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電外洩掀波瀾 特朗普憤而逐客'

""密電外洩掀波瀾 特朗普憤而逐客"密電外洩掀波瀾 特朗普憤而逐客密電外洩掀波瀾 特朗普憤而逐客

最近,因英國駐美國大使金·達羅克的部分外交電文和備忘錄被曝光而引發的美英外交風波仍在持續發酵。特朗普連日來不斷髮洩不滿,並下達“逐客令”。7月10日,達羅克宣佈辭職。

輿論認為,達羅克的密電“苛評”加深了特朗普對這個特殊盟國的不滿和疑慮,也給即將產生的英國新政府如何處理英美特殊關係提出了挑戰。

大使密電“狂吐槽”

作為非傳統的政治“局外人”,特朗普自執政以來就在美國內外引起諸多爭議

7月7日,英國《星期日郵報》披露了金·達羅克在外交密電中對特朗普政府的一些“坦言直評”。在這些始於2017年的外交電文中,達羅克形容特朗普的白宮“功能失調”“難以預測”以及“在外交上笨拙和無能”。達羅克2016年1月開始出任英駐美大使,被認為是英國最有經驗的外交官之一。

根據報道,達羅克在一份文件中批評特朗普政府對伊朗的政策“不一致”文件說,在他看來,美在伊朗擊落其一架無人機後決定不實施空襲報復的理由無法令人信服。特朗普當時稱,在即將發動襲擊之前10分鐘時,他得知那會造成150名伊朗平民喪生,於是他取消了這次行動。文件稱,更可能的理由則是,特朗普“從未完全贊同”對伊朗動武,擔心那會影響他2020年競選連任。

在另一份文件中,達羅克就特朗普6月訪英時大談美英特殊關係以及將與脫歐後的英國簽署龐大的貿易協定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雖然此次訪問讓特朗普印象深刻,但美國仍是“美國優先之地”,特朗普政府不會改變這一政策方向。

許多文件還顯示,達羅克認為媒體有關白宮“內鬥激烈和混亂不堪”的報道“大多屬實”。他在一份備忘錄中稱,“我們真的不認為這屆政府會變得比現在更為正常些,不那麼失調,少一些不可預測性,少一些內訌以及在外交上不那麼笨拙和無能”。

不過,達羅克也提醒英國政府稱,儘管如此,特朗普仍有“令人信服的途徑”再次當選,就如阿諾·施瓦辛格在電影《終結者》最後一幕那樣,歷經磨難,卻毫髮無損。

英國外交部沒有否認這些被披露的外交電文的真實性。一位發言人表示,大使們“需要向大臣們對其所在國家的政治作出誠實、不加修飾的評估”。

美國《華盛頓郵報》援引知情人士稱,這些電文是基於與白宮官員、遊說人士等的交談,旨在向英國政府解讀華盛頓所發生的事情,在文字上已經“溫和得多”。知情人士稱,許多電文不是達羅克本人撰寫的,但都是由他簽發的。

分析稱,外交官貶斥駐在國的情況並非不正常。維基解密在2010年披露的美國外交電文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哈佛大學研究員、英國律師卡爾德·瓦爾頓稱,從政治角度講,達羅克的說法一點兒也不令人驚訝。

英政府陷入尷尬

英大使的“吐槽”密電遭洩露使英國政府陷入尷尬境地

英國首相發言人說,倫敦已向特朗普政府闡明瞭英方的態度。這位發言人稱,事件令人遺憾,但“這種洩密是不可接受的”。英國政府還下令對洩密事件進行調查。英國外交大臣亨特表示,無論是誰洩露了這些電文的內容都會承擔“嚴重後果”。

兩個月前,英國國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就因涉嫌洩露英國議會國家安全委員會一次會議的內容而被解職。但威廉姆森否認自己參與了洩密。英國《每日電訊報》當時報道稱,從英國議會國家安全委員會洩露的消息顯示,梅首相已決定華為可以為英國5G網絡提供通訊天線等設備。

但這並未能平息特朗普的憤怒。連日來,他不斷在各個場合發洩不滿,並明確拒絕再與這位英國大使打交道。

7月7日,特朗普指責達羅克“不中用”,甚至不值得對其“貶抑之詞”作出迴應。他說,“我們與一些國家有點兒齜齬。我要說的是,英國大使並沒有為英國服務好”。

次日,特朗普又在推特上洩憤,“我不認識這位大使,但他在美國不受歡迎,或者未得到好評”。他進一步說,“我們將不再與他打交道。”

7月9日,特朗普更將攻擊目標對準達羅克本人,稱其“古怪”,是一個“非常愚蠢的傢伙”和“自大的傻瓜”。

一位美國高層官員稱,這意味著這位英國大使將不會再被邀請參加美國政府的活動。據報道,達羅克原定將獲邀參加特朗普當晚為到訪的卡塔爾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舉行的晚宴。但美方隨後取消了對達羅克的邀請。

不過,《華盛頓郵報》則在報道中指出,特朗普曾在外訪和雙邊活動中多次與達羅克交談。這包括今年春季在國會舉行的一次午餐會上,特朗普還就脫歐問題考問達羅克。

但英國並無意退宿。在特朗普發出這些推文數小時後,英國首相發言人重申了英國的態度,一方面對這種洩密表示遺憾,另一方面又強調達羅克仍擁有首相的“全部信任”。

英國政府也在一份聲明中稱,“我們已經向美方表明這次洩密是多麼的不幸”。聲明稱:“這些有選擇性的洩密並沒有反映出我們關係的緊密性和我們對這一關係的尊重”。報道稱,英國貿易大臣利亞姆·福克斯7月8日還指責洩密者是英美關係的破壞者。

事情隨後發生轉折。據報道,達羅克7月10日突然宣佈辭職。他在給英國外交部的信中寫道:“目前的情況使我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使我的職責。”他說,他的任期本應持續到今年年底,但他還是決定現在去職。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當日在英國議會對達羅克的辭職表示“極大遺憾”。

洩密原因引猜測

此次洩密事件可能與英國當前的政治生態有著密切關係

美國有線新聞稱,電文洩露發生在英國政治的敏感時期,保守黨目前正在選舉新首相。

早在5月,面對脫歐計劃屢屢受挫,特蕾莎·梅宣佈6月7日辭去保守黨黨魁職務,為選舉新首相鋪平道路。按照英國的政治制度,執政黨或執政聯盟的黨魁(或者領袖)將出任英國首相。由於英國時下距2022年下屆大選還有兩年多時間,執政保守黨選舉的勝出者將直接出任英國新首相。

據報道,目前,決定下一任英國首相人選的16萬張郵政選票已分發完畢,投票將於兩週後結束,並於7月23日揭曉最終結果。根據民調,前任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大幅領先於現任外交大臣傑里米·亨特。約翰遜得到76%的保守黨成員的支持,而亨特只有24%。預期約翰遜將會成為唐寧街10號的新主人。

分析認為,約翰遜將會尋求與特朗普政府建立更密切的關係,從而減少英國脫歐後與美國達成雙邊自由貿易協議的障礙。有猜測稱,在此時發生密電洩露是出於政治動機,倫敦有人想在華盛頓為支持英國脫歐的大使騰出位置。

現年65歲達羅克曾擔任英國前首相卡梅倫的國家安全顧問以及英國駐歐盟代表,是親歐派,並被視為對特朗普懷有敵意,因此難以與可能即將接管唐寧街10號的脫歐派保持不一致。

據報道,達羅克的“苛評”在保守黨內引起了分歧。英國資深“疑歐派”保守黨議員比爾·卡什稱,達羅克的“有毒”言論沒有道理,而且基於“個人偏見”。他說,達羅克應該因為“缺乏判斷力”而被免職。但英國外交部國務大臣艾倫·鄧肯則認為,卡什的言論“非常讓人不屑”。

作為下一屆首相的兩名候選人約翰遜和亨特的態度也明顯有別。亨特明確表態,如果當選,他會讓達羅克留任。但約翰遜則拒絕排除解僱達羅克的可能性。他說,“我不會那樣冒然地假設我會那樣做”。他同時強調,“不讓洩密者使我們的公務員政治化是至關重要的”。

據報道,此次披露達羅克密電的英國記者伊莎貝爾·奧克肖特是一位鐵桿“脫歐派”。她沒有透露消息來源,但在推特中提供了“某種線索”。

奧克肖特在推文中稱,“正享受著陰謀論。這不更簡單些?在政府缺失之下,公務員變得政治化了”。她還寫道,密電洩密表明奈傑爾·法拉奇是更合適的英駐美大使人選。她並轉推了法拉奇要求撤換達羅克的呼籲。

不過,在被問到是否會接替達羅克時,最近當選為英國“脫歐黨”歐洲議會議員的法拉奇則迴應,“我不認為我是擔任這一工作的合適人選”。但他同時表示,自己對於在情報、安全和貿易上構建與美國更緊密的關係“非常有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