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撤回軍事打擊令後又宣佈明天擬對伊朗實施“重大額外製裁”,特朗普咋想的?

過去一週,美國和伊朗幾乎滑向一場戰爭。然而,就在“差一點”對伊朗發動定點打擊後不久,美國似乎又走回了“極限施壓”的老路。

特朗普22日發推特稱,美國將在週一(6月24日)對伊朗實施“重大額外製裁”,以阻止後者獲得核武器。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據稱已對伊朗情報機構的目標發動網絡攻擊。

有評論稱,制裁也好,網絡戰也罷,特朗普政府在與伊朗的對抗中,缺乏具有吸引力的選項。也有觀點認為,如果真如特朗普所說,總統在轟炸伊朗10分鐘前叫停行動,只能表明美國決策系統的虛弱。專家認為,未來兩國正面交手可能性不大,但雙方的較量有兩個可能的看點:其一,美國是否會將網絡戰矛頭從軍事領域擴大至基礎設施?其二,伊朗是否會繼續恢復核活動、甚至最終跨過核門檻?

補救?

特朗普22日在華盛頓對記者表示,除非德黑蘭的領導層改變方向,否則將持續對其施加經濟壓力。隨後,他在推文中預告,美國將在6月24日對伊朗施加“重大額外製裁”。

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杜文龍認為,從措辭看,這仍是特朗普政府“極限施壓”政策的一種形態。背後大致有兩方面考量,其一,對伊朗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進行全縱深的封鎖,迫使其就範;其二,在無人機被擊落、臉上無光的情況下,美國試圖採取補救措施,“挽回一局”。

4天前,美國一架RQ—4“全球鷹”無人機被伊朗擊落。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稱,這架飛機侵犯伊朗領空。美方隨後證實無人機被擊落,但稱其位於國際空域。

事件一出,輿論譁然。美國當即發出航空禁令,禁止所有航班飛越霍爾木茲海峽。特朗普發推特,批評伊朗“犯下重大錯誤”。外界解讀稱,美國可能要對伊朗“動手”了。因為在2017年4月美國對敘利亞實施打擊行動前,特朗普也在推特上發出同樣的警示:“巴沙爾犯了大錯”。

不過,就在外界憂心忡忡之際,《紐約時報》等媒體21日爆料稱,特朗普20日已批准轟炸伊朗三處目標的計劃,以迴應無人機被擊落,但在最後一刻撤回了命令。特朗普21日證實,在打擊伊朗行動實施前10分鐘,他放棄了行動。當時,飛機已升空,艦船已就位,但尚未發射導彈。

特朗普的解釋是,其一,“我們不需要更多的戰爭”,其二,伊朗只對美國技術設備進行攻擊,並不針對美國軍人;其三,轟炸伊朗將造成至少150名伊朗人喪生。分析人士認為,原因聽起來冠冕堂皇,但特朗普之所以這麼做,還是基於自身面臨的內外處境。

一來,他已在6月17日宣佈競選連任,如果貿然出擊,可能會像前總統約翰遜那樣,陷入戰爭泥潭,不僅前功盡棄,還斷送政治生涯。二來,美國目前在中東的軍力部署有限,對伊朗的報復能力仍有所忌憚。三來,鮮有盟友願意綁上“美利堅戰車”,歐盟幾乎站在對立面,日本積極扮演調停人,投贊成票的可能只有以色列。

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指出,按照美媒的報道,特朗普在白宮情報室討論時就很猶豫,先同意了動武,後又撤回決定。整個過程可以說是做戲,但之所以沒有動武,還是他心裡沒底:戰端一旦打開,將要如何收場?

“總的判斷,美國還是腦門硬、拳頭軟,”杜文龍指出,從近幾個月來向中東調集航母、增派戰機,到最後一刻撤回打擊命令,可以說,特朗普政府“極限施壓”的訛詐策略仍停留在口頭上,並沒有太多實質性的行動計劃。

慶祝

特朗普似乎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剋制”,反觀伊朗,同樣也保持了剋制。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一名指揮官21日稱,伊軍沒有擊落一架載有35名美國軍人、進入伊朗空域、在“全球鷹”旁伴飛的美國P—8偵察機。“我們本可以把它擊落,但我們沒有那麼做。”

伊朗外交部21日還召見瑞士大使(美國在伊朗利益的代表),稱伊朗不尋求與美國發生戰爭。“但如果對方採取挑釁性和未經深思熟慮的行動,他們將得到後果無法預測的迴應。”

有評論認為,伊朗這次的選擇謹慎而微妙。首先,它沒有攻擊P—8偵察機,沒有造成美軍人員傷亡,可以說給美國、也給自己留出後路。其次,至少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伊朗方面一直保持克制,避免與美軍發生直接衝突,儘管美方及其盟友屢屢挑釁:去年5月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近來在中東加大軍力部署;今年以來,以色列多次襲擊敘利亞境內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有關的目標。直到近兩個月,特朗普政府將革命衛隊定性為恐怖組織、對伊朗追加制裁、並指責伊朗在波斯灣襲擊油輪後,伊朗的態度才發生變化。

伊朗德黑蘭大學教授福德·伊扎迪(Foad Izadi)認為,美國官員低估了伊朗的軍事實力,伊朗旨在向對方傳達信息:攻擊我們將付出極其高昂的代價。

《紐約時報》稱,20日晚,約30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官員和賓客在德黑蘭東北部一座別墅舉行慶祝活動。能夠擊落一架美軍“全球鷹”無人機,讓革命衛隊的領導人感到興奮。“不管你怎麼看,伊朗贏了。”伊朗政治分析人士納塞爾·伊馬尼(Naser Imani)指出,這次行動對於展示伊朗實力和迫使美國三思來說,非常重要。

美國《大眾機械》雜誌稱,被伊朗擊落的美軍無人機,是美國武器庫中最大、最先進和最昂貴的無人機之一,每架標價約1.31億美元。它屬於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在不加油的情況下,可連續飛行超過24小時,還能從1.7萬米的高空對海洋、海岸線或陸地進行偵察。不過,這種無人機在高威脅環境下的生存性並不強,不具備隱形能力,電子戰能力也有限。

杜文龍認為,無論如何,伊朗擊落“全球鷹”展現了其不同於外界想象的軍事能力。過去人們一直認為,伊朗的反擊能力有限。但這次行動,伊朗擊落了約2萬米高空的無人機,卻沒有波及載人偵察機,表現出很強的甄別能力和把握時機的能力。再加上,這是第一次已知的“全球鷹”被擊落事件。可以說,伊朗具備較強大的空中打擊能力。

其實,這不是伊朗第一次宣稱擊落美國無人機。2011年,伊朗據稱干擾了一架試圖躲避雷達的RQ—170“哨兵”無人偵察機。美國官員稱,這架無人機原本在阿富汗上空飛行,但由於故障最終降落在伊朗北部。

《紐約時報》援引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官的話稱,“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和美國伊朗問題特使胡克一直在特朗普耳邊說,‘伊朗是在炫耀,如果攻擊它,伊朗政權會像千層酥餅一樣垮掉’。但我們證明了,我們不是千層酥餅。”

空白

《華盛頓郵報》稱,無人機被擊落事件,還凸顯了美國軍方的人事尷尬。20日,當白宮召集五角大樓的最高文職官員討論可能的軍事打擊時,兩個人接起了電話:剛辭職的代理防長沙納漢,即將上任的代理防長埃斯珀。當兩人一同抵達白宮,特朗普會意識到,在前任馬蒂斯離職半年多後,五角大樓仍缺少一名有經驗、有能力的統帥。

特朗普21日晚間宣佈,將提名埃斯珀永久接替馬蒂斯。埃斯珀曾擔任多年的陸軍軍官、國會顧問、國防界遊說人士以及知名保守派智庫的高管,國防資歷超過沙納漢。他是國務卿蓬佩奧在美國軍事學院的同班同學,與大多數高級內閣官員保持了長期關係。“有人掌舵的五角大樓,能展望複雜的國際安全環境和跨地區事務,能識別使用軍事力量的利弊,這至關重要,”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瑪拉·卡林(Mara Karlin)說。

五角大樓前官員表示,其實,奧巴馬、克林頓等歷任總統都曾在最後階段做出決定,放棄正在進行的軍事打擊,但特朗普對撤銷轟炸命令的描述,給人們敲響警鐘。如果真如總統所說,那麼表明:要麼軍事指揮鏈崩潰了,要麼決策體系背離了做出任何決定前都對行動後果進行全面評估的傳統做法。

更糟糕的是,無人機事件進一步表明,面對與伊朗日益加劇的對抗,特朗普政府存在大片政策空白:沒有系統性的規劃,缺乏具有吸引力的選擇。路透社稱,美國總統已派遣博爾頓和胡克分別前往以色列和沙特,試圖加強制裁措施。但到目前為止,伊朗方面始終強硬。《紐約時報》稱,儘管伊朗的經濟比一年前更弱,但它已經掌握了上次重大核危機中沒有的技能——可以更精確地打擊船隻,擊落飛機;還擁有一支龐大的網絡部隊。過去7年裡,這支部隊曾使美國的銀行陷入癱瘓,曾滲透到紐約郊區的一座大壩,並襲擊了拉斯維加斯的一家賭場。“這些能力改變了風險計算,使得特朗普面臨的伊朗問題比小布什或奧巴馬時期更加棘手。”

杜文龍指出,總體來說,美國對伊朗表現出一種戰略焦慮,但在不同層次又有各種爭議。五角大樓和白宮內部圍繞軍事施壓激烈爭吵,在行動目標、行動方案等核心問題上始終沒有共識。究其原因,可能有兩點,其一無“能人”,國防部長換了三任,至今仍是代理。其二無“能力”,至少就目前來說,美國還沒有做好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的準備。眼下,美軍在海灣地區的存在規模(5萬人)與1991年海灣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不可同日而語。

華黎明認為,美國對伊朗的政策有一部分是明確的,即採取各種手段,迫使其在重大問題上讓步。儘管有一部分人仍想推翻現政權,但事實表明,這不太現實。

展望局勢走向,專家一致認為,兩國正面交手可能性不大。“但美國可能做出一些政策變化,”杜文龍說,可能通過以色列等代理人發動局部打擊,也可能像1988年螳螂行動那樣,將伊朗軍隊引誘到外海再發起軍事行動。它可能會將大型外科手術分解成若干個小手術。

暗戰

引人注意的是,據知情人士透露,在叫停轟炸伊朗的當天(20日),特朗普批准了一項進攻性網絡攻擊,可以使伊朗用來控制火箭和導彈發射的計算機系統陷入癱瘓。

知情人士稱,美國網絡司令部人員20日晚間發動了針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網絡攻擊,此前已醞釀數週、甚至數月之久。《華爾街日報》稱,本月早些時候,在伊朗被指襲擊了阿曼灣的兩艘油輪後,五角大樓便提議發動網絡攻擊。美國官員認為,伊朗情報組織幫助策劃了油輪襲擊。

美媒稱,20日的打擊行動雖對伊朗的軍事指揮和控制系統造成嚴重損害,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白宮前高級網絡安全官員托馬斯·博塞特(Thomas Bossert)說,“這次行動讓伊朗為其日漸增長的網絡威脅付出代價,也有助於保衛美國海軍和霍爾木茲海峽的航運行動。”

不過,美方專家認為,幾乎可以肯定,針對伊朗的網絡攻擊的影響是暫時的。斷線的計算機網絡仍可以恢復到正常運行狀態。“這種攻擊在與其他行動協同進行時最為有效,但充其量只能削弱(不能消除)敵人的軍事能力。”

對此,杜文龍不以為然。他認為,美國之所以將網絡戰作為戰略工具,就是因為其不僅能攻擊軍事指揮系統,還能通過植入病毒,對電網、銀行網絡、航空網絡等基礎設施造成破壞。目前,美方的攻擊可能只是局部的,只對伊朗的防空和探測系統產生直接影響;但如果它將矛頭對準更廣泛的基礎設施,可能會引發社會癱瘓、民眾抗議等毀滅性的影響。有評論指出,美國會不會將網絡戰進一步擴大,將是兩國未來較量的一個看點。

華黎明則認為,美國在網絡方面的優勢固然明顯,但伊朗也有自己的手段,也曾成功對美國實施攻擊,美國可能也會投鼠忌器。

“我更擔心的是,如果伊朗恢復核活動、甚至退出伊核協議,後果可能較為嚴重。如果伊朗打破低丰度濃縮鈾儲量不得超過300公斤的限制,並生產丰度為20%的濃縮鈾,邁過核門檻,以色列可能會對其動手,到時候美國何去何從就不好說了。”華黎明說。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笪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