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藥品 骨科 程旭 Dr特魯多 2019-08-26
"

屁股痛、腿麻,有塊肌肉受傷了

山西省中醫院 骨科

從大學解剖課到現在,我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它叫“梨狀肌”。我覺得世界上有無數比“梨”的樣子更接近這塊肌肉東西,為什麼非得叫“梨狀肌”呢?大家可以一起看一看,你吃過長這種樣子的梨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更合適的名字】

"

屁股痛、腿麻,有塊肌肉受傷了

山西省中醫院 骨科

從大學解剖課到現在,我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它叫“梨狀肌”。我覺得世界上有無數比“梨”的樣子更接近這塊肌肉東西,為什麼非得叫“梨狀肌”呢?大家可以一起看一看,你吃過長這種樣子的梨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更合適的名字】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但是,目前這塊重要的臀部肌肉,還是得叫“梨狀肌”。它就是本文的主角,是坐骨神經向下走行的必經之路,是屁股痛腿麻的“罪惡之源”。似乎,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更耳熟能詳,但是大家看一看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的關係,就知道誰才是更危險的隱患。

"

屁股痛、腿麻,有塊肌肉受傷了

山西省中醫院 骨科

從大學解剖課到現在,我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它叫“梨狀肌”。我覺得世界上有無數比“梨”的樣子更接近這塊肌肉東西,為什麼非得叫“梨狀肌”呢?大家可以一起看一看,你吃過長這種樣子的梨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更合適的名字】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但是,目前這塊重要的臀部肌肉,還是得叫“梨狀肌”。它就是本文的主角,是坐骨神經向下走行的必經之路,是屁股痛腿麻的“罪惡之源”。似乎,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更耳熟能詳,但是大家看一看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的關係,就知道誰才是更危險的隱患。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梨狀肌是位於臀部深處的一塊三角形的肌肉,像一塊創可貼一樣封住了骨盆——你可以想象它的前方是盆腔,後方是屁股。而坐骨神經呢,從腰上發出匯聚後進入盆腔,要向後穿出進入臀部並向下肢走行時,封閉盆腔上就必然留著一個缺口讓坐骨神經穿出去。也就是所謂的坐骨神經出口。而梨狀肌就是這個出口的護欄。大家想象一下那種隨處可見的拐來拐去的S形欄杆,是不是很煩?沒錯,坐骨神經也很煩。

"

屁股痛、腿麻,有塊肌肉受傷了

山西省中醫院 骨科

從大學解剖課到現在,我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它叫“梨狀肌”。我覺得世界上有無數比“梨”的樣子更接近這塊肌肉東西,為什麼非得叫“梨狀肌”呢?大家可以一起看一看,你吃過長這種樣子的梨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更合適的名字】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但是,目前這塊重要的臀部肌肉,還是得叫“梨狀肌”。它就是本文的主角,是坐骨神經向下走行的必經之路,是屁股痛腿麻的“罪惡之源”。似乎,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更耳熟能詳,但是大家看一看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的關係,就知道誰才是更危險的隱患。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梨狀肌是位於臀部深處的一塊三角形的肌肉,像一塊創可貼一樣封住了骨盆——你可以想象它的前方是盆腔,後方是屁股。而坐骨神經呢,從腰上發出匯聚後進入盆腔,要向後穿出進入臀部並向下肢走行時,封閉盆腔上就必然留著一個缺口讓坐骨神經穿出去。也就是所謂的坐骨神經出口。而梨狀肌就是這個出口的護欄。大家想象一下那種隨處可見的拐來拐去的S形欄杆,是不是很煩?沒錯,坐骨神經也很煩。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大多數人的坐骨神經會貼著梨狀肌的下緣出去,有一部分人的坐骨神經會直接穿過梨狀肌的肚子出坐骨出去,這就叫坐骨神經走行變異。但是,不管怎麼走行,梨狀肌都是坐骨神經的一個關隘。梨狀肌一旦出現損傷、炎性、腫脹、攣縮,首先帶來的問題就是卡壓坐骨神經,出現屁股痛、大腿、小腿麻木、刺痛的症狀。這就是所謂“梨狀肌綜合徵”的發病機理。還要補充的一點是,不僅是坐骨神經,陰部神經和血管也從這兒過,梨狀肌綜合徵也會造成陰部神經的卡壓,出現性交疼痛。但是,陰部神經不像坐骨神經那麼粗壯,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所以陰部神經卡壓出現相應症狀的發生率是不確定的,可以說看運氣吧!

"

屁股痛、腿麻,有塊肌肉受傷了

山西省中醫院 骨科

從大學解剖課到現在,我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它叫“梨狀肌”。我覺得世界上有無數比“梨”的樣子更接近這塊肌肉東西,為什麼非得叫“梨狀肌”呢?大家可以一起看一看,你吃過長這種樣子的梨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更合適的名字】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但是,目前這塊重要的臀部肌肉,還是得叫“梨狀肌”。它就是本文的主角,是坐骨神經向下走行的必經之路,是屁股痛腿麻的“罪惡之源”。似乎,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更耳熟能詳,但是大家看一看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的關係,就知道誰才是更危險的隱患。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梨狀肌是位於臀部深處的一塊三角形的肌肉,像一塊創可貼一樣封住了骨盆——你可以想象它的前方是盆腔,後方是屁股。而坐骨神經呢,從腰上發出匯聚後進入盆腔,要向後穿出進入臀部並向下肢走行時,封閉盆腔上就必然留著一個缺口讓坐骨神經穿出去。也就是所謂的坐骨神經出口。而梨狀肌就是這個出口的護欄。大家想象一下那種隨處可見的拐來拐去的S形欄杆,是不是很煩?沒錯,坐骨神經也很煩。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大多數人的坐骨神經會貼著梨狀肌的下緣出去,有一部分人的坐骨神經會直接穿過梨狀肌的肚子出坐骨出去,這就叫坐骨神經走行變異。但是,不管怎麼走行,梨狀肌都是坐骨神經的一個關隘。梨狀肌一旦出現損傷、炎性、腫脹、攣縮,首先帶來的問題就是卡壓坐骨神經,出現屁股痛、大腿、小腿麻木、刺痛的症狀。這就是所謂“梨狀肌綜合徵”的發病機理。還要補充的一點是,不僅是坐骨神經,陰部神經和血管也從這兒過,梨狀肌綜合徵也會造成陰部神經的卡壓,出現性交疼痛。但是,陰部神經不像坐骨神經那麼粗壯,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所以陰部神經卡壓出現相應症狀的發生率是不確定的,可以說看運氣吧!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梨狀肌是怎麼傷的呢?有時是外傷,譬如突然的姿勢改變,如跨越動作、下蹲位突然站立、或肩扛重物下蹲、髖關節急劇外旋等,引起梨狀肌猛烈收縮而損傷。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由於長期坐硬座、過度勞累或夜間受涼,引起的梨狀肌慢性損傷、炎性腫脹。譬如,一項專門針對梨狀肌綜合徵發生原因的研究,發現61.5%的患者有不良坐姿習慣,19.2%的患者有長期蹲坐習慣,30.7%的患者有長期盤腿而坐的習慣,7.7%的患者有臀部口袋放置錢包等物品(咯屁股)的習慣。

"

屁股痛、腿麻,有塊肌肉受傷了

山西省中醫院 骨科

從大學解剖課到現在,我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它叫“梨狀肌”。我覺得世界上有無數比“梨”的樣子更接近這塊肌肉東西,為什麼非得叫“梨狀肌”呢?大家可以一起看一看,你吃過長這種樣子的梨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更合適的名字】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但是,目前這塊重要的臀部肌肉,還是得叫“梨狀肌”。它就是本文的主角,是坐骨神經向下走行的必經之路,是屁股痛腿麻的“罪惡之源”。似乎,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更耳熟能詳,但是大家看一看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的關係,就知道誰才是更危險的隱患。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梨狀肌是位於臀部深處的一塊三角形的肌肉,像一塊創可貼一樣封住了骨盆——你可以想象它的前方是盆腔,後方是屁股。而坐骨神經呢,從腰上發出匯聚後進入盆腔,要向後穿出進入臀部並向下肢走行時,封閉盆腔上就必然留著一個缺口讓坐骨神經穿出去。也就是所謂的坐骨神經出口。而梨狀肌就是這個出口的護欄。大家想象一下那種隨處可見的拐來拐去的S形欄杆,是不是很煩?沒錯,坐骨神經也很煩。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大多數人的坐骨神經會貼著梨狀肌的下緣出去,有一部分人的坐骨神經會直接穿過梨狀肌的肚子出坐骨出去,這就叫坐骨神經走行變異。但是,不管怎麼走行,梨狀肌都是坐骨神經的一個關隘。梨狀肌一旦出現損傷、炎性、腫脹、攣縮,首先帶來的問題就是卡壓坐骨神經,出現屁股痛、大腿、小腿麻木、刺痛的症狀。這就是所謂“梨狀肌綜合徵”的發病機理。還要補充的一點是,不僅是坐骨神經,陰部神經和血管也從這兒過,梨狀肌綜合徵也會造成陰部神經的卡壓,出現性交疼痛。但是,陰部神經不像坐骨神經那麼粗壯,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所以陰部神經卡壓出現相應症狀的發生率是不確定的,可以說看運氣吧!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梨狀肌是怎麼傷的呢?有時是外傷,譬如突然的姿勢改變,如跨越動作、下蹲位突然站立、或肩扛重物下蹲、髖關節急劇外旋等,引起梨狀肌猛烈收縮而損傷。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由於長期坐硬座、過度勞累或夜間受涼,引起的梨狀肌慢性損傷、炎性腫脹。譬如,一項專門針對梨狀肌綜合徵發生原因的研究,發現61.5%的患者有不良坐姿習慣,19.2%的患者有長期蹲坐習慣,30.7%的患者有長期盤腿而坐的習慣,7.7%的患者有臀部口袋放置錢包等物品(咯屁股)的習慣。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一般來說,女性更容易損傷梨狀肌。因為相對於下肢的寬度,女性的骨盆比男性寬(女性下半身是倒三角狀,男性是直筒狀),梨狀肌長期處於一個比較緊張的狀態。

"

屁股痛、腿麻,有塊肌肉受傷了

山西省中醫院 骨科

從大學解剖課到現在,我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它叫“梨狀肌”。我覺得世界上有無數比“梨”的樣子更接近這塊肌肉東西,為什麼非得叫“梨狀肌”呢?大家可以一起看一看,你吃過長這種樣子的梨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更合適的名字】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但是,目前這塊重要的臀部肌肉,還是得叫“梨狀肌”。它就是本文的主角,是坐骨神經向下走行的必經之路,是屁股痛腿麻的“罪惡之源”。似乎,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更耳熟能詳,但是大家看一看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的關係,就知道誰才是更危險的隱患。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梨狀肌是位於臀部深處的一塊三角形的肌肉,像一塊創可貼一樣封住了骨盆——你可以想象它的前方是盆腔,後方是屁股。而坐骨神經呢,從腰上發出匯聚後進入盆腔,要向後穿出進入臀部並向下肢走行時,封閉盆腔上就必然留著一個缺口讓坐骨神經穿出去。也就是所謂的坐骨神經出口。而梨狀肌就是這個出口的護欄。大家想象一下那種隨處可見的拐來拐去的S形欄杆,是不是很煩?沒錯,坐骨神經也很煩。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大多數人的坐骨神經會貼著梨狀肌的下緣出去,有一部分人的坐骨神經會直接穿過梨狀肌的肚子出坐骨出去,這就叫坐骨神經走行變異。但是,不管怎麼走行,梨狀肌都是坐骨神經的一個關隘。梨狀肌一旦出現損傷、炎性、腫脹、攣縮,首先帶來的問題就是卡壓坐骨神經,出現屁股痛、大腿、小腿麻木、刺痛的症狀。這就是所謂“梨狀肌綜合徵”的發病機理。還要補充的一點是,不僅是坐骨神經,陰部神經和血管也從這兒過,梨狀肌綜合徵也會造成陰部神經的卡壓,出現性交疼痛。但是,陰部神經不像坐骨神經那麼粗壯,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所以陰部神經卡壓出現相應症狀的發生率是不確定的,可以說看運氣吧!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梨狀肌是怎麼傷的呢?有時是外傷,譬如突然的姿勢改變,如跨越動作、下蹲位突然站立、或肩扛重物下蹲、髖關節急劇外旋等,引起梨狀肌猛烈收縮而損傷。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由於長期坐硬座、過度勞累或夜間受涼,引起的梨狀肌慢性損傷、炎性腫脹。譬如,一項專門針對梨狀肌綜合徵發生原因的研究,發現61.5%的患者有不良坐姿習慣,19.2%的患者有長期蹲坐習慣,30.7%的患者有長期盤腿而坐的習慣,7.7%的患者有臀部口袋放置錢包等物品(咯屁股)的習慣。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一般來說,女性更容易損傷梨狀肌。因為相對於下肢的寬度,女性的骨盆比男性寬(女性下半身是倒三角狀,男性是直筒狀),梨狀肌長期處於一個比較緊張的狀態。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梨狀肌的重要性是Yeoman教授在1928年首先提出的。1947年由Robinson教授正式提出了“Piriformis syndrome(梨狀肌綜合徵)”的概念。它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屁股痛、腰痛以及腹股溝、盆腔的疼痛,坐久了尤其明顯,有時候會合並性交疼痛的問題。往往會導致大腿後側的刺痛、麻木,行走困難。同側的小腿內旋時疼痛加重,譬如盤腿。有時可以在臀部摸到“香腸”狀的組織,這就痙攣的梨狀肌。還有一個特徵,梨狀肌綜合徵的患者,走路時習慣角往外撇,這樣可以放鬆梨狀肌以緩解疼痛,這叫“止痛步態”。病史較長的人,會出現屁股比較塌(臀肌萎縮)和長短腿的問題。

治療方面,藥物主要是兩種:用於控制疼痛的非甾體類抗炎藥和用於緩解梨狀肌痙攣的肌鬆藥。類固醇藥物局部封閉的作用也是比較明確的。

梨狀肌綜合徵是一個很適合手法治療的疾病,具體手法也很簡單易學,可以教給大家:需要趴著放鬆,腳踝下面可以墊一點東西有助於腰臀部肌肉放鬆。我們需要仔細的辨別、觸摸梨狀肌的位置,非醫學專業朋友需要仔細看看圖。常用的手法有以下幾種:

揉推法:雙手交叉用力揉按臀部痛點,致發熱舒適感為佳。

彈撥點撥法:雙手拇指相疊壓在鈍厚或變硬的梨狀肌部位用力深壓並來回撥動,注意彈撥方向應與梨狀肌纖維方向垂直。一般彈撥10-20次左右,專業的治療時會用肘尖替代以更有力量。

按壓法 :雙手交叉深壓痛點1min左右。以上手法可循序進行。

手法治療結束後,雙手握住患者的腳踝,稍稍用力做小幅度的牽拉(拽腿)10次左右。

"

屁股痛、腿麻,有塊肌肉受傷了

山西省中醫院 骨科

從大學解剖課到現在,我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它叫“梨狀肌”。我覺得世界上有無數比“梨”的樣子更接近這塊肌肉東西,為什麼非得叫“梨狀肌”呢?大家可以一起看一看,你吃過長這種樣子的梨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更合適的名字】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但是,目前這塊重要的臀部肌肉,還是得叫“梨狀肌”。它就是本文的主角,是坐骨神經向下走行的必經之路,是屁股痛腿麻的“罪惡之源”。似乎,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更耳熟能詳,但是大家看一看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的關係,就知道誰才是更危險的隱患。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梨狀肌是位於臀部深處的一塊三角形的肌肉,像一塊創可貼一樣封住了骨盆——你可以想象它的前方是盆腔,後方是屁股。而坐骨神經呢,從腰上發出匯聚後進入盆腔,要向後穿出進入臀部並向下肢走行時,封閉盆腔上就必然留著一個缺口讓坐骨神經穿出去。也就是所謂的坐骨神經出口。而梨狀肌就是這個出口的護欄。大家想象一下那種隨處可見的拐來拐去的S形欄杆,是不是很煩?沒錯,坐骨神經也很煩。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大多數人的坐骨神經會貼著梨狀肌的下緣出去,有一部分人的坐骨神經會直接穿過梨狀肌的肚子出坐骨出去,這就叫坐骨神經走行變異。但是,不管怎麼走行,梨狀肌都是坐骨神經的一個關隘。梨狀肌一旦出現損傷、炎性、腫脹、攣縮,首先帶來的問題就是卡壓坐骨神經,出現屁股痛、大腿、小腿麻木、刺痛的症狀。這就是所謂“梨狀肌綜合徵”的發病機理。還要補充的一點是,不僅是坐骨神經,陰部神經和血管也從這兒過,梨狀肌綜合徵也會造成陰部神經的卡壓,出現性交疼痛。但是,陰部神經不像坐骨神經那麼粗壯,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所以陰部神經卡壓出現相應症狀的發生率是不確定的,可以說看運氣吧!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梨狀肌是怎麼傷的呢?有時是外傷,譬如突然的姿勢改變,如跨越動作、下蹲位突然站立、或肩扛重物下蹲、髖關節急劇外旋等,引起梨狀肌猛烈收縮而損傷。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由於長期坐硬座、過度勞累或夜間受涼,引起的梨狀肌慢性損傷、炎性腫脹。譬如,一項專門針對梨狀肌綜合徵發生原因的研究,發現61.5%的患者有不良坐姿習慣,19.2%的患者有長期蹲坐習慣,30.7%的患者有長期盤腿而坐的習慣,7.7%的患者有臀部口袋放置錢包等物品(咯屁股)的習慣。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一般來說,女性更容易損傷梨狀肌。因為相對於下肢的寬度,女性的骨盆比男性寬(女性下半身是倒三角狀,男性是直筒狀),梨狀肌長期處於一個比較緊張的狀態。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梨狀肌的重要性是Yeoman教授在1928年首先提出的。1947年由Robinson教授正式提出了“Piriformis syndrome(梨狀肌綜合徵)”的概念。它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屁股痛、腰痛以及腹股溝、盆腔的疼痛,坐久了尤其明顯,有時候會合並性交疼痛的問題。往往會導致大腿後側的刺痛、麻木,行走困難。同側的小腿內旋時疼痛加重,譬如盤腿。有時可以在臀部摸到“香腸”狀的組織,這就痙攣的梨狀肌。還有一個特徵,梨狀肌綜合徵的患者,走路時習慣角往外撇,這樣可以放鬆梨狀肌以緩解疼痛,這叫“止痛步態”。病史較長的人,會出現屁股比較塌(臀肌萎縮)和長短腿的問題。

治療方面,藥物主要是兩種:用於控制疼痛的非甾體類抗炎藥和用於緩解梨狀肌痙攣的肌鬆藥。類固醇藥物局部封閉的作用也是比較明確的。

梨狀肌綜合徵是一個很適合手法治療的疾病,具體手法也很簡單易學,可以教給大家:需要趴著放鬆,腳踝下面可以墊一點東西有助於腰臀部肌肉放鬆。我們需要仔細的辨別、觸摸梨狀肌的位置,非醫學專業朋友需要仔細看看圖。常用的手法有以下幾種:

揉推法:雙手交叉用力揉按臀部痛點,致發熱舒適感為佳。

彈撥點撥法:雙手拇指相疊壓在鈍厚或變硬的梨狀肌部位用力深壓並來回撥動,注意彈撥方向應與梨狀肌纖維方向垂直。一般彈撥10-20次左右,專業的治療時會用肘尖替代以更有力量。

按壓法 :雙手交叉深壓痛點1min左右。以上手法可循序進行。

手法治療結束後,雙手握住患者的腳踝,稍稍用力做小幅度的牽拉(拽腿)10次左右。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如果你實在信不過你的朋友,有一種自我牽伸梨狀肌的方法,效果也不錯:

以右側梨狀肌綜合徵為例,坐在椅邊緣,把右踝搭在左膝上,保持脊柱伸直。這時候屈曲髖關節(注意保持腰挺直,不要彎腰),直到感覺臀部深部肌肉(梨狀肌)受到牽伸,保持數秒後放鬆。

"

屁股痛、腿麻,有塊肌肉受傷了

山西省中醫院 骨科

從大學解剖課到現在,我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它叫“梨狀肌”。我覺得世界上有無數比“梨”的樣子更接近這塊肌肉東西,為什麼非得叫“梨狀肌”呢?大家可以一起看一看,你吃過長這種樣子的梨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更合適的名字】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但是,目前這塊重要的臀部肌肉,還是得叫“梨狀肌”。它就是本文的主角,是坐骨神經向下走行的必經之路,是屁股痛腿麻的“罪惡之源”。似乎,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更耳熟能詳,但是大家看一看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的關係,就知道誰才是更危險的隱患。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梨狀肌是位於臀部深處的一塊三角形的肌肉,像一塊創可貼一樣封住了骨盆——你可以想象它的前方是盆腔,後方是屁股。而坐骨神經呢,從腰上發出匯聚後進入盆腔,要向後穿出進入臀部並向下肢走行時,封閉盆腔上就必然留著一個缺口讓坐骨神經穿出去。也就是所謂的坐骨神經出口。而梨狀肌就是這個出口的護欄。大家想象一下那種隨處可見的拐來拐去的S形欄杆,是不是很煩?沒錯,坐骨神經也很煩。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大多數人的坐骨神經會貼著梨狀肌的下緣出去,有一部分人的坐骨神經會直接穿過梨狀肌的肚子出坐骨出去,這就叫坐骨神經走行變異。但是,不管怎麼走行,梨狀肌都是坐骨神經的一個關隘。梨狀肌一旦出現損傷、炎性、腫脹、攣縮,首先帶來的問題就是卡壓坐骨神經,出現屁股痛、大腿、小腿麻木、刺痛的症狀。這就是所謂“梨狀肌綜合徵”的發病機理。還要補充的一點是,不僅是坐骨神經,陰部神經和血管也從這兒過,梨狀肌綜合徵也會造成陰部神經的卡壓,出現性交疼痛。但是,陰部神經不像坐骨神經那麼粗壯,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所以陰部神經卡壓出現相應症狀的發生率是不確定的,可以說看運氣吧!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梨狀肌是怎麼傷的呢?有時是外傷,譬如突然的姿勢改變,如跨越動作、下蹲位突然站立、或肩扛重物下蹲、髖關節急劇外旋等,引起梨狀肌猛烈收縮而損傷。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由於長期坐硬座、過度勞累或夜間受涼,引起的梨狀肌慢性損傷、炎性腫脹。譬如,一項專門針對梨狀肌綜合徵發生原因的研究,發現61.5%的患者有不良坐姿習慣,19.2%的患者有長期蹲坐習慣,30.7%的患者有長期盤腿而坐的習慣,7.7%的患者有臀部口袋放置錢包等物品(咯屁股)的習慣。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一般來說,女性更容易損傷梨狀肌。因為相對於下肢的寬度,女性的骨盆比男性寬(女性下半身是倒三角狀,男性是直筒狀),梨狀肌長期處於一個比較緊張的狀態。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梨狀肌的重要性是Yeoman教授在1928年首先提出的。1947年由Robinson教授正式提出了“Piriformis syndrome(梨狀肌綜合徵)”的概念。它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屁股痛、腰痛以及腹股溝、盆腔的疼痛,坐久了尤其明顯,有時候會合並性交疼痛的問題。往往會導致大腿後側的刺痛、麻木,行走困難。同側的小腿內旋時疼痛加重,譬如盤腿。有時可以在臀部摸到“香腸”狀的組織,這就痙攣的梨狀肌。還有一個特徵,梨狀肌綜合徵的患者,走路時習慣角往外撇,這樣可以放鬆梨狀肌以緩解疼痛,這叫“止痛步態”。病史較長的人,會出現屁股比較塌(臀肌萎縮)和長短腿的問題。

治療方面,藥物主要是兩種:用於控制疼痛的非甾體類抗炎藥和用於緩解梨狀肌痙攣的肌鬆藥。類固醇藥物局部封閉的作用也是比較明確的。

梨狀肌綜合徵是一個很適合手法治療的疾病,具體手法也很簡單易學,可以教給大家:需要趴著放鬆,腳踝下面可以墊一點東西有助於腰臀部肌肉放鬆。我們需要仔細的辨別、觸摸梨狀肌的位置,非醫學專業朋友需要仔細看看圖。常用的手法有以下幾種:

揉推法:雙手交叉用力揉按臀部痛點,致發熱舒適感為佳。

彈撥點撥法:雙手拇指相疊壓在鈍厚或變硬的梨狀肌部位用力深壓並來回撥動,注意彈撥方向應與梨狀肌纖維方向垂直。一般彈撥10-20次左右,專業的治療時會用肘尖替代以更有力量。

按壓法 :雙手交叉深壓痛點1min左右。以上手法可循序進行。

手法治療結束後,雙手握住患者的腳踝,稍稍用力做小幅度的牽拉(拽腿)10次左右。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如果你實在信不過你的朋友,有一種自我牽伸梨狀肌的方法,效果也不錯:

以右側梨狀肌綜合徵為例,坐在椅邊緣,把右踝搭在左膝上,保持脊柱伸直。這時候屈曲髖關節(注意保持腰挺直,不要彎腰),直到感覺臀部深部肌肉(梨狀肌)受到牽伸,保持數秒後放鬆。

梨狀肌的功過是非:它比腰間盤更容易壓倒神經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

1. 程旭.梨狀肌綜合徵相關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

2. 黃志發.梨狀肌出口綜合徵的病因學研究[J].中華醫學雜誌.

3. 白雪斌.梨狀肌綜合徵患者下肢姿勢評估與康復的效果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