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急伊朗然後呢……極限施壓之下的美歐伊三角債

逼急伊朗然後呢……極限施壓之下的美歐伊三角債

伊核協議又到了一個轉折點!7月1日,伊朗宣佈低丰度濃縮鈾儲量突破伊核協議規定的300公斤上限。3日,伊朗總統魯哈尼進一步發出威脅,如果伊核協議歐洲簽署國不履行對伊承諾,伊朗方面將在7月7日之後重啟阿拉克重水反應堆,並準備突破伊核協議規定的濃縮鈾3.67%的丰度上限。

毫無疑問,這是美國“極限施壓”的結果。自去年5月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之後,美國陸續全面重啟並追加對伊朗制裁,尤其涉及能源、金融和核能利用等多個關鍵領域,甚至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上了制裁名單。同時,美國前所未有地“拉黑”伊朗革命衛隊,向中東增派軍事威懾力量。

眼下,美國正一點點把伊朗逼急,連帶著影響到歐洲盟友在伊核問題上的態度和立場。效果已經初現:英國威脅也要“退群”,並以4日在直布羅陀附近海域扣押關聯伊朗油輪這樣的行動,選邊站隊倒向美國,英法德代表的歐洲不再是鐵板一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

開始“質變”

如果說濃縮鈾儲量突破上限尚屬“量變”的話,那麼突破濃縮鈾丰度上限則意味著“質變”。魯哈尼已經清楚地說明,伊朗可以將濃縮鈾丰度提高到“任何我們想要的”水平。換句話說,伊朗將有可能在今後局勢發展的某些關鍵時刻,嘗試謀求獲得高丰度的武器級濃縮鈾。一旦伊朗這樣做,必然意味著德黑蘭方面已被美國逼入死衚衕,不得不做出孤注一擲的行動。

目前,在美國持續進行“極限施壓”的情況下,這種苗頭正隱約閃現。

去年5月8日,吵了一年多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終於簽了字,宣佈美國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這份2015年7月達成,並經聯合國安理會核可的協議,是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俄英法中德)歷時十餘年馬拉松式談判才取得的成果。但特朗普將其稱為“最蠢的協議”,他認為這個協議僅僅限制伊朗的核計劃,而且只有15年,沒有一勞永逸地接觸伊核警報,更沒有對伊朗的導彈研發做出限制。

據此,特朗普認為伊朗的威脅猶在。“退群”之後,美國先是在去年8月恢復了首輪對伊制裁,接著又在去年11月全面恢復對伊制裁,涉及能源、金融等關鍵領域。與此同時,美國還要求其他國家完全停止進口伊朗原油,試圖徹底掐斷伊朗的生命線。

今年以來,美國進一步追加對伊制裁,比如限制他國參與伊朗民用核能項目,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以及一些伊朗軍政高官列入制裁名單。同時,在5月8日美國“退群”一週年之際伊朗正式開始反制、宣佈暫停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後,美國先後將航母戰鬥群、B-2戰略轟炸機編隊、F-22和F-35等最先進戰機部署到卡塔爾、阿聯酋以及靠近伊朗的海灣和阿拉伯海水域。

面對美國“極限施壓”,伊朗全線反擊。除了圍繞伊核協議限制做文章,伊朗軍方還擊落了一架美軍“全球鷹”無人機,差點觸發特朗普政府的軍事打擊報復。如今,伊朗已經把濃縮鈾丰度這個敏感問題擺上檯面,在美伊關係已經劍拔弩張的背景下,伊朗問題所牽動的中東局勢日益顯現出從量變到質變轉化的危機。

拆散歐洲

伊朗方面的變化引發伊核協議歐洲簽署方之一英國的警惕。英國下屆首相候選人之一、外交大臣亨特7月1日罕見表態稱,如果伊朗破壞伊核協議,英國也將退出。雖然亨特設置了一個大前提,即英國依然支持伊核協議並希望伊朗繼續履約,但他似乎忽視了一個更大的前提,那就是最先破壞伊核協議、無視多邊規則的是美國,而非伊朗。

然而,正如伊朗的喊話一樣,歐洲那些伊核協議簽署國只是在耍嘴皮子,缺少維護協議、兌現對伊承諾的實際行動。歐洲的不作為、至少是少作為,導致伊朗正一點點失去耐心,促使伊朗採用小步快走的方式,有限突破伊核協議部分條款限制,來向歐洲“極限施壓”。當然,伊朗暫且不會一條道跑到黑,宣稱當前的強硬反制措施仍有“回頭”的可能。

美國“退群”之前,歐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遊說特朗普三思而後行。美國“退群”之後,英法德這三個歐洲簽署國一致表態將繼續維護伊核協議,甚至宣稱將繞過美國製裁,繼續與伊朗發展經貿關係。但現實是,很多歐洲企業迫於美國製裁的威脅而紛紛撤出伊朗。

英法德設立的、旨在讓歐盟成員國和伊朗規避美國製裁的“貿易往來支持工具”結算機制,直到上月底才正式啟動運行。彼時,距離美國去年8月恢復對伊朗首輪單邊制裁已過去十個多月,距離去年11月美國全面恢復對伊制裁也已過去了7個多月。

不過,這個姍姍來遲的“貿易往來支持工具”結算機制,恐怕絕非歐洲對伊朗承諾的全部,否則面臨美國巨大制裁和軍事壓力的伊朗,也不會一直把伊核協議歐洲簽署國掛在嘴邊。雖然法德兩國一直呼籲伊朗在濃縮鈾存量和豐度等問題上保持克制,甚至也曾措辭強硬地威脅制裁,要求伊朗繼續履約,但英國最先說出了“退群”這個話。

忙著“脫歐”的英國,似乎更加不用考慮法德和歐盟的外交立場,自行在重大議題上發聲表態,以顯示其外交政策也要脫離歐盟的姿態。這讓原先在伊核問題上鐵板一塊的歐洲出現“內訌”,這種微妙的變化恰恰是美國樂見的。

強盜邏輯

特朗普上臺以來,美歐跨大西洋盟友關係不斷拉響警報,貿易摩擦已使雙方裂痕越拉越大,去年以來圍繞伊核協議的存廢之爭則進一步加劇了美歐矛盾。

盟友關係網是美國推進全球戰略、實現全球利益的重要基礎。其中,美歐關係更是重中之重。相對於貿易摩擦這一美歐內部矛盾,伊朗問題對美歐而言可謂“敵我問題”。

如何防止美歐關係裂痕被伊朗利用,防止歐洲因伊核問題分歧而加劇對美國的離心力,是特朗普不得不直面的問題。如此看來,前不久特朗普緊急叫停打擊伊朗的軍事計劃,除了擔心打仗代價太大、不好收拾殘局,缺乏盟友尤其是歐洲盟國的支持,無疑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從阿富汗戰爭到伊拉克戰爭,再到利比亞戰爭,新世紀以來美國發起的主要戰爭中,真正在前線與美軍並肩作戰、提供得力支持的還是北約框架下的歐洲盟國。從這一點來看,當英國威脅也要“退群”時,想必特朗普心裡正偷著樂。

美國“極限施壓”伊朗,促使其做出挑戰歐洲底線的反制行動,不排除這是美國借伊朗間接施壓歐洲、拆散英法德對伊核協議的維護。如果伊朗未來真正觸及武器級濃縮鈾,美國的目的就達到了,美歐之間也將不再存在因伊朗而產生的矛盾,雙方自然而然地重回一個戰壕,共同應對那個2015年7月伊核協議達成以前的伊朗。

如果劇情這樣發展,屆時中東局勢將更加複雜。與4年前相比,中東域內大國和國家集團之間的關係和力量對比均已發生變化,伊朗深度介入敘利亞、伊拉克、也門和巴勒斯坦等問題。同時,憑藉卡塔爾成功向海灣遜尼派國家聯盟內部打入一個楔子,與土耳其的關係也因俄土伊三方解決敘利亞問題機制而得以加強。

伊朗充分利用伊核協議達成後的短暫窗口期,最大限度地擴大地區影響力、改寫地區地緣政治格局,這種更加複雜的局面可能是特朗普緊急叫停對伊朗軍事打擊的另一個考量因素。

圍繞伊核協議引發的一切危機,肇始於美國“退群”。美國“極限施壓”的目的,是想迫使伊朗與美國談判。但伊朗很清楚,已經發生在世界其他地方的事例一再證明,與特朗普進行雙邊談判意味著什麼、會經歷什麼,以及面臨什麼樣的不確定性和後果。

過去一年多來,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的美國,卻不斷施壓和批評仍留在協議中的伊朗,現在更是指責後者不遵守協議,這種邏輯說白了就是不講理。現在,英國似乎有接棒這一奇怪邏輯的趨勢,難怪魯哈尼會拿濃縮鈾丰度這個更關鍵和敏感的問題敲打歐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