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音師》《一個母親的復仇》……贏在第二起跑線上的印度電影你看了嗎

最近這十年來,印度電影在國際市場上的崛起令人矚目。繼《起跑線》《摔跤吧!爸爸》等一批佳作之後,今年國內又相繼引進了《調音師》和《一個母親的復仇》,且都獲得了不俗的口碑。其中《調音師》的檔期綿延了一個多月,可見其票房號召力。

印度電影的崛起,離不開面向國際市場的努力開拓,敘事技巧的不斷成熟,以及現實主義題材的直擊人心的魅力。如果印度能夠從歌舞片中成功轉型,相信國產電影在未來也能獲得更好的超過票房的認可。

不僅講一個好故事,而且把好故事給講好了

《調音師》翻拍自一部2010年的法國同名短片。

法國短片《調音師》的片長僅為14分鐘,豆瓣評分是驚人的9.2分。印度版把片長由原片的14分鐘擴展為139分鐘,卻依然能夠保持原作那種絲絲入扣、懸念迭起的風格,無論情節反轉還是人物塑造,都可稱完美。

該片故事的總體採取倒敘結構,一開始麥田裡面那隻盲眼的兔子和最終出現的兔頭柺杖遙相呼應,形成完整的閉環。故事的主體採取順敘結構,中間出現短暫的插敘和倒敘,但是絲毫不影響故事的推進與完整性。很明顯,電影的編劇團隊極富功力,不但把原作短篇故事完美地豐富成為一部超過兩小時的長篇,而且故事的本地化也非常成功,令人絲毫沒有違和感。

《調音師》《一個母親的復仇》……贏在第二起跑線上的印度電影你看了嗎

在採取原有創意的基礎上,改編團隊還是做了不少的創新,比如印度版裡的音樂家並非真正的鋼琴調音師,而是一名演奏者,而其它情節的推動也在此基礎上做了合理的改編,這就展現了編劇的功力。反觀國內外的一些翻拍電影,往往生搬硬套,完全不考慮情節移植是否合情合理,即使有著原作的好劇本,依然無法照貓畫虎,甚至經常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即使是好萊塢來翻拍,也不乏失敗的例子,比如美版的《老男孩》。而國內翻拍韓國、日本的名作,失敗的例子也不少,比如《深夜食堂》,日劇原作在豆瓣上的評分為9.2,而國產翻拍電視劇的評分只有2.8。

《調音師》《一個母親的復仇》……贏在第二起跑線上的印度電影你看了嗎

所有偉大的敘事藝術都有一個共性:不以詞害意。換句話說,對敘事文學而言,情節的編織是比人物塑造和文本語言更重要的環節。具體到電影,故事情節的邏輯性、人物行為的合理性,要比背景設置、特技效果等形式上的技巧更為重要。《調音師》無疑在情節的設計上可以說拔得了今年電影中的頭籌,而主要人物也很明顯有較為令人信服的性格發展,次要人物也可稱非常豐滿:即使是壞人,也有其可憐可恨之處。

《調音師》《一個母親的復仇》……贏在第二起跑線上的印度電影你看了嗎

不僅僅是《調音師》,近幾年我們所看到的印度大片,在情節和人物這兩項上的表現都非常優秀,比如去年引入的《起跑線》、前年的 《神祕巨星》和 《摔跤吧!爸爸》、以及拍攝於更早時期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2015年)、《我的神啊》(2014年)、《三個傻瓜》(2009年)等等,都講述了一個好故事,而且是好好地講述了一個故事。而在全球電影娛樂的中心好萊塢,電影人卻在追求技術至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比如前陣子引進的好萊塢大片 《雷霆沙贊》就是絕好的反例:故事的情節極為單薄(反派的種種所作所為完全是智商不在線),人物非常平面 (一群中二少年拿著超能力卻無所事事地瞎鬧),只是成功地把巫術魔法等中世紀神話概念移植到了現代的美國都市費城,然後憑藉著好萊塢這些年所依仗的特技效果製造出了讓人咋舌的大場面,才勉強算得上是一部合格的爆米花大片。

超越了好萊塢,更超越了“載歌載舞”的自我

電影是20世紀興起的新興藝術,其根源可以上溯到古希臘時期的戲劇——也是西方最為擅長的七大藝術形式之一。在亞里士多德的《詩學》中,他主要闡述了悲劇和史詩的藝術原則,包括情節的範圍,情節的統一,也導致了最後戲劇理論界對於情節有著三一律的嚴格要求。在《詩學》的最後,亞里士多德比較了悲劇和史詩這兩種藝術形式,並且認為悲劇在內容成分、表現形式、藝術效果上都更勝於史詩。顯然,他認為作為敘事的戲劇在藝術上處於更高級的地位。尼采為其美學哲學專著取名《悲劇的誕生》並非巧合。因此西方對於戲劇的嚴格的形式上的要求導致其敘事的藝術高度成熟,包括電影、戲劇、芭蕾舞劇、小說等等。

《調音師》《一個母親的復仇》……贏在第二起跑線上的印度電影你看了嗎

如今,在好萊塢慢慢丟掉這些傳統的時候,印度電影似乎靠著敘事技巧的高度嫻熟,形成了一次華麗的逆襲,贏在了第二起跑線上。

《調音師》《一個母親的復仇》……贏在第二起跑線上的印度電影你看了嗎

談起印度電影的崛起,還不得不提到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這部2008年的第8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雖然這部片子的導演、編劇都是好萊塢班底,製作資金則基本來自英國,但是演員、故事、場景都是原汁原味的印度製造,其原創故事也源自印度外交官Wikas Swarup的小說《問答》。故事描寫了一位來自印度孟買社會底層的服務生賈馬爾參加了一個 “誰想成為百萬富翁”式的電視智力搶答節目,結果這個沒受過正規教育的小孩居然出人意料地贏得了十億盧比。故事的發展非常巧妙:不出意外,比賽方認為他作弊了,因此被投入監獄。警長開始一個個追問他怎麼得知問題的答案,而在賈馬爾回憶每一個答案的過程中,我們得以一窺他的人生片段,瞭解印度社會的不公,底層民眾的掙扎,苦難中的人性光輝,以及友情愛情的撫慰。

《調音師》《一個母親的復仇》……贏在第二起跑線上的印度電影你看了嗎

也許是巧合,也許是機遇,自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獲得奧斯卡大獎之後,印度的電影製作人開始慢慢更加自信,更加國際化,他們的作品也贏得了廣大中國觀眾的好評。《摔跤吧!爸爸》成為了除好萊塢以外在中國市場票房收入最高的外國電影。2018年在豆瓣上排名最佳的十大印度影片中,有九部是2008年之後拍攝的,而《調音師》的出現很有可能讓史上最佳的十部印度電影都出現在最近的十年中。

《調音師》《一個母親的復仇》……贏在第二起跑線上的印度電影你看了嗎

縱觀這些備受好評的影片,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完全擺脫了傳統寶萊塢電影中“載歌載舞”的風格,而是直面現實題材,比如《三個傻瓜》就辛辣地諷刺了僵化的大學教育;《起跑線》也道盡了為人父母為子女擇校的辛酸;《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則反思了印巴地區長期以來的矛盾和宗教衝突;《誤殺瞞天記》反映的是一位父親為了保護家人而做出的鬥智鬥勇;《印度合夥人》和《廁所英雄》都展現了為提高女性地位的不懈抗爭。正如偉大的文學作品並不在於其文筆的優美,詞藻的華麗,偉大的電影也不在於其華美的特技,而是在社會衝突中反映人性的偉大。而這種直視社會問題的拷問,對印度社會的影響,必將是深遠和良性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印度電影不但超越了好萊塢,也超越了自我。

作者:陳劍

編輯:王筱麗

責任編輯:柳青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