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的關聯和邊界'

""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的關聯和邊界"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的關聯和邊界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的關聯和邊界

醫保領域領先的新媒體平臺

投稿電話:010-84221520

投稿郵箱:tougao@zgylbx.com

文章轉載:010-84222990

關注

來源:中國醫療保險

作者:張曉 東南大學醫療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醫療救助與醫療保險是目標一致的不同制度安排與政策設計,即防止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作為一種社會福利和社會安全制度,現代醫療保障制度是確保為國民提供醫療保障的制度設計。一般而言,在為國民提供醫療保障的制度安排中,主要包括了三個層次保障的政策設計:一是自助性的保障政策,二是互助性的保障政策,三是他助性的保障政策。自助性保障政策主要針對自己有能力化解疾病財務負擔風險的人群,以保障和滿足個性化的需求為主;互助性保障是通過建立互助共濟的保障,通過風險分擔,大數法則,防範道德風險的方式,以實現社會公平;而他助性的保障政策設計則是為無能力自我保障的人群提供保障的兜底性保障政策設計。後兩種政策的具體表現就是社會醫療保險和社會醫療救助,但這兩種政策設計與管理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它們所設定的保障的功能、政策目標、保障對象、籌資責任主體、基金來源以及保障管理模式等的不同。

"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的關聯和邊界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的關聯和邊界

醫保領域領先的新媒體平臺

投稿電話:010-84221520

投稿郵箱:tougao@zgylbx.com

文章轉載:010-84222990

關注

來源:中國醫療保險

作者:張曉 東南大學醫療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醫療救助與醫療保險是目標一致的不同制度安排與政策設計,即防止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作為一種社會福利和社會安全制度,現代醫療保障制度是確保為國民提供醫療保障的制度設計。一般而言,在為國民提供醫療保障的制度安排中,主要包括了三個層次保障的政策設計:一是自助性的保障政策,二是互助性的保障政策,三是他助性的保障政策。自助性保障政策主要針對自己有能力化解疾病財務負擔風險的人群,以保障和滿足個性化的需求為主;互助性保障是通過建立互助共濟的保障,通過風險分擔,大數法則,防範道德風險的方式,以實現社會公平;而他助性的保障政策設計則是為無能力自我保障的人群提供保障的兜底性保障政策設計。後兩種政策的具體表現就是社會醫療保險和社會醫療救助,但這兩種政策設計與管理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它們所設定的保障的功能、政策目標、保障對象、籌資責任主體、基金來源以及保障管理模式等的不同。

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的關聯和邊界

在我國醫保制度實踐中,已經形成了主要包括醫療保險、商業保險、醫療救助以及優撫安置、慈善資助等多層次全民醫療保障體系。現行的基本醫療保險屬於社會醫療保險,其以保障居民平等的健康權利為目的,通過政府立法、強制全部和部分居民參與,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籌資,由專門的社會保險機構組織和管理的一種社會保險。社會醫療保險是一種保障制度安排,體現權利與義務對等,並進行社會化管理。而醫療救助是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醫療權益的制度安排,重點是對重特大疾病的有效保障,特別是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員,在助力脫貧、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醫療救助的保障功能是託底,是助力社會貧困人員能夠獲得個體無力支付的基本醫療保障,其責任主體是政府,基金一般來源於政府、社會慈善機構與人員等。在具體政策的實施管理上,各國由於國情差異,其政策實踐與政策評價等也會不盡相同。

黨的十八大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其中第一個一百年目標就是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要實現全面小康,前提是要消除貧困,實現全民的健康。健康中國成為國家的戰略目標,醫療救助必然成為兜底性的政策要求。十九大更明確提出了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發展的目標與方向就是不斷增進人民福祉,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給人民提供穩定的生活安全與生活質量預期,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我國醫療保障政策體系逐漸完善,在健康中國戰略目標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正發揮著三重保障梯次減負作用。其中,醫療救助覆蓋面在擴大,財政投入在持續加大,救助保障水平在不斷提高,醫療救助的託底保障功能在強化,困難群眾的基本醫療實現了動態全覆蓋。

"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的關聯和邊界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的關聯和邊界

醫保領域領先的新媒體平臺

投稿電話:010-84221520

投稿郵箱:tougao@zgylbx.com

文章轉載:010-84222990

關注

來源:中國醫療保險

作者:張曉 東南大學醫療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醫療救助與醫療保險是目標一致的不同制度安排與政策設計,即防止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作為一種社會福利和社會安全制度,現代醫療保障制度是確保為國民提供醫療保障的制度設計。一般而言,在為國民提供醫療保障的制度安排中,主要包括了三個層次保障的政策設計:一是自助性的保障政策,二是互助性的保障政策,三是他助性的保障政策。自助性保障政策主要針對自己有能力化解疾病財務負擔風險的人群,以保障和滿足個性化的需求為主;互助性保障是通過建立互助共濟的保障,通過風險分擔,大數法則,防範道德風險的方式,以實現社會公平;而他助性的保障政策設計則是為無能力自我保障的人群提供保障的兜底性保障政策設計。後兩種政策的具體表現就是社會醫療保險和社會醫療救助,但這兩種政策設計與管理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它們所設定的保障的功能、政策目標、保障對象、籌資責任主體、基金來源以及保障管理模式等的不同。

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的關聯和邊界

在我國醫保制度實踐中,已經形成了主要包括醫療保險、商業保險、醫療救助以及優撫安置、慈善資助等多層次全民醫療保障體系。現行的基本醫療保險屬於社會醫療保險,其以保障居民平等的健康權利為目的,通過政府立法、強制全部和部分居民參與,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籌資,由專門的社會保險機構組織和管理的一種社會保險。社會醫療保險是一種保障制度安排,體現權利與義務對等,並進行社會化管理。而醫療救助是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醫療權益的制度安排,重點是對重特大疾病的有效保障,特別是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員,在助力脫貧、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醫療救助的保障功能是託底,是助力社會貧困人員能夠獲得個體無力支付的基本醫療保障,其責任主體是政府,基金一般來源於政府、社會慈善機構與人員等。在具體政策的實施管理上,各國由於國情差異,其政策實踐與政策評價等也會不盡相同。

黨的十八大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其中第一個一百年目標就是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要實現全面小康,前提是要消除貧困,實現全民的健康。健康中國成為國家的戰略目標,醫療救助必然成為兜底性的政策要求。十九大更明確提出了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發展的目標與方向就是不斷增進人民福祉,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給人民提供穩定的生活安全與生活質量預期,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我國醫療保障政策體系逐漸完善,在健康中國戰略目標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正發揮著三重保障梯次減負作用。其中,醫療救助覆蓋面在擴大,財政投入在持續加大,救助保障水平在不斷提高,醫療救助的託底保障功能在強化,困難群眾的基本醫療實現了動態全覆蓋。

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的關聯和邊界

總體而言,儘管目前各級醫療保障局已經成立,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工作得到了組織上的保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實現“病有所醫,醫有所保,保有所獲”的共同政策目標和路徑選擇上,二者是有差異的,承認這種差異,才能更好實現社會公平。因此,在具體工作實踐中,不僅需要明確各自的保障功能與責任劃分,強調職責、使命與擔當,也要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強化制度政策銜接,提高管理能力。通過堅持保障基本,明確責任邊界,各方協同配合,形成保障合力,儘量降低個人負擔,特別是降低困難群眾的個人負擔,確保兩種不同政策在人員全覆蓋、籌資、待遇保障、有效支付、就醫服務、財務結算等方面精準貫徹與落實,實現共同的政策目標,保障制度的公平、有效和可持續,切實增進人民福祉,實現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與嚮往。

"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的關聯和邊界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的關聯和邊界

醫保領域領先的新媒體平臺

投稿電話:010-84221520

投稿郵箱:tougao@zgylbx.com

文章轉載:010-84222990

關注

來源:中國醫療保險

作者:張曉 東南大學醫療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醫療救助與醫療保險是目標一致的不同制度安排與政策設計,即防止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作為一種社會福利和社會安全制度,現代醫療保障制度是確保為國民提供醫療保障的制度設計。一般而言,在為國民提供醫療保障的制度安排中,主要包括了三個層次保障的政策設計:一是自助性的保障政策,二是互助性的保障政策,三是他助性的保障政策。自助性保障政策主要針對自己有能力化解疾病財務負擔風險的人群,以保障和滿足個性化的需求為主;互助性保障是通過建立互助共濟的保障,通過風險分擔,大數法則,防範道德風險的方式,以實現社會公平;而他助性的保障政策設計則是為無能力自我保障的人群提供保障的兜底性保障政策設計。後兩種政策的具體表現就是社會醫療保險和社會醫療救助,但這兩種政策設計與管理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它們所設定的保障的功能、政策目標、保障對象、籌資責任主體、基金來源以及保障管理模式等的不同。

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的關聯和邊界

在我國醫保制度實踐中,已經形成了主要包括醫療保險、商業保險、醫療救助以及優撫安置、慈善資助等多層次全民醫療保障體系。現行的基本醫療保險屬於社會醫療保險,其以保障居民平等的健康權利為目的,通過政府立法、強制全部和部分居民參與,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籌資,由專門的社會保險機構組織和管理的一種社會保險。社會醫療保險是一種保障制度安排,體現權利與義務對等,並進行社會化管理。而醫療救助是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醫療權益的制度安排,重點是對重特大疾病的有效保障,特別是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員,在助力脫貧、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醫療救助的保障功能是託底,是助力社會貧困人員能夠獲得個體無力支付的基本醫療保障,其責任主體是政府,基金一般來源於政府、社會慈善機構與人員等。在具體政策的實施管理上,各國由於國情差異,其政策實踐與政策評價等也會不盡相同。

黨的十八大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其中第一個一百年目標就是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要實現全面小康,前提是要消除貧困,實現全民的健康。健康中國成為國家的戰略目標,醫療救助必然成為兜底性的政策要求。十九大更明確提出了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發展的目標與方向就是不斷增進人民福祉,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給人民提供穩定的生活安全與生活質量預期,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我國醫療保障政策體系逐漸完善,在健康中國戰略目標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正發揮著三重保障梯次減負作用。其中,醫療救助覆蓋面在擴大,財政投入在持續加大,救助保障水平在不斷提高,醫療救助的託底保障功能在強化,困難群眾的基本醫療實現了動態全覆蓋。

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的關聯和邊界

總體而言,儘管目前各級醫療保障局已經成立,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工作得到了組織上的保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實現“病有所醫,醫有所保,保有所獲”的共同政策目標和路徑選擇上,二者是有差異的,承認這種差異,才能更好實現社會公平。因此,在具體工作實踐中,不僅需要明確各自的保障功能與責任劃分,強調職責、使命與擔當,也要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強化制度政策銜接,提高管理能力。通過堅持保障基本,明確責任邊界,各方協同配合,形成保障合力,儘量降低個人負擔,特別是降低困難群眾的個人負擔,確保兩種不同政策在人員全覆蓋、籌資、待遇保障、有效支付、就醫服務、財務結算等方面精準貫徹與落實,實現共同的政策目標,保障制度的公平、有效和可持續,切實增進人民福祉,實現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與嚮往。

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的關聯和邊界

中國醫療保險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