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

梁山好漢受招安後,連續征討遼國、田虎、王慶,三場大戰役全都獲勝,且108將不損一人,雖然情節多是虛構,但讀者就是喜歡這種“英雄不死”的狀態。可是之後發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讓梁山好漢丟掉了不死的“金鐘罩”。

"

梁山好漢受招安後,連續征討遼國、田虎、王慶,三場大戰役全都獲勝,且108將不損一人,雖然情節多是虛構,但讀者就是喜歡這種“英雄不死”的狀態。可是之後發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讓梁山好漢丟掉了不死的“金鐘罩”。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這件小事就是“燕青射雁”,事情雖小卻是一百單八將命運轉折的重大里程碑。

當時,宋江正率領兵馬走到一個叫做秋林渡(也有版本做雙林渡)的地方,宋江正在馬上觀賞山景,突然看到天空中一群大雁,隊形散亂,高低亂飛,哀鳴陣陣,又聽見前面軍兵陣陣喝彩,便差人去問緣由。原來是燕青初學射箭,看到天空有大雁經過,隨手便射,沒想到箭無虛發,一下就射下來數十隻。

"

梁山好漢受招安後,連續征討遼國、田虎、王慶,三場大戰役全都獲勝,且108將不損一人,雖然情節多是虛構,但讀者就是喜歡這種“英雄不死”的狀態。可是之後發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讓梁山好漢丟掉了不死的“金鐘罩”。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這件小事就是“燕青射雁”,事情雖小卻是一百單八將命運轉折的重大里程碑。

當時,宋江正率領兵馬走到一個叫做秋林渡(也有版本做雙林渡)的地方,宋江正在馬上觀賞山景,突然看到天空中一群大雁,隊形散亂,高低亂飛,哀鳴陣陣,又聽見前面軍兵陣陣喝彩,便差人去問緣由。原來是燕青初學射箭,看到天空有大雁經過,隨手便射,沒想到箭無虛發,一下就射下來數十隻。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按理說作為一員將官,燕青初學射箭便有如此技藝,理應得到宋江稱讚才是,可宋江卻很不開心,把他叫過來大批一頓:

“為軍的人,學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親是你能處。我想賓鴻避寒,離了天山,銜蘆過關,趁江南地,求食稻樑,初春方回。此賓鴻仁義之禽,或數十,或三五十隻,遞相謙讓,尊者在前,卑者在後,次序而飛,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當更之報。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此禽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備:空中遙見死雁,盡有哀鳴之意,失伴孤雁,並無侵犯,此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為義也;依次而飛,不越前後,此為禮也;預避鷹鵰,銜蘆過關,此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來,此為信也。此禽五常足備之物,豈忍害之。”

宋江這一番長篇大套的說教完全就是一篇“大雁贊”!

"

梁山好漢受招安後,連續征討遼國、田虎、王慶,三場大戰役全都獲勝,且108將不損一人,雖然情節多是虛構,但讀者就是喜歡這種“英雄不死”的狀態。可是之後發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讓梁山好漢丟掉了不死的“金鐘罩”。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這件小事就是“燕青射雁”,事情雖小卻是一百單八將命運轉折的重大里程碑。

當時,宋江正率領兵馬走到一個叫做秋林渡(也有版本做雙林渡)的地方,宋江正在馬上觀賞山景,突然看到天空中一群大雁,隊形散亂,高低亂飛,哀鳴陣陣,又聽見前面軍兵陣陣喝彩,便差人去問緣由。原來是燕青初學射箭,看到天空有大雁經過,隨手便射,沒想到箭無虛發,一下就射下來數十隻。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按理說作為一員將官,燕青初學射箭便有如此技藝,理應得到宋江稱讚才是,可宋江卻很不開心,把他叫過來大批一頓:

“為軍的人,學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親是你能處。我想賓鴻避寒,離了天山,銜蘆過關,趁江南地,求食稻樑,初春方回。此賓鴻仁義之禽,或數十,或三五十隻,遞相謙讓,尊者在前,卑者在後,次序而飛,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當更之報。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此禽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備:空中遙見死雁,盡有哀鳴之意,失伴孤雁,並無侵犯,此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為義也;依次而飛,不越前後,此為禮也;預避鷹鵰,銜蘆過關,此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來,此為信也。此禽五常足備之物,豈忍害之。”

宋江這一番長篇大套的說教完全就是一篇“大雁贊”!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大雁講究尊卑,遵守秩序;南來北往,準時準點;仁、義、禮、智、信五德俱全。這哪是大雁,這分明就是仁人君子。

也許看到這兒,“宋江黑粉兒”已按捺不住,會說他來“假仁假義”一套,然而筆者認為,這段話確實是宋江的肺腑之言,正應其綽號“呼保義”,所以把個燕青說得“默默無語,悔罪不及”。

"

梁山好漢受招安後,連續征討遼國、田虎、王慶,三場大戰役全都獲勝,且108將不損一人,雖然情節多是虛構,但讀者就是喜歡這種“英雄不死”的狀態。可是之後發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讓梁山好漢丟掉了不死的“金鐘罩”。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這件小事就是“燕青射雁”,事情雖小卻是一百單八將命運轉折的重大里程碑。

當時,宋江正率領兵馬走到一個叫做秋林渡(也有版本做雙林渡)的地方,宋江正在馬上觀賞山景,突然看到天空中一群大雁,隊形散亂,高低亂飛,哀鳴陣陣,又聽見前面軍兵陣陣喝彩,便差人去問緣由。原來是燕青初學射箭,看到天空有大雁經過,隨手便射,沒想到箭無虛發,一下就射下來數十隻。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按理說作為一員將官,燕青初學射箭便有如此技藝,理應得到宋江稱讚才是,可宋江卻很不開心,把他叫過來大批一頓:

“為軍的人,學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親是你能處。我想賓鴻避寒,離了天山,銜蘆過關,趁江南地,求食稻樑,初春方回。此賓鴻仁義之禽,或數十,或三五十隻,遞相謙讓,尊者在前,卑者在後,次序而飛,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當更之報。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此禽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備:空中遙見死雁,盡有哀鳴之意,失伴孤雁,並無侵犯,此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為義也;依次而飛,不越前後,此為禮也;預避鷹鵰,銜蘆過關,此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來,此為信也。此禽五常足備之物,豈忍害之。”

宋江這一番長篇大套的說教完全就是一篇“大雁贊”!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大雁講究尊卑,遵守秩序;南來北往,準時準點;仁、義、禮、智、信五德俱全。這哪是大雁,這分明就是仁人君子。

也許看到這兒,“宋江黑粉兒”已按捺不住,會說他來“假仁假義”一套,然而筆者認為,這段話確實是宋江的肺腑之言,正應其綽號“呼保義”,所以把個燕青說得“默默無語,悔罪不及”。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那麼,梁山好漢平時殺人都不帶眨眼的,為什麼今天射死幾隻雁,會惹出宋江許多是非來?原來,宋江認為這是個很不好的兆頭。

這從宋江最後對燕青的說教中便可看出端倪:

天上一群鴻雁相呼而過,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卻射了那數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幾個,眾人心內如何?兄弟今後不可害此禮義之禽。

在宋江心中,大雁就相當於是梁山眾弟兄,梁山眾弟兄不就是尊卑有序,忠義守信麼。射殺大雁豈不意味著108英雄座次將遭受衝擊,梁山弟兄要遭劫難?

宋江的擔心果然沒錯,從此以後,梁山好漢在征戰方臘時損兵折將五十餘人,前後還有隱退、生病、自殺者數人,活下來的不過三十餘人。

"

梁山好漢受招安後,連續征討遼國、田虎、王慶,三場大戰役全都獲勝,且108將不損一人,雖然情節多是虛構,但讀者就是喜歡這種“英雄不死”的狀態。可是之後發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讓梁山好漢丟掉了不死的“金鐘罩”。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這件小事就是“燕青射雁”,事情雖小卻是一百單八將命運轉折的重大里程碑。

當時,宋江正率領兵馬走到一個叫做秋林渡(也有版本做雙林渡)的地方,宋江正在馬上觀賞山景,突然看到天空中一群大雁,隊形散亂,高低亂飛,哀鳴陣陣,又聽見前面軍兵陣陣喝彩,便差人去問緣由。原來是燕青初學射箭,看到天空有大雁經過,隨手便射,沒想到箭無虛發,一下就射下來數十隻。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按理說作為一員將官,燕青初學射箭便有如此技藝,理應得到宋江稱讚才是,可宋江卻很不開心,把他叫過來大批一頓:

“為軍的人,學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親是你能處。我想賓鴻避寒,離了天山,銜蘆過關,趁江南地,求食稻樑,初春方回。此賓鴻仁義之禽,或數十,或三五十隻,遞相謙讓,尊者在前,卑者在後,次序而飛,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當更之報。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此禽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備:空中遙見死雁,盡有哀鳴之意,失伴孤雁,並無侵犯,此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為義也;依次而飛,不越前後,此為禮也;預避鷹鵰,銜蘆過關,此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來,此為信也。此禽五常足備之物,豈忍害之。”

宋江這一番長篇大套的說教完全就是一篇“大雁贊”!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大雁講究尊卑,遵守秩序;南來北往,準時準點;仁、義、禮、智、信五德俱全。這哪是大雁,這分明就是仁人君子。

也許看到這兒,“宋江黑粉兒”已按捺不住,會說他來“假仁假義”一套,然而筆者認為,這段話確實是宋江的肺腑之言,正應其綽號“呼保義”,所以把個燕青說得“默默無語,悔罪不及”。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那麼,梁山好漢平時殺人都不帶眨眼的,為什麼今天射死幾隻雁,會惹出宋江許多是非來?原來,宋江認為這是個很不好的兆頭。

這從宋江最後對燕青的說教中便可看出端倪:

天上一群鴻雁相呼而過,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卻射了那數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幾個,眾人心內如何?兄弟今後不可害此禮義之禽。

在宋江心中,大雁就相當於是梁山眾弟兄,梁山眾弟兄不就是尊卑有序,忠義守信麼。射殺大雁豈不意味著108英雄座次將遭受衝擊,梁山弟兄要遭劫難?

宋江的擔心果然沒錯,從此以後,梁山好漢在征戰方臘時損兵折將五十餘人,前後還有隱退、生病、自殺者數人,活下來的不過三十餘人。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要說這燕青還是不夠聰明,竟然沒發現大哥宋江一直對大雁情有獨鍾。

梁山起造雁臺

就在梁山泊英雄聚義按天罡地煞之數排定座次之後,宋江與軍師吳用、朱武等計議:

堂上要立一面牌額,大書‘忠義堂’三字。斷金亭也換過大牌匾。前面冊立三關。忠義堂後建築雁臺一座。

書中並未交代此臺為何要叫“雁臺”,只是說各部將領會在雁臺前後駐紮聽調,也就是說這裡應該是一座點將臺,只是起了一個特別的名字。

"

梁山好漢受招安後,連續征討遼國、田虎、王慶,三場大戰役全都獲勝,且108將不損一人,雖然情節多是虛構,但讀者就是喜歡這種“英雄不死”的狀態。可是之後發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讓梁山好漢丟掉了不死的“金鐘罩”。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這件小事就是“燕青射雁”,事情雖小卻是一百單八將命運轉折的重大里程碑。

當時,宋江正率領兵馬走到一個叫做秋林渡(也有版本做雙林渡)的地方,宋江正在馬上觀賞山景,突然看到天空中一群大雁,隊形散亂,高低亂飛,哀鳴陣陣,又聽見前面軍兵陣陣喝彩,便差人去問緣由。原來是燕青初學射箭,看到天空有大雁經過,隨手便射,沒想到箭無虛發,一下就射下來數十隻。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按理說作為一員將官,燕青初學射箭便有如此技藝,理應得到宋江稱讚才是,可宋江卻很不開心,把他叫過來大批一頓:

“為軍的人,學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親是你能處。我想賓鴻避寒,離了天山,銜蘆過關,趁江南地,求食稻樑,初春方回。此賓鴻仁義之禽,或數十,或三五十隻,遞相謙讓,尊者在前,卑者在後,次序而飛,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當更之報。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此禽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備:空中遙見死雁,盡有哀鳴之意,失伴孤雁,並無侵犯,此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為義也;依次而飛,不越前後,此為禮也;預避鷹鵰,銜蘆過關,此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來,此為信也。此禽五常足備之物,豈忍害之。”

宋江這一番長篇大套的說教完全就是一篇“大雁贊”!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大雁講究尊卑,遵守秩序;南來北往,準時準點;仁、義、禮、智、信五德俱全。這哪是大雁,這分明就是仁人君子。

也許看到這兒,“宋江黑粉兒”已按捺不住,會說他來“假仁假義”一套,然而筆者認為,這段話確實是宋江的肺腑之言,正應其綽號“呼保義”,所以把個燕青說得“默默無語,悔罪不及”。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那麼,梁山好漢平時殺人都不帶眨眼的,為什麼今天射死幾隻雁,會惹出宋江許多是非來?原來,宋江認為這是個很不好的兆頭。

這從宋江最後對燕青的說教中便可看出端倪:

天上一群鴻雁相呼而過,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卻射了那數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幾個,眾人心內如何?兄弟今後不可害此禮義之禽。

在宋江心中,大雁就相當於是梁山眾弟兄,梁山眾弟兄不就是尊卑有序,忠義守信麼。射殺大雁豈不意味著108英雄座次將遭受衝擊,梁山弟兄要遭劫難?

宋江的擔心果然沒錯,從此以後,梁山好漢在征戰方臘時損兵折將五十餘人,前後還有隱退、生病、自殺者數人,活下來的不過三十餘人。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要說這燕青還是不夠聰明,竟然沒發現大哥宋江一直對大雁情有獨鍾。

梁山起造雁臺

就在梁山泊英雄聚義按天罡地煞之數排定座次之後,宋江與軍師吳用、朱武等計議:

堂上要立一面牌額,大書‘忠義堂’三字。斷金亭也換過大牌匾。前面冊立三關。忠義堂後建築雁臺一座。

書中並未交代此臺為何要叫“雁臺”,只是說各部將領會在雁臺前後駐紮聽調,也就是說這裡應該是一座點將臺,只是起了一個特別的名字。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今人仿造之雁臺(圖片來自網絡)

那麼,“雁臺”之名是宋江原創嗎?非也。早在晁蓋在時,就曾安排“薛永監築梁山泊內城垣雁臺”。這說明雁臺是梁山已經用慣了的一個名字,宋江只是在英雄排定座次之後,又重新起造了一處。

雁臺之名就是取大雁忠義守信之意。晁蓋雖死,宋江依然保持這個稱謂,也就保留了梁山的傳統。

以雁為“仁義守信重禮”之鳥,並非梁山或宋江首創,古人一直就有此說。《說文解字注》中說“雁有人道”故字中有“人”字旁。雁忠義守信,尊卑有序,古代士大夫見面會以大雁作為見面禮物(《儀禮·士相見禮》:“下大夫相見以雁”),婚禮納聘也以雁為禮(《儀禮·士昏禮》“納采納吉,請期皆用雁”)。

"

梁山好漢受招安後,連續征討遼國、田虎、王慶,三場大戰役全都獲勝,且108將不損一人,雖然情節多是虛構,但讀者就是喜歡這種“英雄不死”的狀態。可是之後發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讓梁山好漢丟掉了不死的“金鐘罩”。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這件小事就是“燕青射雁”,事情雖小卻是一百單八將命運轉折的重大里程碑。

當時,宋江正率領兵馬走到一個叫做秋林渡(也有版本做雙林渡)的地方,宋江正在馬上觀賞山景,突然看到天空中一群大雁,隊形散亂,高低亂飛,哀鳴陣陣,又聽見前面軍兵陣陣喝彩,便差人去問緣由。原來是燕青初學射箭,看到天空有大雁經過,隨手便射,沒想到箭無虛發,一下就射下來數十隻。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按理說作為一員將官,燕青初學射箭便有如此技藝,理應得到宋江稱讚才是,可宋江卻很不開心,把他叫過來大批一頓:

“為軍的人,學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親是你能處。我想賓鴻避寒,離了天山,銜蘆過關,趁江南地,求食稻樑,初春方回。此賓鴻仁義之禽,或數十,或三五十隻,遞相謙讓,尊者在前,卑者在後,次序而飛,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當更之報。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此禽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備:空中遙見死雁,盡有哀鳴之意,失伴孤雁,並無侵犯,此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為義也;依次而飛,不越前後,此為禮也;預避鷹鵰,銜蘆過關,此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來,此為信也。此禽五常足備之物,豈忍害之。”

宋江這一番長篇大套的說教完全就是一篇“大雁贊”!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大雁講究尊卑,遵守秩序;南來北往,準時準點;仁、義、禮、智、信五德俱全。這哪是大雁,這分明就是仁人君子。

也許看到這兒,“宋江黑粉兒”已按捺不住,會說他來“假仁假義”一套,然而筆者認為,這段話確實是宋江的肺腑之言,正應其綽號“呼保義”,所以把個燕青說得“默默無語,悔罪不及”。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那麼,梁山好漢平時殺人都不帶眨眼的,為什麼今天射死幾隻雁,會惹出宋江許多是非來?原來,宋江認為這是個很不好的兆頭。

這從宋江最後對燕青的說教中便可看出端倪:

天上一群鴻雁相呼而過,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卻射了那數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幾個,眾人心內如何?兄弟今後不可害此禮義之禽。

在宋江心中,大雁就相當於是梁山眾弟兄,梁山眾弟兄不就是尊卑有序,忠義守信麼。射殺大雁豈不意味著108英雄座次將遭受衝擊,梁山弟兄要遭劫難?

宋江的擔心果然沒錯,從此以後,梁山好漢在征戰方臘時損兵折將五十餘人,前後還有隱退、生病、自殺者數人,活下來的不過三十餘人。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要說這燕青還是不夠聰明,竟然沒發現大哥宋江一直對大雁情有獨鍾。

梁山起造雁臺

就在梁山泊英雄聚義按天罡地煞之數排定座次之後,宋江與軍師吳用、朱武等計議:

堂上要立一面牌額,大書‘忠義堂’三字。斷金亭也換過大牌匾。前面冊立三關。忠義堂後建築雁臺一座。

書中並未交代此臺為何要叫“雁臺”,只是說各部將領會在雁臺前後駐紮聽調,也就是說這裡應該是一座點將臺,只是起了一個特別的名字。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今人仿造之雁臺(圖片來自網絡)

那麼,“雁臺”之名是宋江原創嗎?非也。早在晁蓋在時,就曾安排“薛永監築梁山泊內城垣雁臺”。這說明雁臺是梁山已經用慣了的一個名字,宋江只是在英雄排定座次之後,又重新起造了一處。

雁臺之名就是取大雁忠義守信之意。晁蓋雖死,宋江依然保持這個稱謂,也就保留了梁山的傳統。

以雁為“仁義守信重禮”之鳥,並非梁山或宋江首創,古人一直就有此說。《說文解字注》中說“雁有人道”故字中有“人”字旁。雁忠義守信,尊卑有序,古代士大夫見面會以大雁作為見面禮物(《儀禮·士相見禮》:“下大夫相見以雁”),婚禮納聘也以雁為禮(《儀禮·士昏禮》“納采納吉,請期皆用雁”)。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宋江留給李師師的樂府詞

在梁山排定座次之後,宋江曾和戴宗柴進等人冒充客商去東京汴梁會見名妓李師師,其目的是要借李師師和宋徽宗的特殊關係接近徽宗,探聽招安的口風。那次燕青也是陪同人員之一。

宋江與李師師碰面非常短暫,因為恰好徽宗皇帝要來見李師師。宋江臨走時,留下了一首樂府詞,請她捎給徽宗,詞是這樣寫的:

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絳綃籠雪,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薄倖如何消得?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只等金雞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離愁萬種,醉鄉一夜頭白。

在詞中有這樣一句“六六雁行連八九,只等金雞消息”,這大雁六六三十六隻,加上八九七十二隻,正是暗指梁山好漢一百零八之數。所以說,宋江一直就用大雁來喻指梁山好漢。

"

梁山好漢受招安後,連續征討遼國、田虎、王慶,三場大戰役全都獲勝,且108將不損一人,雖然情節多是虛構,但讀者就是喜歡這種“英雄不死”的狀態。可是之後發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讓梁山好漢丟掉了不死的“金鐘罩”。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這件小事就是“燕青射雁”,事情雖小卻是一百單八將命運轉折的重大里程碑。

當時,宋江正率領兵馬走到一個叫做秋林渡(也有版本做雙林渡)的地方,宋江正在馬上觀賞山景,突然看到天空中一群大雁,隊形散亂,高低亂飛,哀鳴陣陣,又聽見前面軍兵陣陣喝彩,便差人去問緣由。原來是燕青初學射箭,看到天空有大雁經過,隨手便射,沒想到箭無虛發,一下就射下來數十隻。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按理說作為一員將官,燕青初學射箭便有如此技藝,理應得到宋江稱讚才是,可宋江卻很不開心,把他叫過來大批一頓:

“為軍的人,學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親是你能處。我想賓鴻避寒,離了天山,銜蘆過關,趁江南地,求食稻樑,初春方回。此賓鴻仁義之禽,或數十,或三五十隻,遞相謙讓,尊者在前,卑者在後,次序而飛,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當更之報。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此禽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備:空中遙見死雁,盡有哀鳴之意,失伴孤雁,並無侵犯,此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為義也;依次而飛,不越前後,此為禮也;預避鷹鵰,銜蘆過關,此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來,此為信也。此禽五常足備之物,豈忍害之。”

宋江這一番長篇大套的說教完全就是一篇“大雁贊”!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大雁講究尊卑,遵守秩序;南來北往,準時準點;仁、義、禮、智、信五德俱全。這哪是大雁,這分明就是仁人君子。

也許看到這兒,“宋江黑粉兒”已按捺不住,會說他來“假仁假義”一套,然而筆者認為,這段話確實是宋江的肺腑之言,正應其綽號“呼保義”,所以把個燕青說得“默默無語,悔罪不及”。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那麼,梁山好漢平時殺人都不帶眨眼的,為什麼今天射死幾隻雁,會惹出宋江許多是非來?原來,宋江認為這是個很不好的兆頭。

這從宋江最後對燕青的說教中便可看出端倪:

天上一群鴻雁相呼而過,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卻射了那數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幾個,眾人心內如何?兄弟今後不可害此禮義之禽。

在宋江心中,大雁就相當於是梁山眾弟兄,梁山眾弟兄不就是尊卑有序,忠義守信麼。射殺大雁豈不意味著108英雄座次將遭受衝擊,梁山弟兄要遭劫難?

宋江的擔心果然沒錯,從此以後,梁山好漢在征戰方臘時損兵折將五十餘人,前後還有隱退、生病、自殺者數人,活下來的不過三十餘人。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要說這燕青還是不夠聰明,竟然沒發現大哥宋江一直對大雁情有獨鍾。

梁山起造雁臺

就在梁山泊英雄聚義按天罡地煞之數排定座次之後,宋江與軍師吳用、朱武等計議:

堂上要立一面牌額,大書‘忠義堂’三字。斷金亭也換過大牌匾。前面冊立三關。忠義堂後建築雁臺一座。

書中並未交代此臺為何要叫“雁臺”,只是說各部將領會在雁臺前後駐紮聽調,也就是說這裡應該是一座點將臺,只是起了一個特別的名字。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今人仿造之雁臺(圖片來自網絡)

那麼,“雁臺”之名是宋江原創嗎?非也。早在晁蓋在時,就曾安排“薛永監築梁山泊內城垣雁臺”。這說明雁臺是梁山已經用慣了的一個名字,宋江只是在英雄排定座次之後,又重新起造了一處。

雁臺之名就是取大雁忠義守信之意。晁蓋雖死,宋江依然保持這個稱謂,也就保留了梁山的傳統。

以雁為“仁義守信重禮”之鳥,並非梁山或宋江首創,古人一直就有此說。《說文解字注》中說“雁有人道”故字中有“人”字旁。雁忠義守信,尊卑有序,古代士大夫見面會以大雁作為見面禮物(《儀禮·士相見禮》:“下大夫相見以雁”),婚禮納聘也以雁為禮(《儀禮·士昏禮》“納采納吉,請期皆用雁”)。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宋江留給李師師的樂府詞

在梁山排定座次之後,宋江曾和戴宗柴進等人冒充客商去東京汴梁會見名妓李師師,其目的是要借李師師和宋徽宗的特殊關係接近徽宗,探聽招安的口風。那次燕青也是陪同人員之一。

宋江與李師師碰面非常短暫,因為恰好徽宗皇帝要來見李師師。宋江臨走時,留下了一首樂府詞,請她捎給徽宗,詞是這樣寫的:

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絳綃籠雪,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薄倖如何消得?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只等金雞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離愁萬種,醉鄉一夜頭白。

在詞中有這樣一句“六六雁行連八九,只等金雞消息”,這大雁六六三十六隻,加上八九七十二隻,正是暗指梁山好漢一百零八之數。所以說,宋江一直就用大雁來喻指梁山好漢。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燕青射雁,自傷其類

如此說來,燕青射殺大雁真是千不該萬不該。那麼,為什麼一向聰慧號稱“天巧星”的浪子燕青居然這麼沒“眼力勁兒”?——這其實是小說創作的需要。

"

梁山好漢受招安後,連續征討遼國、田虎、王慶,三場大戰役全都獲勝,且108將不損一人,雖然情節多是虛構,但讀者就是喜歡這種“英雄不死”的狀態。可是之後發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讓梁山好漢丟掉了不死的“金鐘罩”。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這件小事就是“燕青射雁”,事情雖小卻是一百單八將命運轉折的重大里程碑。

當時,宋江正率領兵馬走到一個叫做秋林渡(也有版本做雙林渡)的地方,宋江正在馬上觀賞山景,突然看到天空中一群大雁,隊形散亂,高低亂飛,哀鳴陣陣,又聽見前面軍兵陣陣喝彩,便差人去問緣由。原來是燕青初學射箭,看到天空有大雁經過,隨手便射,沒想到箭無虛發,一下就射下來數十隻。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按理說作為一員將官,燕青初學射箭便有如此技藝,理應得到宋江稱讚才是,可宋江卻很不開心,把他叫過來大批一頓:

“為軍的人,學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親是你能處。我想賓鴻避寒,離了天山,銜蘆過關,趁江南地,求食稻樑,初春方回。此賓鴻仁義之禽,或數十,或三五十隻,遞相謙讓,尊者在前,卑者在後,次序而飛,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當更之報。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此禽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備:空中遙見死雁,盡有哀鳴之意,失伴孤雁,並無侵犯,此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為義也;依次而飛,不越前後,此為禮也;預避鷹鵰,銜蘆過關,此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來,此為信也。此禽五常足備之物,豈忍害之。”

宋江這一番長篇大套的說教完全就是一篇“大雁贊”!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大雁講究尊卑,遵守秩序;南來北往,準時準點;仁、義、禮、智、信五德俱全。這哪是大雁,這分明就是仁人君子。

也許看到這兒,“宋江黑粉兒”已按捺不住,會說他來“假仁假義”一套,然而筆者認為,這段話確實是宋江的肺腑之言,正應其綽號“呼保義”,所以把個燕青說得“默默無語,悔罪不及”。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那麼,梁山好漢平時殺人都不帶眨眼的,為什麼今天射死幾隻雁,會惹出宋江許多是非來?原來,宋江認為這是個很不好的兆頭。

這從宋江最後對燕青的說教中便可看出端倪:

天上一群鴻雁相呼而過,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卻射了那數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幾個,眾人心內如何?兄弟今後不可害此禮義之禽。

在宋江心中,大雁就相當於是梁山眾弟兄,梁山眾弟兄不就是尊卑有序,忠義守信麼。射殺大雁豈不意味著108英雄座次將遭受衝擊,梁山弟兄要遭劫難?

宋江的擔心果然沒錯,從此以後,梁山好漢在征戰方臘時損兵折將五十餘人,前後還有隱退、生病、自殺者數人,活下來的不過三十餘人。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要說這燕青還是不夠聰明,竟然沒發現大哥宋江一直對大雁情有獨鍾。

梁山起造雁臺

就在梁山泊英雄聚義按天罡地煞之數排定座次之後,宋江與軍師吳用、朱武等計議:

堂上要立一面牌額,大書‘忠義堂’三字。斷金亭也換過大牌匾。前面冊立三關。忠義堂後建築雁臺一座。

書中並未交代此臺為何要叫“雁臺”,只是說各部將領會在雁臺前後駐紮聽調,也就是說這裡應該是一座點將臺,只是起了一個特別的名字。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今人仿造之雁臺(圖片來自網絡)

那麼,“雁臺”之名是宋江原創嗎?非也。早在晁蓋在時,就曾安排“薛永監築梁山泊內城垣雁臺”。這說明雁臺是梁山已經用慣了的一個名字,宋江只是在英雄排定座次之後,又重新起造了一處。

雁臺之名就是取大雁忠義守信之意。晁蓋雖死,宋江依然保持這個稱謂,也就保留了梁山的傳統。

以雁為“仁義守信重禮”之鳥,並非梁山或宋江首創,古人一直就有此說。《說文解字注》中說“雁有人道”故字中有“人”字旁。雁忠義守信,尊卑有序,古代士大夫見面會以大雁作為見面禮物(《儀禮·士相見禮》:“下大夫相見以雁”),婚禮納聘也以雁為禮(《儀禮·士昏禮》“納采納吉,請期皆用雁”)。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宋江留給李師師的樂府詞

在梁山排定座次之後,宋江曾和戴宗柴進等人冒充客商去東京汴梁會見名妓李師師,其目的是要借李師師和宋徽宗的特殊關係接近徽宗,探聽招安的口風。那次燕青也是陪同人員之一。

宋江與李師師碰面非常短暫,因為恰好徽宗皇帝要來見李師師。宋江臨走時,留下了一首樂府詞,請她捎給徽宗,詞是這樣寫的:

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絳綃籠雪,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薄倖如何消得?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只等金雞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離愁萬種,醉鄉一夜頭白。

在詞中有這樣一句“六六雁行連八九,只等金雞消息”,這大雁六六三十六隻,加上八九七十二隻,正是暗指梁山好漢一百零八之數。所以說,宋江一直就用大雁來喻指梁山好漢。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燕青射雁,自傷其類

如此說來,燕青射殺大雁真是千不該萬不該。那麼,為什麼一向聰慧號稱“天巧星”的浪子燕青居然這麼沒“眼力勁兒”?——這其實是小說創作的需要。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按理說,梁山箭法最高的人物是花榮,作者卻偏偏安排燕青射雁,就是因為燕青的名字中就有一個“燕”字,燕青,又叫燕小乙,小乙也是燕子的別名。燕與雁雖然是不同的鳥,但品類近似,都是守時候鳥,故發音相同。而在梁山好漢中,燕青是最忠實重義的一個人。他對主人盧俊義絕對忠誠,在主人遭難時也是不離不棄。以燕害雁,因此“燕青射雁”便有“自傷其類”的暗喻。

"

梁山好漢受招安後,連續征討遼國、田虎、王慶,三場大戰役全都獲勝,且108將不損一人,雖然情節多是虛構,但讀者就是喜歡這種“英雄不死”的狀態。可是之後發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讓梁山好漢丟掉了不死的“金鐘罩”。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這件小事就是“燕青射雁”,事情雖小卻是一百單八將命運轉折的重大里程碑。

當時,宋江正率領兵馬走到一個叫做秋林渡(也有版本做雙林渡)的地方,宋江正在馬上觀賞山景,突然看到天空中一群大雁,隊形散亂,高低亂飛,哀鳴陣陣,又聽見前面軍兵陣陣喝彩,便差人去問緣由。原來是燕青初學射箭,看到天空有大雁經過,隨手便射,沒想到箭無虛發,一下就射下來數十隻。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按理說作為一員將官,燕青初學射箭便有如此技藝,理應得到宋江稱讚才是,可宋江卻很不開心,把他叫過來大批一頓:

“為軍的人,學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親是你能處。我想賓鴻避寒,離了天山,銜蘆過關,趁江南地,求食稻樑,初春方回。此賓鴻仁義之禽,或數十,或三五十隻,遞相謙讓,尊者在前,卑者在後,次序而飛,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當更之報。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此禽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備:空中遙見死雁,盡有哀鳴之意,失伴孤雁,並無侵犯,此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為義也;依次而飛,不越前後,此為禮也;預避鷹鵰,銜蘆過關,此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來,此為信也。此禽五常足備之物,豈忍害之。”

宋江這一番長篇大套的說教完全就是一篇“大雁贊”!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大雁講究尊卑,遵守秩序;南來北往,準時準點;仁、義、禮、智、信五德俱全。這哪是大雁,這分明就是仁人君子。

也許看到這兒,“宋江黑粉兒”已按捺不住,會說他來“假仁假義”一套,然而筆者認為,這段話確實是宋江的肺腑之言,正應其綽號“呼保義”,所以把個燕青說得“默默無語,悔罪不及”。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那麼,梁山好漢平時殺人都不帶眨眼的,為什麼今天射死幾隻雁,會惹出宋江許多是非來?原來,宋江認為這是個很不好的兆頭。

這從宋江最後對燕青的說教中便可看出端倪:

天上一群鴻雁相呼而過,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卻射了那數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幾個,眾人心內如何?兄弟今後不可害此禮義之禽。

在宋江心中,大雁就相當於是梁山眾弟兄,梁山眾弟兄不就是尊卑有序,忠義守信麼。射殺大雁豈不意味著108英雄座次將遭受衝擊,梁山弟兄要遭劫難?

宋江的擔心果然沒錯,從此以後,梁山好漢在征戰方臘時損兵折將五十餘人,前後還有隱退、生病、自殺者數人,活下來的不過三十餘人。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要說這燕青還是不夠聰明,竟然沒發現大哥宋江一直對大雁情有獨鍾。

梁山起造雁臺

就在梁山泊英雄聚義按天罡地煞之數排定座次之後,宋江與軍師吳用、朱武等計議:

堂上要立一面牌額,大書‘忠義堂’三字。斷金亭也換過大牌匾。前面冊立三關。忠義堂後建築雁臺一座。

書中並未交代此臺為何要叫“雁臺”,只是說各部將領會在雁臺前後駐紮聽調,也就是說這裡應該是一座點將臺,只是起了一個特別的名字。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今人仿造之雁臺(圖片來自網絡)

那麼,“雁臺”之名是宋江原創嗎?非也。早在晁蓋在時,就曾安排“薛永監築梁山泊內城垣雁臺”。這說明雁臺是梁山已經用慣了的一個名字,宋江只是在英雄排定座次之後,又重新起造了一處。

雁臺之名就是取大雁忠義守信之意。晁蓋雖死,宋江依然保持這個稱謂,也就保留了梁山的傳統。

以雁為“仁義守信重禮”之鳥,並非梁山或宋江首創,古人一直就有此說。《說文解字注》中說“雁有人道”故字中有“人”字旁。雁忠義守信,尊卑有序,古代士大夫見面會以大雁作為見面禮物(《儀禮·士相見禮》:“下大夫相見以雁”),婚禮納聘也以雁為禮(《儀禮·士昏禮》“納采納吉,請期皆用雁”)。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宋江留給李師師的樂府詞

在梁山排定座次之後,宋江曾和戴宗柴進等人冒充客商去東京汴梁會見名妓李師師,其目的是要借李師師和宋徽宗的特殊關係接近徽宗,探聽招安的口風。那次燕青也是陪同人員之一。

宋江與李師師碰面非常短暫,因為恰好徽宗皇帝要來見李師師。宋江臨走時,留下了一首樂府詞,請她捎給徽宗,詞是這樣寫的:

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絳綃籠雪,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薄倖如何消得?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只等金雞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離愁萬種,醉鄉一夜頭白。

在詞中有這樣一句“六六雁行連八九,只等金雞消息”,這大雁六六三十六隻,加上八九七十二隻,正是暗指梁山好漢一百零八之數。所以說,宋江一直就用大雁來喻指梁山好漢。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燕青射雁,自傷其類

如此說來,燕青射殺大雁真是千不該萬不該。那麼,為什麼一向聰慧號稱“天巧星”的浪子燕青居然這麼沒“眼力勁兒”?——這其實是小說創作的需要。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按理說,梁山箭法最高的人物是花榮,作者卻偏偏安排燕青射雁,就是因為燕青的名字中就有一個“燕”字,燕青,又叫燕小乙,小乙也是燕子的別名。燕與雁雖然是不同的鳥,但品類近似,都是守時候鳥,故發音相同。而在梁山好漢中,燕青是最忠實重義的一個人。他對主人盧俊義絕對忠誠,在主人遭難時也是不離不棄。以燕害雁,因此“燕青射雁”便有“自傷其類”的暗喻。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在燕青射雁之後,宋江責備他一番之後依然無法釋懷,又作了一首特別傷感的詩:

山嶺崎嶇水眇茫,橫空雁陣兩三行。

忽然失卻雙飛伴,月冷風清也斷腸。

前人對此詩的評註便是:此等舉動,大是不祥。

"

梁山好漢受招安後,連續征討遼國、田虎、王慶,三場大戰役全都獲勝,且108將不損一人,雖然情節多是虛構,但讀者就是喜歡這種“英雄不死”的狀態。可是之後發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讓梁山好漢丟掉了不死的“金鐘罩”。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這件小事就是“燕青射雁”,事情雖小卻是一百單八將命運轉折的重大里程碑。

當時,宋江正率領兵馬走到一個叫做秋林渡(也有版本做雙林渡)的地方,宋江正在馬上觀賞山景,突然看到天空中一群大雁,隊形散亂,高低亂飛,哀鳴陣陣,又聽見前面軍兵陣陣喝彩,便差人去問緣由。原來是燕青初學射箭,看到天空有大雁經過,隨手便射,沒想到箭無虛發,一下就射下來數十隻。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按理說作為一員將官,燕青初學射箭便有如此技藝,理應得到宋江稱讚才是,可宋江卻很不開心,把他叫過來大批一頓:

“為軍的人,學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親是你能處。我想賓鴻避寒,離了天山,銜蘆過關,趁江南地,求食稻樑,初春方回。此賓鴻仁義之禽,或數十,或三五十隻,遞相謙讓,尊者在前,卑者在後,次序而飛,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當更之報。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此禽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備:空中遙見死雁,盡有哀鳴之意,失伴孤雁,並無侵犯,此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為義也;依次而飛,不越前後,此為禮也;預避鷹鵰,銜蘆過關,此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來,此為信也。此禽五常足備之物,豈忍害之。”

宋江這一番長篇大套的說教完全就是一篇“大雁贊”!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大雁講究尊卑,遵守秩序;南來北往,準時準點;仁、義、禮、智、信五德俱全。這哪是大雁,這分明就是仁人君子。

也許看到這兒,“宋江黑粉兒”已按捺不住,會說他來“假仁假義”一套,然而筆者認為,這段話確實是宋江的肺腑之言,正應其綽號“呼保義”,所以把個燕青說得“默默無語,悔罪不及”。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那麼,梁山好漢平時殺人都不帶眨眼的,為什麼今天射死幾隻雁,會惹出宋江許多是非來?原來,宋江認為這是個很不好的兆頭。

這從宋江最後對燕青的說教中便可看出端倪:

天上一群鴻雁相呼而過,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卻射了那數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幾個,眾人心內如何?兄弟今後不可害此禮義之禽。

在宋江心中,大雁就相當於是梁山眾弟兄,梁山眾弟兄不就是尊卑有序,忠義守信麼。射殺大雁豈不意味著108英雄座次將遭受衝擊,梁山弟兄要遭劫難?

宋江的擔心果然沒錯,從此以後,梁山好漢在征戰方臘時損兵折將五十餘人,前後還有隱退、生病、自殺者數人,活下來的不過三十餘人。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要說這燕青還是不夠聰明,竟然沒發現大哥宋江一直對大雁情有獨鍾。

梁山起造雁臺

就在梁山泊英雄聚義按天罡地煞之數排定座次之後,宋江與軍師吳用、朱武等計議:

堂上要立一面牌額,大書‘忠義堂’三字。斷金亭也換過大牌匾。前面冊立三關。忠義堂後建築雁臺一座。

書中並未交代此臺為何要叫“雁臺”,只是說各部將領會在雁臺前後駐紮聽調,也就是說這裡應該是一座點將臺,只是起了一個特別的名字。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今人仿造之雁臺(圖片來自網絡)

那麼,“雁臺”之名是宋江原創嗎?非也。早在晁蓋在時,就曾安排“薛永監築梁山泊內城垣雁臺”。這說明雁臺是梁山已經用慣了的一個名字,宋江只是在英雄排定座次之後,又重新起造了一處。

雁臺之名就是取大雁忠義守信之意。晁蓋雖死,宋江依然保持這個稱謂,也就保留了梁山的傳統。

以雁為“仁義守信重禮”之鳥,並非梁山或宋江首創,古人一直就有此說。《說文解字注》中說“雁有人道”故字中有“人”字旁。雁忠義守信,尊卑有序,古代士大夫見面會以大雁作為見面禮物(《儀禮·士相見禮》:“下大夫相見以雁”),婚禮納聘也以雁為禮(《儀禮·士昏禮》“納采納吉,請期皆用雁”)。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宋江留給李師師的樂府詞

在梁山排定座次之後,宋江曾和戴宗柴進等人冒充客商去東京汴梁會見名妓李師師,其目的是要借李師師和宋徽宗的特殊關係接近徽宗,探聽招安的口風。那次燕青也是陪同人員之一。

宋江與李師師碰面非常短暫,因為恰好徽宗皇帝要來見李師師。宋江臨走時,留下了一首樂府詞,請她捎給徽宗,詞是這樣寫的:

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絳綃籠雪,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薄倖如何消得?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只等金雞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離愁萬種,醉鄉一夜頭白。

在詞中有這樣一句“六六雁行連八九,只等金雞消息”,這大雁六六三十六隻,加上八九七十二隻,正是暗指梁山好漢一百零八之數。所以說,宋江一直就用大雁來喻指梁山好漢。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燕青射雁,自傷其類

如此說來,燕青射殺大雁真是千不該萬不該。那麼,為什麼一向聰慧號稱“天巧星”的浪子燕青居然這麼沒“眼力勁兒”?——這其實是小說創作的需要。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按理說,梁山箭法最高的人物是花榮,作者卻偏偏安排燕青射雁,就是因為燕青的名字中就有一個“燕”字,燕青,又叫燕小乙,小乙也是燕子的別名。燕與雁雖然是不同的鳥,但品類近似,都是守時候鳥,故發音相同。而在梁山好漢中,燕青是最忠實重義的一個人。他對主人盧俊義絕對忠誠,在主人遭難時也是不離不棄。以燕害雁,因此“燕青射雁”便有“自傷其類”的暗喻。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在燕青射雁之後,宋江責備他一番之後依然無法釋懷,又作了一首特別傷感的詩:

山嶺崎嶇水眇茫,橫空雁陣兩三行。

忽然失卻雙飛伴,月冷風清也斷腸。

前人對此詩的評註便是:此等舉動,大是不祥。

徵方臘時梁山好漢“不死”神話破滅,怪只怪燕青射殺了大雁

過去《水滸》一書全名叫《忠義水滸傳》或簡稱《忠義傳》,雁是最典型的義鳥,故可知大雁於此書意義極重。

由此可見,燕青射雁,正是梁山秩序分崩離析、梁山好漢傷亡四散的標誌。更可見,不得濫殺野生動物是多麼重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