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28歲吳謹言:28歲,就是面對未知

你有沒有發現:

28歲,是個尷尬的年紀。

27歲的慌張,你已經捱了過去。

30歲的酸爽,還沒顧上找你。

一個讀者說,去年 27 歲結了婚,今年工資漲到 16 k,也開始帶團隊了。

覺得生活漸漸穩定了。

但,細細一想,又隱隱覺得 28 了,真正的生活就要找上門來了——

比如除了房貸和養家,他開始每個月給爸媽打錢了;

看著爸媽和自己的體檢報告,覺得保險該早早買了……


用四個字形容就是:

穩中帶慌。

上一秒還享受著能掌控自己的樂趣。

下一秒想起將要面對的事,腦子發麻。

28 歲 ,一方面,你對自己的掌控感,越來越強;

但另一方面,你對生活的失控感,也越來越強——

家庭方面。

穩的,是 28 歲已經給爸媽買了房:

“我覺得長大了一點點,是從經濟獨立開始的。

去年給爸媽買了一套房,還想給他們買更好的。”

慌的,是要面對親人老去這樣的未知:

“這次過年回家以後,奶奶有點老年痴呆,很多次她看見我,覺得我是我姐,我姐是我。對不上號了。”

感情方面。

穩的,是 28 歲相信自己能追到喜歡的人:

別人沒那麼喜歡我,那我就一定要去追別人。”

慌的,是不確定自己 30 歲以後能不能遇到:

“40 歲會不會晚啊?女人不能到 40 還不生吧。”

事業方面。

穩的,是 28 歲遇到了自己的事業:

“27歲時遇到了非常好的機會,覺得自己跟換了個人一樣。”

慌的,是 30 歲自己要面對更大的競爭:

“總會有更多 20 歲的新人要出來。”

今年,第一批 90 後剛過了 28 ,離 30 就差兩步了。

但就是這兩步,跨起來很費勁。

其實 28 歲的穩,是我們剛畢業時,想象的生活,這時有結果了。

工作、生活,漸漸穩定——

“28歲就是比剛入職的23、24歲有經驗、一定收入積累以及輕熟女魅力。”

“28歲,未婚,在成都工作,年收入20萬+,去年開了一家小公司,起步期。”

“28 歲,從沒有一家客戶做到現在一年幾千萬的業務,不算很有成就。

但收入早已遠遠超過了剛畢業時定的 10000+ 的目標。”

青春時期的生活,告一段落。

你的努力,水落石出。

這結果是你應得的。

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去年大火的《延禧攻略》。

27 歲《延禧攻略》前,飾演魏瓔珞的吳謹言——

瘋狂跑劇組,雖然老演員告訴她:

“沒用,沒有一個演員的角色是通過跑劇組拿來的。”


最難時她逛超市,買了一包洗衣液,一個 50 塊的泡腳盆,一些零食小吃。付錢時,提醒她餘額不足。


一查,卡上只有 200 元。

專訪28歲吳謹言:28歲,就是面對未知


雖然演《無問西東》,只出現了 15 秒;

演《老炮兒》裡的女大學生,也是幾秒。

她經常等在片場。

“覺得沒有改天,改天就沒有機會了,一定要現在”。

她是幸運的一個。

28 歲的現在,吳謹言雖然越來越忙了。

“起得比雞早,下班比狗晚。”

但她說,忙,就是有機會。

就是對自己越來越有掌控。

“經濟能力好了,可以給爸媽買房子。去年買一套,但我覺得還可以給他們更好的。”


專訪28歲吳謹言:28歲,就是面對未知


幾千萬的女孩,她從人群中,闖了出來。

20 多歲受到的生存上的威脅,28 歲的她再也不會有了。

這是努力之後, 28 歲的穩。

但你結束了什麼,就會面臨新的什麼。


28 歲穩中帶慌,是因為離這樣的生活真相只有一步之遙——

那些你以前聽說的誰失戀了,誰生病去世了,誰創業失敗了……

這些所有聽來的難事,在接下來的生活中,會一股腦的找到你。

豆瓣上有一個熱門話題叫“ 30 歲才發現的生活真相”:

有人獨自一人做手術,自己簽了麻醉同意書。

醫生看到她沒有家屬陪同,擔憂得變了臉色。爸爸前幾年患癌去世,她不想再讓家裡擔心。

有人結束了長跑的戀情,停止彼此疲倦的猜忌和爭吵。

有人分手了,和朋友開的咖啡店也關閉了。

她問自己:不會比這更糟糕了不是嗎?

就是 28 歲你本來以為生活已經趨於穩定,逐漸變好了。

但有些事好像會給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28 歲的吳謹言,雖然在《延禧攻略》後,對自己有了掌控感。

但她姥爺在《延禧攻略》開播前半年,去世了。

她姥姥說,要是姥爺能看在電視上看到就好了。

吳謹言聽完就忍不住哭。

去年回家,她奶奶也得了老年痴呆。

只知道有個孫女叫謹言,但總是認錯人。

專訪28歲吳謹言:28歲,就是面對未知


而且不止身邊的親人在衰老、離開。

“像以前,覺得自己素顏挺好看的,現在一天不化妝就急。”

成長過後,衰老直接來了。

專訪28歲吳謹言:28歲,就是面對未知


這時候你發現,20多歲經歷的生存的苦——

工資低,吃不起飯,負擔不起房租。

這些,剛剛過去。

我們不再像畢業時那樣手足無措。

但 30 歲要面對的生活的難——

你不再年輕了;

你要開始考慮結婚、生子;

你要想好什麼時候穩定下來;

同時,父母也見一次,就老一次。

對於 28 歲的你來說,這些,都要找上門了。

每一個七年,我們都會成長一次。

真正讓 28 歲的我們穩中帶慌的,是沒成長出一個自己滿意的好結果。

有個叫《人生七年》的紀錄片,B站上有一條評論寫的特別好,簡直觸目驚心。

“21 歲的時候她嫁了人28歲的時候已經變成了兩個孩子的母親。

35 歲那一年,父親去世,這一年的她好像一下子比從前老了很多。

我看著她,覺得這個人的人生裡不會再有大事發生了。”

20 出頭大學剛畢業,設想過很多未來,這七年不管你願不願意,都在變化、成長。

但人生第 4 個七年時,我們會看到自己年輕時的雄心,在這個時候,沒有好的結果。

反而要面對越來越多的生活真相——

“28 歲那年去參加了朋友介紹的一個面試,考官坐我正對面。

面試結束時問我是不是有甲狀腺結節?之後做了B超,再做活檢,確診了。

那一刻覺得天都塌下來了,本來覺得美好人生剛要開始,這時候卻像是要結束了。”

“快 30 了,連續創業失敗,銀行欠款百萬,十幾張信用卡刷光,無數小額貸款待還。

東拼西湊了五萬元搞期貨,每個月的收益必須跑贏利息,隨時可能破產。”

面對這些真相,你沒有了人生第3個七年,那種衝勁兒。

不得不開始謹慎做選擇了——

是不是要找個安穩的工作?

是不是要找個好的歸宿?

吳謹言和朋友聊天時說,當身邊的人都趨於穩定的生活,你就會猶豫:

是選擇一個安穩的、有戶口的、有保證的、有證的;

還是去選擇一個什麼都未知的。

專訪28歲吳謹言:28歲,就是面對未知


如何度過穩中帶慌的 28 歲?

我覺得是學會忙起來。

“28 歲了,想在30歲之前考了駕照。

重新學習英語,把畫畫發展成第二職業,開始旅遊。

雖然有些事情看似晚了,但只要開始就永遠不晚。”

“28 歲時,從工作了很多年的地產公司辭職,決定創業。

辭職報告剛遞上去,就發現懷孕了,但慾望升起來,很難壓下去。還是辭了。今年拿到一座院子,在本地一座山上,租下了一座院子,開始打造。想要給大家一個竹籬桃源模樣的地方。”

忙,就還可以有很多憧憬。

吳謹言知道親人會漸漸離去,知道越來越多的年輕女孩會出現,但依舊相信未來是好的:

“38 歲,我想去學紐約大學的什麼哲學系、心理研究學系。

我喜歡一些新鮮的和未知的。”

專訪28歲吳謹言:28歲,就是面對未知


年紀大一年,就有一年的好處。

28 歲以後的生活我們無法預知。

但回顧 28 歲以前。

想想過去自己是怎麼走過低谷,又是怎麼贏得高光的。

這 28 年的經歷,會讓你覺得,30 歲將要到來的,沒什麼好怕的。

你知道自己怎麼走來的,就知道自己怎麼走下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