後再回放。包括大家表達的內容、情緒的變化、一舉一動,甚至是細微的表情,都會被我捕捉下來。再回放的時候,讓大家看到自己所說的內容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觀點,自己的情緒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期待,自己在關係中的行為舉止其實是與對方有怎樣的共鳴與共振……再結合主帶老師啟發式的提問,引發夥伴們對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和行為模式更深的覺察。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中的你,像這個月光下走鋼絲的小男孩兒嗎?

記得小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地面活動,帶領老師提出了兩個問題:

“你人生中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時候?“孤獨讓你想到了什麼?

伴隨著老師播放的音樂,夥伴們紛紛陷入了沉思,而後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有的是與父母之間的衝突,有的是與親密愛人之間的隔閡,還有的是雖然身處人群之中,但是卻感覺到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是啊,有多少時候我們的孤獨其實都是來自於關係,在關係中,我感覺到沒有被看到、沒有被關注、沒有被接納、沒有被允許、沒有被理解、沒有被欣賞……所有這些帶給我們的體驗只有一個,就是沒有感覺到被“愛”,因為在關係中,我們往往會向關係中的對方投注很多的“期待”,不論這些期待是對父母的,還是對當下關係裡的他人,如果我們一直保有著這些期待,我們都難免會感到失望,因為對方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滿足我們,繼而我們在關係中勢必會感到無鏈接的、無助的“孤獨感”。

堅持保有這些期待,我們容易在關係中“對抗”,而對抗,會讓我們在關係中與對方更加失去鏈接,會讓我們在關係中更加孤獨。——在第四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提出了“對抗”的主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中的你,會像他嗎?

在這次地面活動中,有的夥伴分享了與媽媽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老公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自己的對抗。對抗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行為,也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態度;有時是主動的,有時是被動的;有時它會帶著強烈的情緒,讓我們很有力量;對抗也會成為我們的一種狀態,甚至是不被我們覺察到的一種狀態,比如形成了反向形成的性格。舉例說,比如一個嬰兒小的時候如果缺乏撫養人的照料,那麼他比較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但是他以後也很可能是比較適應社會的,因為他一定會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應對這個世界的模式。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任何事情、任何物質的存在都不是絕對的,反向形成的原因就是有一種特定的因素影響了它的存在,無論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都會影響它的改變,也許是身體,也許是性格,但是改變的唯一目的都是要讓它更好地存續下去。

反向形成,如果使用得當,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更加的適應;但是如果過度的使用,不斷壓抑自己心底真正的慾望或動機,並且以相反的行為表現出來,那麼這種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的生活定會活得很辛苦和孤獨,嚴重的也會形成心理困擾。

在小組裡通過大家的分享,夥伴們對自己且對其他夥伴的這個部分都有了一些覺察,對抗本身不是問題,而是它帶給我們的影響是怎樣的?對我們的積極的影響是什麼?對我們的消極的影響又是什麼?甚至它是在我們不覺察的情況下障礙著我們嗎?在小組裡我們再拿出來看一看——對我們自身的影響,對我們的當下的關係的影響。

而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對抗,又讓我們忽略了什麼呢?那我們又該如何在這個部分成長自己呢?——在第六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引出了一個新的主題:“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文/孫利男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看,就是在這裡。

第一期存在主義成長小組圓滿結束了,看,就是在這裡,我和主帶老師與成長小組的夥伴們,一起度過了半年的成長時光。雖然第一期的主題是孤獨,但在結束的那個下午,我體驗到的是與每一個生命深深的鏈接。那一個又一個週六的下午,我們圍坐在這裡,說著、笑著、哭著、感慨著、嘆息著……我們彼此鏈接著、支持著、迴應著、欣賞著……更是深深的內醒著、成長著……

在成長小組裡,我是一名觀察員,我的角色是像攝像機一樣,將夥伴們所有的呈現像錄影一樣拍攝下來,然後再回放。包括大家表達的內容、情緒的變化、一舉一動,甚至是細微的表情,都會被我捕捉下來。再回放的時候,讓大家看到自己所說的內容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觀點,自己的情緒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期待,自己在關係中的行為舉止其實是與對方有怎樣的共鳴與共振……再結合主帶老師啟發式的提問,引發夥伴們對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和行為模式更深的覺察。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中的你,像這個月光下走鋼絲的小男孩兒嗎?

記得小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地面活動,帶領老師提出了兩個問題:

“你人生中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時候?“孤獨讓你想到了什麼?

伴隨著老師播放的音樂,夥伴們紛紛陷入了沉思,而後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有的是與父母之間的衝突,有的是與親密愛人之間的隔閡,還有的是雖然身處人群之中,但是卻感覺到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是啊,有多少時候我們的孤獨其實都是來自於關係,在關係中,我感覺到沒有被看到、沒有被關注、沒有被接納、沒有被允許、沒有被理解、沒有被欣賞……所有這些帶給我們的體驗只有一個,就是沒有感覺到被“愛”,因為在關係中,我們往往會向關係中的對方投注很多的“期待”,不論這些期待是對父母的,還是對當下關係裡的他人,如果我們一直保有著這些期待,我們都難免會感到失望,因為對方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滿足我們,繼而我們在關係中勢必會感到無鏈接的、無助的“孤獨感”。

堅持保有這些期待,我們容易在關係中“對抗”,而對抗,會讓我們在關係中與對方更加失去鏈接,會讓我們在關係中更加孤獨。——在第四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提出了“對抗”的主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中的你,會像他嗎?

在這次地面活動中,有的夥伴分享了與媽媽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老公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自己的對抗。對抗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行為,也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態度;有時是主動的,有時是被動的;有時它會帶著強烈的情緒,讓我們很有力量;對抗也會成為我們的一種狀態,甚至是不被我們覺察到的一種狀態,比如形成了反向形成的性格。舉例說,比如一個嬰兒小的時候如果缺乏撫養人的照料,那麼他比較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但是他以後也很可能是比較適應社會的,因為他一定會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應對這個世界的模式。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任何事情、任何物質的存在都不是絕對的,反向形成的原因就是有一種特定的因素影響了它的存在,無論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都會影響它的改變,也許是身體,也許是性格,但是改變的唯一目的都是要讓它更好地存續下去。

反向形成,如果使用得當,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更加的適應;但是如果過度的使用,不斷壓抑自己心底真正的慾望或動機,並且以相反的行為表現出來,那麼這種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的生活定會活得很辛苦和孤獨,嚴重的也會形成心理困擾。

在小組裡通過大家的分享,夥伴們對自己且對其他夥伴的這個部分都有了一些覺察,對抗本身不是問題,而是它帶給我們的影響是怎樣的?對我們的積極的影響是什麼?對我們的消極的影響又是什麼?甚至它是在我們不覺察的情況下障礙著我們嗎?在小組裡我們再拿出來看一看——對我們自身的影響,對我們的當下的關係的影響。

而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對抗,又讓我們忽略了什麼呢?那我們又該如何在這個部分成長自己呢?——在第六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引出了一個新的主題:“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逐漸搭建你自己的“自我認同感”。

活動現場,夥伴們伴隨著音樂,就帶領老師提出的主題進行15分鐘的自由書寫,之後大家分別做了分享。有的夥伴說在家裡媽媽的事是天大的事,有的夥伴說媽媽會用內疚來控制自己,還有的夥伴分享說想讓我媽媽放開自己,自己很想要自由,但是媽媽總會在後面拽,用她的那種示弱的方式……

作為觀察員,我在旁邊靜靜地聆聽,靜靜地做著記錄,但是我的心隨著夥伴們的分享,時而酸楚,時而針扎似的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們認同了父母的期待,活成了他們期待的那個樣子,認同,伴隨著神經的條件反射——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馬丁 · 塞利格曼提出的一個心理學概念,當人類和動物意識到自己無法控制周圍的環境或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他們開始以一種消極無助的方式去思考、感受或行動。這種現象之所以稱為習得性無助是因為它並不是人的一種內在特質,因為沒有人從呱呱墜地開始就認為或相信自己對周圍的環境會失去控制,當他們條件反射式地預期自己將會遭受痛苦、折磨並且認為自己對此無能為力時,就會產生習得性無助。經過反覆多次的“條件化”,個體習得某種信念——“無論做何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或未來時”,人們就會放棄抵抗和努力,停止擺脫痛苦或惡劣情境的嘗試——即使他們有機會!

這一次的地面活動,夥伴們在這個點上都有了不小的覺察,覺察到我們的習得性無助意味著我們的改變就開始了。我們如何可以跳出原來的圈圈,擺脫與父母的糾纏,更多地去認同自己、完整自己,因為生而為人你本就是你自己,你要做的只是如何把成長曆程中施加在你身上不屬於你且障礙到你的那些影響移除掉,它們可能是某個家庭規條,可能是某個限制性的信念,也可能是內化的糟糕的身心體驗……所以,你本該是誰?

這份轉化與成長是可以由我們自己來完成的——我可以為我自己的生命帶入些什麼?我們每一個主動的選擇,都是我們的生命力真實的表達,所以我們如何選擇,就是我們生命的根本所在,主動地選擇與真實的自我的連結……給自己溫暖的療愈……去過充滿色彩與藝術的生活……去創造相互滋養的親密關係……

但是,在這轉化與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很可能會搖擺,因為伴隨著這個搖擺的是我們內心對父母的“放不下”……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文/孫利男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看,就是在這裡。

第一期存在主義成長小組圓滿結束了,看,就是在這裡,我和主帶老師與成長小組的夥伴們,一起度過了半年的成長時光。雖然第一期的主題是孤獨,但在結束的那個下午,我體驗到的是與每一個生命深深的鏈接。那一個又一個週六的下午,我們圍坐在這裡,說著、笑著、哭著、感慨著、嘆息著……我們彼此鏈接著、支持著、迴應著、欣賞著……更是深深的內醒著、成長著……

在成長小組裡,我是一名觀察員,我的角色是像攝像機一樣,將夥伴們所有的呈現像錄影一樣拍攝下來,然後再回放。包括大家表達的內容、情緒的變化、一舉一動,甚至是細微的表情,都會被我捕捉下來。再回放的時候,讓大家看到自己所說的內容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觀點,自己的情緒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期待,自己在關係中的行為舉止其實是與對方有怎樣的共鳴與共振……再結合主帶老師啟發式的提問,引發夥伴們對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和行為模式更深的覺察。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中的你,像這個月光下走鋼絲的小男孩兒嗎?

記得小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地面活動,帶領老師提出了兩個問題:

“你人生中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時候?“孤獨讓你想到了什麼?

伴隨著老師播放的音樂,夥伴們紛紛陷入了沉思,而後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有的是與父母之間的衝突,有的是與親密愛人之間的隔閡,還有的是雖然身處人群之中,但是卻感覺到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是啊,有多少時候我們的孤獨其實都是來自於關係,在關係中,我感覺到沒有被看到、沒有被關注、沒有被接納、沒有被允許、沒有被理解、沒有被欣賞……所有這些帶給我們的體驗只有一個,就是沒有感覺到被“愛”,因為在關係中,我們往往會向關係中的對方投注很多的“期待”,不論這些期待是對父母的,還是對當下關係裡的他人,如果我們一直保有著這些期待,我們都難免會感到失望,因為對方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滿足我們,繼而我們在關係中勢必會感到無鏈接的、無助的“孤獨感”。

堅持保有這些期待,我們容易在關係中“對抗”,而對抗,會讓我們在關係中與對方更加失去鏈接,會讓我們在關係中更加孤獨。——在第四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提出了“對抗”的主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中的你,會像他嗎?

在這次地面活動中,有的夥伴分享了與媽媽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老公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自己的對抗。對抗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行為,也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態度;有時是主動的,有時是被動的;有時它會帶著強烈的情緒,讓我們很有力量;對抗也會成為我們的一種狀態,甚至是不被我們覺察到的一種狀態,比如形成了反向形成的性格。舉例說,比如一個嬰兒小的時候如果缺乏撫養人的照料,那麼他比較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但是他以後也很可能是比較適應社會的,因為他一定會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應對這個世界的模式。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任何事情、任何物質的存在都不是絕對的,反向形成的原因就是有一種特定的因素影響了它的存在,無論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都會影響它的改變,也許是身體,也許是性格,但是改變的唯一目的都是要讓它更好地存續下去。

反向形成,如果使用得當,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更加的適應;但是如果過度的使用,不斷壓抑自己心底真正的慾望或動機,並且以相反的行為表現出來,那麼這種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的生活定會活得很辛苦和孤獨,嚴重的也會形成心理困擾。

在小組裡通過大家的分享,夥伴們對自己且對其他夥伴的這個部分都有了一些覺察,對抗本身不是問題,而是它帶給我們的影響是怎樣的?對我們的積極的影響是什麼?對我們的消極的影響又是什麼?甚至它是在我們不覺察的情況下障礙著我們嗎?在小組裡我們再拿出來看一看——對我們自身的影響,對我們的當下的關係的影響。

而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對抗,又讓我們忽略了什麼呢?那我們又該如何在這個部分成長自己呢?——在第六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引出了一個新的主題:“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逐漸搭建你自己的“自我認同感”。

活動現場,夥伴們伴隨著音樂,就帶領老師提出的主題進行15分鐘的自由書寫,之後大家分別做了分享。有的夥伴說在家裡媽媽的事是天大的事,有的夥伴說媽媽會用內疚來控制自己,還有的夥伴分享說想讓我媽媽放開自己,自己很想要自由,但是媽媽總會在後面拽,用她的那種示弱的方式……

作為觀察員,我在旁邊靜靜地聆聽,靜靜地做著記錄,但是我的心隨著夥伴們的分享,時而酸楚,時而針扎似的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們認同了父母的期待,活成了他們期待的那個樣子,認同,伴隨著神經的條件反射——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馬丁 · 塞利格曼提出的一個心理學概念,當人類和動物意識到自己無法控制周圍的環境或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他們開始以一種消極無助的方式去思考、感受或行動。這種現象之所以稱為習得性無助是因為它並不是人的一種內在特質,因為沒有人從呱呱墜地開始就認為或相信自己對周圍的環境會失去控制,當他們條件反射式地預期自己將會遭受痛苦、折磨並且認為自己對此無能為力時,就會產生習得性無助。經過反覆多次的“條件化”,個體習得某種信念——“無論做何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或未來時”,人們就會放棄抵抗和努力,停止擺脫痛苦或惡劣情境的嘗試——即使他們有機會!

這一次的地面活動,夥伴們在這個點上都有了不小的覺察,覺察到我們的習得性無助意味著我們的改變就開始了。我們如何可以跳出原來的圈圈,擺脫與父母的糾纏,更多地去認同自己、完整自己,因為生而為人你本就是你自己,你要做的只是如何把成長曆程中施加在你身上不屬於你且障礙到你的那些影響移除掉,它們可能是某個家庭規條,可能是某個限制性的信念,也可能是內化的糟糕的身心體驗……所以,你本該是誰?

這份轉化與成長是可以由我們自己來完成的——我可以為我自己的生命帶入些什麼?我們每一個主動的選擇,都是我們的生命力真實的表達,所以我們如何選擇,就是我們生命的根本所在,主動地選擇與真實的自我的連結……給自己溫暖的療愈……去過充滿色彩與藝術的生活……去創造相互滋養的親密關係……

但是,在這轉化與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很可能會搖擺,因為伴隨著這個搖擺的是我們內心對父母的“放不下”……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放不下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文/孫利男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看,就是在這裡。

第一期存在主義成長小組圓滿結束了,看,就是在這裡,我和主帶老師與成長小組的夥伴們,一起度過了半年的成長時光。雖然第一期的主題是孤獨,但在結束的那個下午,我體驗到的是與每一個生命深深的鏈接。那一個又一個週六的下午,我們圍坐在這裡,說著、笑著、哭著、感慨著、嘆息著……我們彼此鏈接著、支持著、迴應著、欣賞著……更是深深的內醒著、成長著……

在成長小組裡,我是一名觀察員,我的角色是像攝像機一樣,將夥伴們所有的呈現像錄影一樣拍攝下來,然後再回放。包括大家表達的內容、情緒的變化、一舉一動,甚至是細微的表情,都會被我捕捉下來。再回放的時候,讓大家看到自己所說的內容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觀點,自己的情緒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期待,自己在關係中的行為舉止其實是與對方有怎樣的共鳴與共振……再結合主帶老師啟發式的提問,引發夥伴們對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和行為模式更深的覺察。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中的你,像這個月光下走鋼絲的小男孩兒嗎?

記得小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地面活動,帶領老師提出了兩個問題:

“你人生中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時候?“孤獨讓你想到了什麼?

伴隨著老師播放的音樂,夥伴們紛紛陷入了沉思,而後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有的是與父母之間的衝突,有的是與親密愛人之間的隔閡,還有的是雖然身處人群之中,但是卻感覺到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是啊,有多少時候我們的孤獨其實都是來自於關係,在關係中,我感覺到沒有被看到、沒有被關注、沒有被接納、沒有被允許、沒有被理解、沒有被欣賞……所有這些帶給我們的體驗只有一個,就是沒有感覺到被“愛”,因為在關係中,我們往往會向關係中的對方投注很多的“期待”,不論這些期待是對父母的,還是對當下關係裡的他人,如果我們一直保有著這些期待,我們都難免會感到失望,因為對方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滿足我們,繼而我們在關係中勢必會感到無鏈接的、無助的“孤獨感”。

堅持保有這些期待,我們容易在關係中“對抗”,而對抗,會讓我們在關係中與對方更加失去鏈接,會讓我們在關係中更加孤獨。——在第四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提出了“對抗”的主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中的你,會像他嗎?

在這次地面活動中,有的夥伴分享了與媽媽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老公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自己的對抗。對抗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行為,也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態度;有時是主動的,有時是被動的;有時它會帶著強烈的情緒,讓我們很有力量;對抗也會成為我們的一種狀態,甚至是不被我們覺察到的一種狀態,比如形成了反向形成的性格。舉例說,比如一個嬰兒小的時候如果缺乏撫養人的照料,那麼他比較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但是他以後也很可能是比較適應社會的,因為他一定會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應對這個世界的模式。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任何事情、任何物質的存在都不是絕對的,反向形成的原因就是有一種特定的因素影響了它的存在,無論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都會影響它的改變,也許是身體,也許是性格,但是改變的唯一目的都是要讓它更好地存續下去。

反向形成,如果使用得當,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更加的適應;但是如果過度的使用,不斷壓抑自己心底真正的慾望或動機,並且以相反的行為表現出來,那麼這種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的生活定會活得很辛苦和孤獨,嚴重的也會形成心理困擾。

在小組裡通過大家的分享,夥伴們對自己且對其他夥伴的這個部分都有了一些覺察,對抗本身不是問題,而是它帶給我們的影響是怎樣的?對我們的積極的影響是什麼?對我們的消極的影響又是什麼?甚至它是在我們不覺察的情況下障礙著我們嗎?在小組裡我們再拿出來看一看——對我們自身的影響,對我們的當下的關係的影響。

而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對抗,又讓我們忽略了什麼呢?那我們又該如何在這個部分成長自己呢?——在第六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引出了一個新的主題:“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逐漸搭建你自己的“自我認同感”。

活動現場,夥伴們伴隨著音樂,就帶領老師提出的主題進行15分鐘的自由書寫,之後大家分別做了分享。有的夥伴說在家裡媽媽的事是天大的事,有的夥伴說媽媽會用內疚來控制自己,還有的夥伴分享說想讓我媽媽放開自己,自己很想要自由,但是媽媽總會在後面拽,用她的那種示弱的方式……

作為觀察員,我在旁邊靜靜地聆聽,靜靜地做著記錄,但是我的心隨著夥伴們的分享,時而酸楚,時而針扎似的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們認同了父母的期待,活成了他們期待的那個樣子,認同,伴隨著神經的條件反射——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馬丁 · 塞利格曼提出的一個心理學概念,當人類和動物意識到自己無法控制周圍的環境或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他們開始以一種消極無助的方式去思考、感受或行動。這種現象之所以稱為習得性無助是因為它並不是人的一種內在特質,因為沒有人從呱呱墜地開始就認為或相信自己對周圍的環境會失去控制,當他們條件反射式地預期自己將會遭受痛苦、折磨並且認為自己對此無能為力時,就會產生習得性無助。經過反覆多次的“條件化”,個體習得某種信念——“無論做何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或未來時”,人們就會放棄抵抗和努力,停止擺脫痛苦或惡劣情境的嘗試——即使他們有機會!

這一次的地面活動,夥伴們在這個點上都有了不小的覺察,覺察到我們的習得性無助意味著我們的改變就開始了。我們如何可以跳出原來的圈圈,擺脫與父母的糾纏,更多地去認同自己、完整自己,因為生而為人你本就是你自己,你要做的只是如何把成長曆程中施加在你身上不屬於你且障礙到你的那些影響移除掉,它們可能是某個家庭規條,可能是某個限制性的信念,也可能是內化的糟糕的身心體驗……所以,你本該是誰?

這份轉化與成長是可以由我們自己來完成的——我可以為我自己的生命帶入些什麼?我們每一個主動的選擇,都是我們的生命力真實的表達,所以我們如何選擇,就是我們生命的根本所在,主動地選擇與真實的自我的連結……給自己溫暖的療愈……去過充滿色彩與藝術的生活……去創造相互滋養的親密關係……

但是,在這轉化與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很可能會搖擺,因為伴隨著這個搖擺的是我們內心對父母的“放不下”……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放不下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回想一下,你有沒有這樣的溫馨記憶?

是啊,放不下,怎麼能那麼容易就放下呢?好像做自己就意味著對父母的不忠誠,意味著對父母的背叛……

聽聽帶領老師放的歌曲《嘿,爸爸!》吧!

我記得30年前的一個黃昏在箭樓下

我笑著坐在永久車上就像今天的寶馬

全世界對我來說都好像新的玩具一樣

我曾以為生活就是這樣像安徒生的童話

那是一個人不多又不是很炎熱的盛夏

護城河的水還清著,北京也不是很大

你給了我5分錢讓我去買兩根兒小豆冰棍兒

這是我第一次拿到美麗又骯髒的籌碼

嘿!爸爸!你的領子皺了為什麼還不熨平它

想當年你也是一個危害社會的騷年吶

你是風兒,我曾是沙

被你帶來,勇闖天涯

那時候在我的眼裡你就像擎天柱、巨無霸

我也曾幻想自己有一天從哈士奇變成蝙蝠俠

我發誓,一定要比你成功,因為我有風華

等我長大了一定不能像你一樣,和媽媽吵架

我討厭別人說我像你,因為不想活在你的陰影下

我蓄上鬍鬚,留過長髮,還拿起了這把吉他

我拼命向前衝著,不知道是跑著還是滾著

每天飛在這個霧霾的城市,看不清世間的變化

嘿!爸爸!你的鬢角白了為什麼不去染黑它

其實我更希望別人看到我們說像哥倆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沙已成石,風已停下

嘿!爸爸!你的領子皺了為什麼還不熨平它

想當年你也是一個危害社會的騷年吶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沙已成石,風已停下

嘿!爸爸!你的鬢角白了為什麼不去染黑它

其實我更希望別人看到我們說像哥倆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你是國安,我是恆大

直到有一天你刮不動了,我才知道風也會停下

直到這一天,我才發現,世界原來很大

剛剛看見你把微信頭像換成了年輕時的照片

我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了一聲——OH MY GOD

歌詞裡的爸爸就是那個爸爸,他從來沒變過,他其實一直就是那個他。

當我們長大成人,可以與父母拉開一定距離來看他們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父母一直就是那個樣子,而我們對他們的看法卻在不斷地變化,因為我們自己在不斷地長大,外在的長大,更是內在的長大。雖然我們在成長的歷程中可能有許多未被滿足的期待,但我們需要了解父母其實已經做到他們能做的最好的樣子了,他們也已經把他們能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給到我們了,看到父母侷限性的同時也看到他們對我們養育的辛苦,看到他們人生的艱難與不易,我們可以更多地在人性的層面上與他們相遇。

放下,意味著我們能真正接納父母本來的樣子;放下,意味著我們從心理上真正完成與父母的分離。結語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文/孫利男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看,就是在這裡。

第一期存在主義成長小組圓滿結束了,看,就是在這裡,我和主帶老師與成長小組的夥伴們,一起度過了半年的成長時光。雖然第一期的主題是孤獨,但在結束的那個下午,我體驗到的是與每一個生命深深的鏈接。那一個又一個週六的下午,我們圍坐在這裡,說著、笑著、哭著、感慨著、嘆息著……我們彼此鏈接著、支持著、迴應著、欣賞著……更是深深的內醒著、成長著……

在成長小組裡,我是一名觀察員,我的角色是像攝像機一樣,將夥伴們所有的呈現像錄影一樣拍攝下來,然後再回放。包括大家表達的內容、情緒的變化、一舉一動,甚至是細微的表情,都會被我捕捉下來。再回放的時候,讓大家看到自己所說的內容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觀點,自己的情緒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期待,自己在關係中的行為舉止其實是與對方有怎樣的共鳴與共振……再結合主帶老師啟發式的提問,引發夥伴們對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和行為模式更深的覺察。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中的你,像這個月光下走鋼絲的小男孩兒嗎?

記得小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地面活動,帶領老師提出了兩個問題:

“你人生中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時候?“孤獨讓你想到了什麼?

伴隨著老師播放的音樂,夥伴們紛紛陷入了沉思,而後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有的是與父母之間的衝突,有的是與親密愛人之間的隔閡,還有的是雖然身處人群之中,但是卻感覺到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是啊,有多少時候我們的孤獨其實都是來自於關係,在關係中,我感覺到沒有被看到、沒有被關注、沒有被接納、沒有被允許、沒有被理解、沒有被欣賞……所有這些帶給我們的體驗只有一個,就是沒有感覺到被“愛”,因為在關係中,我們往往會向關係中的對方投注很多的“期待”,不論這些期待是對父母的,還是對當下關係裡的他人,如果我們一直保有著這些期待,我們都難免會感到失望,因為對方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滿足我們,繼而我們在關係中勢必會感到無鏈接的、無助的“孤獨感”。

堅持保有這些期待,我們容易在關係中“對抗”,而對抗,會讓我們在關係中與對方更加失去鏈接,會讓我們在關係中更加孤獨。——在第四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提出了“對抗”的主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中的你,會像他嗎?

在這次地面活動中,有的夥伴分享了與媽媽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老公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自己的對抗。對抗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行為,也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態度;有時是主動的,有時是被動的;有時它會帶著強烈的情緒,讓我們很有力量;對抗也會成為我們的一種狀態,甚至是不被我們覺察到的一種狀態,比如形成了反向形成的性格。舉例說,比如一個嬰兒小的時候如果缺乏撫養人的照料,那麼他比較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但是他以後也很可能是比較適應社會的,因為他一定會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應對這個世界的模式。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任何事情、任何物質的存在都不是絕對的,反向形成的原因就是有一種特定的因素影響了它的存在,無論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都會影響它的改變,也許是身體,也許是性格,但是改變的唯一目的都是要讓它更好地存續下去。

反向形成,如果使用得當,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更加的適應;但是如果過度的使用,不斷壓抑自己心底真正的慾望或動機,並且以相反的行為表現出來,那麼這種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的生活定會活得很辛苦和孤獨,嚴重的也會形成心理困擾。

在小組裡通過大家的分享,夥伴們對自己且對其他夥伴的這個部分都有了一些覺察,對抗本身不是問題,而是它帶給我們的影響是怎樣的?對我們的積極的影響是什麼?對我們的消極的影響又是什麼?甚至它是在我們不覺察的情況下障礙著我們嗎?在小組裡我們再拿出來看一看——對我們自身的影響,對我們的當下的關係的影響。

而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對抗,又讓我們忽略了什麼呢?那我們又該如何在這個部分成長自己呢?——在第六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引出了一個新的主題:“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逐漸搭建你自己的“自我認同感”。

活動現場,夥伴們伴隨著音樂,就帶領老師提出的主題進行15分鐘的自由書寫,之後大家分別做了分享。有的夥伴說在家裡媽媽的事是天大的事,有的夥伴說媽媽會用內疚來控制自己,還有的夥伴分享說想讓我媽媽放開自己,自己很想要自由,但是媽媽總會在後面拽,用她的那種示弱的方式……

作為觀察員,我在旁邊靜靜地聆聽,靜靜地做著記錄,但是我的心隨著夥伴們的分享,時而酸楚,時而針扎似的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們認同了父母的期待,活成了他們期待的那個樣子,認同,伴隨著神經的條件反射——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馬丁 · 塞利格曼提出的一個心理學概念,當人類和動物意識到自己無法控制周圍的環境或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他們開始以一種消極無助的方式去思考、感受或行動。這種現象之所以稱為習得性無助是因為它並不是人的一種內在特質,因為沒有人從呱呱墜地開始就認為或相信自己對周圍的環境會失去控制,當他們條件反射式地預期自己將會遭受痛苦、折磨並且認為自己對此無能為力時,就會產生習得性無助。經過反覆多次的“條件化”,個體習得某種信念——“無論做何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或未來時”,人們就會放棄抵抗和努力,停止擺脫痛苦或惡劣情境的嘗試——即使他們有機會!

這一次的地面活動,夥伴們在這個點上都有了不小的覺察,覺察到我們的習得性無助意味著我們的改變就開始了。我們如何可以跳出原來的圈圈,擺脫與父母的糾纏,更多地去認同自己、完整自己,因為生而為人你本就是你自己,你要做的只是如何把成長曆程中施加在你身上不屬於你且障礙到你的那些影響移除掉,它們可能是某個家庭規條,可能是某個限制性的信念,也可能是內化的糟糕的身心體驗……所以,你本該是誰?

這份轉化與成長是可以由我們自己來完成的——我可以為我自己的生命帶入些什麼?我們每一個主動的選擇,都是我們的生命力真實的表達,所以我們如何選擇,就是我們生命的根本所在,主動地選擇與真實的自我的連結……給自己溫暖的療愈……去過充滿色彩與藝術的生活……去創造相互滋養的親密關係……

但是,在這轉化與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很可能會搖擺,因為伴隨著這個搖擺的是我們內心對父母的“放不下”……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放不下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回想一下,你有沒有這樣的溫馨記憶?

是啊,放不下,怎麼能那麼容易就放下呢?好像做自己就意味著對父母的不忠誠,意味著對父母的背叛……

聽聽帶領老師放的歌曲《嘿,爸爸!》吧!

我記得30年前的一個黃昏在箭樓下

我笑著坐在永久車上就像今天的寶馬

全世界對我來說都好像新的玩具一樣

我曾以為生活就是這樣像安徒生的童話

那是一個人不多又不是很炎熱的盛夏

護城河的水還清著,北京也不是很大

你給了我5分錢讓我去買兩根兒小豆冰棍兒

這是我第一次拿到美麗又骯髒的籌碼

嘿!爸爸!你的領子皺了為什麼還不熨平它

想當年你也是一個危害社會的騷年吶

你是風兒,我曾是沙

被你帶來,勇闖天涯

那時候在我的眼裡你就像擎天柱、巨無霸

我也曾幻想自己有一天從哈士奇變成蝙蝠俠

我發誓,一定要比你成功,因為我有風華

等我長大了一定不能像你一樣,和媽媽吵架

我討厭別人說我像你,因為不想活在你的陰影下

我蓄上鬍鬚,留過長髮,還拿起了這把吉他

我拼命向前衝著,不知道是跑著還是滾著

每天飛在這個霧霾的城市,看不清世間的變化

嘿!爸爸!你的鬢角白了為什麼不去染黑它

其實我更希望別人看到我們說像哥倆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沙已成石,風已停下

嘿!爸爸!你的領子皺了為什麼還不熨平它

想當年你也是一個危害社會的騷年吶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沙已成石,風已停下

嘿!爸爸!你的鬢角白了為什麼不去染黑它

其實我更希望別人看到我們說像哥倆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你是國安,我是恆大

直到有一天你刮不動了,我才知道風也會停下

直到這一天,我才發現,世界原來很大

剛剛看見你把微信頭像換成了年輕時的照片

我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了一聲——OH MY GOD

歌詞裡的爸爸就是那個爸爸,他從來沒變過,他其實一直就是那個他。

當我們長大成人,可以與父母拉開一定距離來看他們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父母一直就是那個樣子,而我們對他們的看法卻在不斷地變化,因為我們自己在不斷地長大,外在的長大,更是內在的長大。雖然我們在成長的歷程中可能有許多未被滿足的期待,但我們需要了解父母其實已經做到他們能做的最好的樣子了,他們也已經把他們能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給到我們了,看到父母侷限性的同時也看到他們對我們養育的辛苦,看到他們人生的艱難與不易,我們可以更多地在人性的層面上與他們相遇。

放下,意味著我們能真正接納父母本來的樣子;放下,意味著我們從心理上真正完成與父母的分離。結語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從體驗孤獨的感受,到對抗,到認同,到放不下,最後,讓我們再回到孤獨吧!存在主義認為能讓我們不感到孤獨的唯有 “愛“。請喚起你內心的愛吧,它就是我們的生命力本身,滋養自己的同時也滋養他人。

那如何滋養自己?每天帶著喜悅去做事,帶著喜悅做飯,帶著喜悅工作……帶著喜悅做當下的每一件事……

那如何滋養他人?我們將什麼帶入到一段關係裡?是冷漠、忽視、憤怒、指責和評判……?還是溫暖、關注、理解、接納和欣賞……?我們如何去建構一段相互潤澤的關係?

煥發你的生命力吧,鮮活是生命本來的樣子,愛的能量即是生命力本身,成功的人生唯有活在愛的關係裡。

寫到這裡要收筆了,看著眼前一份份的觀察員記錄,滿滿地刻畫著我們成長的痕跡,那伴隨著淚水的故事都是我們成長曆程中的財富,像珍珠,晶瑩剔透卻也凝重,它們就像我們生命小船的壓倉物,未來即便是行駛在驚濤駭浪中,也永遠不會翻船。

感恩半年的時間在成長小組裡與夥伴們的遇見與鏈接,更有幸見證了每一位夥伴在小組中的變化與成長,此刻我感覺到自己的心裡是暖暖的。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一起攜手,不會孤獨。

最後,擁抱此次成長小組的帶領老師樑明霞,半年時間一路充滿愛的陪伴,感恩與您一起,在這裡。

附:大師的話——關於愛歐文·亞隆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文/孫利男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看,就是在這裡。

第一期存在主義成長小組圓滿結束了,看,就是在這裡,我和主帶老師與成長小組的夥伴們,一起度過了半年的成長時光。雖然第一期的主題是孤獨,但在結束的那個下午,我體驗到的是與每一個生命深深的鏈接。那一個又一個週六的下午,我們圍坐在這裡,說著、笑著、哭著、感慨著、嘆息著……我們彼此鏈接著、支持著、迴應著、欣賞著……更是深深的內醒著、成長著……

在成長小組裡,我是一名觀察員,我的角色是像攝像機一樣,將夥伴們所有的呈現像錄影一樣拍攝下來,然後再回放。包括大家表達的內容、情緒的變化、一舉一動,甚至是細微的表情,都會被我捕捉下來。再回放的時候,讓大家看到自己所說的內容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觀點,自己的情緒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期待,自己在關係中的行為舉止其實是與對方有怎樣的共鳴與共振……再結合主帶老師啟發式的提問,引發夥伴們對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和行為模式更深的覺察。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中的你,像這個月光下走鋼絲的小男孩兒嗎?

記得小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地面活動,帶領老師提出了兩個問題:

“你人生中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時候?“孤獨讓你想到了什麼?

伴隨著老師播放的音樂,夥伴們紛紛陷入了沉思,而後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有的是與父母之間的衝突,有的是與親密愛人之間的隔閡,還有的是雖然身處人群之中,但是卻感覺到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是啊,有多少時候我們的孤獨其實都是來自於關係,在關係中,我感覺到沒有被看到、沒有被關注、沒有被接納、沒有被允許、沒有被理解、沒有被欣賞……所有這些帶給我們的體驗只有一個,就是沒有感覺到被“愛”,因為在關係中,我們往往會向關係中的對方投注很多的“期待”,不論這些期待是對父母的,還是對當下關係裡的他人,如果我們一直保有著這些期待,我們都難免會感到失望,因為對方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滿足我們,繼而我們在關係中勢必會感到無鏈接的、無助的“孤獨感”。

堅持保有這些期待,我們容易在關係中“對抗”,而對抗,會讓我們在關係中與對方更加失去鏈接,會讓我們在關係中更加孤獨。——在第四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提出了“對抗”的主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中的你,會像他嗎?

在這次地面活動中,有的夥伴分享了與媽媽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老公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自己的對抗。對抗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行為,也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態度;有時是主動的,有時是被動的;有時它會帶著強烈的情緒,讓我們很有力量;對抗也會成為我們的一種狀態,甚至是不被我們覺察到的一種狀態,比如形成了反向形成的性格。舉例說,比如一個嬰兒小的時候如果缺乏撫養人的照料,那麼他比較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但是他以後也很可能是比較適應社會的,因為他一定會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應對這個世界的模式。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任何事情、任何物質的存在都不是絕對的,反向形成的原因就是有一種特定的因素影響了它的存在,無論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都會影響它的改變,也許是身體,也許是性格,但是改變的唯一目的都是要讓它更好地存續下去。

反向形成,如果使用得當,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更加的適應;但是如果過度的使用,不斷壓抑自己心底真正的慾望或動機,並且以相反的行為表現出來,那麼這種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的生活定會活得很辛苦和孤獨,嚴重的也會形成心理困擾。

在小組裡通過大家的分享,夥伴們對自己且對其他夥伴的這個部分都有了一些覺察,對抗本身不是問題,而是它帶給我們的影響是怎樣的?對我們的積極的影響是什麼?對我們的消極的影響又是什麼?甚至它是在我們不覺察的情況下障礙著我們嗎?在小組裡我們再拿出來看一看——對我們自身的影響,對我們的當下的關係的影響。

而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對抗,又讓我們忽略了什麼呢?那我們又該如何在這個部分成長自己呢?——在第六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引出了一個新的主題:“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逐漸搭建你自己的“自我認同感”。

活動現場,夥伴們伴隨著音樂,就帶領老師提出的主題進行15分鐘的自由書寫,之後大家分別做了分享。有的夥伴說在家裡媽媽的事是天大的事,有的夥伴說媽媽會用內疚來控制自己,還有的夥伴分享說想讓我媽媽放開自己,自己很想要自由,但是媽媽總會在後面拽,用她的那種示弱的方式……

作為觀察員,我在旁邊靜靜地聆聽,靜靜地做著記錄,但是我的心隨著夥伴們的分享,時而酸楚,時而針扎似的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們認同了父母的期待,活成了他們期待的那個樣子,認同,伴隨著神經的條件反射——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馬丁 · 塞利格曼提出的一個心理學概念,當人類和動物意識到自己無法控制周圍的環境或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他們開始以一種消極無助的方式去思考、感受或行動。這種現象之所以稱為習得性無助是因為它並不是人的一種內在特質,因為沒有人從呱呱墜地開始就認為或相信自己對周圍的環境會失去控制,當他們條件反射式地預期自己將會遭受痛苦、折磨並且認為自己對此無能為力時,就會產生習得性無助。經過反覆多次的“條件化”,個體習得某種信念——“無論做何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或未來時”,人們就會放棄抵抗和努力,停止擺脫痛苦或惡劣情境的嘗試——即使他們有機會!

這一次的地面活動,夥伴們在這個點上都有了不小的覺察,覺察到我們的習得性無助意味著我們的改變就開始了。我們如何可以跳出原來的圈圈,擺脫與父母的糾纏,更多地去認同自己、完整自己,因為生而為人你本就是你自己,你要做的只是如何把成長曆程中施加在你身上不屬於你且障礙到你的那些影響移除掉,它們可能是某個家庭規條,可能是某個限制性的信念,也可能是內化的糟糕的身心體驗……所以,你本該是誰?

這份轉化與成長是可以由我們自己來完成的——我可以為我自己的生命帶入些什麼?我們每一個主動的選擇,都是我們的生命力真實的表達,所以我們如何選擇,就是我們生命的根本所在,主動地選擇與真實的自我的連結……給自己溫暖的療愈……去過充滿色彩與藝術的生活……去創造相互滋養的親密關係……

但是,在這轉化與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很可能會搖擺,因為伴隨著這個搖擺的是我們內心對父母的“放不下”……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放不下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回想一下,你有沒有這樣的溫馨記憶?

是啊,放不下,怎麼能那麼容易就放下呢?好像做自己就意味著對父母的不忠誠,意味著對父母的背叛……

聽聽帶領老師放的歌曲《嘿,爸爸!》吧!

我記得30年前的一個黃昏在箭樓下

我笑著坐在永久車上就像今天的寶馬

全世界對我來說都好像新的玩具一樣

我曾以為生活就是這樣像安徒生的童話

那是一個人不多又不是很炎熱的盛夏

護城河的水還清著,北京也不是很大

你給了我5分錢讓我去買兩根兒小豆冰棍兒

這是我第一次拿到美麗又骯髒的籌碼

嘿!爸爸!你的領子皺了為什麼還不熨平它

想當年你也是一個危害社會的騷年吶

你是風兒,我曾是沙

被你帶來,勇闖天涯

那時候在我的眼裡你就像擎天柱、巨無霸

我也曾幻想自己有一天從哈士奇變成蝙蝠俠

我發誓,一定要比你成功,因為我有風華

等我長大了一定不能像你一樣,和媽媽吵架

我討厭別人說我像你,因為不想活在你的陰影下

我蓄上鬍鬚,留過長髮,還拿起了這把吉他

我拼命向前衝著,不知道是跑著還是滾著

每天飛在這個霧霾的城市,看不清世間的變化

嘿!爸爸!你的鬢角白了為什麼不去染黑它

其實我更希望別人看到我們說像哥倆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沙已成石,風已停下

嘿!爸爸!你的領子皺了為什麼還不熨平它

想當年你也是一個危害社會的騷年吶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沙已成石,風已停下

嘿!爸爸!你的鬢角白了為什麼不去染黑它

其實我更希望別人看到我們說像哥倆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你是國安,我是恆大

直到有一天你刮不動了,我才知道風也會停下

直到這一天,我才發現,世界原來很大

剛剛看見你把微信頭像換成了年輕時的照片

我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了一聲——OH MY GOD

歌詞裡的爸爸就是那個爸爸,他從來沒變過,他其實一直就是那個他。

當我們長大成人,可以與父母拉開一定距離來看他們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父母一直就是那個樣子,而我們對他們的看法卻在不斷地變化,因為我們自己在不斷地長大,外在的長大,更是內在的長大。雖然我們在成長的歷程中可能有許多未被滿足的期待,但我們需要了解父母其實已經做到他們能做的最好的樣子了,他們也已經把他們能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給到我們了,看到父母侷限性的同時也看到他們對我們養育的辛苦,看到他們人生的艱難與不易,我們可以更多地在人性的層面上與他們相遇。

放下,意味著我們能真正接納父母本來的樣子;放下,意味著我們從心理上真正完成與父母的分離。結語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從體驗孤獨的感受,到對抗,到認同,到放不下,最後,讓我們再回到孤獨吧!存在主義認為能讓我們不感到孤獨的唯有 “愛“。請喚起你內心的愛吧,它就是我們的生命力本身,滋養自己的同時也滋養他人。

那如何滋養自己?每天帶著喜悅去做事,帶著喜悅做飯,帶著喜悅工作……帶著喜悅做當下的每一件事……

那如何滋養他人?我們將什麼帶入到一段關係裡?是冷漠、忽視、憤怒、指責和評判……?還是溫暖、關注、理解、接納和欣賞……?我們如何去建構一段相互潤澤的關係?

煥發你的生命力吧,鮮活是生命本來的樣子,愛的能量即是生命力本身,成功的人生唯有活在愛的關係裡。

寫到這裡要收筆了,看著眼前一份份的觀察員記錄,滿滿地刻畫著我們成長的痕跡,那伴隨著淚水的故事都是我們成長曆程中的財富,像珍珠,晶瑩剔透卻也凝重,它們就像我們生命小船的壓倉物,未來即便是行駛在驚濤駭浪中,也永遠不會翻船。

感恩半年的時間在成長小組裡與夥伴們的遇見與鏈接,更有幸見證了每一位夥伴在小組中的變化與成長,此刻我感覺到自己的心裡是暖暖的。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一起攜手,不會孤獨。

最後,擁抱此次成長小組的帶領老師樑明霞,半年時間一路充滿愛的陪伴,感恩與您一起,在這裡。

附:大師的話——關於愛歐文·亞隆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l 關愛另一個人的意思是以無私的方式與其建立關係,放下“自我意識”,比如:對方怎麼看我?這段關係對我有什麼好處?關係不是為了尋求讚美、崇拜、性慾的釋放、權力或是金錢。也就是說,人必須以自己的整個存有與對方建立關係。

l 關愛另一個人意味著要儘可能徹底地瞭解對方,體驗對方的世界。如果一個人能夠無私地和對方建立關聯,就能自由地體驗對方世界的各個部分,而不是某個符合某種功利目的的部分。一個人把自己拓展到對方的世界,認識到對方是另一個有感情的存有,對方有著自己的世界。

l 關愛另一個人的意思是關心對方的存有與成長。通過真實的傾聽得以全面瞭解另一個人,努力幫助對方在和自己建立關聯的時候充滿生機。

l 愛是主動的。成熟的愛是愛人,而不是被愛。一個人把愛付出給另一個人,而不是“陷入”對對方的迷戀中。

l 愛是人在世界上的存在方式,並不是與某個特定的人建立排他性的、逃避現實的奇妙連接。

l 成熟的愛來自個體自身的豐富而非貧瘠,來自成長而非匱乏。一個人愛另一個人並不是因為他需要另一個人才會感到存在、感到自己是完整的、能夠逃避可怕的孤獨。以成熟的方式愛人的人已經在其他的時刻、通過其他的方式滿足了這些需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來源是母親對嬰兒的愛,在一個人的早年注入到他的生命中。這種過去的愛,是力量的源泉,而現在的去愛則是擁有力量的結果。

l 關愛是相互的。一個人若能真正地“轉向他人”,他自己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一個人能把對方帶入生命,自己也會變得更充滿生機。

l 成熟的愛並不是沒有回報。人會改變,變得更豐富,感到自我被實現,存在孤獨也得以減輕。通過愛人,自己也得到了關愛。但是這些回報只源自真正的愛,它們也不是愛的原因。這些回報是自然產生的,是無法求得的。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文/孫利男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看,就是在這裡。

第一期存在主義成長小組圓滿結束了,看,就是在這裡,我和主帶老師與成長小組的夥伴們,一起度過了半年的成長時光。雖然第一期的主題是孤獨,但在結束的那個下午,我體驗到的是與每一個生命深深的鏈接。那一個又一個週六的下午,我們圍坐在這裡,說著、笑著、哭著、感慨著、嘆息著……我們彼此鏈接著、支持著、迴應著、欣賞著……更是深深的內醒著、成長著……

在成長小組裡,我是一名觀察員,我的角色是像攝像機一樣,將夥伴們所有的呈現像錄影一樣拍攝下來,然後再回放。包括大家表達的內容、情緒的變化、一舉一動,甚至是細微的表情,都會被我捕捉下來。再回放的時候,讓大家看到自己所說的內容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觀點,自己的情緒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期待,自己在關係中的行為舉止其實是與對方有怎樣的共鳴與共振……再結合主帶老師啟發式的提問,引發夥伴們對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和行為模式更深的覺察。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中的你,像這個月光下走鋼絲的小男孩兒嗎?

記得小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地面活動,帶領老師提出了兩個問題:

“你人生中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時候?“孤獨讓你想到了什麼?

伴隨著老師播放的音樂,夥伴們紛紛陷入了沉思,而後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有的是與父母之間的衝突,有的是與親密愛人之間的隔閡,還有的是雖然身處人群之中,但是卻感覺到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是啊,有多少時候我們的孤獨其實都是來自於關係,在關係中,我感覺到沒有被看到、沒有被關注、沒有被接納、沒有被允許、沒有被理解、沒有被欣賞……所有這些帶給我們的體驗只有一個,就是沒有感覺到被“愛”,因為在關係中,我們往往會向關係中的對方投注很多的“期待”,不論這些期待是對父母的,還是對當下關係裡的他人,如果我們一直保有著這些期待,我們都難免會感到失望,因為對方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滿足我們,繼而我們在關係中勢必會感到無鏈接的、無助的“孤獨感”。

堅持保有這些期待,我們容易在關係中“對抗”,而對抗,會讓我們在關係中與對方更加失去鏈接,會讓我們在關係中更加孤獨。——在第四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提出了“對抗”的主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中的你,會像他嗎?

在這次地面活動中,有的夥伴分享了與媽媽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老公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自己的對抗。對抗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行為,也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態度;有時是主動的,有時是被動的;有時它會帶著強烈的情緒,讓我們很有力量;對抗也會成為我們的一種狀態,甚至是不被我們覺察到的一種狀態,比如形成了反向形成的性格。舉例說,比如一個嬰兒小的時候如果缺乏撫養人的照料,那麼他比較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但是他以後也很可能是比較適應社會的,因為他一定會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應對這個世界的模式。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任何事情、任何物質的存在都不是絕對的,反向形成的原因就是有一種特定的因素影響了它的存在,無論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都會影響它的改變,也許是身體,也許是性格,但是改變的唯一目的都是要讓它更好地存續下去。

反向形成,如果使用得當,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更加的適應;但是如果過度的使用,不斷壓抑自己心底真正的慾望或動機,並且以相反的行為表現出來,那麼這種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的生活定會活得很辛苦和孤獨,嚴重的也會形成心理困擾。

在小組裡通過大家的分享,夥伴們對自己且對其他夥伴的這個部分都有了一些覺察,對抗本身不是問題,而是它帶給我們的影響是怎樣的?對我們的積極的影響是什麼?對我們的消極的影響又是什麼?甚至它是在我們不覺察的情況下障礙著我們嗎?在小組裡我們再拿出來看一看——對我們自身的影響,對我們的當下的關係的影響。

而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對抗,又讓我們忽略了什麼呢?那我們又該如何在這個部分成長自己呢?——在第六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引出了一個新的主題:“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逐漸搭建你自己的“自我認同感”。

活動現場,夥伴們伴隨著音樂,就帶領老師提出的主題進行15分鐘的自由書寫,之後大家分別做了分享。有的夥伴說在家裡媽媽的事是天大的事,有的夥伴說媽媽會用內疚來控制自己,還有的夥伴分享說想讓我媽媽放開自己,自己很想要自由,但是媽媽總會在後面拽,用她的那種示弱的方式……

作為觀察員,我在旁邊靜靜地聆聽,靜靜地做著記錄,但是我的心隨著夥伴們的分享,時而酸楚,時而針扎似的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們認同了父母的期待,活成了他們期待的那個樣子,認同,伴隨著神經的條件反射——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馬丁 · 塞利格曼提出的一個心理學概念,當人類和動物意識到自己無法控制周圍的環境或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他們開始以一種消極無助的方式去思考、感受或行動。這種現象之所以稱為習得性無助是因為它並不是人的一種內在特質,因為沒有人從呱呱墜地開始就認為或相信自己對周圍的環境會失去控制,當他們條件反射式地預期自己將會遭受痛苦、折磨並且認為自己對此無能為力時,就會產生習得性無助。經過反覆多次的“條件化”,個體習得某種信念——“無論做何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或未來時”,人們就會放棄抵抗和努力,停止擺脫痛苦或惡劣情境的嘗試——即使他們有機會!

這一次的地面活動,夥伴們在這個點上都有了不小的覺察,覺察到我們的習得性無助意味著我們的改變就開始了。我們如何可以跳出原來的圈圈,擺脫與父母的糾纏,更多地去認同自己、完整自己,因為生而為人你本就是你自己,你要做的只是如何把成長曆程中施加在你身上不屬於你且障礙到你的那些影響移除掉,它們可能是某個家庭規條,可能是某個限制性的信念,也可能是內化的糟糕的身心體驗……所以,你本該是誰?

這份轉化與成長是可以由我們自己來完成的——我可以為我自己的生命帶入些什麼?我們每一個主動的選擇,都是我們的生命力真實的表達,所以我們如何選擇,就是我們生命的根本所在,主動地選擇與真實的自我的連結……給自己溫暖的療愈……去過充滿色彩與藝術的生活……去創造相互滋養的親密關係……

但是,在這轉化與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很可能會搖擺,因為伴隨著這個搖擺的是我們內心對父母的“放不下”……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放不下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回想一下,你有沒有這樣的溫馨記憶?

是啊,放不下,怎麼能那麼容易就放下呢?好像做自己就意味著對父母的不忠誠,意味著對父母的背叛……

聽聽帶領老師放的歌曲《嘿,爸爸!》吧!

我記得30年前的一個黃昏在箭樓下

我笑著坐在永久車上就像今天的寶馬

全世界對我來說都好像新的玩具一樣

我曾以為生活就是這樣像安徒生的童話

那是一個人不多又不是很炎熱的盛夏

護城河的水還清著,北京也不是很大

你給了我5分錢讓我去買兩根兒小豆冰棍兒

這是我第一次拿到美麗又骯髒的籌碼

嘿!爸爸!你的領子皺了為什麼還不熨平它

想當年你也是一個危害社會的騷年吶

你是風兒,我曾是沙

被你帶來,勇闖天涯

那時候在我的眼裡你就像擎天柱、巨無霸

我也曾幻想自己有一天從哈士奇變成蝙蝠俠

我發誓,一定要比你成功,因為我有風華

等我長大了一定不能像你一樣,和媽媽吵架

我討厭別人說我像你,因為不想活在你的陰影下

我蓄上鬍鬚,留過長髮,還拿起了這把吉他

我拼命向前衝著,不知道是跑著還是滾著

每天飛在這個霧霾的城市,看不清世間的變化

嘿!爸爸!你的鬢角白了為什麼不去染黑它

其實我更希望別人看到我們說像哥倆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沙已成石,風已停下

嘿!爸爸!你的領子皺了為什麼還不熨平它

想當年你也是一個危害社會的騷年吶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沙已成石,風已停下

嘿!爸爸!你的鬢角白了為什麼不去染黑它

其實我更希望別人看到我們說像哥倆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你是國安,我是恆大

直到有一天你刮不動了,我才知道風也會停下

直到這一天,我才發現,世界原來很大

剛剛看見你把微信頭像換成了年輕時的照片

我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了一聲——OH MY GOD

歌詞裡的爸爸就是那個爸爸,他從來沒變過,他其實一直就是那個他。

當我們長大成人,可以與父母拉開一定距離來看他們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父母一直就是那個樣子,而我們對他們的看法卻在不斷地變化,因為我們自己在不斷地長大,外在的長大,更是內在的長大。雖然我們在成長的歷程中可能有許多未被滿足的期待,但我們需要了解父母其實已經做到他們能做的最好的樣子了,他們也已經把他們能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給到我們了,看到父母侷限性的同時也看到他們對我們養育的辛苦,看到他們人生的艱難與不易,我們可以更多地在人性的層面上與他們相遇。

放下,意味著我們能真正接納父母本來的樣子;放下,意味著我們從心理上真正完成與父母的分離。結語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從體驗孤獨的感受,到對抗,到認同,到放不下,最後,讓我們再回到孤獨吧!存在主義認為能讓我們不感到孤獨的唯有 “愛“。請喚起你內心的愛吧,它就是我們的生命力本身,滋養自己的同時也滋養他人。

那如何滋養自己?每天帶著喜悅去做事,帶著喜悅做飯,帶著喜悅工作……帶著喜悅做當下的每一件事……

那如何滋養他人?我們將什麼帶入到一段關係裡?是冷漠、忽視、憤怒、指責和評判……?還是溫暖、關注、理解、接納和欣賞……?我們如何去建構一段相互潤澤的關係?

煥發你的生命力吧,鮮活是生命本來的樣子,愛的能量即是生命力本身,成功的人生唯有活在愛的關係裡。

寫到這裡要收筆了,看著眼前一份份的觀察員記錄,滿滿地刻畫著我們成長的痕跡,那伴隨著淚水的故事都是我們成長曆程中的財富,像珍珠,晶瑩剔透卻也凝重,它們就像我們生命小船的壓倉物,未來即便是行駛在驚濤駭浪中,也永遠不會翻船。

感恩半年的時間在成長小組裡與夥伴們的遇見與鏈接,更有幸見證了每一位夥伴在小組中的變化與成長,此刻我感覺到自己的心裡是暖暖的。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一起攜手,不會孤獨。

最後,擁抱此次成長小組的帶領老師樑明霞,半年時間一路充滿愛的陪伴,感恩與您一起,在這裡。

附:大師的話——關於愛歐文·亞隆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l 關愛另一個人的意思是以無私的方式與其建立關係,放下“自我意識”,比如:對方怎麼看我?這段關係對我有什麼好處?關係不是為了尋求讚美、崇拜、性慾的釋放、權力或是金錢。也就是說,人必須以自己的整個存有與對方建立關係。

l 關愛另一個人意味著要儘可能徹底地瞭解對方,體驗對方的世界。如果一個人能夠無私地和對方建立關聯,就能自由地體驗對方世界的各個部分,而不是某個符合某種功利目的的部分。一個人把自己拓展到對方的世界,認識到對方是另一個有感情的存有,對方有著自己的世界。

l 關愛另一個人的意思是關心對方的存有與成長。通過真實的傾聽得以全面瞭解另一個人,努力幫助對方在和自己建立關聯的時候充滿生機。

l 愛是主動的。成熟的愛是愛人,而不是被愛。一個人把愛付出給另一個人,而不是“陷入”對對方的迷戀中。

l 愛是人在世界上的存在方式,並不是與某個特定的人建立排他性的、逃避現實的奇妙連接。

l 成熟的愛來自個體自身的豐富而非貧瘠,來自成長而非匱乏。一個人愛另一個人並不是因為他需要另一個人才會感到存在、感到自己是完整的、能夠逃避可怕的孤獨。以成熟的方式愛人的人已經在其他的時刻、通過其他的方式滿足了這些需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來源是母親對嬰兒的愛,在一個人的早年注入到他的生命中。這種過去的愛,是力量的源泉,而現在的去愛則是擁有力量的結果。

l 關愛是相互的。一個人若能真正地“轉向他人”,他自己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一個人能把對方帶入生命,自己也會變得更充滿生機。

l 成熟的愛並不是沒有回報。人會改變,變得更豐富,感到自我被實現,存在孤獨也得以減輕。通過愛人,自己也得到了關愛。但是這些回報只源自真正的愛,它們也不是愛的原因。這些回報是自然產生的,是無法求得的。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文/孫利男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看,就是在這裡。

第一期存在主義成長小組圓滿結束了,看,就是在這裡,我和主帶老師與成長小組的夥伴們,一起度過了半年的成長時光。雖然第一期的主題是孤獨,但在結束的那個下午,我體驗到的是與每一個生命深深的鏈接。那一個又一個週六的下午,我們圍坐在這裡,說著、笑著、哭著、感慨著、嘆息著……我們彼此鏈接著、支持著、迴應著、欣賞著……更是深深的內醒著、成長著……

在成長小組裡,我是一名觀察員,我的角色是像攝像機一樣,將夥伴們所有的呈現像錄影一樣拍攝下來,然後再回放。包括大家表達的內容、情緒的變化、一舉一動,甚至是細微的表情,都會被我捕捉下來。再回放的時候,讓大家看到自己所說的內容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觀點,自己的情緒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期待,自己在關係中的行為舉止其實是與對方有怎樣的共鳴與共振……再結合主帶老師啟發式的提問,引發夥伴們對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和行為模式更深的覺察。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中的你,像這個月光下走鋼絲的小男孩兒嗎?

記得小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地面活動,帶領老師提出了兩個問題:

“你人生中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時候?“孤獨讓你想到了什麼?

伴隨著老師播放的音樂,夥伴們紛紛陷入了沉思,而後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有的是與父母之間的衝突,有的是與親密愛人之間的隔閡,還有的是雖然身處人群之中,但是卻感覺到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是啊,有多少時候我們的孤獨其實都是來自於關係,在關係中,我感覺到沒有被看到、沒有被關注、沒有被接納、沒有被允許、沒有被理解、沒有被欣賞……所有這些帶給我們的體驗只有一個,就是沒有感覺到被“愛”,因為在關係中,我們往往會向關係中的對方投注很多的“期待”,不論這些期待是對父母的,還是對當下關係裡的他人,如果我們一直保有著這些期待,我們都難免會感到失望,因為對方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滿足我們,繼而我們在關係中勢必會感到無鏈接的、無助的“孤獨感”。

堅持保有這些期待,我們容易在關係中“對抗”,而對抗,會讓我們在關係中與對方更加失去鏈接,會讓我們在關係中更加孤獨。——在第四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提出了“對抗”的主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中的你,會像他嗎?

在這次地面活動中,有的夥伴分享了與媽媽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老公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自己的對抗。對抗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行為,也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態度;有時是主動的,有時是被動的;有時它會帶著強烈的情緒,讓我們很有力量;對抗也會成為我們的一種狀態,甚至是不被我們覺察到的一種狀態,比如形成了反向形成的性格。舉例說,比如一個嬰兒小的時候如果缺乏撫養人的照料,那麼他比較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但是他以後也很可能是比較適應社會的,因為他一定會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應對這個世界的模式。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任何事情、任何物質的存在都不是絕對的,反向形成的原因就是有一種特定的因素影響了它的存在,無論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都會影響它的改變,也許是身體,也許是性格,但是改變的唯一目的都是要讓它更好地存續下去。

反向形成,如果使用得當,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更加的適應;但是如果過度的使用,不斷壓抑自己心底真正的慾望或動機,並且以相反的行為表現出來,那麼這種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的生活定會活得很辛苦和孤獨,嚴重的也會形成心理困擾。

在小組裡通過大家的分享,夥伴們對自己且對其他夥伴的這個部分都有了一些覺察,對抗本身不是問題,而是它帶給我們的影響是怎樣的?對我們的積極的影響是什麼?對我們的消極的影響又是什麼?甚至它是在我們不覺察的情況下障礙著我們嗎?在小組裡我們再拿出來看一看——對我們自身的影響,對我們的當下的關係的影響。

而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對抗,又讓我們忽略了什麼呢?那我們又該如何在這個部分成長自己呢?——在第六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引出了一個新的主題:“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逐漸搭建你自己的“自我認同感”。

活動現場,夥伴們伴隨著音樂,就帶領老師提出的主題進行15分鐘的自由書寫,之後大家分別做了分享。有的夥伴說在家裡媽媽的事是天大的事,有的夥伴說媽媽會用內疚來控制自己,還有的夥伴分享說想讓我媽媽放開自己,自己很想要自由,但是媽媽總會在後面拽,用她的那種示弱的方式……

作為觀察員,我在旁邊靜靜地聆聽,靜靜地做著記錄,但是我的心隨著夥伴們的分享,時而酸楚,時而針扎似的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們認同了父母的期待,活成了他們期待的那個樣子,認同,伴隨著神經的條件反射——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馬丁 · 塞利格曼提出的一個心理學概念,當人類和動物意識到自己無法控制周圍的環境或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他們開始以一種消極無助的方式去思考、感受或行動。這種現象之所以稱為習得性無助是因為它並不是人的一種內在特質,因為沒有人從呱呱墜地開始就認為或相信自己對周圍的環境會失去控制,當他們條件反射式地預期自己將會遭受痛苦、折磨並且認為自己對此無能為力時,就會產生習得性無助。經過反覆多次的“條件化”,個體習得某種信念——“無論做何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或未來時”,人們就會放棄抵抗和努力,停止擺脫痛苦或惡劣情境的嘗試——即使他們有機會!

這一次的地面活動,夥伴們在這個點上都有了不小的覺察,覺察到我們的習得性無助意味著我們的改變就開始了。我們如何可以跳出原來的圈圈,擺脫與父母的糾纏,更多地去認同自己、完整自己,因為生而為人你本就是你自己,你要做的只是如何把成長曆程中施加在你身上不屬於你且障礙到你的那些影響移除掉,它們可能是某個家庭規條,可能是某個限制性的信念,也可能是內化的糟糕的身心體驗……所以,你本該是誰?

這份轉化與成長是可以由我們自己來完成的——我可以為我自己的生命帶入些什麼?我們每一個主動的選擇,都是我們的生命力真實的表達,所以我們如何選擇,就是我們生命的根本所在,主動地選擇與真實的自我的連結……給自己溫暖的療愈……去過充滿色彩與藝術的生活……去創造相互滋養的親密關係……

但是,在這轉化與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很可能會搖擺,因為伴隨著這個搖擺的是我們內心對父母的“放不下”……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放不下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回想一下,你有沒有這樣的溫馨記憶?

是啊,放不下,怎麼能那麼容易就放下呢?好像做自己就意味著對父母的不忠誠,意味著對父母的背叛……

聽聽帶領老師放的歌曲《嘿,爸爸!》吧!

我記得30年前的一個黃昏在箭樓下

我笑著坐在永久車上就像今天的寶馬

全世界對我來說都好像新的玩具一樣

我曾以為生活就是這樣像安徒生的童話

那是一個人不多又不是很炎熱的盛夏

護城河的水還清著,北京也不是很大

你給了我5分錢讓我去買兩根兒小豆冰棍兒

這是我第一次拿到美麗又骯髒的籌碼

嘿!爸爸!你的領子皺了為什麼還不熨平它

想當年你也是一個危害社會的騷年吶

你是風兒,我曾是沙

被你帶來,勇闖天涯

那時候在我的眼裡你就像擎天柱、巨無霸

我也曾幻想自己有一天從哈士奇變成蝙蝠俠

我發誓,一定要比你成功,因為我有風華

等我長大了一定不能像你一樣,和媽媽吵架

我討厭別人說我像你,因為不想活在你的陰影下

我蓄上鬍鬚,留過長髮,還拿起了這把吉他

我拼命向前衝著,不知道是跑著還是滾著

每天飛在這個霧霾的城市,看不清世間的變化

嘿!爸爸!你的鬢角白了為什麼不去染黑它

其實我更希望別人看到我們說像哥倆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沙已成石,風已停下

嘿!爸爸!你的領子皺了為什麼還不熨平它

想當年你也是一個危害社會的騷年吶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沙已成石,風已停下

嘿!爸爸!你的鬢角白了為什麼不去染黑它

其實我更希望別人看到我們說像哥倆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你是國安,我是恆大

直到有一天你刮不動了,我才知道風也會停下

直到這一天,我才發現,世界原來很大

剛剛看見你把微信頭像換成了年輕時的照片

我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了一聲——OH MY GOD

歌詞裡的爸爸就是那個爸爸,他從來沒變過,他其實一直就是那個他。

當我們長大成人,可以與父母拉開一定距離來看他們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父母一直就是那個樣子,而我們對他們的看法卻在不斷地變化,因為我們自己在不斷地長大,外在的長大,更是內在的長大。雖然我們在成長的歷程中可能有許多未被滿足的期待,但我們需要了解父母其實已經做到他們能做的最好的樣子了,他們也已經把他們能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給到我們了,看到父母侷限性的同時也看到他們對我們養育的辛苦,看到他們人生的艱難與不易,我們可以更多地在人性的層面上與他們相遇。

放下,意味著我們能真正接納父母本來的樣子;放下,意味著我們從心理上真正完成與父母的分離。結語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從體驗孤獨的感受,到對抗,到認同,到放不下,最後,讓我們再回到孤獨吧!存在主義認為能讓我們不感到孤獨的唯有 “愛“。請喚起你內心的愛吧,它就是我們的生命力本身,滋養自己的同時也滋養他人。

那如何滋養自己?每天帶著喜悅去做事,帶著喜悅做飯,帶著喜悅工作……帶著喜悅做當下的每一件事……

那如何滋養他人?我們將什麼帶入到一段關係裡?是冷漠、忽視、憤怒、指責和評判……?還是溫暖、關注、理解、接納和欣賞……?我們如何去建構一段相互潤澤的關係?

煥發你的生命力吧,鮮活是生命本來的樣子,愛的能量即是生命力本身,成功的人生唯有活在愛的關係裡。

寫到這裡要收筆了,看著眼前一份份的觀察員記錄,滿滿地刻畫著我們成長的痕跡,那伴隨著淚水的故事都是我們成長曆程中的財富,像珍珠,晶瑩剔透卻也凝重,它們就像我們生命小船的壓倉物,未來即便是行駛在驚濤駭浪中,也永遠不會翻船。

感恩半年的時間在成長小組裡與夥伴們的遇見與鏈接,更有幸見證了每一位夥伴在小組中的變化與成長,此刻我感覺到自己的心裡是暖暖的。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一起攜手,不會孤獨。

最後,擁抱此次成長小組的帶領老師樑明霞,半年時間一路充滿愛的陪伴,感恩與您一起,在這裡。

附:大師的話——關於愛歐文·亞隆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l 關愛另一個人的意思是以無私的方式與其建立關係,放下“自我意識”,比如:對方怎麼看我?這段關係對我有什麼好處?關係不是為了尋求讚美、崇拜、性慾的釋放、權力或是金錢。也就是說,人必須以自己的整個存有與對方建立關係。

l 關愛另一個人意味著要儘可能徹底地瞭解對方,體驗對方的世界。如果一個人能夠無私地和對方建立關聯,就能自由地體驗對方世界的各個部分,而不是某個符合某種功利目的的部分。一個人把自己拓展到對方的世界,認識到對方是另一個有感情的存有,對方有著自己的世界。

l 關愛另一個人的意思是關心對方的存有與成長。通過真實的傾聽得以全面瞭解另一個人,努力幫助對方在和自己建立關聯的時候充滿生機。

l 愛是主動的。成熟的愛是愛人,而不是被愛。一個人把愛付出給另一個人,而不是“陷入”對對方的迷戀中。

l 愛是人在世界上的存在方式,並不是與某個特定的人建立排他性的、逃避現實的奇妙連接。

l 成熟的愛來自個體自身的豐富而非貧瘠,來自成長而非匱乏。一個人愛另一個人並不是因為他需要另一個人才會感到存在、感到自己是完整的、能夠逃避可怕的孤獨。以成熟的方式愛人的人已經在其他的時刻、通過其他的方式滿足了這些需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來源是母親對嬰兒的愛,在一個人的早年注入到他的生命中。這種過去的愛,是力量的源泉,而現在的去愛則是擁有力量的結果。

l 關愛是相互的。一個人若能真正地“轉向他人”,他自己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一個人能把對方帶入生命,自己也會變得更充滿生機。

l 成熟的愛並不是沒有回報。人會改變,變得更豐富,感到自我被實現,存在孤獨也得以減輕。通過愛人,自己也得到了關愛。但是這些回報只源自真正的愛,它們也不是愛的原因。這些回報是自然產生的,是無法求得的。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文/孫利男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看,就是在這裡。

第一期存在主義成長小組圓滿結束了,看,就是在這裡,我和主帶老師與成長小組的夥伴們,一起度過了半年的成長時光。雖然第一期的主題是孤獨,但在結束的那個下午,我體驗到的是與每一個生命深深的鏈接。那一個又一個週六的下午,我們圍坐在這裡,說著、笑著、哭著、感慨著、嘆息著……我們彼此鏈接著、支持著、迴應著、欣賞著……更是深深的內醒著、成長著……

在成長小組裡,我是一名觀察員,我的角色是像攝像機一樣,將夥伴們所有的呈現像錄影一樣拍攝下來,然後再回放。包括大家表達的內容、情緒的變化、一舉一動,甚至是細微的表情,都會被我捕捉下來。再回放的時候,讓大家看到自己所說的內容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觀點,自己的情緒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期待,自己在關係中的行為舉止其實是與對方有怎樣的共鳴與共振……再結合主帶老師啟發式的提問,引發夥伴們對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和行為模式更深的覺察。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中的你,像這個月光下走鋼絲的小男孩兒嗎?

記得小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地面活動,帶領老師提出了兩個問題:

“你人生中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時候?“孤獨讓你想到了什麼?

伴隨著老師播放的音樂,夥伴們紛紛陷入了沉思,而後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有的是與父母之間的衝突,有的是與親密愛人之間的隔閡,還有的是雖然身處人群之中,但是卻感覺到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是啊,有多少時候我們的孤獨其實都是來自於關係,在關係中,我感覺到沒有被看到、沒有被關注、沒有被接納、沒有被允許、沒有被理解、沒有被欣賞……所有這些帶給我們的體驗只有一個,就是沒有感覺到被“愛”,因為在關係中,我們往往會向關係中的對方投注很多的“期待”,不論這些期待是對父母的,還是對當下關係裡的他人,如果我們一直保有著這些期待,我們都難免會感到失望,因為對方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滿足我們,繼而我們在關係中勢必會感到無鏈接的、無助的“孤獨感”。

堅持保有這些期待,我們容易在關係中“對抗”,而對抗,會讓我們在關係中與對方更加失去鏈接,會讓我們在關係中更加孤獨。——在第四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提出了“對抗”的主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中的你,會像他嗎?

在這次地面活動中,有的夥伴分享了與媽媽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老公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自己的對抗。對抗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行為,也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態度;有時是主動的,有時是被動的;有時它會帶著強烈的情緒,讓我們很有力量;對抗也會成為我們的一種狀態,甚至是不被我們覺察到的一種狀態,比如形成了反向形成的性格。舉例說,比如一個嬰兒小的時候如果缺乏撫養人的照料,那麼他比較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但是他以後也很可能是比較適應社會的,因為他一定會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應對這個世界的模式。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任何事情、任何物質的存在都不是絕對的,反向形成的原因就是有一種特定的因素影響了它的存在,無論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都會影響它的改變,也許是身體,也許是性格,但是改變的唯一目的都是要讓它更好地存續下去。

反向形成,如果使用得當,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更加的適應;但是如果過度的使用,不斷壓抑自己心底真正的慾望或動機,並且以相反的行為表現出來,那麼這種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的生活定會活得很辛苦和孤獨,嚴重的也會形成心理困擾。

在小組裡通過大家的分享,夥伴們對自己且對其他夥伴的這個部分都有了一些覺察,對抗本身不是問題,而是它帶給我們的影響是怎樣的?對我們的積極的影響是什麼?對我們的消極的影響又是什麼?甚至它是在我們不覺察的情況下障礙著我們嗎?在小組裡我們再拿出來看一看——對我們自身的影響,對我們的當下的關係的影響。

而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對抗,又讓我們忽略了什麼呢?那我們又該如何在這個部分成長自己呢?——在第六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引出了一個新的主題:“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逐漸搭建你自己的“自我認同感”。

活動現場,夥伴們伴隨著音樂,就帶領老師提出的主題進行15分鐘的自由書寫,之後大家分別做了分享。有的夥伴說在家裡媽媽的事是天大的事,有的夥伴說媽媽會用內疚來控制自己,還有的夥伴分享說想讓我媽媽放開自己,自己很想要自由,但是媽媽總會在後面拽,用她的那種示弱的方式……

作為觀察員,我在旁邊靜靜地聆聽,靜靜地做著記錄,但是我的心隨著夥伴們的分享,時而酸楚,時而針扎似的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們認同了父母的期待,活成了他們期待的那個樣子,認同,伴隨著神經的條件反射——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馬丁 · 塞利格曼提出的一個心理學概念,當人類和動物意識到自己無法控制周圍的環境或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他們開始以一種消極無助的方式去思考、感受或行動。這種現象之所以稱為習得性無助是因為它並不是人的一種內在特質,因為沒有人從呱呱墜地開始就認為或相信自己對周圍的環境會失去控制,當他們條件反射式地預期自己將會遭受痛苦、折磨並且認為自己對此無能為力時,就會產生習得性無助。經過反覆多次的“條件化”,個體習得某種信念——“無論做何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或未來時”,人們就會放棄抵抗和努力,停止擺脫痛苦或惡劣情境的嘗試——即使他們有機會!

這一次的地面活動,夥伴們在這個點上都有了不小的覺察,覺察到我們的習得性無助意味著我們的改變就開始了。我們如何可以跳出原來的圈圈,擺脫與父母的糾纏,更多地去認同自己、完整自己,因為生而為人你本就是你自己,你要做的只是如何把成長曆程中施加在你身上不屬於你且障礙到你的那些影響移除掉,它們可能是某個家庭規條,可能是某個限制性的信念,也可能是內化的糟糕的身心體驗……所以,你本該是誰?

這份轉化與成長是可以由我們自己來完成的——我可以為我自己的生命帶入些什麼?我們每一個主動的選擇,都是我們的生命力真實的表達,所以我們如何選擇,就是我們生命的根本所在,主動地選擇與真實的自我的連結……給自己溫暖的療愈……去過充滿色彩與藝術的生活……去創造相互滋養的親密關係……

但是,在這轉化與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很可能會搖擺,因為伴隨著這個搖擺的是我們內心對父母的“放不下”……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放不下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回想一下,你有沒有這樣的溫馨記憶?

是啊,放不下,怎麼能那麼容易就放下呢?好像做自己就意味著對父母的不忠誠,意味著對父母的背叛……

聽聽帶領老師放的歌曲《嘿,爸爸!》吧!

我記得30年前的一個黃昏在箭樓下

我笑著坐在永久車上就像今天的寶馬

全世界對我來說都好像新的玩具一樣

我曾以為生活就是這樣像安徒生的童話

那是一個人不多又不是很炎熱的盛夏

護城河的水還清著,北京也不是很大

你給了我5分錢讓我去買兩根兒小豆冰棍兒

這是我第一次拿到美麗又骯髒的籌碼

嘿!爸爸!你的領子皺了為什麼還不熨平它

想當年你也是一個危害社會的騷年吶

你是風兒,我曾是沙

被你帶來,勇闖天涯

那時候在我的眼裡你就像擎天柱、巨無霸

我也曾幻想自己有一天從哈士奇變成蝙蝠俠

我發誓,一定要比你成功,因為我有風華

等我長大了一定不能像你一樣,和媽媽吵架

我討厭別人說我像你,因為不想活在你的陰影下

我蓄上鬍鬚,留過長髮,還拿起了這把吉他

我拼命向前衝著,不知道是跑著還是滾著

每天飛在這個霧霾的城市,看不清世間的變化

嘿!爸爸!你的鬢角白了為什麼不去染黑它

其實我更希望別人看到我們說像哥倆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沙已成石,風已停下

嘿!爸爸!你的領子皺了為什麼還不熨平它

想當年你也是一個危害社會的騷年吶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沙已成石,風已停下

嘿!爸爸!你的鬢角白了為什麼不去染黑它

其實我更希望別人看到我們說像哥倆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你是國安,我是恆大

直到有一天你刮不動了,我才知道風也會停下

直到這一天,我才發現,世界原來很大

剛剛看見你把微信頭像換成了年輕時的照片

我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了一聲——OH MY GOD

歌詞裡的爸爸就是那個爸爸,他從來沒變過,他其實一直就是那個他。

當我們長大成人,可以與父母拉開一定距離來看他們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父母一直就是那個樣子,而我們對他們的看法卻在不斷地變化,因為我們自己在不斷地長大,外在的長大,更是內在的長大。雖然我們在成長的歷程中可能有許多未被滿足的期待,但我們需要了解父母其實已經做到他們能做的最好的樣子了,他們也已經把他們能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給到我們了,看到父母侷限性的同時也看到他們對我們養育的辛苦,看到他們人生的艱難與不易,我們可以更多地在人性的層面上與他們相遇。

放下,意味著我們能真正接納父母本來的樣子;放下,意味著我們從心理上真正完成與父母的分離。結語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從體驗孤獨的感受,到對抗,到認同,到放不下,最後,讓我們再回到孤獨吧!存在主義認為能讓我們不感到孤獨的唯有 “愛“。請喚起你內心的愛吧,它就是我們的生命力本身,滋養自己的同時也滋養他人。

那如何滋養自己?每天帶著喜悅去做事,帶著喜悅做飯,帶著喜悅工作……帶著喜悅做當下的每一件事……

那如何滋養他人?我們將什麼帶入到一段關係裡?是冷漠、忽視、憤怒、指責和評判……?還是溫暖、關注、理解、接納和欣賞……?我們如何去建構一段相互潤澤的關係?

煥發你的生命力吧,鮮活是生命本來的樣子,愛的能量即是生命力本身,成功的人生唯有活在愛的關係裡。

寫到這裡要收筆了,看著眼前一份份的觀察員記錄,滿滿地刻畫著我們成長的痕跡,那伴隨著淚水的故事都是我們成長曆程中的財富,像珍珠,晶瑩剔透卻也凝重,它們就像我們生命小船的壓倉物,未來即便是行駛在驚濤駭浪中,也永遠不會翻船。

感恩半年的時間在成長小組裡與夥伴們的遇見與鏈接,更有幸見證了每一位夥伴在小組中的變化與成長,此刻我感覺到自己的心裡是暖暖的。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一起攜手,不會孤獨。

最後,擁抱此次成長小組的帶領老師樑明霞,半年時間一路充滿愛的陪伴,感恩與您一起,在這裡。

附:大師的話——關於愛歐文·亞隆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l 關愛另一個人的意思是以無私的方式與其建立關係,放下“自我意識”,比如:對方怎麼看我?這段關係對我有什麼好處?關係不是為了尋求讚美、崇拜、性慾的釋放、權力或是金錢。也就是說,人必須以自己的整個存有與對方建立關係。

l 關愛另一個人意味著要儘可能徹底地瞭解對方,體驗對方的世界。如果一個人能夠無私地和對方建立關聯,就能自由地體驗對方世界的各個部分,而不是某個符合某種功利目的的部分。一個人把自己拓展到對方的世界,認識到對方是另一個有感情的存有,對方有著自己的世界。

l 關愛另一個人的意思是關心對方的存有與成長。通過真實的傾聽得以全面瞭解另一個人,努力幫助對方在和自己建立關聯的時候充滿生機。

l 愛是主動的。成熟的愛是愛人,而不是被愛。一個人把愛付出給另一個人,而不是“陷入”對對方的迷戀中。

l 愛是人在世界上的存在方式,並不是與某個特定的人建立排他性的、逃避現實的奇妙連接。

l 成熟的愛來自個體自身的豐富而非貧瘠,來自成長而非匱乏。一個人愛另一個人並不是因為他需要另一個人才會感到存在、感到自己是完整的、能夠逃避可怕的孤獨。以成熟的方式愛人的人已經在其他的時刻、通過其他的方式滿足了這些需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來源是母親對嬰兒的愛,在一個人的早年注入到他的生命中。這種過去的愛,是力量的源泉,而現在的去愛則是擁有力量的結果。

l 關愛是相互的。一個人若能真正地“轉向他人”,他自己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一個人能把對方帶入生命,自己也會變得更充滿生機。

l 成熟的愛並不是沒有回報。人會改變,變得更豐富,感到自我被實現,存在孤獨也得以減輕。通過愛人,自己也得到了關愛。但是這些回報只源自真正的愛,它們也不是愛的原因。這些回報是自然產生的,是無法求得的。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

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

心在一起則走得更遠,

歡迎加入!

報名諮詢:大微子 報名諮詢:水墨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文/孫利男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看,就是在這裡。

第一期存在主義成長小組圓滿結束了,看,就是在這裡,我和主帶老師與成長小組的夥伴們,一起度過了半年的成長時光。雖然第一期的主題是孤獨,但在結束的那個下午,我體驗到的是與每一個生命深深的鏈接。那一個又一個週六的下午,我們圍坐在這裡,說著、笑著、哭著、感慨著、嘆息著……我們彼此鏈接著、支持著、迴應著、欣賞著……更是深深的內醒著、成長著……

在成長小組裡,我是一名觀察員,我的角色是像攝像機一樣,將夥伴們所有的呈現像錄影一樣拍攝下來,然後再回放。包括大家表達的內容、情緒的變化、一舉一動,甚至是細微的表情,都會被我捕捉下來。再回放的時候,讓大家看到自己所說的內容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觀點,自己的情緒其實是在表達著怎樣的期待,自己在關係中的行為舉止其實是與對方有怎樣的共鳴與共振……再結合主帶老師啟發式的提問,引發夥伴們對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和行為模式更深的覺察。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孤獨中的你,像這個月光下走鋼絲的小男孩兒嗎?

記得小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地面活動,帶領老師提出了兩個問題:

“你人生中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時候?“孤獨讓你想到了什麼?

伴隨著老師播放的音樂,夥伴們紛紛陷入了沉思,而後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有的是與父母之間的衝突,有的是與親密愛人之間的隔閡,還有的是雖然身處人群之中,但是卻感覺到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是啊,有多少時候我們的孤獨其實都是來自於關係,在關係中,我感覺到沒有被看到、沒有被關注、沒有被接納、沒有被允許、沒有被理解、沒有被欣賞……所有這些帶給我們的體驗只有一個,就是沒有感覺到被“愛”,因為在關係中,我們往往會向關係中的對方投注很多的“期待”,不論這些期待是對父母的,還是對當下關係裡的他人,如果我們一直保有著這些期待,我們都難免會感到失望,因為對方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滿足我們,繼而我們在關係中勢必會感到無鏈接的、無助的“孤獨感”。

堅持保有這些期待,我們容易在關係中“對抗”,而對抗,會讓我們在關係中與對方更加失去鏈接,會讓我們在關係中更加孤獨。——在第四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提出了“對抗”的主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對抗中的你,會像他嗎?

在這次地面活動中,有的夥伴分享了與媽媽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老公的對抗,有的夥伴分享了與自己的對抗。對抗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行為,也可以是帶有攻擊性的態度;有時是主動的,有時是被動的;有時它會帶著強烈的情緒,讓我們很有力量;對抗也會成為我們的一種狀態,甚至是不被我們覺察到的一種狀態,比如形成了反向形成的性格。舉例說,比如一個嬰兒小的時候如果缺乏撫養人的照料,那麼他比較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但是他以後也很可能是比較適應社會的,因為他一定會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應對這個世界的模式。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任何事情、任何物質的存在都不是絕對的,反向形成的原因就是有一種特定的因素影響了它的存在,無論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都會影響它的改變,也許是身體,也許是性格,但是改變的唯一目的都是要讓它更好地存續下去。

反向形成,如果使用得當,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更加的適應;但是如果過度的使用,不斷壓抑自己心底真正的慾望或動機,並且以相反的行為表現出來,那麼這種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的生活定會活得很辛苦和孤獨,嚴重的也會形成心理困擾。

在小組裡通過大家的分享,夥伴們對自己且對其他夥伴的這個部分都有了一些覺察,對抗本身不是問題,而是它帶給我們的影響是怎樣的?對我們的積極的影響是什麼?對我們的消極的影響又是什麼?甚至它是在我們不覺察的情況下障礙著我們嗎?在小組裡我們再拿出來看一看——對我們自身的影響,對我們的當下的關係的影響。

而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對抗,又讓我們忽略了什麼呢?那我們又該如何在這個部分成長自己呢?——在第六次地面活動中,帶領老師引出了一個新的主題:“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認同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逐漸搭建你自己的“自我認同感”。

活動現場,夥伴們伴隨著音樂,就帶領老師提出的主題進行15分鐘的自由書寫,之後大家分別做了分享。有的夥伴說在家裡媽媽的事是天大的事,有的夥伴說媽媽會用內疚來控制自己,還有的夥伴分享說想讓我媽媽放開自己,自己很想要自由,但是媽媽總會在後面拽,用她的那種示弱的方式……

作為觀察員,我在旁邊靜靜地聆聽,靜靜地做著記錄,但是我的心隨著夥伴們的分享,時而酸楚,時而針扎似的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們認同了父母的期待,活成了他們期待的那個樣子,認同,伴隨著神經的條件反射——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馬丁 · 塞利格曼提出的一個心理學概念,當人類和動物意識到自己無法控制周圍的環境或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他們開始以一種消極無助的方式去思考、感受或行動。這種現象之所以稱為習得性無助是因為它並不是人的一種內在特質,因為沒有人從呱呱墜地開始就認為或相信自己對周圍的環境會失去控制,當他們條件反射式地預期自己將會遭受痛苦、折磨並且認為自己對此無能為力時,就會產生習得性無助。經過反覆多次的“條件化”,個體習得某種信念——“無論做何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或未來時”,人們就會放棄抵抗和努力,停止擺脫痛苦或惡劣情境的嘗試——即使他們有機會!

這一次的地面活動,夥伴們在這個點上都有了不小的覺察,覺察到我們的習得性無助意味著我們的改變就開始了。我們如何可以跳出原來的圈圈,擺脫與父母的糾纏,更多地去認同自己、完整自己,因為生而為人你本就是你自己,你要做的只是如何把成長曆程中施加在你身上不屬於你且障礙到你的那些影響移除掉,它們可能是某個家庭規條,可能是某個限制性的信念,也可能是內化的糟糕的身心體驗……所以,你本該是誰?

這份轉化與成長是可以由我們自己來完成的——我可以為我自己的生命帶入些什麼?我們每一個主動的選擇,都是我們的生命力真實的表達,所以我們如何選擇,就是我們生命的根本所在,主動地選擇與真實的自我的連結……給自己溫暖的療愈……去過充滿色彩與藝術的生活……去創造相互滋養的親密關係……

但是,在這轉化與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很可能會搖擺,因為伴隨著這個搖擺的是我們內心對父母的“放不下”……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放不下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回想一下,你有沒有這樣的溫馨記憶?

是啊,放不下,怎麼能那麼容易就放下呢?好像做自己就意味著對父母的不忠誠,意味著對父母的背叛……

聽聽帶領老師放的歌曲《嘿,爸爸!》吧!

我記得30年前的一個黃昏在箭樓下

我笑著坐在永久車上就像今天的寶馬

全世界對我來說都好像新的玩具一樣

我曾以為生活就是這樣像安徒生的童話

那是一個人不多又不是很炎熱的盛夏

護城河的水還清著,北京也不是很大

你給了我5分錢讓我去買兩根兒小豆冰棍兒

這是我第一次拿到美麗又骯髒的籌碼

嘿!爸爸!你的領子皺了為什麼還不熨平它

想當年你也是一個危害社會的騷年吶

你是風兒,我曾是沙

被你帶來,勇闖天涯

那時候在我的眼裡你就像擎天柱、巨無霸

我也曾幻想自己有一天從哈士奇變成蝙蝠俠

我發誓,一定要比你成功,因為我有風華

等我長大了一定不能像你一樣,和媽媽吵架

我討厭別人說我像你,因為不想活在你的陰影下

我蓄上鬍鬚,留過長髮,還拿起了這把吉他

我拼命向前衝著,不知道是跑著還是滾著

每天飛在這個霧霾的城市,看不清世間的變化

嘿!爸爸!你的鬢角白了為什麼不去染黑它

其實我更希望別人看到我們說像哥倆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沙已成石,風已停下

嘿!爸爸!你的領子皺了為什麼還不熨平它

想當年你也是一個危害社會的騷年吶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沙已成石,風已停下

嘿!爸爸!你的鬢角白了為什麼不去染黑它

其實我更希望別人看到我們說像哥倆

你是風兒,我已不是沙

你是國安,我是恆大

直到有一天你刮不動了,我才知道風也會停下

直到這一天,我才發現,世界原來很大

剛剛看見你把微信頭像換成了年輕時的照片

我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了一聲——OH MY GOD

歌詞裡的爸爸就是那個爸爸,他從來沒變過,他其實一直就是那個他。

當我們長大成人,可以與父母拉開一定距離來看他們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父母一直就是那個樣子,而我們對他們的看法卻在不斷地變化,因為我們自己在不斷地長大,外在的長大,更是內在的長大。雖然我們在成長的歷程中可能有許多未被滿足的期待,但我們需要了解父母其實已經做到他們能做的最好的樣子了,他們也已經把他們能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給到我們了,看到父母侷限性的同時也看到他們對我們養育的辛苦,看到他們人生的艱難與不易,我們可以更多地在人性的層面上與他們相遇。

放下,意味著我們能真正接納父母本來的樣子;放下,意味著我們從心理上真正完成與父母的分離。結語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從體驗孤獨的感受,到對抗,到認同,到放不下,最後,讓我們再回到孤獨吧!存在主義認為能讓我們不感到孤獨的唯有 “愛“。請喚起你內心的愛吧,它就是我們的生命力本身,滋養自己的同時也滋養他人。

那如何滋養自己?每天帶著喜悅去做事,帶著喜悅做飯,帶著喜悅工作……帶著喜悅做當下的每一件事……

那如何滋養他人?我們將什麼帶入到一段關係裡?是冷漠、忽視、憤怒、指責和評判……?還是溫暖、關注、理解、接納和欣賞……?我們如何去建構一段相互潤澤的關係?

煥發你的生命力吧,鮮活是生命本來的樣子,愛的能量即是生命力本身,成功的人生唯有活在愛的關係裡。

寫到這裡要收筆了,看著眼前一份份的觀察員記錄,滿滿地刻畫著我們成長的痕跡,那伴隨著淚水的故事都是我們成長曆程中的財富,像珍珠,晶瑩剔透卻也凝重,它們就像我們生命小船的壓倉物,未來即便是行駛在驚濤駭浪中,也永遠不會翻船。

感恩半年的時間在成長小組裡與夥伴們的遇見與鏈接,更有幸見證了每一位夥伴在小組中的變化與成長,此刻我感覺到自己的心裡是暖暖的。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一起攜手,不會孤獨。

最後,擁抱此次成長小組的帶領老師樑明霞,半年時間一路充滿愛的陪伴,感恩與您一起,在這裡。

附:大師的話——關於愛歐文·亞隆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l 關愛另一個人的意思是以無私的方式與其建立關係,放下“自我意識”,比如:對方怎麼看我?這段關係對我有什麼好處?關係不是為了尋求讚美、崇拜、性慾的釋放、權力或是金錢。也就是說,人必須以自己的整個存有與對方建立關係。

l 關愛另一個人意味著要儘可能徹底地瞭解對方,體驗對方的世界。如果一個人能夠無私地和對方建立關聯,就能自由地體驗對方世界的各個部分,而不是某個符合某種功利目的的部分。一個人把自己拓展到對方的世界,認識到對方是另一個有感情的存有,對方有著自己的世界。

l 關愛另一個人的意思是關心對方的存有與成長。通過真實的傾聽得以全面瞭解另一個人,努力幫助對方在和自己建立關聯的時候充滿生機。

l 愛是主動的。成熟的愛是愛人,而不是被愛。一個人把愛付出給另一個人,而不是“陷入”對對方的迷戀中。

l 愛是人在世界上的存在方式,並不是與某個特定的人建立排他性的、逃避現實的奇妙連接。

l 成熟的愛來自個體自身的豐富而非貧瘠,來自成長而非匱乏。一個人愛另一個人並不是因為他需要另一個人才會感到存在、感到自己是完整的、能夠逃避可怕的孤獨。以成熟的方式愛人的人已經在其他的時刻、通過其他的方式滿足了這些需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來源是母親對嬰兒的愛,在一個人的早年注入到他的生命中。這種過去的愛,是力量的源泉,而現在的去愛則是擁有力量的結果。

l 關愛是相互的。一個人若能真正地“轉向他人”,他自己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一個人能把對方帶入生命,自己也會變得更充滿生機。

l 成熟的愛並不是沒有回報。人會改變,變得更豐富,感到自我被實現,存在孤獨也得以減輕。通過愛人,自己也得到了關愛。但是這些回報只源自真正的愛,它們也不是愛的原因。這些回報是自然產生的,是無法求得的。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

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

心在一起則走得更遠,

歡迎加入!

報名諮詢:大微子 報名諮詢:水墨

「觀察員後記」成功的人生是活在愛的關係裡|存在主義成長小組 第一期 孤獨主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