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藝考報名人數急劇增加?藝術生和文化生哪個好?

藝考 藝術 文化 高考 大學 美術 北廣之星 2019-06-08

誰說藝術生不如文化生?相比較而言,藝考生的優勢有什麼?

近幾年藝考報名人數急劇增加?藝術生和文化生哪個好?

◆考試形式

藝術生需要參加專業考試,也就是藝考,藝考專業大致有美術類、音樂類、播音主持類、廣播電視編導類、書法類等幾個大項。藝術生需要在1月份參加藝考考試,6月份參加高考;文化生只需要參加6月份的高考。所以,從升學考試形式上來講,藝術生要參加兩次考試,文化生參加一次。


◆填報志願

文化生要在高考成績出來後填志願的時候,才能根據自己的分數決定報考什麼學校。而藝術生在半年前藝考的時候就已經決定要報考什麼學校了,藝術生通過院校的藝考考試,拿到專業合格證以後,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直接填這所院校就可以了。


◆藝術生文化課分數要求較低

相對於文化生動輒500多分的分數線而言,藝術生對於文化課分數要求略低。各省藝術類提檔線大多在280分-350分之間,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考生選擇學藝術的主要原因。但是隨著藝考改革的不斷實施和藝術生群體對文化課的重視,藝術生文化課分數線也在不斷上漲,很多學校的藝術類專業實際錄取分都在400多分。

近幾年藝考報名人數急劇增加?藝術生和文化生哪個好?


◆複習模式

藝術生在高三上半年要參加專業課集訓,1-3月份要參加專業課考試,所以高三上半年基本上是沒有時間學文化課的。而文化生在高三通常有一輪、二輪、三輪、衝刺的四個複習階段,當藝術生回校後,文化生已經進入了高考衝刺的複習階段。加上,藝術生文化課的基礎又比較薄弱,所以,藝術生不能完全照搬文化生的複習模式。


◆教材不同

進入高三後,高中階段的基本知識已經學完,在選用複習資料上藝術生和文化生又有了本質的區別。由於藝術生的基礎差,像平時文化生常用複習資料是不適用藝術生的。


◆藝術生=文化生 文化生≠藝術生

如果藝術生在藝考中失利,沒能拿到專業合格證,同樣可以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以文化生的身份報考文化類專業,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藝術類考生可以兼報普通文理類專業。這其實是作為藝術生最大的優勢,等於是有了兩次高考機會,並且多了一個低分衝名校的機會。當然,如果要兼報普通文理類專業,前提是你的文化課要夠好,否則也是無濟於事的。


最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你學藝術類專業是真正的喜歡還是單純為了升學,都要把你的文化課重視起來,畢竟,因為文化課成績而落榜的藝術生太多了!


看完二者區別,那麼藝術生相對文化生又有哪些優勢呢?


◆文化生和藝術生誰更苦?

高中誰都辛苦,不辛苦都不行。藝術生天天專業文化兩手抓。每天學習專業,還要寫作業。很多人都覺得藝術生專業課學習什麼的一點都不累,進了藝術班就自由放縱了,其實並不是。每天沒有自習課寫作業所以回家學習專業寫作業都會弄到很晚。老師會帶有偏見覺得藝術生學習不好所以講課很慢講的也很基礎,那自己就又要下功夫了,很累。不知道文化班的情況,只覺得大家都累。

近幾年藝考報名人數急劇增加?藝術生和文化生哪個好?


◆文化生對藝術生的看法?

調查發現:大多數文化生對藝術生的看法還是客觀公正的,但現在的校園內,還是存在很多對藝術生的歧視和偏見,我們希望做這個調查能讓大家正確瞭解藝術生,藝術生並不是只會吃喝玩樂整天無所事事,藝術生也會有對生活、對藝術的熱愛,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一個方面。希望老師們能多關心藝術生,不要因為藝術生的文化功課差就對其放任自流,導致更多藝術生專業過線而因為文化落後太多而被大學拒之門外。


藝術是值得尊重的,藝術生也不該被無辜的說來道去。但是作為藝術生,大家都是平等的,也沒什麼值得拽的,藝術與科學,是無法比較的,有時候它們是互相融合互相促進的,藝術為科學的研究提供靈感,科學又能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很多科學家有藝術愛好,而不少雕塑繪畫就是以科學事物為原型,這就是例子。術業有專攻,如此而已,學藝術的,和學文化的,應該互相合作,和諧相處。


調查心得體會:現在確實存在少數人對藝術生有偏見,但那畢竟只是少數人的看法,大多數人看藝術生的眼光還是正常的。有人覺得藝術這些專業空洞無用,認為藝術生在混日子找樂子,有人把藝術生看作終日無所事事的校園混混,但藝術生的課程也不少,學習的內容也挺多的,要想把藝術學好,是件很辛苦的事。


而文化生中反而也有為數不少的終日泡在網絡遊戲中或者在談情說愛上用盡心思而棄學業於腦後的同學。藝術生中用功的並不比文化生輕鬆,不搞學習的無論是不是藝術生的都有,這實在沒什麼好爭的。有人說文化成績差的人跑去學藝術,這就更不值得提了,都是為了考大學,都被應試教育壓迫得苦不堪言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