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的世界中,產品的定位會因為族群化而變得更加複雜

移動互聯網 大眾汽車 科技 互聯網信息匯 互聯網信息匯 2017-10-05

移動互聯網從一誕生就不是個需求聚焦和“大眾化”的工具,而是一個充滿個性化需求,進而有著鮮明“族群化”特性的新世界。這將深刻影響整個商業鏈條的形態和價值分配規則。

除了吃飯睡覺,你的生命中有多少時間是被用在手機上?

實際上,如今“手機”與“電話”這兩個詞在內涵上的交集變得越來越少,但是人們與手機的黏性卻越來越高。這個每天陪伴我們16個小時的智能化終端,正成為人們一個新的“感官”,不管主動使用還是被動被其召喚,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這個小玩意兒來感知世界和被世界感知。而這,僅僅是移動互聯網的初級階段,手機也僅僅是個處在“幼蟲階段”的東西,沒有人能準確預知它的終極狀態將會是什麼樣子。

移動互聯網並不是互聯網的移動化。甚至,這兩個世界有著截然不同的架構和形態。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與PC互聯網崛起時,大眾的核心需求聚焦在信息獲取和郵件溝通之上不一樣,移動互聯網從一誕生就不是個需求聚焦和“大眾化”的工具,而是一個充滿個性化需求,進而有著鮮明“族群化”特性的新世界。

移動互聯網的世界中,產品的定位會因為族群化而變得更加複雜

智能終端和3G時代的到來使得圍繞手機產生了五花八門的應用,手機再也不僅僅是一個打電話發短信的工具。當你身處地鐵的一節車廂中,身邊10個拿著手機的用戶可能在用手機幹著10件不同的事情。手機微博、手機購物、手機閱讀、手機遊戲這些越來越豐富的應用,將使用戶因自己最熱衷的應用而分屬不同的族群。

“族群化”天生是移動互聯網的基因。因為手機和其他智能終端離人最近,它可以被看作是人的一個組成部分,其背後代表的就是每個人個性化的需求和習慣。這將進一步讓“大眾”的概念在手機時代逐漸變弱,取而代之的則是“族群”概念的日益強化。

對於移動互聯網的從業者來說,這種變化意味著需要在思維方式上進行徹底的改變。比如,對於手機和應用的需求,不同族群的人是不一樣的;同時,一個人也可能同時屬於不同的幾個族群。移動互聯網的世界中,產品的定位會因為族群化而變得更加複雜。

另一方面,族群特性也決定了移動互聯網將與PC時代有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作為一個族群化的市場,通過分析幾個用戶所屬的族群,基本上就可以明確這個用戶需求與行為習慣,甚至是身份,進而使得精準的定義用戶人群成為了可能。相對於一臺電腦背後模糊不清的用戶影像,移動互聯網時代每臺手機的使用者都是可被準確描述的精準定義的清晰面孔。這將讓移動互聯網的廣告模式與PC互聯網的非精準流量模式截然不同。

所以,“族群化”是理解移動互聯網的重要關鍵詞。毫不誇張地說,它會影響商業鏈條的所有環節,甚至會創造出全新形態的商業模式和價值鏈。

【本文由“互聯網信息匯”發佈,2017年10月2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