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中,歐洲足壇豪門的代表機構,“歐洲俱樂部協會(簡稱ECA,以下稱‘歐俱協’)”和歐洲足聯開了一次碰頭會。這次非正式的會晤,大白話叫“海吹會”——什麼話題都可也聊,既沒有正式的議程,也不會做任何決定。

【PP深度】意甲成績遠遜英西 為何歐冠改制總是意大利人搞事?

海吹會是歐俱協和歐洲足聯過招的默認套路。豪門有什麼不爽,萌發了什麼新奇的點子,都可也拿到海吹會上,來一番“思想火花的碰撞”,聽說過“腦力激盪”吧?大公司愛玩這個。這次碰撞的要旨,據現任歐俱協主席,尤文圖斯東家阿涅利提議,是對五年以後歐洲球會級賽事模式作大規模調整。

什麼調整?

對歐洲足聯的兩級菁英賽事再行改制,重點還是歐冠。簡言之,就是把歐冠變成一個豪門穩入,旱澇保收的菁英會所。目前八組每組四隊變成四組每組八隊,四組前六自動進入下季正賽。剩下八席?賜予非主流俱樂部,以示歐俱協(而非歐洲足聯)的關懷和恩施。此外,歐俱協還覬覦各國聯賽的飯碗,擬將部分賽程塞到週末,將各國聯賽擠到週中。這招最陰損:蠶食各國聯賽地盤,藉黃金時段擴大歐冠的曝光度和營收。

謀財害命!與虎謀皮!

不消說,歐俱協的設想激起各界強烈反響。英超廿家主席本月初開會,發表措辭強烈的聲明,拒絕歐俱協的方案。你會好奇:歐俱協意欲何為?英超為何反對?我加一問:為什麼每次總是意大利人搞事?這一一點才是核心。闡述之前,先問你兩件事:哪些組織影響歐洲足聯政策?過去卅載,歐戰模式又如何變遷?每次政策變化,模式翻新,都少不了意大利人的影子。

除了歐洲足聯,對歐洲足球影響最大的勢力就是歐俱協,另外還有“歐洲足球聯盟”,以及“國際職業球員聯合會”。其它組織要麼無涉政策,要麼孤芳自賞,按下不表。歐洲足球聯盟是歐洲頂級聯賽的組織,成立時間比歐俱協及其前身“G14(戲稱‘十四豪’)”還早,平素頗為低調。若非歐俱協這次試探碰了大小聯賽的蛋糕,他們還不會進入輿論視野。

【PP深度】意甲成績遠遜英西 為何歐冠改制總是意大利人搞事?

歐俱協是歐洲足聯唯一承認的利益團體,乃“十四豪”十一年前被歐洲足聯招安的結果。十四豪成立於世紀之交,最早是當時歐洲十四家豪門和歐洲足聯、國際足聯叫板的聯合陣線(兩年後再添四家)。雙方圍繞球員參加國際賽誰看賬鬧了七八年,最後由國際足聯掏錢息事寧人。歐俱協比歐洲職業聯盟強勢得多,也高調得多。十四豪問世,並非旨在向歐洲足聯、國際足聯索取球員出場費,而是為了歐洲超級聯賽。

歐超的概念又比冠軍聯賽早,可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米蘭蟬聯歐冠。歐超未成現實,系歐洲足聯一再忍讓。如果歐俱協這次海吹得逞,歐冠實際上就是歐超,就差改名。歐冠從傳統擂臺制發展至今,歷經三次重大改制——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嵌入小組循環;開非聯賽冠軍准入先河;以獎勵歷史功勳和貢獻為名,四大聯賽非冠軍球會直入正賽,免附加賽最後一刻翻船之虞。

期間,歐冠模式還從簡單小組循環到複合小組循環再回到單小組循環;從四大聯賽第三、四名經預選賽入闈到第三名直入,第四打附加賽。這兩次無非三大改制的副產品,意義和影響稍遜。將十四豪和歐冠三大改制結合起來,不難找到一條線索:豪門步步逼宮,從最初謀求更多,更穩定的賽事收入,逐步發展到干預並左右歐洲足聯施政,最終可能譁變獨立,脫離歐洲足聯自娛自樂。這背後的推手以意甲豪門為主,近年來皇馬越來越積極。誰強勢誰成為推動歐超——豪門獨立運動的急先鋒。

【PP深度】意甲成績遠遜英西 為何歐冠改制總是意大利人搞事?

是誰導致歐冠嵌入小組循環的?貝魯斯科尼!誰遊說非冠軍俱樂部獲准參賽?貝魯斯科尼!誰促成四大聯賽前四直入正賽?意甲!誰倡議歐冠變成半獨立王國?阿涅利!適逢阿涅利擔任歐俱協主席,他只是遞交這個設想的大使,而非只有他想這麼幹。阿涅利代表的是十四豪,和弗洛倫蒂諾出面沒區別。然最迫切需要歐超必然是意甲。英超反對,不等於六強反對。坐擁比歐冠還來錢的金雞,英超怎能火雞投票過聖誕?六強樂得隔岸觀火,坐收漁利。

先回到卅二年前的歐冠,那不勒斯歷史性以意甲冠軍身份進軍歐冠(當時還叫冠軍盃),第一輪抽到皇馬!好事啊!但在貝魯斯科尼眼裡,這是災難。當季卅二強,僅五家是後來十四豪成員。意甲三強?木有!英甲三強?木有!甚至木有英甲。巴薩?馬競?大巴黎、馬賽、多特蒙德?通通木有!皇馬淘汰那不勒斯,意甲燈滅(首回合在伯納烏閉門比賽),五湖四海的老馬球迷那叫一個悲痛!第二輪衛冕冠軍波爾圖出局,八強拜仁出局,德甲燈滅;四強皇馬出局,西甲燈滅。

決賽是埃因霍溫和本菲卡。擱現在,你看嗎?

【PP深度】意甲成績遠遜英西 為何歐冠改制總是意大利人搞事?

某些情懷黨會看。幾年前一批潛水黨跳出來,說自己暗戀萊斯特城幾十年。絕大部分球迷不愛看,媒體不愛看,最糟糕的是贊助商不愛看。弱隊奪冠,在競技層面當然是好事,之前不是贊英超賣懸念嗎?但歐冠是菁英賽事,這麼賣懸念暴殄天物,No!No!No!你幾乎可以聽到貝總哀號。無論金主,贊助商還是轉播商,誰都不願意(這麼早兩強相遇)。貝魯斯科尼尤甚。

當時,米蘭正朝著隊史意甲第十一冠邁進,古利特和範巴斯滕加盟,花了貝總六百五十萬英鎊(後者因合約到期只換回零頭),貝總如何能忍米蘭出師未捷便夭折?古利特加盟時已是金球獎得主,範巴斯滕加盟後蟬聯金球。若米蘭因“阿爾巴尼亞某個球場的一塊土疙瘩”出局,不僅是意甲的損失,歐冠的損失,更是萬千球迷的損失。這是貝總呼籲改制的邏輯——老子砸了辣麼多錢,只打一輪?!

【PP深度】意甲成績遠遜英西 為何歐冠改制總是意大利人搞事?

歐冠還沒看清老馬的蓋世武功,那不勒斯就出局了。兩年後,那不勒斯捲土重來,第一輪熬過匈牙利冠軍烏伊佩斯特,熬不過第二輪蘇聯冠軍莫斯科斯巴達克——互射點球淘汰。夾在那不勒斯兩次過早出局之間,國際米蘭一出馬就被瑞典馬爾默幹掉。馬爾默非泛泛之輩,好歹進過決賽,可你想當馬爾默球迷嗎?

當時的歐冠絕非今天的現金奶牛,奪冠都分不了幾個錢。貝總砸古、範的轉會費,與十年後冠亞軍所得差不多。多特蒙德分了九百多萬,尤文圖斯八百五十萬。擱今天還不夠小組階段的出場費。埃因霍溫和本菲卡能分多少?米蘭很幸運,薩基帶隊蟬聯歐冠,紀錄撐了廿七年。第一次,米蘭淘汰索菲亞、貝爾格萊德紅星、不來梅、皇馬,決賽完勝布加勒斯特星,二十年後再登歐洲之巔;翌年衛冕,米蘭再摒赫爾辛基、皇馬、梅赫倫、拜仁,決賽擊敗本菲卡。

米蘭兩季都有驚魂,都在十六強。對紅星首回合1-1,次回合客場落後0-1,幸虧霧色漸濃,西德主裁判腰斬比賽,取消賽果翌日再戰。再打還是1-1,互射點球薩維切維奇宴客,米蘭彈無虛發;對皇馬首回合2-0,次回合布特拉格諾易邊前破門,下半場死活進不了第二球。半決賽和皇馬、拜仁交鋒,謝謝!十六強?不要!

【PP深度】意甲成績遠遜英西 為何歐冠改制總是意大利人搞事?

米蘭重返歐冠十年後,歐冠不僅小組甄別制度完善,淘汰賽兩輪也家家滿意。貝總卻不滿足。九十年代意甲風靡全球,壟斷歐戰,內戰之激烈不遜今天英超。三奪歐冠後,貝總未雨綢繆,又遊說歐洲足聯放開准入門檻,接納聯賽亞軍。莫拉蒂、阿涅利幫腔造勢。一九九七年夏,八個主流聯賽的亞軍喜迎歐冠資格賽。貝總當真遠見卓識。大破巴薩捧杯後十年,米蘭只拿三次意甲卻六次參加歐冠。

改制澤被同儕。同期(1994-2004),國際米蘭(4次)、尤文圖斯、帕爾馬、拉齊奧(各3次)和佛羅倫薩享受了新政的好處。再過二十年,國際米蘭成為憑歷史功勳入闈的第一支意甲球隊。這個條例兩年前通過。2016年夏天,正值布拉特、普拉蒂尼失勢,因凡蒂諾赴國際足聯主政,歐洲足聯群龍無首。歐俱協搶在新任主席切費林上臺前,通過了功勳制度。

【PP深度】意甲成績遠遜英西 為何歐冠改制總是意大利人搞事?

意甲比誰都需要歷史功勳扶持。英超獲得四席後從未在外圍失手,意甲卻從1999年首獲四席,至2008年(引入附加賽前最後一屆)的十年裡,四隊次外圍掉隊。自2009年引進附加賽,九個賽季裡,意甲成績一路下滑,戰不三合被德甲超越跌入第二檔;九次附加賽六次不及格。切費林上臺前,意甲連續三年附加賽被淘汰。不是改制,國際米蘭別說正賽,就連附加賽也沒門。意甲不搞事,三年拿不回四席。至於英超強烈反對的內情,下回分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