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楊少華蘇文茂郭榮啟捧哏,留下經典《批三國》,不幸56歲早逝

天津相聲界有一位捧哏演員叫馬志存,在56歲時英年早逝,不過他的藝術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曾先後與楊少華、蘇文茂、郭榮啟、常貴德搭檔,特別是與蘇文茂搭檔的作品《批三國》《論捧逗》《汾河灣》《紅樓百科》《廢品翻身記》《高貴的女人》等,可以說是永恆的經典。

馬志存(1937—1993)自幼喜愛相聲,在建築公司做油漆工人,參加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宮相聲學習班,結識了業餘在這裡做老師的趙佩茹先生,趙佩茹建議他專攻捧哏。1960年,馬志存與其他業餘演員一起拜趙佩茹為師。

六十年代初,楊少華剛從北京到天津定居,在工廠當工人,沒事時去找自己的發小常寶霆,常寶霆建議他接著說相聲。楊少華加入南開區相聲隊,馬志存也喜歡楊少華的風格,追隨楊少華。楊少華沒有搭檔,慢慢地馬志存開始給楊少華量活,也加入了南開相聲隊。

曾為楊少華蘇文茂郭榮啟捧哏,留下經典《批三國》,不幸56歲早逝

常寶霆 蘇文茂 馬志存表演《扒馬褂》

此時天津市曲藝團趙佩茹為馬三立捧哏,朱相臣為蘇文茂捧哏,馬志存利用演出餘暇,幾乎每天都到勸業場天樂戲院去聽相聲,回家後還要做學習筆記。

1970年南開相聲隊解散,馬志存和評書演員馮玉春轉到副食公司上班。馬志存仍然離不開相聲,1974年,他和馮玉春倆人編演相聲《當好營業員》,在天津市職工業餘文藝匯演中獲獎。

馬志存和馮玉春在生活上彼此關心,在藝術上互相促進,但有時也因一點小問題爭得面紅耳赤。有一次去農村慰問演出,臺上正說到半截兒,不知怎的,馮玉春愣住了,沒接上話。就見馬志存把桌上的醒木一拍:“這回,我給大家說回單口相聲……”給馮玉春來個下不來臺。馮玉春好不容易才找著臺詞兒,倆人湊湊合合,這段兒總算演下來了。

下了臺倆人就吵,馮玉春說:“你為什麼在臺上晾我?你這樣做對嗎?學老先生們的長處,別學這個……”馬志存說:“我是要讓你知道,平時不用功,到臺上忘詞兒是什麼滋味兒!這是警告你,叫你下回長記性……”可見馬志存對待藝術的態度。

曾為楊少華蘇文茂郭榮啟捧哏,留下經典《批三國》,不幸56歲早逝

後排左二馬志存

70年代後期,蘇文茂重返舞臺,物色到馬志存為他捧哏,馬志存調入天津市曲藝團。蘇文茂能成為繼馬三立之後最優秀的“文哏大師”,離不開兩位捧哏演員,最早給他捧哏的是朱相臣,後一位捧哏高手是馬志存。

1980 年第二屆“津門曲薈”,馬三立、王鳳山合演《似曾相識的人》,蘇文茂、馬志存合演《新局長到來之後》,都是曲藝作家何遲的新作。在《新局長到來之後》這段相聲中,蘇文茂化身“蘇大祕”,為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志存一句“我看你這個人在德上是欠缺了一點”,卻是寓意深刻的諷刺。

中國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彩色藝術片《笑》,內容涵蓋了十幾段相聲節目,包括侯寶林、郭全寶的《笑的研究》,馬三立、王鳳山的《講衛生》,馬季、唐傑忠的《新桃花源記》,姜昆、李文華的《如此照相》,侯耀文、石富寬的《人歡路暢》,常貴田、常寶華的《動力研究》,劉文亨、班德貴的《中國唱外國唱》,魏文亮、孟祥光的《要條件》。這些段子,每個節目雖然只有三五分鐘,但聽來逸趣橫生。

曾為楊少華蘇文茂郭榮啟捧哏,留下經典《批三國》,不幸56歲早逝

蘇文茂 馬志存

其中還有蘇文茂、馬志存表演的《撫瑤琴》。這段相聲前面的設置非常巧妙:蘇文茂、馬志存坐在公園裡聊天,忽然蘇文茂想起還有演出任務,鐘點眼看快到了,怎麼辦?他們穿著大褂就往電視臺跑,跑到電視發射塔下,已是汗流浹背,走進電視屏幕時還氣喘噓噓,自然而然地談起對跑步不在行,對體育沒研究,對音樂有研究,轉入《撫瑤琴》正題,諷刺了一個自吹自擂、不學無術的人。

馬志存的捧哏為蘇文茂增色不少。他對捧哏藝術悉心鑽研,除得趙佩茹真傳外,又融入朱相臣、李壽增、李文華等人的優點,臺風穩健,口風極佳,憨直諧趣,樸中見巧,不卑不亢,不搶不拖。全神貫注地烘托逗哏的,注重語言的滋味與尺寸,弦外有音,盡力為逗哏的攏神,不分散觀眾的注意力。

80年代初改革大潮,蘇文茂和馬志存曾主動搞過一段時間商演。當時他倆在完成團裡演出任務的情況下,到工礦、農村搞單檔演出,每年演出二百場,每場演一大段兩小段,每場40分鐘。按事先的約定,單檔演出收入的40%交團裡,15%作為演出時的費用,45%歸個人。如一年演出超過二百場,超過部分的收入,20%交團裡,80%歸個人。

80年代天津曲藝團成立學員班,馬志存收了兩個徒弟——王宏、劉亞津。1986年,常寶霆之子常貴德到天津市曲藝團,從一名京劇小生演員正式轉到相聲行當,與馬志存合作過一段時間。後期馬志存還與郭榮起搭檔,留下了《打牌論》《繞口令》《拉洋片》等錄音。(文:何玉新)

曾為楊少華蘇文茂郭榮啟捧哏,留下經典《批三國》,不幸56歲早逝

蘇文茂 馬志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