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極少數人思考,大多數人活在自我逃避或自我陶醉之中!

叔本華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他的思想極強的影響到了另一個厲害角色——德國的超人尼采,當尼采第一次看到叔本華的書,他就在內心發誓說,這個人的書他一定要全部看完。看來,叔本華的思想是真的震撼到他了,在哲學詩畫看來,這就如同讓尼采去談戀愛一樣,絕非易事。

那麼,叔本華都有哪些過硬的哲學本領呢?他的思想為何一下子就能震撼到一向狂妄自大的尼采呢?看完下面的這些,你肯定會有所斬獲。

叔本華:極少數人思考,大多數人活在自我逃避或自我陶醉之中!

1,智慧的內涵

叔本華認為,只要我們對自己加以最簡單而沒有偏見的觀察,再加上解剖方面的事實,我們可以得到下述結論:像智慧客觀化的頭腦一樣,智慧及其相依的感覺器官,只是接受外界影響的一種很強烈的接受力量,並不構成我們原始而固有的智慧本質。

因此,智慧在我們身上,不像構成植物中原動力的東西,或構成石塊中重量和化合力的東西,在這些形式中出現的只是意志。智慧在我們身上,就像植物對外界影響的感受,對物理和化合活動以及其他有助或阻礙生長和繁盛者的單純感受。

可是,在我們身上,這種感受達到最強烈的程度,因而有這種感受,整個客觀世界、觀念世界便出現了。這就是它的客觀化如何起始的情形。

叔本華:極少數人思考,大多數人活在自我逃避或自我陶醉之中!


2,人的知覺

如果你想像這世界上沒有任何動物生命,會使這種情形更為生動。那麼,這世界上不會有任何東西能夠知覺它,因此,便根本不會有任何客觀的存在。現在,讓我們想象,許多植物從地上生出來,一個靠近一個。

各種東西,像空氣、風、某一植物對另一植物的壓力、潮溼、冰寒、光線、溫暖、電力等,都開始對它們發生作用。現在,我們更想象,這些植物對這種影響力的感受性更加強烈,終將變成感覺,隨之而來的便是把感覺歸源於它的原因,最後會變成知覺。因此,世界會出現於空間、時間和因果關係中,仍然只是外在影響力加於植物感受的結果。

這個生動的描述使我們很清楚外界的單純現象存在,並使它可以為我們所瞭解。的確,沒有人願意承認,含有隻能產生於外界影響力和主觀感受關係中的知覺情狀,能代表真正客觀的東西,能代表那些被認為影響植物的自然力量的內在和原始結構,就是說,沒有人願意承認,它能代表本體世界。因此,這情形可以使我們瞭解為什麼人類智慧領域的範圍如此狹窄,有如康德在其“純粹理性批判”中所描述的。

叔本華:極少數人思考,大多數人活在自我逃避或自我陶醉之中!


3,不要模仿從外界接受來的東西

叔本華告訴我們,應該儘快記下發生於自己心中的有價值的觀念,有意義的想法,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甚至忘記自己做過什麼事,因此,也更忘記我們想過什麼。不過,思想的產生,不是當“我們”需要的時候,而是當“它們”需要的時候。另一方面,我們最好不要摹仿全從外界接受的現成東西,僅僅學習得來的以及可以再從書本上發現的東西。

因為,摹仿某種東西就是將這東西付諸遺忘。你應該嚴格地處理你的記憶力,這樣,就不會忘記服從你的支配。例如,如果你記不起某件事情,也許一行詩,也許一個字,不應到書上去查,要一連幾個禮拜定時回憶這記不起的事情或東西來磨練你的記憶,直到完成它的任務為止。因為,你對某件事情或東西絞腦汁的時間愈長,一旦得到了以後,便會很難再忘記。

叔本華:極少數人思考,大多數人活在自我逃避或自我陶醉之中!


4,不同的人看到同一東西時產生不同思想的真正原因

我們思想的性質(它們的形式價值)發自於內,思想的方向及內容則來自於外,所以,在任何特定時間,我們所想的東西乃兩個根本不同因素的結果。因此,思想對象對心靈的關係,只是琴撥對七絃琴的關係,這就是為什麼不同的人看到同一東西時產生不同思想的緣故。

5,一般人的智慧對於這個世界是微不足道和有限的

一般人的智慧如何的微不足道和有限,人類意識如何的不清醒,這可以從下述事實中看出來:儘管人生短促,儘管我們的生存不安定,儘管各方面有無數難題加在我們身上,然而,只有極少數的人不斷地從事哲學思考,大多數人都活在夢幻中,對於世界,要麼逃避,要麼自我陶醉和欺騙。人類的夢幻與動物的夢沒有多大不同,惟一不同的地方是人類能夠早在幾年以前做準備而已。如果說人類曾感到形而上學的需要,那也是各種宗教中少數人預先注意到的,人類有了這些宗教,不管是什麼宗教,都夠了。

我們幾乎可以認為,大部分思想都是無意中產生的。通常,我們得到某一結論時,並沒有清楚地想過導致這個結論的前提。從下述事實看,這是早已明顯的:有時候,發生一件事情而這件事情的結果我們無法預料,更不能估計它對自己的影響如何,可是,卻對我們的整個心情產生明顯的影響,會把心情從愉快轉為憂愁或憂愁轉為愉快,這種情形只能是無意識思想的結果。

叔本華:極少數人思考,大多數人活在自我逃避或自我陶醉之中!


6,新事物的產生遏制了我們的無聊和虛無

只要我們想一想生命的單調以及由此而起的枯燥乏味,如果不是因為不斷增進知識和見識,如果不是因為一方面由於經驗,另一方面由於生活中不同階段遭遇的變化,而對一切事物獲得更進一步和更清楚的瞭解,那麼,在經過相當時間以後,便會感到無法忍受的厭煩,這也正是人類有時會感到無聊和虛無的最大動因。這樣,儘管我們的心理能力衰退,然而,“每天都有新東西產生”這句話仍然有效,並給予生命一種不斷更新的魅力,這裡,同一的東西,繼續表現為新而不同的東西。

如果我們對某種事物早已有了自己的看法,那麼,對這種事物所產生的新觀點,自然會採取一種防衛性和消極性的態度。因為,這像敵人攻入自己原先封閉的一套信念中,需要我們重新努力並表示以前的努力沒有用了。因此,凡是使我們免於錯誤的真理便好比藥物,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而且,良藥和真理只在事後發揮效力,吸收的時候並不發生效力。

這樣,我們便看到個人固執自己的錯誤,其實整個人類比這更壞。他們一旦有了某種看法,即使幾百年的經驗和教訓也難得改變它。因此,世上便有普遍而始終被人相信的錯誤(哲學詩畫認為中國古代傳統中遺留下來的某些固執而偏執、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迷信,就屬於此類),我們每天都看到這種錯誤,簡直數不清(這種規矩或錯誤,在中國的過年時節,表現的最為明顯)。

叔本華:極少數人思考,大多數人活在自我逃避或自我陶醉之中!


叔本華總結的人類經常犯的錯誤或思維慣性列表:

1.自殺是一種怯懦行為。

2.不相信別人的人,本身就是不誠實的。

3.價值和天才是真正謙遜的。

4.毫無見識的人是很不快樂的。

5.哲學思維可以學到,但哲學則無法學到(實際上剛剛相反)。

6.寫好的悲劇比寫好的喜劇容易。

7.懂得一點點哲學,使人離開上帝,可是,精神哲學或神學哲學則使人回到上帝。

8.知識即是權力。事實到底怎麼樣?一個人可能富有知識卻根本沒有替他帶來權力,相反的,另一個人可能有無上權威卻幾乎沒有任何知識。

叔本華指出,人們一再地犯著以上這些錯誤,根本不對它們加以仔細的思考,只因為人們第一次碰到它們時發現它們非常堂皇響亮,正適合於自己愛炫耀的本性。於是,人們就一直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