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裁伊朗外長 扎裡夫:特朗普你“抬舉”我'

"

來源:看看新聞網

在外交中

你應該始終保持微笑

但永遠不要忘記你在和敵人說話

——扎裡夫

“我和我的家人在伊朗境外沒有任何財產,制裁毫無效果。把我當做美國的重大威脅,我真要謝謝你們'抬舉'。”——扎裡夫

7月31日,美國宣佈對伊朗外長扎裡夫實施制裁,凍結其在美國境內的資產,禁止美國公民與其交易,違規外國金融機構也將面臨制裁。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當天稱,扎裡夫和伊朗外交部“聽命”於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是執行其“破壞穩定政策”的工具。

針對美國製裁,扎裡夫在推特上再次重申,自己和家人在伊朗境外沒有任何財產,自己甚至連境外賬戶都沒有。

凍結“零資產”人的資產,美國這波操作,更多是種“表態”。

扎裡夫語帶嘲諷:“真相就那麼令人痛苦嗎?”

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威脅要制裁扎裡夫,而扎裡夫的迴應,始終都平靜而有力。

他說過:“伊朗是我的全部人生,也是我的唯一承諾。"

如此"不卑不亢",曾換來美國罕見的“慷慨大度”,將制裁決定擱置。不過,也有人說,美國擱置制裁,是覺得這招“可能不管用”。

7月14日,美國還在最後關頭放行了給扎裡夫的赴美簽證,讓他順利奔赴紐約參加聯合國關於可持續發展的部長級會議。

對伊朗持續“極限施壓”,對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制裁令也在6月24日生效,為何偏偏對扎裡夫,美國反倒舉棋不定,猶豫再三?

其實,美國“神操作”的背後邏輯,明眼人一看便知。

扎裡夫,有著一張代表伊朗的"溫和"面孔。他留著蓬亂的短鬍鬚,穿著精神的西式套裝,說著流利的美式英語,泰然自若地在國際舞臺上運籌帷幄。

如此扎裡夫,可謂當今伊朗與西方對話的唯一窗口。

美國若堵死這一窗口,便是切斷與伊對話,往後即便想談也是無人可談!

想下手卻不敢下手,美國方面如鯁在喉。

有趣的是,對此"感同身受"的,或許正是美國的死對頭——伊朗強硬派。

在一部伊朗漫畫電影中,有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角色,他說話帶美式口音,衣櫃裡西裝筆挺,生活方式完全西化,過著幻想中的美國生活。

在伊朗強硬派眼中,這角色不就是“活脫脫”的扎裡夫嗎?

一個在美國生活30多年的愛喝咖啡、愛下美國館子的“假老外”,一個被西方國家花言巧語輕易忽悠的“賣國者"。

扎裡夫,伊核協議簽署的"功臣"?不,明明是讓渡國家利益的"罪人"!

自2018年5月美國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以來,“換掉扎裡夫”的呼聲,在德黑蘭,不絕於耳。

面對萬般指責和私下排擠,扎裡夫的反抗方式很"美國"。他決定,乾脆直接辭職,並且在美國人喜歡的社交媒體上宣佈。

猝不及防!2月25日,前幾天還在為伊核協議四處奔走的扎裡夫,突然之間說走就走,他在Instgram上寫道:

"非常感謝偉大而勇敢的伊朗人民和伊朗政府同仁過去67個月裡的慷慨大度,我誠懇地為我無法繼續效力以及任職期間所有的不足表示歉意"。

消息一出,伊朗政壇炸開了鍋。

缺了扎裡夫,誰能頂上?掐指一算,實在沒有!情急之下,挽留者無數。

150名議員聯名致信伊朗總統魯哈尼,要求扎裡夫繼續擔任外長。

魯哈尼則公開寫信稱讚扎裡夫是一個“可信、勇敢、虔誠的人”。

就連伊朗強硬派也不得不隨聲附和,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麾下的“聖城旅”指揮蘇萊曼尼將軍表示,扎裡夫始終得到國家領導層的堅定支持。

兩天之後,魯哈尼正式宣佈:不同意辭職,扎裡夫你留下。

的確,伊朗若失去扎裡夫,誰來與美國溝通?

沒人知道,這場辭職"鬧劇"是扎裡夫意氣之下的宣洩,還是精心策劃的"戲碼"。

不過,辭職不成,反受到大boss和多數同仁的強烈挽留,那絕對是自身"份量"的象徵。

美國再不滿,強硬派再不忿,扎裡夫依然屹立不倒,甚至地位愈加穩固。

這似乎應驗了一句網絡流行語——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

扎裡夫成為"美國通",並不偶然。

1960年,扎裡夫出生於德黑蘭的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著名商人,母親是富商之女。

然而,家裡經濟條件雖好,家庭氛圍卻很保守。年少時期的扎裡夫不被允許看電視、聽廣播和看報紙,只能通過大量閱讀書籍來了解世界。不過,這倒為扎裡夫未來成為學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家境如此優秀,扎裡夫高中畢業後便被送去美國唸書,主修國際關係和外交政策。一讀就讀了十來年,他先後從舊金山州立大學和丹佛大學獲得了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據說,當年的扎裡夫非常熱心學術,撰寫了大量軍控、人權、國際法等方面的文章。

丹佛大學的教授納達回憶說:“扎裡夫是個好學生”;“我就知道他在未來成為一個重量級角色”。

十多年的留學生涯,扎裡夫的政治"底色",由此奠定。

他的博士畢業論文《國際法與政策中的自衛》寫於兩伊戰爭期間,扎裡夫在文中寫道:

"任何政治、軍事或經濟理由都無法解釋,在沒有事先遭遇武裝攻擊的情況下,單方面訴諸武力的行為";"干預它國秩序,沒有法律依據"。

扎裡夫還曾經打趣地說道:“你知道我和賴斯(美國前國務卿)師出同門嗎?不過我的教授告訴我,沒想到丹佛大學教出了賴斯這樣的保守派,我們培養的應該是扎裡夫這樣的自由派”。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像扎裡夫這樣既懂英語又懂國關的伊朗人並不多,因此他順理成章地受到了命運的垂青。

扎裡夫,20多歲便進入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從此一舉打入外交圈。

前聯合國常務副祕書長埃里亞鬆回憶說,在結束兩伊戰爭的談判中,扎裡夫最年輕但最積極,就算會議間隙也不放鬆,總是尋找機會去和伊拉克人溝通。

前聯合國人質問題特使皮科則表示:在爭取黎巴嫩親伊朗武裝分子釋放美國人質的談判中,扎裡夫很有技巧,一起成功把123條生命帶回家,就是能力的明證。

優秀又努力,扎裡夫在事業上自然平步青雲。

1992年,他成為伊朗外交部主管國際事務的副外長。2002年,他出任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

在聯合國,扎裡夫的外交才華得到了充分的認可,被譽為“出色的討價還價專家”。

熟悉他的人回憶說:扎裡夫既不一味強硬,也不任人宰割,總是溫和又堅決地為伊朗爭取利益。

此外,扎裡夫在聯合國也廣結人脈,他與有可能成為美國下任總統的拜登是老相識。基辛格也曾贈書給扎裡夫,並在扉頁上寫道:“致值得尊敬的對手”。

不過,如此光鮮的履歷,卻讓伊朗強硬派"嗤之以鼻"。

有人評論說,“扎裡夫的外交生涯幾乎都在伊朗境外度過,這是他的弱點。”

更有人嘲諷道,“在兩伊戰爭時期,無數的伊朗婦女和兒童在死去。我們在浴血奮戰,扎裡夫卻悄悄躲在美國?”

無奈!在2005年伊朗強硬派登場後,扎裡夫不得不淡出了外交圈。

毫不誇張地說,在13年夏天之前,扎裡夫都是一枚"棄子"。他在德黑蘭的一座校園裡默默教書,等待著命運的再度垂青。

扎裡夫沉寂之際,正是內賈德執政之時,更是伊朗對外極度強硬的歲月。

在伊朗強硬派眼中,美國自認是"例外國家",那麼伊朗又何嘗不是呢?

有著波斯帝國的無限榮光,有著什葉派的少數者心態,有著政教合一的獨特體制,在阿拉伯國家環繞的中東,伊朗自覺與眾不同。

而發展核,似乎成了一個體現"傲嬌"的絕佳"著力點",這既是國家發展的需要,又是藐視西方的象徵,更是民族自豪感的體現。

2006年初,伊朗宣佈恢復核燃料研究工作。

內賈德公開向小布什叫板,堅稱伊朗擁有發展核項目的權利。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與核項目如影隨形的,是越收越緊的高壓制裁。伊朗經濟困境愈發嚴重,民眾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腐敗不斷滋生蔓延。

核與經濟,孰輕孰重?2013年的夏天,伊朗人民做出了選擇。

支持"溫和"路線的魯哈尼,當選伊朗第11屆總統。

而沉寂多年的扎裡夫,也終於時來運轉,被欽點為伊朗外交部長。

2013年9月4日,一個名為@JZarif的推特賬號出現了,併發布了第一條推文:

"希望能夠和大家互動,並保持聯繫"。

短短几個小時候,這個賬號又發出了第二條推文。

"猶太新年快樂"。

美國民主黨人克里斯蒂·佩洛西(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的女兒)很快跟帖道:“如果你能停止伊朗對納粹大屠殺猶太人的否認,這個新年會更美好”。

@JZarif回覆說:“伊朗從來就沒有否認它,否認大屠殺的那個人已經不在了。新年快樂。”

"

來源:看看新聞網

在外交中

你應該始終保持微笑

但永遠不要忘記你在和敵人說話

——扎裡夫

“我和我的家人在伊朗境外沒有任何財產,制裁毫無效果。把我當做美國的重大威脅,我真要謝謝你們'抬舉'。”——扎裡夫

7月31日,美國宣佈對伊朗外長扎裡夫實施制裁,凍結其在美國境內的資產,禁止美國公民與其交易,違規外國金融機構也將面臨制裁。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當天稱,扎裡夫和伊朗外交部“聽命”於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是執行其“破壞穩定政策”的工具。

針對美國製裁,扎裡夫在推特上再次重申,自己和家人在伊朗境外沒有任何財產,自己甚至連境外賬戶都沒有。

凍結“零資產”人的資產,美國這波操作,更多是種“表態”。

扎裡夫語帶嘲諷:“真相就那麼令人痛苦嗎?”

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威脅要制裁扎裡夫,而扎裡夫的迴應,始終都平靜而有力。

他說過:“伊朗是我的全部人生,也是我的唯一承諾。"

如此"不卑不亢",曾換來美國罕見的“慷慨大度”,將制裁決定擱置。不過,也有人說,美國擱置制裁,是覺得這招“可能不管用”。

7月14日,美國還在最後關頭放行了給扎裡夫的赴美簽證,讓他順利奔赴紐約參加聯合國關於可持續發展的部長級會議。

對伊朗持續“極限施壓”,對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制裁令也在6月24日生效,為何偏偏對扎裡夫,美國反倒舉棋不定,猶豫再三?

其實,美國“神操作”的背後邏輯,明眼人一看便知。

扎裡夫,有著一張代表伊朗的"溫和"面孔。他留著蓬亂的短鬍鬚,穿著精神的西式套裝,說著流利的美式英語,泰然自若地在國際舞臺上運籌帷幄。

如此扎裡夫,可謂當今伊朗與西方對話的唯一窗口。

美國若堵死這一窗口,便是切斷與伊對話,往後即便想談也是無人可談!

想下手卻不敢下手,美國方面如鯁在喉。

有趣的是,對此"感同身受"的,或許正是美國的死對頭——伊朗強硬派。

在一部伊朗漫畫電影中,有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角色,他說話帶美式口音,衣櫃裡西裝筆挺,生活方式完全西化,過著幻想中的美國生活。

在伊朗強硬派眼中,這角色不就是“活脫脫”的扎裡夫嗎?

一個在美國生活30多年的愛喝咖啡、愛下美國館子的“假老外”,一個被西方國家花言巧語輕易忽悠的“賣國者"。

扎裡夫,伊核協議簽署的"功臣"?不,明明是讓渡國家利益的"罪人"!

自2018年5月美國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以來,“換掉扎裡夫”的呼聲,在德黑蘭,不絕於耳。

面對萬般指責和私下排擠,扎裡夫的反抗方式很"美國"。他決定,乾脆直接辭職,並且在美國人喜歡的社交媒體上宣佈。

猝不及防!2月25日,前幾天還在為伊核協議四處奔走的扎裡夫,突然之間說走就走,他在Instgram上寫道:

"非常感謝偉大而勇敢的伊朗人民和伊朗政府同仁過去67個月裡的慷慨大度,我誠懇地為我無法繼續效力以及任職期間所有的不足表示歉意"。

消息一出,伊朗政壇炸開了鍋。

缺了扎裡夫,誰能頂上?掐指一算,實在沒有!情急之下,挽留者無數。

150名議員聯名致信伊朗總統魯哈尼,要求扎裡夫繼續擔任外長。

魯哈尼則公開寫信稱讚扎裡夫是一個“可信、勇敢、虔誠的人”。

就連伊朗強硬派也不得不隨聲附和,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麾下的“聖城旅”指揮蘇萊曼尼將軍表示,扎裡夫始終得到國家領導層的堅定支持。

兩天之後,魯哈尼正式宣佈:不同意辭職,扎裡夫你留下。

的確,伊朗若失去扎裡夫,誰來與美國溝通?

沒人知道,這場辭職"鬧劇"是扎裡夫意氣之下的宣洩,還是精心策劃的"戲碼"。

不過,辭職不成,反受到大boss和多數同仁的強烈挽留,那絕對是自身"份量"的象徵。

美國再不滿,強硬派再不忿,扎裡夫依然屹立不倒,甚至地位愈加穩固。

這似乎應驗了一句網絡流行語——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

扎裡夫成為"美國通",並不偶然。

1960年,扎裡夫出生於德黑蘭的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著名商人,母親是富商之女。

然而,家裡經濟條件雖好,家庭氛圍卻很保守。年少時期的扎裡夫不被允許看電視、聽廣播和看報紙,只能通過大量閱讀書籍來了解世界。不過,這倒為扎裡夫未來成為學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家境如此優秀,扎裡夫高中畢業後便被送去美國唸書,主修國際關係和外交政策。一讀就讀了十來年,他先後從舊金山州立大學和丹佛大學獲得了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據說,當年的扎裡夫非常熱心學術,撰寫了大量軍控、人權、國際法等方面的文章。

丹佛大學的教授納達回憶說:“扎裡夫是個好學生”;“我就知道他在未來成為一個重量級角色”。

十多年的留學生涯,扎裡夫的政治"底色",由此奠定。

他的博士畢業論文《國際法與政策中的自衛》寫於兩伊戰爭期間,扎裡夫在文中寫道:

"任何政治、軍事或經濟理由都無法解釋,在沒有事先遭遇武裝攻擊的情況下,單方面訴諸武力的行為";"干預它國秩序,沒有法律依據"。

扎裡夫還曾經打趣地說道:“你知道我和賴斯(美國前國務卿)師出同門嗎?不過我的教授告訴我,沒想到丹佛大學教出了賴斯這樣的保守派,我們培養的應該是扎裡夫這樣的自由派”。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像扎裡夫這樣既懂英語又懂國關的伊朗人並不多,因此他順理成章地受到了命運的垂青。

扎裡夫,20多歲便進入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從此一舉打入外交圈。

前聯合國常務副祕書長埃里亞鬆回憶說,在結束兩伊戰爭的談判中,扎裡夫最年輕但最積極,就算會議間隙也不放鬆,總是尋找機會去和伊拉克人溝通。

前聯合國人質問題特使皮科則表示:在爭取黎巴嫩親伊朗武裝分子釋放美國人質的談判中,扎裡夫很有技巧,一起成功把123條生命帶回家,就是能力的明證。

優秀又努力,扎裡夫在事業上自然平步青雲。

1992年,他成為伊朗外交部主管國際事務的副外長。2002年,他出任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

在聯合國,扎裡夫的外交才華得到了充分的認可,被譽為“出色的討價還價專家”。

熟悉他的人回憶說:扎裡夫既不一味強硬,也不任人宰割,總是溫和又堅決地為伊朗爭取利益。

此外,扎裡夫在聯合國也廣結人脈,他與有可能成為美國下任總統的拜登是老相識。基辛格也曾贈書給扎裡夫,並在扉頁上寫道:“致值得尊敬的對手”。

不過,如此光鮮的履歷,卻讓伊朗強硬派"嗤之以鼻"。

有人評論說,“扎裡夫的外交生涯幾乎都在伊朗境外度過,這是他的弱點。”

更有人嘲諷道,“在兩伊戰爭時期,無數的伊朗婦女和兒童在死去。我們在浴血奮戰,扎裡夫卻悄悄躲在美國?”

無奈!在2005年伊朗強硬派登場後,扎裡夫不得不淡出了外交圈。

毫不誇張地說,在13年夏天之前,扎裡夫都是一枚"棄子"。他在德黑蘭的一座校園裡默默教書,等待著命運的再度垂青。

扎裡夫沉寂之際,正是內賈德執政之時,更是伊朗對外極度強硬的歲月。

在伊朗強硬派眼中,美國自認是"例外國家",那麼伊朗又何嘗不是呢?

有著波斯帝國的無限榮光,有著什葉派的少數者心態,有著政教合一的獨特體制,在阿拉伯國家環繞的中東,伊朗自覺與眾不同。

而發展核,似乎成了一個體現"傲嬌"的絕佳"著力點",這既是國家發展的需要,又是藐視西方的象徵,更是民族自豪感的體現。

2006年初,伊朗宣佈恢復核燃料研究工作。

內賈德公開向小布什叫板,堅稱伊朗擁有發展核項目的權利。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與核項目如影隨形的,是越收越緊的高壓制裁。伊朗經濟困境愈發嚴重,民眾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腐敗不斷滋生蔓延。

核與經濟,孰輕孰重?2013年的夏天,伊朗人民做出了選擇。

支持"溫和"路線的魯哈尼,當選伊朗第11屆總統。

而沉寂多年的扎裡夫,也終於時來運轉,被欽點為伊朗外交部長。

2013年9月4日,一個名為@JZarif的推特賬號出現了,併發布了第一條推文:

"希望能夠和大家互動,並保持聯繫"。

短短几個小時候,這個賬號又發出了第二條推文。

"猶太新年快樂"。

美國民主黨人克里斯蒂·佩洛西(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的女兒)很快跟帖道:“如果你能停止伊朗對納粹大屠殺猶太人的否認,這個新年會更美好”。

@JZarif回覆說:“伊朗從來就沒有否認它,否認大屠殺的那個人已經不在了。新年快樂。”

美國製裁伊朗外長 扎裡夫:特朗普你“抬舉”我

扎裡夫所言的"不在了"的那個人,正是放話要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的內賈德。

更重要的是,否認對猶太人進行有組織的大屠殺,被視為德黑蘭對國際社會"充滿敵意"的一個象徵。

而扎裡夫的“猶太新年問候”,絕對是來自伊朗的一種"前所未有"的"和解"姿態。

對於政治敏感的人,此時應該立馬接收到這一信號——伊朗的政治風向變了,大事即將發生。

果不其然,就在推特互動的第二天,魯哈尼向外界宣佈“重磅消息”:扎裡夫將接管伊核問題談判,而這一談判將於9月27日重啟。

僵持多年的伊核問題談判,有多難?

時任美國務卿克里拖著傷腿,拄著雙柺參與談判的形象,定格了伊核協議達成的艱難程度。

無奈!伊核各方分歧嚴重。談判談了又停,停了又談,最後期限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在如何制裁解除,伊朗保有多少核能力,和核查範圍等問題上,美伊始終爭執不下。

7月的維也納,烈日炎炎。伊核談判進入到"最後一公里"的衝刺階段,所有人都心急如焚。

會談往往從早晨八九點開始,一直談到次日凌晨三點左右結束,談判進展到關鍵時刻甚至還要通宵達旦地進行。

也許是在談判桌前坐得太久,扎裡夫的背部傷病反覆發作,他不得不時常坐著輪椅參加談判,與拄著柺杖的克里"相映成趣"。

對此,扎裡夫毫不在意,他還不斷敦促道:"我們需要抓住達成協議的機會,這樣的歷史機遇不會重演"。

雖然心中焦急且身體不適,但扎裡夫在談判桌上依舊火力全開,不肯輕易讓步。

媒體報道稱,在談判中,美方強調細節,而伊方不願涉及太多細節,美方堅持根據伊朗履約情況取消制裁,但伊方要求一旦簽約儘快取消制裁。

種種分歧,扎裡夫既不隨意讓步,也不輕易說“不”。他總是一邊微笑,一邊鬥法,有時也提高音量強調自己的觀點。

協議達成前幾天,扎裡夫和克里在“一對一”談判時激烈爭吵,吵到助手不得不溜進房間告訴兩人,爭吵聲外面都聽得見。第二天,時任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見到扎裡夫時說:“看來,昨晚你們進行了建設性的會談,整個酒店都能聽見啊。”

不過,如此溫和卻堅定的態度,反而讓美方對扎裡夫稱讚有加。事後,克里評價扎裡夫是個“寸土不讓、強硬且幹練的談判家和愛國者”。

2015年7月14日,在與美國長時間的折衝樽俎之後,扎裡夫終於完成了其從政生涯的巔峰之作。

一百來頁的伊核協議,在數不清的嘴仗、僵持和制裁之後,終於擺在了世人面前。

協議正式簽署,伊核協議參與方的代表們排成一排,拍照慶賀。扎裡夫站在正當中,笑得格外燦爛。

好消息傳回伊朗,人們歡呼雀躍。汽車上國旗飄揚,氣球從車窗飄出,興奮的民眾甚至在馬路中央載歌載舞。

他們高呼著"伊朗!伊朗!",高喊著 "謝謝你,扎裡夫"。

人們充滿了期待,多年制裁的苦難終於可以告一段落。

扎裡夫,由此成為了伊朗民眾心中“功臣”,也被譽為伊核協議的“締造者”。

然而,最大的榮耀,往往也是最大的負累。

伊核協議簽署以來,伊朗強硬派對扎裡夫的攻擊,從未停止。

在他們眼中,扎裡夫在談判中做出了太大的讓步,從而促成了這項"糟糕的協議"。

而另一個覺得協議很糟糕,自己做出太多讓步的,是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

2018年5月,特朗普大筆一揮,宣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

消息傳到伊朗,伊朗強硬派們帶著一種“憤怒又得意”的“我就知道,早就告訴過你”的腔調,大罵扎裡夫。

強硬派認為,扎裡夫聽信美國的虛假承諾太過幼稚!與西方靠攏非但沒有帶來任何經濟利益,反讓伊朗政權顯得軟弱不堪。

甚至連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曾表示,那些說服他與華盛頓談判的人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當然,哈梅內伊沒有對扎裡夫指名道姓。

諷刺的是,扎裡夫的"溫和"靠攏,特朗普政府也不買賬。

美國務卿蓬佩奧和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指責道:

扎裡夫的裝腔作勢,對美國更危險。

扎裡夫的地道美式英語是一種偽裝,實際上他堅定地效忠於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扎裡夫是伊朗"騙術"的“圓滑門面人物”!

對於種種指責,扎裡夫迴應說,他從來沒有要求美國人信任他,他也從來沒有信任過美國人。

他在一封電郵中寫道:“與各方的詆譭相反,伊核協議並不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反而是建立在相互不信任之上的。這就是協議這麼長,這麼詳細的原因。”

只可惜,扎裡夫的所有努力,似乎正在朝著幻滅的方向一去不返。

如今,美國的"極限施壓"正在不斷加碼,不僅逐步恢復對伊朗的經濟制裁,還從政治、外交和軍事等方面全方位打壓伊朗。

波斯灣上空戰雲密佈,霍爾木茲海峽劍拔弩張,美伊互懟大打"口水仗",這些內容已經成為了這段時間以來,國際新聞的常態。

扎裡夫也更加忙碌了,他三天兩頭地出現在各大媒體的版面上。

他一會兒痛批美國破壞承諾背信棄義;一會兒喊話歐洲促其留在伊核協議;一會兒又出訪中俄印日等國家請求各方支持。

伊核協議的第26條和第36條寫道:若伊核協議中止的制裁重啟,伊朗將視為全部或部分停止履行協議承諾的理由。

而今,伊朗已經突破了濃縮鈾丰度3.67%限度,以及儲量300公斤的限制。

記者問:伊核協議處於危險之中,你後悔信任美國嗎?

扎裡夫答:伊核協議過去是,現在仍然是在核問題上可能達成的最佳協議。沒人會對協議的所有內容都感到滿意,但它確實解決了各方的主要關切。

記者問:你認為伊核協議可以被挽救嗎?

扎裡夫答:我們將繼續致力於該協議,只要剩下的參與者遵守協議。多邊協議不能單方面執行。

記者問:伊核協議的變化是否危及你作為伊朗外長的職業生涯?

扎裡夫答:其實我最喜歡的職業是教書,我遲早會回去教書,更多地與我的學生分享。

幾個簡單的問答之間,扎裡夫似乎已經為自己想好了退路。

甚至連伊朗"溫和派"人士,也為扎裡夫準備好了"政治悼詞":

“在伊朗歷史上,我們從未有過像扎裡夫這樣的外交部長”;“他在伊核協議上取得的成就——同時贏得了美國人和哈梅內伊的信任,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不過,誰能預知扎裡夫和伊核協議的未來呢?

扎裡夫的大學老師費斯特曾經說過:“扎裡夫相信希望,他真的相信一切都有可能”。

事到如今,扎裡夫雖進退維谷,但依舊戰鬥在自己的崗位上。

他不止一次地強調說,伊朗依然願意談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