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剛剛讓莫迪虧了56億,現在又稱印度為“盟友”,敲一棒槌給個棗?

林民旺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

特朗普剛剛讓莫迪虧了56億,現在又稱印度為“盟友”,敲一棒槌給個棗?

近日,印度正式對28種美國輸印產品加徵關稅。雖然加徵關稅的規模很小(約為2.17億美元),但是其傳遞出來的信號卻並不簡單。這無疑是被推遲了一年的決定。2018年6月,印度政府就已經發布了針對美國加徵關稅的名單。隨後,印美進行雙邊貿易談判,以“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條件”,印方為此多次推遲加徵關稅的日期。“但令人遺憾的是,美方最終沒有接受印方提議”。同時,2019年5月30日莫迪再次宣誓就任印度總理後,美方於6月5日取消了給予印度的普遍優惠制待遇,波及大約56億美元印度出口美國的商品繼續享受這一待遇。在此背景下,印度正式開始了對美國加徵關稅的反制。

相對於經貿問題上的“斤斤計較”,美國在安全和政治問題上卻對印度顯示出異常的“慷慨大方”。莫迪再次當選後,特朗普表示祝賀,副總統彭斯甚至稱印度是“盟友”。6月1日美國國防部發布的《印太戰略報告》中,更是對印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寄予了高度“期待”。顯然,美國在對印的貿易政策與安全政策上表現出了嚴重的分離。這種分離顯得非常的“自相矛盾”。

特朗普剛剛讓莫迪虧了56億,現在又稱印度為“盟友”,敲一棒槌給個棗?

不過,只要看看特朗普的整體外交,這種矛盾性也體現在特朗普政府對盟友的外交上。美國一方面要減輕對盟友的安全義務和戰略負擔,另一方面要收回美國向盟友提供的經濟收益。對於印度的這樣的“搖擺國家”,美國同樣採取的是這樣的兩手策略。

印美關係的“自相矛盾”,也與兩國關係的複雜性是息息相關的。

美國與印度在地區戰略的合作上是高度契合的,這是雙方共同推進“印太戰略”的戰略基礎,也是冷戰結束以來印美關係不斷改善的潤滑劑。美國以日本和印度作為其平衡中國的“戰略之錨”,印度又何嘗不是想著借重美國來應對中國的挑戰。2019年4月,印度外交部設立了印太司,負責處理環印度洋區域合作組織、對東盟關係和印美日澳四國安全對話(Quad)事務。這與一年前美國將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太司令部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在印度的地區戰略中,最主要的訴求之一就是亞洲多極化,除了加強自身力量來平衡中國,還需要加強同美國的安全合作來平衡中國。

特朗普剛剛讓莫迪虧了56億,現在又稱印度為“盟友”,敲一棒槌給個棗?

不過,在其他方面,印美關係就存在諸多的分歧甚至對立了。例如在印度軍購問題上,美國通過發展同印度的戰略伙伴關係,希望逐步取代俄羅斯在印度軍購中的地位。然而,2018年10月印俄兩國卻簽下了90億美元軍售大單,為此美國已經威脅要對印度購買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系統進行制裁。

對伊朗的政策上,美國2018年5月退出伊核協議並恢復對伊朗制裁後,要禁止其他國家進口伊朗石油。可是,伊朗不僅印度第三大石油進口國。更重要的是,伊朗是印度通往中亞和阿富汗的唯一通道,雙方建設並已經運營的查巴哈爾港對印度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伊朗還是印度對巴基斯坦外交的重要籌碼。在阿富汗問題上,美國希望撤軍,並且拋開阿富汗政府同塔利班談判,更是與印度的政策完全對立。

特朗普剛剛讓莫迪虧了56億,現在又稱印度為“盟友”,敲一棒槌給個棗?

美印關係的複雜性,體現出來的就是它的“自相矛盾”。與此同時,正如印度前外祕薩仁山所說,“對美國來說,美國習慣的想法和做法就是,要麼是盟友,要麼是敵人,沒有中間地帶”。冷戰之初,美國就對尼赫魯的不結盟政策非常反感,國務卿杜勒斯認為不結盟就是“不道德”的政策。同樣,在同印度打交道的過程中,美國的霸權主義心態導致其常常以領導者自居,更是經常同具有強烈大國抱負的印度摩擦不斷。

印度在外交上有不結盟傳統,現在則提出並倡導“戰略自主”。莫迪政府上臺後,更是認為印度要扮演“領導型國家(leading power)”,而不是過去所謂“平衡型國家(Balancing Power)”。美國以為戰略上將印度視作夥伴,印度就會一切服從美國利益,這顯然是對印度缺乏尊重和了解,也是對美國實力的過高估計。(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