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綜述:完全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經驗教訓和未來方向|熱點聚焦

藥品 設計 體育 黑巖射手 技術 動物 4月吃什麼 醫脈通心內頻道 2019-05-25
Nature子刊綜述:完全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經驗教訓和未來方向|熱點聚焦

裸金屬支架(BMS)或藥物洗脫支架(DES)置入後,支架會永久地固定在血管壁上,阻止冠狀動脈血管運動,排除了旁路移植手術的可能,並可引發長期異物反應。為了克服BMS和DES的這些侷限性,完全生物可吸收支架(BRS)應運而生。近日,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發表的一篇綜述總結了目前可獲得的BRS臨床前和臨床研究數據,以瞭解BRS與金屬DES的血管生物反應的區別,以及如何轉化為臨床結果。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BRS概述

BRS的獨特特徵是沒有長期剛性支架,允許冠狀動脈血管運動,可避免永久性金屬裝置引起的併發症,從而使血管恢復到自然狀態。

Igaki-Tamai生物可吸收支架是首個應用於人體的BRS,其由聚乳酸(PLLA)聚合物製成,厚度為170μm,無需添加藥物。Onuma Y等首次報道了Igaki-Tamai在人類中的長期隨訪結果。研究中共納入了50例患者共63處病變,置入84個支架。研究中失訪2例,1年時的靶病變血運重建(TLR)和靶血管失敗率(TVF)均為16%,5年時分別為18%和22%,10年時分別為28%和38%。血管內超聲(IVUS)顯示,多數支架於3年內消失。

1名患者於42個月後在支架置入處進行定向冠脈斑塊旋切術,組織學檢查顯示,局部新生內膜增厚,由膠原蛋白、少量肌成纖維細胞和炎性細胞組成。證據同樣表明,聚合物降解的殘留物對阿爾新藍(Alcian blue)呈陽性,與支架的蛋白多糖替代物一致,沒有炎症或異物鉅細胞反應。

另一名進行了病理分析的患者,在置入支架後11年死於非心臟原因。病理檢查發現,內膜中含有豐富的平滑肌細胞,無炎症或異物鉅細胞反應,且不存在支架,提示PLLA聚合物完全降解。

儘管這些數據顯示的早期研究結果較好,但隨著金屬DES的出現,注意力被轉移。

然而,我們對此類技術的興趣仍然很高,雅培血管公司研發了一種藥物洗脫的BRS,即Absorb BVS。其由一個可膨脹的厚度157μm的球囊組成,BRS由PLLA的主幹和PDLLA塗層組成。

2010年12月,基於ABSORB臨床試驗結果,該設備獲得了CE認證。2015年,在大型的ABSORB III臨床試驗後,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Absorb BVS的臨床應用。

然而,隨著臨床證據的積累,Absorb BVS並未獲得足夠的效力,並於2017年9月撤出市場。

BVS的臨床前數據

Absorb BVS的療效已在多種臨床前動物模型(如豬和兔子)中進行了測試。研究顯示,Absorb BVS置入後的管腔面積增加大於動物生長所引起的參考管腔面積增加,這或表明BRS的應用前景,因為BRS允許血管重構和管腔面積逐漸增加,而這在金屬支架中無法實現。

另外,BRS的降解速度或與鈣化相關。內皮細胞對血流動力學的剪切應力高度敏感。支架設計可通過改變切應力和血流動力學來影響內皮細胞的更新。然而,無論支柱高度如何,非流線型支架均會影響血液循環和低流速剪切率,並延長微粒停留時間,如圖1。

Nature子刊綜述:完全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經驗教訓和未來方向|熱點聚焦

圖1 支架形式對血流形式和內皮化的影響

BVS臨床試驗結果

包括ABSORB Ⅱ、ABSORB Ⅲ、ABSORB Japan、ABSORB China、EVERBIO Ⅱ、TROFI Ⅱ等在內的大型多中心前瞻性回顧性試驗顯示,與COCR-EES組患者相比,Absorb BVS組患者的支架內血栓風險增加,但兩組間的TLR無顯著差異(p=0.87)。2017年,AIDA-Trial試驗顯示,Absorb BVS的血栓形成率明顯高於COCR-EES。包括這七項試驗在內的大規模薈萃分析結果表明,Absorb BVS可顯著增加支架內血栓風險,尤其是晚期和極晚期支架內血栓發生率。

動物模型相關研究表明,Absorb BVS可在4年內被完全吸收,但在人類中支架的完全吸收時間尚不確定。最佳置入技術能否改善上一代Absorb BVS的療效也仍存在爭議。

此外,截至2018年4月,ART-BRS、Desolve、Fantom和Magmaris四種BRS設備已獲得CE認證,如表1。

表1 BRS的特點

Nature子刊綜述:完全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經驗教訓和未來方向|熱點聚焦

血管舒縮功能

儘管Absorb BVS存在較大缺陷,但支持者認為,應關注支架完全吸收後的結果(在動物模型中需要42個月)。獲益的首要跡象或為血管的舒縮功能恢復正常。研究表明,與COCR-EES相比,Absorb BVS置入後血管的運動更多。但目前,尚無足夠的證據表明BVS患者的血管長期運動數據較金屬支架更好。

DAPT持續時間

支架不連續、支架錯位、支架覆蓋不全、炎症、動脈粥樣硬化等為支架內血栓形成(ST)的主要影響因素。

DAPT可降低ST的發生率。AIDA和ABSORB III試驗,及之後的薈萃分析表明,與COCR-EES相比,ABSORB-BVS置入1年後,極晚期ST的發生率顯著升高。目前,這些事件是否與停用DAPT相關,仍未可知。但INVEST註冊試驗的數據顯示,大多數晚期ST患者接受阿司匹林單藥治療(83%),僅少數患者仍接受DAPT治療(17%)。ST可能發生在停用DAPT後,因此建議DAPT的持續時間可以延長到支架完全吸收為止(置入後3~4年)。然而,延長DAPT的持續時間會增加出血事件風險,因此DAPT的持續時間應根據患者個體進行仔細考慮和選擇。

下一代BRS

置入BRS或可使血管最終迴歸自然狀況,為實現該臨床結果,BRS或需進行簡單改進:①降低支架厚度;②探索新材料防止支架斷裂;③增加徑向強度,使支架後坐力最小化;④加快降解速度,早期實現血管自然運動,及與金屬支架相似的血管覆蓋率。

目前,FORTITUDE、MeRes100、Mirage、NeoVas、XINSORB、Firesorb、IBS scaffold等下一代BRS已在研發中,其目標為設計較薄的支架支柱和較小的交叉截面(即球囊近端和導管遠端之間的最大直徑)。部分產品的CT圖像和橫截面組織學圖像,如圖2。

Nature子刊綜述:完全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經驗教訓和未來方向|熱點聚焦

圖2 CT圖像和橫截面組織學圖像

結語

1. 儘管BRS應用時或存在潛在的長期獲益,如恢復冠狀動脈擴張的自然狀態似乎很有吸引力,但這些獲益尚未被證實,BRS的命運尚不確定;

2. Absorb BVS在臨床試驗中的不良結局提示,動物模型在預測人類臨床安全性方面具有侷限性;

3. 在BVS成為主流前,必須更好地瞭解支架厚度、支架覆蓋率,及其剪切力和降解時間對血栓的影響;

4. 在開始大規模人體試驗前,需確保技術的健全、試驗設計的完美,並應以堅實的科學證據為基礎。

醫脈通摘譯自:Hiroyuki Jinnouchi, Sho Torii, Atsushi Sakamoto, et al. Fully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s: lessons learned and future directions.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2019; 16: 286-304.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