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三代皇帝、十五任知縣、三十六年'修成正果的萬壽塔

作者:林旭生

2015-12-15 10:20

歷經'三代皇帝、十五任知縣、三十六年'修成正果的萬壽塔

有寺院的地方不一定有佛塔,但有佛塔的地方通常都有寺院,且有塔的寺院通常都有更為深長的歷史。路過延津縣城找當地特色美食"延津燴麵"和"延津火燒"時,不經意的一瞥,看見了感興趣的去處--城內有塔。

古時的縣城內街道較現在的窄,畢竟那時候路面上行走的以馬車為主,雙向對過能容下兩輛馬車即可稱為街道,僅能行人的是為衚衕。手機地圖中顯示塔的位置在延津縣城北街的大覺寺,雖然周圍的古老建築早就被現代的民房所遮掩,但民房過道的縫隙中還是能瞥見高聳雲天的磚塔。

一、大覺寺

大覺寺,曾名大乘寺。院內,高聳著一座六角七層的古塔--萬壽塔。該塔建於唐代,元代遭雷擊而毀(延津縣誌記載毀於明代),古時的建築還沒有防雷設計這樣的考慮。正殿為大雄寶殿,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大雄寶殿前右側有元代碑刻《長明燈記》一通。系元延佑七年(1320)二月雕制,由元代國史編修官揭奚斯撰文,大書法家趙孟頫書丹。碑陽上部豎刻三行12個篆體大字:“泰安王子開府公長明燈記文”,下部為《長明燈記》的前半部分。碑陰上部刻佛像一尊,下部為《長明燈記》的後半部分。但碑面模糊不清,甚為可惜。

據延津縣誌記載,萬壽塔始建於唐天寶年間,毀於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又二年,知縣李元春勸令士民重修,修了兩層因財力不足而停工。隆慶三年(1569年),知縣陳彝募捐續修,又未完成。至萬曆十一年(1583年),知縣郝亦立再次施材續建,因郝奔喪,又未完成。直至萬曆十三年(1585年),才有知縣張光宇捐俸銀命匠合頂,並鑄千餘斤重的銅寶瓶(塔葫蘆)置於塔頂,至此才算竣工。重修該塔自破土到完成, 共經歷了三代皇帝、十五任知縣,歷時三十六年。從這段縣誌記載來看,我覺得有兩個亮點:

1、善始容易,善終難。

修一座明時代的普通磚塔,歷時三十六年,從現代的《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上講,這是一個不值一提甚至荒誕的工程案例,但難能可貴的是這項工程最終完成了,並且這座塔歷經了三代皇帝、十五任知縣、三十六年最終修成正果建成了萬壽塔。

大覺寺萬壽塔的修成正果這件事,若引用到我們當下一些地市、縣域的“地產項目”或者“園區開發”身上,那會不會“爛尾”呢?不說換屆15任"知縣"的問題,就是換屆一任的假設情景,有不少的"爛尾"工程就常能讓人因延期而絕望。從建設工程項目典型來說,延津縣大覺寺萬壽塔是一座社會正能量滿滿的"福塔"啊!

2、愚公移山

中學語文課文《愚公移山》中有一句,“山不加增,何苦不平?”我們現實中的任何難事也均是如此道理,“難事固定,何苦不成?”

延津縣誌關於建塔波折的這段記載很有意義,個人感覺不比那棟防護罩內趙孟頫的碑文價值低,雖然趙大家有很高的書法成就,但他書寫的《長明燈記》其實是為元代重臣“也先帖木兒”歌功頌德而已。

二、1942

網上查詢到的有關大覺寺的資料,更多的都是出自延津縣誌及民間傳說,關於延津縣的歷史,曾因黃河的改道而先歸屬開封府,後歸屬衛輝府。我對傳說不感興趣,所以這篇遊記不想再提及傳說中的大覺寺“南蠻盜寶”,我想提的是有關馮小剛的電影《1942》中的延津人,同樣是在抗戰期間,延津人是那個年代中第一戰區死亡最多的,可惜並非死於日軍的槍炮,而是死於國民政府製造的人禍,那場災難造成整個中原地區共餓死300多萬人。我很感謝馮小剛能拍攝出這樣的電影,因為還沒過四十年溫飽日子的國人,已經有太多人開始忘記歷史了,各種鋪張浪費比比皆是。

東漢末年,官渡之戰,曹操一把火燒了袁紹的烏巢(現延津境內)囤糧,導致袁紹大敗。1939到1942年,旱災、蝗災、兵災(蔣鼎文、湯恩伯部)導致除豫南外的中原大地饑民大量餓死,至1942年,“地主家也沒存糧了”的現象也比比皆是,山東人逃荒大都去“闖關東”,中原人逃荒除了少數人去蘇北徐州一帶外,大多數都選擇“闖關中”。電影中的延津一大家逃荒的艱辛歷程,其實就是當時廣大中原百姓苦難生活的真實寫照。

延津作家劉震雲寫《溫故1942》的目的,可以從以下他的回答中得到解釋:“1990年,我看到錢剛寫的《唐山大地震》,才知道1942年河南餓死了300萬人,個體死了,是生命,會有感覺。而300萬隻是數字,與二戰奧斯維辛集中營死了100萬比較,才感到很震撼。後來在採訪1942年的那些親歷者時,發現他們都忘了。遺忘比衝擊力更大,我再次受到震撼。之所以忘,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不重要,再一個是,重要,但太頻繁了,災難像家常便飯。”

~~~

附圖:

歷經'三代皇帝、十五任知縣、三十六年'修成正果的萬壽塔
歷經'三代皇帝、十五任知縣、三十六年'修成正果的萬壽塔
歷經'三代皇帝、十五任知縣、三十六年'修成正果的萬壽塔
歷經'三代皇帝、十五任知縣、三十六年'修成正果的萬壽塔
歷經'三代皇帝、十五任知縣、三十六年'修成正果的萬壽塔
歷經'三代皇帝、十五任知縣、三十六年'修成正果的萬壽塔
歷經'三代皇帝、十五任知縣、三十六年'修成正果的萬壽塔
歷經'三代皇帝、十五任知縣、三十六年'修成正果的萬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