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觀察丨拉里賈尼兄弟腐敗案與伊核談判主動權的轉換'

"

2019年5月2日,美國正式取消伊朗原油出口豁免權以來,美伊局勢一直處於持續的緊平衡狀態,雙方均存在和談的利益需求,又都受限於展現強硬姿態的政治必需。兩難之下,美伊雙方先後唱主角試圖推動局勢變化,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美國成功遏制伊朗原油“零出口”,兩次追加對伊制裁,在波斯灣擴大徵兵力度,“極限施壓”取得表觀實效。第二階段是特朗普主動降低姿態釋放和談橄欖枝,伊朗保持強硬拒絕,並接連對美國實施有限、可控、適度的武力反擊,以測試美方戰略底線與和談誠意。

8月以來,美伊關係進入了相對平靜的第三階段。對美國而言,這一平靜是由於白宮直線降低伊朗議題關注度、退居幕後操作所造成的;對於伊朗而言,平靜的表象背後潛藏著極大的不平靜,德黑蘭正在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反腐敗運動,對美強硬的保守派代表拉里賈尼兄弟深深牽涉其中、地位風雨飄搖。伴隨伊朗內政變化,近期魯哈尼治下的改革派政府極為隱匿地向美方試探談判可能,令人大為意外的是,白宮態度極為消極。頃刻之間,美伊雙方在談判桌上的主動權出現了決定性轉換。

一、伊朗派系內鬥帶來談判可能

美國對伊制裁實施以來,伊朗經濟出現斷崖式下滑。原油出口從此前高峰期的250萬桶/日急速跌至7月的10萬桶/日,里亞爾兌美元匯率從制裁前的32000:1暴跌至120000:1。財政緊縮、貨幣貶值嚴重影響國內民生,下至日用消費品、上至住房汽車,各類生活必需品普遍出現了價格翻倍上漲。特別是藥品進口量暴跌80%,價格高企到普通百姓無法消費,各大醫院都出現了嚴重的藥品荒。社會動盪導致失業率大幅升至12%,每三個年輕人中就有一個處於失業狀態。按照IMF預計,2019年伊朗經濟將會縮水6%左右,消費者物價指數將攀升至37%以上。

"

2019年5月2日,美國正式取消伊朗原油出口豁免權以來,美伊局勢一直處於持續的緊平衡狀態,雙方均存在和談的利益需求,又都受限於展現強硬姿態的政治必需。兩難之下,美伊雙方先後唱主角試圖推動局勢變化,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美國成功遏制伊朗原油“零出口”,兩次追加對伊制裁,在波斯灣擴大徵兵力度,“極限施壓”取得表觀實效。第二階段是特朗普主動降低姿態釋放和談橄欖枝,伊朗保持強硬拒絕,並接連對美國實施有限、可控、適度的武力反擊,以測試美方戰略底線與和談誠意。

8月以來,美伊關係進入了相對平靜的第三階段。對美國而言,這一平靜是由於白宮直線降低伊朗議題關注度、退居幕後操作所造成的;對於伊朗而言,平靜的表象背後潛藏著極大的不平靜,德黑蘭正在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反腐敗運動,對美強硬的保守派代表拉里賈尼兄弟深深牽涉其中、地位風雨飄搖。伴隨伊朗內政變化,近期魯哈尼治下的改革派政府極為隱匿地向美方試探談判可能,令人大為意外的是,白宮態度極為消極。頃刻之間,美伊雙方在談判桌上的主動權出現了決定性轉換。

一、伊朗派系內鬥帶來談判可能

美國對伊制裁實施以來,伊朗經濟出現斷崖式下滑。原油出口從此前高峰期的250萬桶/日急速跌至7月的10萬桶/日,里亞爾兌美元匯率從制裁前的32000:1暴跌至120000:1。財政緊縮、貨幣貶值嚴重影響國內民生,下至日用消費品、上至住房汽車,各類生活必需品普遍出現了價格翻倍上漲。特別是藥品進口量暴跌80%,價格高企到普通百姓無法消費,各大醫院都出現了嚴重的藥品荒。社會動盪導致失業率大幅升至12%,每三個年輕人中就有一個處於失業狀態。按照IMF預計,2019年伊朗經濟將會縮水6%左右,消費者物價指數將攀升至37%以上。

中東觀察丨拉里賈尼兄弟腐敗案與伊核談判主動權的轉換

哈梅內伊

糟糕的經濟現狀給政府帶來極大壓力,導致內部對美態度出現嚴重分裂,保守派與改革派之間的權力博弈已升至白熱化狀態。6月9日,225名政界及社會知名人士聯名上書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要求無條件推動對美談判,其中不乏議會國防與外交委員會主席法拉哈·皮謝赫等實權派角色。自上世紀70年代末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始終視美國為至惡仇敵,即便在2013年決定與奧巴馬政府開展伊核協議談判時,這一基本立場也未曾出現變化。目前內部出現的嚴重觀點分歧,在過往是絕對不可想象的,主要體現為兩大派系的纏鬥:

1.哈梅內伊與保守派

自1989年擔任伊朗最高領袖以來,哈梅內伊在政治路線上始終忠實於其前任領袖霍梅尼,對美國持高度敵視態度。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後,哈梅內伊判定這不過是過往30年美伊關係常常出現的尋常往復,打算按照既往經驗,保持強硬與美國耗洩。為了統一政府意志,哈梅內伊在內部反覆表態,稱“如果敵人在你的脖子上架了把刀,你是永遠不會想去談判的”“與美國人談判簡直就是在喝毒藥,與特朗普治下的美國談判等於喝了兩瓶毒藥”。面對日益見漲的反對聲浪,哈梅內伊始終面不改色。對於6月9日的聯名信,他在收到後第一時間予以憤怒駁斥,並稱“投降比抵抗永遠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按照伊朗政體制度,哈梅內伊擁有內政外交的絕對權威。只要哈梅內伊不改變態度,伊朗方面短時間內很難啟動談判。然而,當下伊朗國內如火如荼的反腐敗運動或將給這一局面帶來質變。今年上半年以來,伊朗最為重要的司法系統發生重大腐敗案,關聯領域涉及石油石化企業、中央銀行和外匯管理市場,國家利益委員會主席、前任司法總監薩迪克·拉里賈尼和伊朗議會議長阿里·拉里賈尼涉案較深。拉里賈尼兄弟在伊朗權勢滔天,儘管一直腐敗醜聞纏身,但始終深得哈梅內伊賞識和信任。薩迪克·拉里賈尼去年底剛剛被確立為伊朗國家利益委員會主席,主掌國內法律大權和發展大計,被普遍視為是哈梅內伊的接班人。兩兄弟在內賈德政府時期曾經多次試圖彈劾總統,並在內賈德離任後第一時間將其任命的兩位副總統判處監禁。魯哈尼執政後,兩兄弟在內政干預上仍然強勢,直接罷免兩位部長,逼得另外兩位部長被迫辭職。去年9月魯哈尼接受議會質詢時,保守派曾強烈要求彈劾總統,是阿里·拉里賈尼打圓場說最高領袖暫時還沒有這種態度,魯哈尼才僥倖逃過一劫。

在對美態度上,伊朗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強硬,與哈梅內伊本人的強硬不無關係,但其政策的落實推動主要依靠拉里賈尼兄弟。特別是阿里·拉里賈尼曾擔任伊朗外長,是在伊核問題上總體負責的最高核談代表。多年來,伊朗國內從議會、專家會到憲監會等一系列實權機構始終由兩兄弟治下的保守派控制,如今的腐敗案件給這一勢力帶來重創,哈梅內伊本人的權勢合法性也深受影響。7月16日,跟隨薩迪克·拉里賈尼多年的副手阿克巴·塔巴里正式落馬,伊朗輿論盛傳拉里賈尼兄弟被捕在即,如果案情最終做實,伊朗內部派系鬥爭的平衡將被徹底打破,伊朗方面的談判態度可能隨即發生質變。

2.魯哈尼與改革派

作為國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魯哈尼自2013年執政以來,借奧巴馬伊核協議談成之機,有力推動了國內政治風氣的改良。2016年議會和專家委員會選舉中,改革派歷史性地大獲全勝,在主要城市佔據了多數地位,這反映出民眾對於改革開放、提振經濟存在情感嚮往與現實需要,甚至已經遠遠超越了對於伊斯蘭革命“純潔性”的追求。面對保守派在實權部門的圍剿,魯哈尼每一步改革都走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特別是在對美態度上。對魯哈尼而言,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是致命的重創,直接毀掉了其賴以維繫個人合法性的主要政績。今年以來,魯哈尼始終在尋求戰略機遇,對內想方設法安撫保守派強烈的反美情緒,對外嘗試與美國隔空傳電,建立重新啟動談判的可能。

近期,魯哈尼在美伊關係上的表態出現明顯調整,表面仍然拒絕談判,然而實質上從完全拒絕的極端立場調整為有條件拒絕的中間立場,具體條件為“美國必須取消針對伊朗的所有制裁”。面對西方社會對其措辭的猜測,魯哈尼婉轉地借用哈梅內伊保護自己,稱“伊朗的決策程序大家都熟悉,這一決定是在經由最高權力機構授意後做出的”。與此同時,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魯哈尼兩次派出其心腹、在西方受過良好教育的外交部長扎裡夫前往紐約,廣泛會見白宮、媒體、智庫和國會要員,四處展開輿論攻勢。在接受CNN採訪時,扎裡夫罕見地讚揚了特朗普拒絕出兵伊朗的態度,稱其做了一個明智的決定。隨後不久,伊朗方面令人意外地主動釋放了黎巴嫩裔美國間諜尼扎·扎卡。這一決定能夠通過保守派治下的司法部門,可以判斷魯哈尼在對美通盤戰略的調整上得到了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支持。目前來看,儘管伊朗方面主動求談的態度非常小心、非常隱匿,但這一關鍵性轉變的的確確正在發生。

二、美國談判態度由積極轉向消極

就在伊朗方面態度逐步轉向積極的同時,美國方面的態度卻出現了急轉直下的惡變。此前,特朗普曾在6、7月間多次釋放和談橄欖枝,當博爾頓等人表態過於嚴厲的時候,還會直接予以批評。即便是在阿曼灣油輪襲擊、無人機襲擊事件中,特朗普仍然能夠保持克制態度,最後一刻突然撤回戰爭決議,推動緩和氣氛,體現了其堅定的談判立場。按照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伊朗事務特別代表布賴恩·胡克在國會接受質詢時的說法,“本屆政府對伊朗的舉措純屬防禦性,從未討論過進攻性軍事行動,終極目的仍是迫使伊朗回到談判桌”。

"

2019年5月2日,美國正式取消伊朗原油出口豁免權以來,美伊局勢一直處於持續的緊平衡狀態,雙方均存在和談的利益需求,又都受限於展現強硬姿態的政治必需。兩難之下,美伊雙方先後唱主角試圖推動局勢變化,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美國成功遏制伊朗原油“零出口”,兩次追加對伊制裁,在波斯灣擴大徵兵力度,“極限施壓”取得表觀實效。第二階段是特朗普主動降低姿態釋放和談橄欖枝,伊朗保持強硬拒絕,並接連對美國實施有限、可控、適度的武力反擊,以測試美方戰略底線與和談誠意。

8月以來,美伊關係進入了相對平靜的第三階段。對美國而言,這一平靜是由於白宮直線降低伊朗議題關注度、退居幕後操作所造成的;對於伊朗而言,平靜的表象背後潛藏著極大的不平靜,德黑蘭正在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反腐敗運動,對美強硬的保守派代表拉里賈尼兄弟深深牽涉其中、地位風雨飄搖。伴隨伊朗內政變化,近期魯哈尼治下的改革派政府極為隱匿地向美方試探談判可能,令人大為意外的是,白宮態度極為消極。頃刻之間,美伊雙方在談判桌上的主動權出現了決定性轉換。

一、伊朗派系內鬥帶來談判可能

美國對伊制裁實施以來,伊朗經濟出現斷崖式下滑。原油出口從此前高峰期的250萬桶/日急速跌至7月的10萬桶/日,里亞爾兌美元匯率從制裁前的32000:1暴跌至120000:1。財政緊縮、貨幣貶值嚴重影響國內民生,下至日用消費品、上至住房汽車,各類生活必需品普遍出現了價格翻倍上漲。特別是藥品進口量暴跌80%,價格高企到普通百姓無法消費,各大醫院都出現了嚴重的藥品荒。社會動盪導致失業率大幅升至12%,每三個年輕人中就有一個處於失業狀態。按照IMF預計,2019年伊朗經濟將會縮水6%左右,消費者物價指數將攀升至37%以上。

中東觀察丨拉里賈尼兄弟腐敗案與伊核談判主動權的轉換

哈梅內伊

糟糕的經濟現狀給政府帶來極大壓力,導致內部對美態度出現嚴重分裂,保守派與改革派之間的權力博弈已升至白熱化狀態。6月9日,225名政界及社會知名人士聯名上書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要求無條件推動對美談判,其中不乏議會國防與外交委員會主席法拉哈·皮謝赫等實權派角色。自上世紀70年代末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始終視美國為至惡仇敵,即便在2013年決定與奧巴馬政府開展伊核協議談判時,這一基本立場也未曾出現變化。目前內部出現的嚴重觀點分歧,在過往是絕對不可想象的,主要體現為兩大派系的纏鬥:

1.哈梅內伊與保守派

自1989年擔任伊朗最高領袖以來,哈梅內伊在政治路線上始終忠實於其前任領袖霍梅尼,對美國持高度敵視態度。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後,哈梅內伊判定這不過是過往30年美伊關係常常出現的尋常往復,打算按照既往經驗,保持強硬與美國耗洩。為了統一政府意志,哈梅內伊在內部反覆表態,稱“如果敵人在你的脖子上架了把刀,你是永遠不會想去談判的”“與美國人談判簡直就是在喝毒藥,與特朗普治下的美國談判等於喝了兩瓶毒藥”。面對日益見漲的反對聲浪,哈梅內伊始終面不改色。對於6月9日的聯名信,他在收到後第一時間予以憤怒駁斥,並稱“投降比抵抗永遠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按照伊朗政體制度,哈梅內伊擁有內政外交的絕對權威。只要哈梅內伊不改變態度,伊朗方面短時間內很難啟動談判。然而,當下伊朗國內如火如荼的反腐敗運動或將給這一局面帶來質變。今年上半年以來,伊朗最為重要的司法系統發生重大腐敗案,關聯領域涉及石油石化企業、中央銀行和外匯管理市場,國家利益委員會主席、前任司法總監薩迪克·拉里賈尼和伊朗議會議長阿里·拉里賈尼涉案較深。拉里賈尼兄弟在伊朗權勢滔天,儘管一直腐敗醜聞纏身,但始終深得哈梅內伊賞識和信任。薩迪克·拉里賈尼去年底剛剛被確立為伊朗國家利益委員會主席,主掌國內法律大權和發展大計,被普遍視為是哈梅內伊的接班人。兩兄弟在內賈德政府時期曾經多次試圖彈劾總統,並在內賈德離任後第一時間將其任命的兩位副總統判處監禁。魯哈尼執政後,兩兄弟在內政干預上仍然強勢,直接罷免兩位部長,逼得另外兩位部長被迫辭職。去年9月魯哈尼接受議會質詢時,保守派曾強烈要求彈劾總統,是阿里·拉里賈尼打圓場說最高領袖暫時還沒有這種態度,魯哈尼才僥倖逃過一劫。

在對美態度上,伊朗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強硬,與哈梅內伊本人的強硬不無關係,但其政策的落實推動主要依靠拉里賈尼兄弟。特別是阿里·拉里賈尼曾擔任伊朗外長,是在伊核問題上總體負責的最高核談代表。多年來,伊朗國內從議會、專家會到憲監會等一系列實權機構始終由兩兄弟治下的保守派控制,如今的腐敗案件給這一勢力帶來重創,哈梅內伊本人的權勢合法性也深受影響。7月16日,跟隨薩迪克·拉里賈尼多年的副手阿克巴·塔巴里正式落馬,伊朗輿論盛傳拉里賈尼兄弟被捕在即,如果案情最終做實,伊朗內部派系鬥爭的平衡將被徹底打破,伊朗方面的談判態度可能隨即發生質變。

2.魯哈尼與改革派

作為國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魯哈尼自2013年執政以來,借奧巴馬伊核協議談成之機,有力推動了國內政治風氣的改良。2016年議會和專家委員會選舉中,改革派歷史性地大獲全勝,在主要城市佔據了多數地位,這反映出民眾對於改革開放、提振經濟存在情感嚮往與現實需要,甚至已經遠遠超越了對於伊斯蘭革命“純潔性”的追求。面對保守派在實權部門的圍剿,魯哈尼每一步改革都走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特別是在對美態度上。對魯哈尼而言,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是致命的重創,直接毀掉了其賴以維繫個人合法性的主要政績。今年以來,魯哈尼始終在尋求戰略機遇,對內想方設法安撫保守派強烈的反美情緒,對外嘗試與美國隔空傳電,建立重新啟動談判的可能。

近期,魯哈尼在美伊關係上的表態出現明顯調整,表面仍然拒絕談判,然而實質上從完全拒絕的極端立場調整為有條件拒絕的中間立場,具體條件為“美國必須取消針對伊朗的所有制裁”。面對西方社會對其措辭的猜測,魯哈尼婉轉地借用哈梅內伊保護自己,稱“伊朗的決策程序大家都熟悉,這一決定是在經由最高權力機構授意後做出的”。與此同時,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魯哈尼兩次派出其心腹、在西方受過良好教育的外交部長扎裡夫前往紐約,廣泛會見白宮、媒體、智庫和國會要員,四處展開輿論攻勢。在接受CNN採訪時,扎裡夫罕見地讚揚了特朗普拒絕出兵伊朗的態度,稱其做了一個明智的決定。隨後不久,伊朗方面令人意外地主動釋放了黎巴嫩裔美國間諜尼扎·扎卡。這一決定能夠通過保守派治下的司法部門,可以判斷魯哈尼在對美通盤戰略的調整上得到了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支持。目前來看,儘管伊朗方面主動求談的態度非常小心、非常隱匿,但這一關鍵性轉變的的確確正在發生。

二、美國談判態度由積極轉向消極

就在伊朗方面態度逐步轉向積極的同時,美國方面的態度卻出現了急轉直下的惡變。此前,特朗普曾在6、7月間多次釋放和談橄欖枝,當博爾頓等人表態過於嚴厲的時候,還會直接予以批評。即便是在阿曼灣油輪襲擊、無人機襲擊事件中,特朗普仍然能夠保持克制態度,最後一刻突然撤回戰爭決議,推動緩和氣氛,體現了其堅定的談判立場。按照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伊朗事務特別代表布賴恩·胡克在國會接受質詢時的說法,“本屆政府對伊朗的舉措純屬防禦性,從未討論過進攻性軍事行動,終極目的仍是迫使伊朗回到談判桌”。

中東觀察丨拉里賈尼兄弟腐敗案與伊核談判主動權的轉換

2019年8月16日,英國海外領地直布羅陀,伊朗油輪“格蕾絲一號”。在英國海外領地直布羅陀當局15日決定釋放“格蕾絲一號”僅一天後,美國司法部就發佈了針對這艘伊朗油輪的扣押令。

1.特朗普起初為何急於推動和談?

第一,特朗普的戰爭哲學。特朗普商人出身,對於任何行為所可能引致的經濟成本高度敏感,對於權勢可信性、安全戰略等很多抽象、空泛的概念缺乏深刻理解。早在競選階段,特朗普就曾明確表態要推動美國在世界範圍內權勢收縮,避免在很多不必要的區域浪費經濟成本,其執政後在敘利亞、阿富汗、伊拉克均落實了這一選舉承諾,並反覆要求盟友國家為美國擔付防務費用。特朗普本質上對於戰爭極為陌生、也高度拒斥,其所擅長的是極限威懾並試圖達成交易,最終目的絕非戰爭本身。

第二,特朗普的連任競選。2020大選在即,美國選舉史經驗表明,大選前發動戰爭,無論勝敗,對總統而言都是致命的。老布什爭取連任時,身承海灣戰爭和冷戰兩場巨大的勝利,仍然連任失敗,是最好的明證。此外,戰爭將帶來石油價格飆升,徹底毀掉特朗普政府的減稅紅利與股市奇蹟。今年以來,美國各地的平均汽油價格已經漲了35%,在特朗普最為重視的中西部,這一數字在伊利諾伊、俄亥俄和密歇根州分別漲到了64%、67%和75%,這一局面如果繼續惡化,連任競選幾乎沒有任何希望。

第三,特朗普與奧巴馬的個人賭局。2016年競選時期,特朗普在伊朗問題上打著反奧巴馬協議的旗號,得到了保守派選民的支持。在精神世界深處,特朗普的很多施政綱領邏輯極為簡單,就是反奧巴馬主義,所有奧巴馬做的事全是錯的、是註定要被推翻的,奧巴馬主義已經被界定為一種原罪,所有那些帶有其個人標籤性的東西,奧巴馬醫保,奧巴馬TPP、奧巴馬氣候協議、奧巴馬伊核協議都必須被逐個推翻。在伊朗問題上,唯一能夠戰勝奧巴馬的方法是簽訂一個比奧巴馬時期更好的協議,而非訴諸戰爭。如果特朗普以戰爭的方式贏過奧巴馬,雙方不具有可比性;如果特朗普使得美國陷入戰爭泥潭,更是完敗給了奧巴馬。儘管看起來像是小孩子鬥氣,但特朗普的伊朗政策很有可能就是在這樣執拗的動機下塑造的。

2.特朗普態度為何又急速轉向消極?

一方面,伊朗問題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力呈現有限性。6月以來,國際油價從年度高點快速回落、保持低位震盪,對美國經濟基本面影響較小,使得特朗普逐漸放下心來。近期,特朗普多次表示伊朗問題不足為重,“伊朗的經濟真的糟透了,而且還會更糟下去”“我們真的不用著急”“我打算退到後面去,慢慢看就好了”。8月19日,特朗普對伊朗近期模糊釋放的談判態度作了迴應,“伊朗或許想要談判,但看起來他們也不太清楚如何去推動”“就我們而言,我們可以把事情推得非常快。他們現在沒辦法賣油了,我們的制裁壓上去後,他們的油賣得越來越少,事實上比我們想的還要少,基本上只能一滴滴流出來了,所以他們非常想談個協議”。很明顯,特朗普認為美國已經從談判下位翻身躍到了上位,試圖拖垮伊朗經濟,靜候對美國最為有利的談判時機。

另一方面,美國國內保守派在伊朗問題上仍持強硬態度。此前特朗普放棄對伊戰爭,並在軍艦遭襲、扣押等事件上態度緩和,在國會遭到強大壓力,迫使特朗普指示國務院和國防部部署聯合護航有關方案。與此同時,近日特朗普決定繼續給予伊朗民用核設施90天的制裁豁免,這是自今年5月美國給予伊朗豁免權以來又一次延期,這一決定也遭到各方普遍質疑。蓬佩奧、博爾頓不贊同總統立場,克魯茲、魯比奧等50名國會議員聯名上書抗議總統決定。在強硬的內部氛圍下,特朗普短期內會對伊朗方面的和談意向實施冷處理,以避免在涉伊問題上出現政策分裂。

目前來看,伴隨著特朗普的注意力和工作重心全面轉移至貿易摩擦、美國經濟和連任選舉,伊朗議題的重要性正在快速下降。這一狀況愈是持久,對於身處嚴酷派系鬥爭的魯哈尼而言愈是折磨。保持靜默對峙,魯哈尼對內安撫成本將逐日累積;主動出擊談判,魯哈尼對外談判成本將十分高昂。在內憂外亂之下,伊朗被迫採取了“切香腸”的挑釁策略,試圖通過製造矛盾,將美國的注意力拉回霍爾木茲海峽。目前,伊朗方面已經提出威脅,每隔60天會逐步減少履行伊核協議規定的義務。7月以來,伊朗已經先後突破3.67%的濃縮鈾純度上限、300公斤的濃縮鈾存量上限、重啟了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如果美國方面始終保持沉默,除了逐步恢復核武能力外,伊朗會繼續尋求更為激進的挑釁措施,包括扣押油輪、干擾護航艦隊,甚至借也門和敘利亞問題主動與沙特和以色列尋釁製造衝突。

綜上所述,自5月美國取消伊朗原油出口豁免權以來,美伊關係已經由美國的“極限施壓”時期、轉入美國主動求和時期、再轉入當下伊朗求和與挑釁並存的新階段,伊核談判的主動權已經實現根本性轉換,伊朗內政的不確定性很可能會為雙邊關係調整帶來質變。對於下一個階段的伊核僵局而言,越是安靜,很可能越是埋藏著不可預知的巨大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