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帥急立軍威,楊宇霆、常蔭槐命喪老虎廳原因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日送回瀋陽官邸後即逝世。經會議決定,張學良接替張作霖軍權。少主初繼父位,急需立威於政,妄自託大的楊常成了出頭鳥,楊宇霆、常蔭槐命喪老虎廳,看似偶然,其實必然……矛盾由來已久,在張作霖時期,楊宇霆身兼數要職,位居首輔。 “由於其所處地位之特殊,也養成了專橫跋扈、盛氣凌人的作風,平時除老帥以外,什麼人都不放在眼裡”,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因此,對依靠父親的庇護而發達起來的張學良自然也不會放在眼裡,二人由此產生摩擦。

尤其在奉系是戰是和的問題上,二人更是深有分歧。深受郭鬆齡影響的張學良主張息兵止戰,保境安民;而楊宇霆卻是奉軍內有名的主戰派。這邊張學良斗膽苦諫息兵止戰,那邊楊宇霆卻極力給張作霖吹內戰的耳邊風,多次鼓動張作霖入主關內、問鼎中原,張學良對其難免產生不滿。第二次直奉大戰前,楊宇霆曾處心積慮地打算將其黨羽安插進軍隊,妄圖逐漸掌握東北軍權。不料,此舉被郭鬆齡識破,並密告張學良阻止這一陰謀詭計的實現。楊宇霆為此對郭鬆齡恨之入骨,處處排擠他,時時誹謗他,欲除之而後快。時隔不久,郭鬆齡在灤州倒戈反奉,兵敗被俘。楊宇霆擔心張學良出手施救,就搶先下手,鼓動張作霖下令將郭鬆齡就地槍決,使張學良沒來得及救恩師一命。與郭鬆齡親密無間的張學良,因此對楊宇霆更加懷恨在心。

少帥急立軍威,楊宇霆、常蔭槐命喪老虎廳原因

皇姑屯事件後,楊宇霆雖曾公開通電錶示擁立張學良,但在實際行動上,卻處處抬高自己,“明裡暗裡都表示出一種只有向他靠近才可以解決問題的態度”,張學良對此十分反感。張學良醞釀東北易幟時,關內各方均派代表來瀋陽爭取奉系。唐生智派劉興、白崇禧派葉琪先後到達瀋陽,他們放著東北第一行政長官張學良不理,卻先拜訪楊宇霆。在官場打拼多年、深諳官場之道的楊宇霆竟然公然向其表示:“關外的事我可以作主,漢卿是個小孩子,不必理他。”此話傳到張學良耳朵裡,據說張學良當時就摔了茶杯。

更讓張學良怒不可遏的是,東北易幟典禮當天,楊宇霆拒不參加集體合影,一甩袖子,揚長而去。在中外記者面前,也可以說是在世界面前給了力主易幟的張學良一個大大的難堪。常蔭槐只聽楊宇霆的命令,與楊宇霆一樣,常蔭槐雖說精明幹練,“是不可多得的智謀之士”,但他最大的缺點就是“為人高視闊步,目無餘子,恃才傲物,惟我獨尊”。他對張學良更是傲慢無禮,“作孩提看待”,每與張學良談公務,總是“口呼漢卿,慢不為禮,且獨斷獨行。”並且沒少當著眾人說:“小六子少不更世,懂得什麼!”

為了緩和與楊宇霆的關係,張學良不惜降低長官身份,主動提出讓夫人于鳳至和楊宇霆的三姨太結拜乾姊妹。為示重視和誠意,張學良親自寫了蘭譜,備了八色厚禮派人送到楊府。三姨太同意了,誰料,楊宇霆竟以輩份不同而拒絕,並將蘭譜和禮物統統退了回來。讓張學良這個熱面孔結結實實地貼上了楊宇霆的冷屁股,張學良心中的懊惱可想而知。1929年1月7日,也就是“楊常事件”發生的前三日,是楊宇霆父親70歲的生日,楊宇霆決定大張旗鼓地操辦一下。事先,他的法庫同鄉李友蘭(東三省官銀號總辦)曾勸他,這樣做極易遭人嫉視,提出:“老太爺辦壽,可以回法庫操辦,你要同意就全交給我辦好了。”但楊宇霆卻想借為父祝壽,顯示一下自己的地位,因而堅持在瀋陽辦。

祝壽期間,楊府門前車水馬龍,賓客如雲,張燈結綵,盛況空前。蔣介石、白崇禧、閻錫山以及廣東、四川等地方實力派系乃至日本政要人士均有代表來沉祝賀,東北文武百官、地方名流更將其看作巴結楊宇霆的絕好機會,爭先恐後,趨之若鶩。祝壽之日,張學良也偕夫人于鳳至驅車前來,往壽堂向楊老太爺行三鞠躬大禮。禮畢進入客廳時,客廳裡已擠滿了人,大家對少帥的到來視而不見。嘮嗑的嘮嗑,喝水的喝水,打牌的打牌,只有少數的幾個人站起來以示尊重。而時隔不久,當楊宇霆進入客廳時,全廳人員肅然起立,熱烈鼓掌。

目睹這般情形,張學良的心情當然十分沉重。他認識到:“假如楊、常

少帥急立軍威,楊宇霆、常蔭槐命喪老虎廳原因

取我而代之,可以兵不血刃地掌握政權,莫非林權助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嗎?我應該怎樣來自處呢?我是如秀吉之子那樣等待最後為德川所殺呢?還是先把他除掉?”當天晚上,于鳳至心情沉重地對張學良說:“你哪裡像東北的主人,楊宇霆才是東北的真正主人!看看他那副德行,他眼裡還有你嗎!”親寫輓聯表悔意,雖然最終痛下決心處決了楊宇霆和常蔭槐,但張學良內心卻是痛苦不已,為此,連著多日,竟“悲傷得長吁短嘆”。不久,楊、常發喪,張學良親筆為楊宇霆和常蔭槐寫了輓聯。《張學良挽楊宇霆聯》上聯寫的是:詎同西蜀偏安,總為幼常揮痛淚下聯是:悽絕東山零雨,終憐管叔誤流言,《張學良挽常蔭槐聯》上聯是: 天地鑑餘心,同為流言悲蔡叔下聯是:江山還漢室,敢因家事罪淮陰,短短兩副輓聯中,張學良用了三個歷史典故:其一,周武王死,成王年少,成王的叔叔周公攝政。周公的弟弟“管叔”與“蔡叔”先是散佈周公要篡權的流言,後又勾結殷紂王兒子武庚發動叛亂。周公率兵東征平叛,處決了管叔,流放了蔡叔,後人以他們喻亂國之人。而張學良以“管叔”、“蔡叔”指代楊、常二人,可見他認定其有謀反之心。其二,“淮陰”即淮陰候韓信,曾幫助劉邦建立西漢王朝,戰功卓著。但劉邦忌怕功臣,找了個藉口降韓為候。劉邦死,韓為劉邦妻子呂后所殺。其三,“幼常”,指三國人物馬謖,在聯中,張學良借“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典故來暗示自己殺楊常的無奈與不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