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野依良治:絕不可使用人所駕馭不了的科技

諾獎得主野依良治:絕不可使用人所駕馭不了的科技

野依良治教授做主旨報告。 孫自法 攝

野依良治教授做主旨報告。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哈爾濱6月29日電 (記者 孫自法)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研發戰略中心主任野依良治教授29日提醒說,絕對不可以使用人所駕馭不了的科學技術,這樣由於技術的使用範圍以及使用方法的不當,可能會(對人類人社發展)造成陰影。

2019年中國科協年會當天在哈爾濱開幕,野依良治在開幕式上以“科技創新走向何方”為題做主旨報告時作上述表示。他舉例說,人工智能被預言將要在2045年超過人的智慧,至少是人的相當一部分,大約50%左右的工作都被帶電腦的機器人所代替,“我認為不可以將所有的(工作)都交給人工智能,而放棄人所具有的判斷力”。

另外,產業革命的急速發展,使現代人的倫理、社會進步沒有匹配上產業技術的發展,結果就產生出很多威脅人類生存的嚴峻狀況。

野依良治指出,很多人認為現在是人類終結的開始,以超過76億人的人口爆炸為開端,過度的人類活動帶來了氣候變化、環境惡化、資源枯竭、收入差距擴大等諸多深刻問題。“接受了很多恩惠的我們這一代,責任的迴避是現在最大的問題。我們不應該將責任進行相互轉嫁,需要我們這一代通過合力來解決這些問題”,應該集結所有人的智慧,去應對文明的危機。

在面向文明的可持續發展方面,過重的國家慾望會引起嚴重的戰爭,使社會疲憊;過重個人慾望的累積,會造成不可修復的環境破壞,招致文明的危機。影響和掌握人類命運的不是日趨嚴重的自然環境,而是人類自己的價值觀。改變社會需要科學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社會制度創新,改變自己則需要價值觀創新。

野依良治認為,引導20世紀科學技術革新的主要是歐美一些國家的價值觀,21世紀價值觀的革新,像日本和中國這種東方思想所孕育的綜合知識開拓就顯得尤為重要。

他強調,中國數千年的燦爛文明、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中醫藥的傳統等,都是值得世人學習的中國科技的特質。250年前產業革命以來,非常急劇變化的文明社會面臨著“崩塌”等新的危機,這更需要再次尋求傳統中國特有的智慧,並集結後代人的智慧,產生新的普遍性的價值觀和創造新的社會以跨越這些危機,“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和中國應該攜手共創百年大計,確保下一代的生存條件”。(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