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1日,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表示:“澳大利亞政府已經決定與國際夥伴合作,參與在海灣區域的護航行動,這樣做符合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此前,美國發起在海灣地區成立“護航聯盟”,已有英國、以色列明確表示參加,韓國政府也表態願意就此與美國合作。至此,在美國敦請參與“護航聯盟”的國家中,除了德國、法國、日本不願參加,已有4國表示願意加入,“護航聯盟”由此隱約成型。

“護航聯盟”針對伊朗

《中國青年報》報道,當前的美伊關係正遊走在戰爭邊緣。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宣佈退出2015年7月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以及德國與伊朗簽署的伊核問題《聯合全面行動計劃》。特朗普的單邊“退群”行動,使得本來就非常脆弱的美伊關係驟然緊張。雖然聯合國原子能機構的檢查反覆證實伊朗履行了協議條款,其他簽約國也一再努力挽救《聯合全面行動計劃》,但美國一意孤行退出伊核協議,伊朗隨即推出反制措施,使得美伊對抗愈演愈烈。

由於伊朗採取了諸如突破濃縮鈾300公斤儲量上限和提高濃縮鈾丰度等反制措施,以及美國一再採取在海灣地區增加兵力部署、進行軍事演習等軍事威脅動作,美伊對抗由外交、經濟領域走向軍事對抗。

但是,特朗普政府顯然不願在此時與伊朗開戰。6月20日,一架美軍RQ-4“全球鷹”無人機被伊朗擊落,這是美軍“全球鷹”無人機第一次被擊落。據美國總統特朗普透露,美軍艦機已經“箭在弦上”,是他在開戰前10分鐘叫停了這場旨在教訓伊朗的戰爭。

此前的6月13日,在海灣霍爾木茲海峽附近,兩艘分別懸掛馬紹爾群島和巴拿馬國旗的油輪遭遇襲擊。對此,美國、以色列和伊朗之間各執一詞,互相指責對方應該對油輪遇襲事件負責。最近兩個月來,已有6艘油輪在這一海域遇襲。

美國在撕毀協議的同時恢復和加強了對伊朗的制裁。4月22日,美國停止8個伊朗原油進口方的制裁豁免,意在切斷伊朗財政收入來源。這使得伊朗的重要經濟命脈石油出口受到威脅。7月4日,英國當局以向被制裁的敘利亞運送石油為名,在其所控制的直布羅陀海域扣押了懸掛巴拿馬國旗的伊朗油輪“格蕾絲一號”。伊朗方面以牙還牙,7月19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霍爾木茲海峽抓扣一艘英國油輪,理由是其在通過霍爾木茲海峽時未遵守國際海事法規。

8月18日,英國控制下的直布羅陀當局宣佈,不再按照美國的要求繼續扣押伊朗油輪“格蕾絲一號”,這艘伊朗油輪得以放行。根據伊朗提出的對等交換條件,伊朗扣押的英國油輪應將獲釋。

對於美國提出在海灣區域成立“護航聯盟”的提議,英國、以色列最先表態支持。7月9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提出,美國希望與盟國組建軍事聯盟,為通過伊朗毗鄰水域,尤其是霍爾木茲海峽的盟國商船“護航”。

鄧福德提出這一動議的當天,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視察裝備F-35戰鬥機的某空軍基地時,批評伊朗突破濃縮鈾儲量及丰度上限的做法“非常危險”,表示以軍的F-35戰機“可以飛抵中東任何地方,當然包括伊朗”。

7月12日,英國國防部宣佈,英國皇家海軍“鄧肯”號驅逐艦在完成波羅的海地區的北約軍演任務後,將開赴海灣地區,與英國皇家海軍“蒙特羅斯”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海灣地區盟國艦艇一起執行任務,以響應美國的相關提議。

8月9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結束對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與蒙古的訪問,這是埃斯珀7月下旬就任美國國防部長後的首次出訪。埃斯珀此訪的主要目的,包括尋求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在亞太部署中程導彈、美國在海灣成立針對伊朗的“護航聯盟”的支持。其中,日本拒絕了加入海灣“護航聯盟”,但支持部署中程導彈。韓國拒絕部署中程導彈,但在加入“護航聯盟”方面表示願意與美方合作。

加盟者各有所圖

根據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的說法,建立“護航聯盟”,美方僅提供設備,擔任指揮的角色,具體霍爾木茲海峽附近海域的實際巡邏護航任務,要靠盟國軍隊來完成。

而事實上,美軍一直在向海灣地區增派兵力。僅以2019年5月為例,5月5日,美國宣佈向海灣水域部署“亞伯拉罕·林肯”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和B-52型轟炸機特遣隊;5月10日,美國決定向中東地區部署一艘兩棲攻擊艦和一套“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5月17日至18日,“亞伯拉罕·林肯”號航空母艦和“基爾薩奇”號兩棲攻擊艦協同美國海軍第22海軍遠征隊、第6兩棲中隊在阿拉伯海進行軍演;5月24日,美國宣佈再次向中東增兵1000人。

美軍不參加具體“護航”行動的原因在於美軍的戰備水平與全球存在的兵力需求之間矛盾日益突出,即美國所能夠出動的兵力越來越難以適應其全球戰略所需。美國可以在一定時段內向海灣派出強大兵力,但這些兵力一旦加入日常“護航”行動,就會被“拴”在海灣地區,無法用作可以隨時向其他地區機動的“活兵”,這將大大限制美軍的機動性。

英國積極加入“護航聯盟”的背景非常明確,在“脫歐”問題上態度強硬的新首相鮑里斯·約翰遜上任,英國以無協議方式“硬脫歐”的概率驟然上升,英國的防務政策向美國傾斜是必然選擇。對於英國脫歐,特朗普明確表示支持,英國政府在組建“護航聯盟”上支持美國,算是投桃報李。

以色列在中東非常孤立,一直是在美國的支持下對抗龐大的阿拉伯世界。就目前局勢而言,敘利亞政府軍在俄羅斯、伊朗的支持下高歌猛進,即將拿下反對派的最後據點伊德利卜省。這樣一來,以伊朗、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為成員的中東什葉派“鐵三角”基本成型,而伊朗無疑在其中佔有主導地位。

對於美國在中東的戰略退卻和特朗普向俄羅斯示好,導致敘利亞政府軍鹹魚翻生,以色列無可奈何;但是,以色列不時發起對伊朗在敘利亞軍事基地的空襲,一方面敲打伊朗,另一方面削弱伊朗對敘利亞的控制。美國在海灣發起的“護航聯盟”,無疑是對以色列對抗伊朗的力量加持,以色列挺身加入,與其說是支持美國,不如說是加強自身。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軍隊規模非常有限。澳大利亞歷來把與美國的聯盟關係作為國家安全的基石。特朗普政府上任後,將國家安全戰略從反恐轉變為大國競爭,實施圍堵中國的“印太戰略”,澳大利亞即其四個主要參與國(美、日、印、澳)之一。積極加入美國發起的海灣“護航聯盟”,既是澳大利亞借美國刷存在感的必要,也是澳大利亞追隨美國防務政策的必然結果。

韓國在加入海灣“護航聯盟”上頗為尷尬。文在寅政府表現出來的民族主義傾向,讓日本如芒在背,也不被美國認可。在日韓貿易戰中,居於劣勢的韓國希望美國從中調解,但美國則要求日韓自己解決問題。美國希望日韓之間保持《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因為它是維繫東北亞“小北約”的關鍵要素之一。但韓國還是在最後續約期限8月24日之前,宣佈退出這一條約。韓國參與海灣“護航聯盟”,是必要的向美國示好之舉。

正式運作尚需時日

“護航聯盟”的正式運作需要解決各方參與力量的規模與成分、相互之間的責任和任務區分,以及美方與各方參與力量之間的指揮模式等問題。由於內生驅動力不足,解決問題的節奏可能不會很緊湊。

此外,以色列並非美國先前邀請加入的國家。如果僅是以色列空軍加入,那麼問題不大,以色列空軍可以從本國出發直接飛抵海灣空域。如果是以色列海軍加入,就存在後勤保障問題。美國在海灣的基地都設在阿拉伯國家,對於中東阿拉伯國家而言,以色列始終是一個敏感的存在,這可能也是美國“護航聯盟”最先並未考慮以色列加入的原因之一。

另外,無論英國、澳大利亞還是韓國,趕赴海灣區域加入“護航聯盟”都是勞師遠征,力量規模越大消耗越大,這些國家在海灣地區大多沒有自我保障能力,那麼美國是否願意無償提供後勤保障?

這些國家自己也有油輪經過海灣和霍爾木茲海峽,如果美國不提供或者有償提供後勤保障,參與國家是否覺得合算?美伊之間的緊張關係,至少目前為止看不到緩解跡象,“護航聯盟”到底要存續多久?

美國發起的海灣“護航聯盟”,實質上是針對伊朗的軍事聯盟。美國和伊朗的關係持續緊張,時刻都有滑向戰爭的危險。美國會不會把“護航聯盟”轉化為“戰爭聯盟”,如果美國提出這樣的要求,參與國將如何反應?這還需要後續進一步觀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