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美音樂和合發展 “新絲路探索者”樂隊巡演開啟

音樂 揚琴 樂器 民族樂器 議庫 2017-05-05

中國網記者 王靜

中國揚琴、美國揚琴、鋼琴、凱金小提琴、班卓琴、泰國笙……當中西樂器集合一起演奏,會產生怎樣美妙的音樂,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5月2日晚,由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孔子新漢學計劃”支持的琴絃和鳴——劉月寧·中美“富布賴特”文化之夜在中央音樂學院歌劇廳舉辦中國巡演的首場音樂會,音樂會由中美“新絲路探索者“樂隊激情演繹。

助力中美音樂和合發展 “新絲路探索者”樂隊巡演開啟

“新絲路探索者”樂隊演奏《感•動》

“新絲路探索者”樂隊是由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劉月寧在美國組建,與美國瓦爾普萊索大學音樂系教授、爵士鋼琴、作曲及指揮家丹尼斯·弗裡森·卡珀共同擔任藝術總監的中美音樂家聯合樂隊。5位音樂家通過2首全球首演新作品——《琴絃和鳴》、《二泉聽月》,以及7首中美經典及民間與爵士樂融合作品——《戀舞》、《藍調•康定情歌》、《雙仙漫舞》、《爵士•茉莉花》、《無題》、《律動的紫竹》、《感•動》等,為北京觀眾帶來一場中美民間音樂與爵士風的視聽盛宴。

和合——爵士版《茉莉花》 別有異域風情

《茉莉花》可以說是世界知名度很高的中國民歌之一了,近年來,在中國各類重大外交場合中都飄蕩著茉莉花的歌聲。“新絲路探索者”樂隊獨具創意,對《茉莉花》進行改變,融入美國爵士樂因素,音樂風格節奏明快、灑脫俏麗,聽眾在兩種文化的“和合”中感受到別樣的激情和美。

大家對《二泉映月》耳熟能詳,但或許沒有聆聽過由中國揚琴、六絃提琴、鋼琴、泰國笙而作的《二泉聽月》。“新絲路探索者”樂隊的鋼琴家丹尼斯教授對《二泉映月》重新編配,用來自中國的揚琴和泰國的笙,從不同的文化視角進行編排,並在北京站首演,用來表達這位美國音樂家對中國民間音樂的熱愛和致敬。觀眾在細膩、悠揚、明快的琴聲中,既聽出熟悉的味道,又感受到不同的韻味。

助力中美音樂和合發展 “新絲路探索者”樂隊巡演開啟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音樂會藝術總監劉月寧正在演奏

和諧——用琴絃撥動心絃 讓中美音樂文化之河流淌

當《戀舞》被五位來自中美兩國的音樂家演奏時,現場觀眾屏住呼吸,全場安靜得能聽到旁邊人的呼吸。這首樂曲由中美揚琴、爵士鋼琴、打擊樂和小提琴共同即興演繹,主題來自一首美國民間歌曲《我去跳舞》,風格幽默而輕鬆,飽含著濃郁的美國民間音樂風格,同時又融入中國揚琴獨特的音樂和韻味,讓現場觀眾回味無窮。

來自世界揚琴家族兩種文化之間的對話——《雙仙漫舞》撥動了藏在人們心中那顆浪漫、有情調的心絃。這首作品以愛爾蘭民歌為主題,營造了一種詩意、田園、唯美的音樂情懷。

正如中央音樂學院黨委書記郭淑蘭在開場致辭中說的那樣,此次音樂會不但將中美樂器組合在一起,更是將傳統中國曲調與美國的爵士樂風格“和合”在一起,用這樣創新的作品踐行著我們一貫堅持的文化交流理念——讓中外音樂文化、傳統與現代藝術進行深層、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與分享,用音樂感受不同文化人們的喜怒哀樂,把音樂作為探索不同文化特點的敏銳觸角。

談起成立“新絲路探索者”樂隊機緣和舉辦巡演的意義,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音樂會藝術總監劉月寧說,“我和丹尼斯教授幾年前在美國瓦爾普萊索大學認識,當時他的樂隊做中國音樂做的特別好,樂隊裡都是美國學生。機緣巧合,今年我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做“富布賴特”研究學者項目,就和他一起組建了‘新絲路探索者’樂隊,探索中美民間音樂和爵士樂的和合發展。我們想用這種新的形式來增強中美文化的互通和理解,把我們對中美音樂的尊重和理解與大家深度分享。”

助力中美音樂和合發展 “新絲路探索者”樂隊巡演開啟

劉月寧與丹尼斯分享中美音樂文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