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犯下的兩個錯:讓蘇格蘭野貓瀕危,卻讓澳大利亞的野貓氾濫

提起“野貓”,我們總會把它理解成“在野外生活的小型貓科動物”。其實,這是廣義上的野貓,狹義上的野貓是指貓科貓屬的一個物種,它有27個亞種被確認,廣泛分佈在亞洲、歐洲和非洲。著名的蘇格蘭野貓,就是這27個野貓亞種之一。

英國人犯下的兩個錯:讓蘇格蘭野貓瀕危,卻讓澳大利亞的野貓氾濫

圖:蘇格蘭野貓。

蘇格蘭野貓:傳說中會吃人的野貓

蘇格蘭野貓僅分佈在英國,也是英國現存唯一的本土貓科動物。在外觀上,蘇格蘭野貓和家貓很像,但蘇格蘭野貓的體型更大,臉部和下顎更寬,身上有著明顯的黑色和棕色條紋,尾巴上毛髮緻密。

從大約1萬年前開始,蘇格蘭野貓就在英國生活了,它們曾遍佈英國各地的林地,還被英國人稱為“高地虎”。把其他貓科動物比喻成老虎的有很多,如豹貓也被稱為“石虎”,西班牙猞猁也被稱為“歐洲之虎”,這些別稱帶“虎”字的貓科動物都有一個特點:凶猛

有趣的是,在英國的一些故事和傳說中,蘇格蘭野貓是會吃人的“大貓”。不過事實上,蘇格蘭野貓謹慎而又十分怕人,它們會極力避免主動和人類接觸。

在中世紀(公元5世紀到公元15世紀),英國人對蘇格蘭野貓進行了大量的捕殺,原因是這些凶猛的野貓是兔子的天敵,每年都要捕殺很多兔子,而兔子則是人們重要的肉類和毛皮來源。就這樣,英國人把蘇格蘭野貓當成了和人類“競爭食物的對手”,而對其進行了幾個世紀的獵殺。蘇格蘭野貓數量因此大減,在1849年有人目擊到一隻蘇格蘭野貓之後,它們有十多年的時間都沒有出現在人類的視線之中。因此,在19世紀60年代,蘇格蘭野貓被人們認為滅絕。

英國人犯下的兩個錯:讓蘇格蘭野貓瀕危,卻讓澳大利亞的野貓氾濫

圖:蘇格蘭野貓性情凶猛,在英國的一些傳說中它可是會吃人哦!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後來人們又在野外發現了蘇格蘭野貓的蹤影,這種“被宣佈滅絕的野貓亞種”又“復活”了。如今,在野外蘇格蘭野貓只剩下了幾十只,屬於“極度瀕危”的野貓亞種。然而,由於這些野貓與家貓的雜交較嚴重,儘管外表依然是蘇格蘭野貓的模樣,但從基因上來講它們已經不“純正”。因此,蘇格蘭野貓已被動物學家認為“功能性滅絕”

在自然界,因和家貓雜交導致種群退化的小型野生貓科動物不止蘇格蘭野貓一種,生活在非洲、和鏽斑豹貓並列為世界上體型最小的貓科動物、體重不過1.5千克左右的的黑足貓也是“受害者”之一。由於跑到野外的家貓常常會和黑足貓(黑足貓也屬於貓屬動物)交配,導致黑足貓受到了比較嚴重的基因汙染,種群現狀堪憂

英國人犯下的兩個錯:讓蘇格蘭野貓瀕危,卻讓澳大利亞的野貓氾濫

圖:黑足貓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貓科動物之一,成年個體體重不過1.6千克左右。

一項拯救蘇格蘭野貓的計劃

如今,英國的很多動物學家一致認為當初英國人對蘇格蘭野貓的過度獵殺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在自然界中,每一種動物都佔據著獨特的生態位,它們發揮著不同的作用。而一旦某個物種消失,那麼生態系統就會失衡。為了拯救蘇格蘭野貓,“糾正英國人曾經犯下的錯誤”,一項野貓引入計劃已經在2019年開始實施了。

在英國英格蘭西南部的德文郡的一個農場上,英國生態學家、哺乳動物重新引入專家、動物保護主義者德雷克正在領導著建造英國第一個野貓繁殖場。有3個野貓亞種從其他地方引進,這些野貓亞種和蘇格蘭野貓的血緣關係很近(都屬於野貓這個物種),野性更強。動物學家認為用這些野貓亞種和蘇格蘭野貓進行雜交,後代就能保持更多的蘇格蘭野貓基因。當蘇格蘭野貓的數量變多之後,它們就不容易和家貓產生雜交了。

英國人犯下的兩個錯:讓蘇格蘭野貓瀕危,卻讓澳大利亞的野貓氾濫

圖:在圈養環境下的蘇格蘭野貓,它的眼神無比犀利。

在這項計劃中,專家們希望每年可以培育出150只蘇格蘭野貓,然後大概3年後開始把它們放歸野外,最終希望達到在英國各地都能看到蘇格蘭野貓的目標。不過,從基因水平上來講,這些蘇格蘭野貓的後代並不是“百分之百的”蘇格蘭野貓。

把野貓重新引入英國有風險嗎?

在自然界中,作為一種優秀的捕食者,野貓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物種,對控制各種小型食草動物的數量、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獅子、老虎等大型貓科動物數量銳減、棲息地大面積減少的今天,野貓在一些地方發揮的作用並不亞於獅子和老虎。

作為英國倖存的唯一一種本土野生貓科動物,蘇格蘭野貓在維持生態系統平衡方面曾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當蘇格蘭野貓逐漸消失的時候,生態系統就漸漸失衡了。

近些年,英國飽受“生物入侵”之痛,這些入侵生物就包括灰松鼠。灰松鼠原產於北美洲,1876年首次被引入英國英格蘭西北部的柴郡,在以後多年的時間裡,它們又被引進到英國各個地方。灰松鼠體型較大,對環境的適應性強,繁殖率較高,被引入英國後它們開始大量繁殖。

英國人犯下的兩個錯:讓蘇格蘭野貓瀕危,卻讓澳大利亞的野貓氾濫

圖:為了挽救本土物種,英國獵人可以獵殺灰松鼠。

據估計,如今生活在英國的灰松鼠數量可能超過300萬隻,它們不僅破壞森林,也給英國的本土物種紅松鼠帶來了巨大的威脅。由於競爭和傳播疾病,在過去100多年的時間裡,紅松鼠的數量已經從上百萬只下降到只有十多萬只。再這樣下去,紅松鼠會有滅絕的危險。

而動物專家試圖在英國恢復蘇格蘭野貓種群的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利用它們來控制灰松鼠的數量。理論上來講,想控制松鼠的數量,小型貓科動物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它們身體靈活,行動敏捷,擅長爬樹。如果是犬科動物,從樹上捉一隻松鼠就太困難了。

英國人犯下的兩個錯:讓蘇格蘭野貓瀕危,卻讓澳大利亞的野貓氾濫

圖:若想控制松鼠的數量,小型貓科動物再合適不過了。

目前在英國,包括野貓在內,任何物種的轉移和釋放都要遵循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指導方針,確保人們釋放動物的行為可以獲得明顯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然而,雖然蘇格蘭野貓曾經對維持英國的自然生態系統發揮著重大作用,但由於它們缺席的時間太長,野外的生態系統已經和以前的大不一樣,當蘇格蘭野貓的野外種群恢復後,它們可能會產生其他的風險。所以,在對這些野貓進行放生之前,當地動物保護部門和動物學家會充分了解重新引進蘇格蘭野貓帶來的潛在影響,防止野貓氾濫成災然後帶來極大的的生態災難。

在這方面,澳大利亞就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

前車之鑑:澳大利亞氾濫成災的“野貓”

眾所周知,由於地理方面的原因,在澳大利亞原本沒有任何一種貓科動物。但是,在17世紀的時候,家貓跟著英國人一路坐船來到了澳大利亞,從此在澳大利亞定居。由於澳大利亞缺少各種食肉動物,家貓來到之後幾乎沒有天敵,便迅速在野外繁殖起來。後來,人們就把這些貓稱為“野貓”。但需要注意的是,澳大利亞的“野貓”是指“在野外生活的家貓”,它們和家貓屬於一個物種;而蘇格蘭野貓則是野貓這個物種的亞種,它們和家貓屬於不同的物種。

據估計,現今生活在澳大利亞的“野貓”有200萬到600萬隻之多,用“氾濫成災”這個詞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這些“野貓”到處捕食鳥類、爬行類、有袋類等,給很多動物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在“野貓”的欺負下,很多澳大利亞的本土物種數量大減,還有一些瀕臨滅絕。

英國人犯下的兩個錯:讓蘇格蘭野貓瀕危,卻讓澳大利亞的野貓氾濫

圖:澳大利亞的“野貓”給當地的鳥類等動物帶來了災難。

為了保護本土物種,澳大利亞這幾年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捕貓行動”。用轟炸機投毒香腸、用籠子誘捕、用獵槍獵殺……幾乎所有能殺死“野貓”的手段都用上了,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代價如此巨大,可以說都是因為當年英國人把家貓引入澳大利亞野外的錯誤行為導致的(不要怪貓,貓是無辜的)。

英國人犯下的兩個錯:讓蘇格蘭野貓瀕危,卻讓澳大利亞的野貓氾濫

圖:為了控制“野貓”的數量,澳大利亞人可以對其“盡情獵殺”。

所以,當蘇格蘭野貓被重新引入英國野外之前,一定要三思,防止蘇格蘭野貓氾濫後給當地帶來生態災害。

蘇格蘭野貓和“英國大貓”的不同

前文已經提到,蘇格蘭野貓是英國現存唯一的一種本土野生貓科動物,但是“英國大貓”這個詞卻頻繁出現,不瞭解的人會覺得英國還有其他的本土野生貓科動物。

英國人犯下的兩個錯:讓蘇格蘭野貓瀕危,卻讓澳大利亞的野貓氾濫

圖:神祕的“英國大貓”出現在英國野外。

現在我們經常提到的“英國大貓”是指在英國野外生活的美洲獅、黑豹(美洲豹或豹子的黑色變種)等大中型貓科動物。在20世紀中後期,英國的一些有錢的家庭流行圈養美洲獅、美洲豹等大型貓科動物。但後來政府開始嚴格限制私人圈養野獸的行為,一些人所幸就把圈養的猛獸放歸野外,其中就包括美洲獅和黑豹。後來,不斷有人在英國野外目擊到大中型貓科動物,“英國大貓”就成了一種神祕的動物。

其實,在英國還曾分佈著歐亞猞猁(猞猁),但在1300年前左右,由於人為過度獵殺,歐亞猞猁最終在英國區域性滅絕。最近英國也在考慮重新引進歐亞猞猁的項目,計劃通過放歸歐亞猞猁來自然、有效地控制過量的野生鹿,從而促進森林的再生長以及生態系統的健康完整。

英國人犯下的兩個錯:讓蘇格蘭野貓瀕危,卻讓澳大利亞的野貓氾濫

圖:歐亞猞猁(猞猁)。

英國人犯下的錯告訴我們:貓科動物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環,數量過少或過多都會給生態系統帶來極大影響。當我們對原產地的貓科動物進行保護的同時,也不要把它們隨心所欲地放歸到其他地方,不然它們很可能由受保護物種變成入侵物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