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贊!大國女總理哈佛演講不僅提醒特朗普“回頭”,更有人生金箴

轉自微信公眾號“筆記俠”,深謝!


很贊!大國女總理哈佛演講不僅提醒特朗普“回頭”,更有人生金箴


默克爾曾經是量子化學家,她分享了自己年輕時在東柏林學習、科研的經歷,並以柏林牆作為類比,呼籲2019屆畢業生們在新的國際環境中打破由於人們互相之間不理解而造成的屏障,推倒無知的牆壁和狹隘的思想,共同為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世界而努力。

演講視頻精簡版

演講全文翻譯:

尊敬的哈佛校長巴科,聯盟成員,監督委員會成員,校友會成員,教職員工,自豪的父母和畢業生們,今天是歡樂的日子,是屬於你們的一天,祝賀!

今天我很高興來到這裡,並想告訴你們一些我自己的經歷。今天也將是你們走向生活挑戰的開始。現在,機會的大門正在向你們打開。這多麼鼓舞人心。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對這種情況有一些美妙的描述。我想引用他的話,然後繼續用我的母語演講。赫爾曼寫道:“所有的開始都擁有神奇的力量,護衛和幫助我們的生活。”

一、沒有什麼是不可能改變的

當24歲的我拿到物理學位的時候,這首詩也同樣激勵過我。

那是1979年,當時世界被分成了東方陣營和西方陣營,處於冷戰階段。我在東德長大,一個按計劃經濟過日子的獨裁國家。沒有自由,人們沒有表達的權利,充滿政治迫害。

東德政府害怕人們因追求自由而逃離,於是建造了柏林牆。這是一堵由水泥和鋼筋造的牆。任何試圖翻越它的人,都被抓起來或者被槍殺。這面牆將柏林分成兩半,將人們和家庭分開,其中包括我的家。

很贊!大國女總理哈佛演講不僅提醒特朗普“回頭”,更有人生金箴

我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東德科學研究院做物理科研。我住在離柏林牆很近的地方。每天在我上班和回家的路上,我都要經過它。在它另一側,是擁有自由的西德。

每天,當我走到接近柏林牆的時候,都不得不在最後一分鐘掉頭,走回自己的公寓。這意味著,每天,我都不得不在最後一刻,向牆那一邊的自由轉身。那如此地折磨人,我都不知道多少次覺得再也無法忍受了。

我不是異見者,也沒有去衝擊過那堵牆。但是,我也從來無法否認那堵牆就在那裡。我不想自己欺騙自己。柏林牆限制了我的機會,它就真實地擋在我的前面。

然而,在那些歲月裡,這面牆無法做到一點。它不能限制我內心的想法,我的個性,我的想象力,我的夢想和願望。禁令和強制不能限制任何這些。

1989年,歐洲被自由的浪潮席捲。從波蘭,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還有東德,成千上萬的人勇敢地湧向街頭。

人民顯示了自己的力量,推翻了柏林牆!

包括我自己在內的許多人,不敢相信的事,成了現實!一扇門,突然被打開了。我也加入人潮,走過那道門。終於,我再也不用在最後一刻,被迫向自由轉身。我可以跨過邊境線,開始擁抱偉大的開放!

在30年前的那幾個月裡,我親身經歷到,沒有什麼是不可能改變的。親愛的畢業生們,這是今天我第一個想跟你們分享的。我希望,這能影響到你們對未來的選擇。

任何一件看起來已經板上釘釘,沒有轉圜餘地的事情,都是真實可以被改變的。任何改變,不論大小,都是從觀念的轉變開始的。


很贊!大國女總理哈佛演講不僅提醒特朗普“回頭”,更有人生金箴


▲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可惜,我父母那一代人,卻只能用最痛苦的方式,體會到這個道理。我父母分別出生在1926年和1928年。當他們跟你們年紀差不多的時候,恰好遇到人有背棄美好價值觀的傾向,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年代。

我的國家,曾經的法西斯德國,給歐洲和全世界,帶來了難以抹去的災難。戰勝和失利的雙方,本很可能多年處於無法彌補的對抗中。

然而,實際上,歐洲卻快速地擺脫了曾經瀰漫了數個世紀的衝突鬥爭。一種基於共同的價值觀,而不是強大的國家主義之上的和平秩序,得以建立。

儘管這一路並不缺乏爭議和反覆,但是我深信不疑,我們歐洲人因為聯合了起來,而變得更好更強大。(全場掌聲)

二、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多邊合作

同樣地,德國人與美國人之間的關係,向我們展示了曾經戰鬥的對手也可以成為朋友。

1947年,就在這個地方,喬治·馬歇爾通過其在畢業典禮演講中提出的計劃,對世界的友好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以民主和人權等價值觀為基礎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使我們擁有了一個和平與繁榮的時代。到現在已經持續了70多年,所有各方都受益。不久之後,我們這一代的政治家將退出歷史舞臺。

2019屆哈佛畢業生們,你們這一代人將面對21世紀未來幾十年的挑戰。你們是將我們帶到未來的一代人。

保護主義、貿易衝突,危及國際自由貿易,讓我們的繁榮基礎漸漸流失。

數字化信息革命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戰爭和恐怖主義導致人們流離失所。氣候變化對我們星球的自然資源構成威脅。而人類需要對這個危機以及更多的後果負責。

我們能夠而且必須盡一切可能,應對這一挑戰。現在行動還來得及,但是需要我們每個人都發揮作用。而且我覺得,這個措施也將在批評中走向完善。因此,我將盡力行使我的權利,確保德國在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即超低碳環保生活)"。

如果我們一起解決它們,會有更好的變化。如果我們只想單獨行動,就無法取得多少成績。


很贊!大國女總理哈佛演講不僅提醒特朗普“回頭”,更有人生金箴


▲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因此,我想與你們分享的第二個想法是,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多邊合作,而不是單邊行動。需要全球性的,而不是單個國家的;要對外開放,而不是走向孤立主義。簡而言之,我們必須共同努力而不是孤軍奮戰。

三、我們是否是在為了“正確”做事情

在場的你們,親愛的畢業生們,相比我這一代當時,在未來會有許多不同的機會去做這件事情。

畢竟,你們手中智能手機的處理能力,很有可能比我1986年寫學術論文時用的,在蘇聯批量生產的IBM電腦好多了。

今天,舉個例子來說,我們運用人工智能從成千上萬的照片中尋找疾病的症狀,為的是能在不同情況中更好地診斷出癌症。在未來,有感情的機器人,能夠幫助醫生和護士,將注意力更加集中於病人的個人需求。

我們現在無法預測怎樣的應用會在將來變成可能。然而,這些可能性所帶來的機會真的是很激動人心的。

2019屆畢業生們,接下來我們要怎麼運用這些機會,很大程度取決於你們。你們會是那些參與決定我們如何工作,如何溝通,如何出行,即我們的整個生活會如何發展的人。

作為一個政府總理,我常常需要問自己:我在做正確的事情嗎?我做這件事情,是因為它是正確的嗎?還是隻是因為它是有可能的?這也是你們需要不斷問自己的問題。

這是我今天想要與你們分享的第三個想法。


很贊!大國女總理哈佛演講不僅提醒特朗普“回頭”,更有人生金箴


▲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是我們在制定科技規則,還是科技讓我們被牽著鼻子走?我們是否充分優先考慮人的尊嚴,還是隻是將大眾當成消費者、大數據來源,甚至是觀察監控對象?這些都是具有挑戰的問題。

我的經驗是,如果我們習慣於通過對方的視角看問題,就可以找到很好的答案。這還包括,我們能尊重他人的歷史、傳統、宗教和身份,堅守自己的價值觀並保持一致,在需要儘快決斷的壓力下也能不衝動行事且保持深思熟慮。當然,這麼做肯定需要勇氣。

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對他人以誠相待。也許最重要的,我們首先要能誠實地面對自己。

四、沒有東西可以被看作是理所當然,

尤其是民主與個人自由

還有什麼比哈佛更好的地方?在這裡,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在追求真理的校訓下,學習、研究和討論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各種問題。

這要求我們不要把謊言和事實顛倒。它要求我們不能把缺陷看做正常。然而,親愛的畢業生,有什麼可能阻止你們?阻止我們實現這些?

答案是,牆。人們心中的牆,無知的牆壁和狹隘的思想。

它們存在於家庭成員之間,以及社會中不同膚色、民族和宗教的群體之間。牆不斷阻止我們對世界協調合作的設想。我們是否能做到這一點,取決於我們自己。

這是我希望在座的各位畢業生思考的第四點,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


很贊!大國女總理哈佛演講不僅提醒特朗普“回頭”,更有人生金箴


▲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個人自由不是從天而降的,民主制度也並非理所當然地能一直健康存在。同樣,人類的和平和繁榮都不是必然的。

但是,如果我們打破桎梏自己的牆壁,如果我們擁抱開放並有勇氣步入新的開始,一切皆有可能。

牆可以倒塌,毒菜可以消失。人類可以控制全球變暖,根除飢餓,消除疾病,讓人們特別是更多的女孩獲得教育的機會,對抗流離失所。這一切我們都可以做到。

所以,讓我們不要再問不可能做到什麼,或者專注於那種一直以來的方式。讓我們首先詢問能做什麼,並去攻克曾經無法實現那些事。

這恰也是我在2005年,贏得德國大選後,在議會發表第一份政策聲明的想法。我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第一位女性總理(注:德國的一把手)。

五、超越自我、實現突破、展示力量

我想用這些話準確地與你們分享我的第五個想法,讓我們超越自我,實現各種突破,展示我們的能力和力量。

我的個人經歷,是柏林牆的倒塌,讓30多年前的我走向了開放和挑戰。我離開了科研工作,進入政界。那是鼓舞人心和充滿奇蹟的年代。正如在座的你們,生活將是令人興奮和神奇的。但是,也逃避不了懷疑和擔心的時刻。

那個時候,我們都知道過去發生了什麼,但不知道未來會是怎樣。也許這也是今天的你們,在畢業季的歡樂之餘,擁有的類似感受。

六、開拓往往與風險同行

我想與你分享的第六個想法就是,當你走出去的那一刻,也是冒險開始的時刻。學會繼往開來。任何的開始都有結束的時候,白天始終有黑夜相隨,生命都逃避不了死亡。


很贊!大國女總理哈佛演講不僅提醒特朗普“回頭”,更有人生金箴


▲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我們的一生會遇到各種不同。開始和結束之間,有著空間。我們稱之為生命和經驗。我一直相信,我們需要做好準備,習慣結束。因為這是新起點的啟航,這樣能幫助我們充分把握未來的機會。

這是我無論做學生,做科研,還是從政後,不斷體會的道理。誰知道在我離任之後,將會有什麼樣的生活。但是,一定也會是追求新的挑戰的生活。有一件事是很清楚的,將再次是不同的新生活。

這就是為什麼我要把這個希望留給你們,推倒無知和狹隘的牆,因為沒有什麼必須保持原樣。

為全球性的多邊利益行動。常常問自己:我之所以去做,是因為這事本身是對的,還是僅僅因為有把握做成它?不要忘記,自由也需要捍衛。努力超越自我,給自己帶來不斷的驚喜。

請記住,開放的同時也帶來風險。告別過去,是新開始的一部分。

最重要的是,沒有什麼可以被視為理所當然。一切皆可能發生。


關注原創公眾號,助您生活更美好:

精準幽默溝通教練(gtjl4444),更多原創實用文章助您幸福(有些文章頭條號是見不到滴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