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院排隊10年一床難求,原來我們真的可能老無所依

養老保險 奢侈品 田園綜合體與農莊 2018-12-02

導語:老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需要有人在身邊看護照料,但老人往往排斥在養老院養老。在家裡養老,三代人之間又容易產生摩擦,引發一系列的家庭矛盾。就算老人接受在養老院養老,條件比較好的公立養老院又是“一床難求”.

養老院排隊10年一床難求,原來我們真的可能老無所依

其實,很多時候有錢人不必考慮贍養父母的難題,可以請十幾人甚至更多人來照顧老人,連眉頭都不必皺一下;赤貧的人也不必考慮,他們沒有多餘的選擇。只有處於中間階層的人,會反覆掙扎。

等電梯的時候,尤先生掏出手機看了一眼,還有四分鐘,上午是部門新領導第一次開會,不能遲到。

這時候,電話響了,是照顧住院父親的護工。“大夫說讓你馬上過來一趟,可能要進ICU。昨天又叫了一晚上,不吃不喝不睡。大夫還說已經欠費了,今天必須交上。”簡短的三句話,句句戳心。

掛了電話,尤先生走進電梯,心裡盤算著開完會怎麼跟領導請假。新來的領導對人事方面有不少新想法,而兩週內他已經請了三次假。進ICU的話可能一天都回不來,明天就要跟客戶談方案,今晚必須連夜加班了。

上次父親進ICU,一週費用將近五萬,這次更嚴重,可能要準備更多錢,還要加上請護工的支出。他在心裡默默把所有的股票、基金、存款算了個遍。20萬,這是他目前能拿出的全部現金。

人到中年,職位中層,雖然已經練就了喜怒不形於色的本領,但將近40歲的他,還是把眉頭皺了起來。除了擔心三天不吃不喝只靠營養液維持的父親,還有很多事需要他操心,腦子已經被填滿了。

“突然會有一些時候,覺得自己良心過不去,首先想到的不是老爺子難不難受,痛不痛苦,而是時間和錢。但是沒辦法,如果我拋開一切,守在我爸身邊,沒有收入支撐他的治療,他可能早沒了。”尤先生說。


“很多時候恨不得分出十個身子”

一年前,尤先生的父親診斷出肺癌,開始了漫長的放療、化療、出院、定期檢查、復發、住院的過程。剛開始,尤先生請長假短假,事畢親為。母親走得早,他不想讓自己將來後悔。

僅僅一個月之後,他的孝順夢就被現實打醒了。

尤先生在一家狼虎叢生的外企工作。在照顧父親的一個月期間,自己負責的重要項目被同事接手了,上級似乎也有點不滿,再這樣下去,自己的位置就會被人取代。

辛苦奮鬥四年,加了無數班,喝吐了無數次才得到的項目主管位置,可能會保不住。而父親的病,自己的家,孩子上學、輔導班,每月近兩萬房貸,都需要這份收入。

筋疲力盡之後,他決定像同病房的其他人那樣,請一個護工。

按照深圳的行情,每天240元。但是這次父親的病情加重,護工要求加價至280元一天,他答應了。因為護工的工作量的確很大,白天晚上都休息不好,還要不停給父親擦身子以防褥瘡。尤先生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父親沒有養老保險,也沒有商業保險,從生病到現在已經花去將近五十萬。

“剛開始離開醫院去上班的時候,我爸在病床上看著我,說‘沒事別過來了,有事讓護工給你打電話’,我開車哭了一路。現在我有空還是會去看他,但是每次走的時候,都像在做一件很壞的事,真恨不得分出十個身子。”他說。

像他這樣每年有40多萬進賬的人,在外人看來理應光鮮從容,與“狼狽”完全沾不上邊。然而,“狼狽”恰恰是他形容目前自己的詞。現在,他連叫外賣都要掂量一下價格。以前能幫他接孩子,做做飯的父親,現在躺在病床上要人照顧。

好像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擔子都壓在他身上。不僅如此,他還要不斷衡量他對父親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對得起父親對他的付出,並且在這兩者的差距中反覆煎熬。


孝順是個奢侈品

護工李阿姨回到13平方米的出租屋裡收拾東西,她要跟著準備出院的王阿婆回家。

“除了我以外,還有一個護工,這老太的兒子僱了我們兩個人照顧她,其實護理起來不難,就是走路不方便而已。她兒子跟我們說,主要的任務就是陪著老太太打麻將,說是特別愛玩。”

每天260元,一個月7800,活兒少錢多,李阿姨覺得自己很幸運。

“這家兒子很孝順的,什麼都要買最好的,吃也要最好的,老太太一個人的生活費每個月大概都要差不多2萬。人家說了,只要媽高興,多花點錢算什麼。”她撇撇嘴,“老太太命真好,有這麼孝順的兒子。”

這樣的孝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絕對是奢侈品。

一個揹負房貸,每年收入40萬的家庭,日常支出大概要需要24萬。子女的教育方面,按照市場價格,一個英語輔導班的開銷是每年2萬左右,每個孩子至少兩個課外輔導班,再加上其他費用,粗略計算至少5萬。

這還不包括夫妻兩個人各自社交需要和購買大件物品的支出。李阿姨照顧的老人,一年支出至少需要24萬,這遠遠超出了一般中等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

養老院排隊10年一床難求,原來我們真的可能老無所依

△護工價目表

步入晚年的父母,一旦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大多數的子女就會進入繼撫養子女外的另一個困境——贍養上一輩的焦慮期。

方先生至今仍堅信,自己在父母養老問題上頗具前瞻性。在自己三十二歲的時候,他先後給自己的父母和岳父岳母在自己家周圍買了兩套80平米的房子,位於北京四環和五環之間,按照幾年前的價格,每平米兩萬出頭,每家一百多萬,三家人湊,再加上貸款,並不是非常困難。

“我是八零年的,我們這一代人很多是獨生子女,4-2-1的家庭模式非常普遍。如果一方或雙方老人有什麼問題,既要保證照顧,又不能全住在一起,我這種方法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在他的帶動下,身邊很多的朋友都開始考慮借鑑他的做法。

但這種做法的難度已經上升了許多,按照目前一線城市的房價,想在四環和五環之間臨近買兩套房子,首先房源不太容易找到,其次,現在的房價已經比幾年前翻了3倍。方得意當時買房子的小區,現在已經超過5萬元一平方米。

吳先生沒有這麼幸運,父親腦血栓後,他把父親接到自己的家,僱了保姆照顧。妻子也是上班族,孩子剛上小學,對孩子教育的焦慮,需要付出的資金和精力,對於一個普通的工薪族家庭尚且不易,更不要說三代同堂,老人還患病。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家庭矛盾……

“全家人都非常壓抑、煩躁,原來孝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說。


找一個好保姆比找個媳婦難

保姆也是問題,而且是僅次於房子的大問題。如果房子能用錢來解決,保姆則不僅需要錢。

夫妻雙方都要工作,一旦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保姆就是必備裝備。

“每個家政公司都說自己的保姆專業有經驗,但往往不是那麼回事。找一個好保姆比找個媳婦難。孩子出生後找月嫂時我就體會到了,現在又來一遍,甚至更難。照顧嬰兒可能只是體力上辛苦,照顧老人可沒那麼簡單。”

範女士的母親半年前被一輛汽車撞,導致多處骨折,做了兩次手術,已經換了四五個保姆了,都沒能做夠一個月。

“在我媽看來,這些阿姨不是幹活兒不乾淨,就是懶,要麼就是總是吃家裡東西,總之沒一個讓她滿意的。”她搖頭,換了幾個以後,她決定自己上網找。

登錄一家大型網站,輸入服務內容,保姆類型,經驗要求後,範莉發現一排字,在24小時內已有268人成功預約了保姆。“原來這麼多人家裡都有類似我媽這樣的老人,需要保姆照顧。”

她看到一組數字,2016年從事家政行業的人員超過2000萬,全國家政服務業營業收入3500億元,比去年增加了26%。

費用也不是開玩笑。

按照現在的行情,如果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管吃管住,大概一個月要4500至5000元不等,如果大小便都不能獨立完成,還需要加價五百元左右。每家中介的中介費則在4000元上下。

“上有老下有小,正在用錢的時候,這不是一筆小數目。”但範莉現在已經顧不得錢,只要能找到合適的保姆,解決燃眉之急,讓她不必再因這事每天煩心,她就燒高香了。

“每天因為家裡的事,工作都沒辦法安心,這些領導都是能看在眼裡的,時間長了自然就會被邊緣化,升職加薪基本上就沒你事了。”她語氣中帶著無奈和焦急。


養老院也是分階級的

猶豫了好多天,吳先生還是試著跟父親說了去養老院的事。

“最近一段時間,他開始大小便失禁。家裡還不到80平方米,加上保姆五口人。房子是買不起了,如果在附近租,我又怕只有保姆和他,更不放心。還不如去一家養老院,有專業點的照顧,還有老人作伴。”他說。

當他說完後,父親沒吭聲。

“誒呀,眼圈紅著,特別可憐。”說到這,吳所求也說不下去了,眼睛看向窗外。

自從有了送父親去養老院的想法,吳所求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

他時常想起小時候去海邊,害怕地緊緊摟住父親的脖子,腿夾住父親的身體;夏天的晚上,父親會不時給他買個雪糕,在那個年代這是很奢侈的事……他一邊想,一邊默默流淚,枕巾溼了又幹,幹了又溼。

儘管沒有最後決定,吳所求還是去打聽了一下養老院的情況。

他來到一所公立的養老院。這裡價格便宜,條件好,護理相對有保障,但現在光排隊的就有兩千多名老人,每年只能安排入住不到一百人。一位老人如果從現在開始排隊,得等到至少20年後才能入住。

“如果兩年後還沒有排到,你到時候再聯繫我,看看情況,這種失能的情況我們會適當優先照顧,但不能保證,因為人太多了。”

所有接觸過養老院的人都知道,公立養老院的“門難進”,這是一個無奈的現實。

吳先生拜訪的這類區一級公立養老院,排隊20多年的情況已屬樂觀。曾經有媒體報道稱,全國標杆公立養老院——第一社會福利院,僅能提供1100張床位,排隊登記的老人一度超過1萬人。一位從事養老工作的業內人士對該媒體稱,“1萬多人排隊,每年只能入住幾十位,即使按100人算,也要等上100年。”

“那種一個月兩三千的不能考慮,條件設施不行,更不要說護理水平,我曾經去過一家,老人們就在一個小院子裡坐著,吃飯時每個人拿個小盆,而且那些護理人員說話的口氣很不耐煩。”

有朋友給吳先生介紹了一家醫養結合的老年病醫院,以養老為主,也有醫生護士,如果是深圳市本地戶口可以走醫保,但是最多隻能覆蓋一週到十天,報銷上限是6500元左右,屆時系統變會自動切換回養老模式。

護士長介紹:包吃住,三人間,每個月8910,所有護理人員三班倒,負責所有老人,沒有一對一服務。“如果想一對一,也可以自帶護理人員,我們可以減2400元。”

護士長說,在深圳,這算是中上水平。

養老院排隊10年一床難求,原來我們真的可能老無所依

△養老機構價目表

凡是在送不送養老院問題上煎熬的人,一旦決定把父母送養老院,都會挑能力範圍內最好的選擇,以讓老人在沒有家人陪伴的情況下過的舒服,也圖自己的心安。

雖然知道這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但養老院的價格,還是比一般人想象的高。

“給孩子都那麼捨得花錢,老人辛苦了一輩子,不能在身邊養老,還不找個條件好的養老院,我自己的日子能過下去嗎?”

鄭先生看中了一家保險公司的養老社區,獨門獨戶,整個社區分為獨立生活區和護理區。獨立區是給能夠生活自理的老人準備的,具體的收費是,第一筆需要交20萬的入門費,第二筆要根據一居室、小一室一廳、大一室一廳、兩居室這四種不同的戶型,分別交100萬、150萬、200萬和300萬的押金。月費是5000-17200元(不含餐費),以上都是按戶收費。餐費是按人收取,每人每月1800元。

護理區的月費會更高些,總計為16000-24000元/月不等。

後來他聽說還有外資的養老機構,也順帶打聽了一下。這家外資機構總部在上海,北京也有。對入住的老人有一定的要求,要預先評估,比如有精神類疾病,認知障礙,或者嚴重失能的老人,一般不會接收。

費用方面,能夠自理的老人費用在12000元/月-15000元/月之間,需要護理的老人,按照護理級別的不同,每月的費用在15000元-25000元之間。

“貴的地方,不光硬件好,軟件也不錯,更重要的是家境更接近,就更容易聊得來。”鄭綢說。

“一開始我也覺得送老人去養老院捨不得,自己心裡也過不去。但是後來一想,跟老人一起住或者給老人買個房子在身邊,白天也是他們自己在家,晚上我們回去也是各忙各的,還要給我們做飯,時間長了有了矛盾更不開心。這樣我們把給他準備另一套房子的錢,用在養老院,條件又好,又有同齡人,想想也是不錯的,我爸最後也同意。”

他顯得很輕鬆,好像解決了一件大事。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那樣輕鬆。徐菲是一名腦外科醫生,在醫院見慣了生死別離,也見到了形形色色的不易,拿不出錢的、沒時間的。每天穿梭於手術檯和病人之間的他,最長不間斷手術記錄是27個小時。

即便如此,他絕不會送自己的父親去養老院。“這是我的底線。每個人都不容易,只是不容易的方面不一樣。條件好的人的煩惱,並不比條件不好的人少。如果用自己的困難作為藉口,我說服不了自己。”

方女士剛接到一個電話,“我們這兒一個老人的孩子,給我打電話特別高興,說他母親自從來了以後,心情開朗了很多,氣色也好了。”

二十多年前他在天津創辦了一家養老機構,專門針對失能老人,後來還有了福利協會和公益基金等,他自己也是中國社會福利協會副會長。

他說,對於家裡有失能老人的這部分人來講,很多問題是沒有經歷的人想象不到的。

“剛才給我打電話的這個人,老母親失去自理能力很多年,總是對著固定的人,心理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到後來變成了對子女的怨恨,而且這種怨恨越來越強烈,最終導致整個家庭的氛圍很不好,老人更不高興,惡性循環。

“到了我們這以後,最起碼有護士和護理的人員陪伴,每個老人每天要接觸至少8個人,這8個人裡總有他喜歡的人,這就是一種盼頭。”他笑著說。

送不送養老院,送什麼樣的養老院,怎麼開口說去養老院,絲毫不比我們為待下一代挑幼兒園和學校更輕鬆。

贍養上一輩的過程一旦開始,每一個選擇,都充滿了無奈。父母對自己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時期的付出,使子女們都希望能給父母一個更好的晚年。然而這些已經步入中年的子女們,受制於金錢與時間,往往既不能讓父母享受最好的照顧,也不能長期陪伴父母左右。

將父母送往養老院,或許是保障自己家庭和諧及生活舒適的最好選擇。但除了金錢的壓力外,情感上的羈絆也讓子女們躊躇不已。面對撫養自己成人的父母,終究是不忍。

但無論如何無奈,這個選擇的時刻,總有一天會到來。

10年養老壓力增三倍:

延遲退休影響巨大 中產養老難


25年前18個人養1人;15年前10人養1人;2015年,3人養1人;2050年,1.3人養1人……中國人養老現實日益嚴峻。

養老金問題再次成為關注焦點。5月底,人社部官方發佈了《2014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引發社會輿論廣泛關注。

萬億“缺口”說爭議

“養老金有3.5萬億結存,為什麼還有人說缺口?”45歲的李明嵐對此疑惑不解。作為年齡最大的70後,她對養老金和延遲退體等一切事關自身利益的事件都極其關注,也不時對未來養老感到焦慮。

上述疑慮代表了相當多70後、80後所面臨的養老現實。而事實上,對養老金缺口的爭議由來已久。早在2012年,時任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預測,2012年到2050年期間,養老金體系資金缺口約為39萬億元,該預測後被媒體廣泛引用。

2013年,時任社保基金理事長的戴相龍曾對媒體表示“我國養老金確有缺口。”

他解釋,一是轉製成本和歷史欠賬,即1997年養老金制度改革為現有“統賬結合”模式前,老一批退休工人沒有繳納養老金,佔工資總額20%的統籌賬戶不足以支付他們的養老金,因此政府挪用了8%的個人賬戶用以支付這部分缺口。但根據十六大決議精神和國務院相關文件,養老金要把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分開,逐步做實個人賬戶。

“這樣的話,是存在缺口的。”

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祕書長孫群義也表示,目前存在的缺口主要指養老金個人賬戶的“空賬”、還有統籌賬戶收不抵支的“赤字”。

而中國社科院發佈的預測報告,結論更令人憂心。2014年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統賬結合制度下的隱形債務為86.2萬億元。

10年養老壓力增3倍

中國的老齡化之迅速,遠超大多數已進入老齡社會的發達國家。

今年兩會期間,人社部部長尹蔚民曾透露,目前職工養老保險的撫養比是3.04:1,也就是三個人養一個人,2020年將下降到2.94:1,2050年將下降到1.3:1。

而在1990年,職工養老保險的撫養比為18:1; 2000年,這一數字下降為10:1。

在數量如此巨大的老齡人口壓力下,“養老靠國家”恐怕沒那麼容易實現。

目前大多數國家採用的“現收現付”制,即把年輕人交納的養老保險交給領取社保的老人,被經濟學家弗裡德曼譏為“最大的龐氏騙局”。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延遲退休被提上議程。

記者從接近人社部的知情人士處獲悉,延遲退休方案目前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年內有望完成初稿。人社部指出,延遲退休是保障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大政策。這項政策的提出,主要是針對目前我國法定退休年齡偏低的實際情況而提出。

建國初期,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為40歲,然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現在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4.8歲。目前,中國職工退休年齡男60週歲、女幹部55週歲、女工人50週歲。

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人口學專家王豐認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法定的退休年齡早就不能適應目前的老齡化速度。”但是,延遲退休決定一出,社會各界包括不同群體紛紛持有不同的看法和認識,民間普遍對延遲退休存在怨氣。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褚福靈認為,“小步漸進”是延遲退休較好的方式,既與國際接軌,又能獲得更多的認可和接受,對社會造成的震動更小。

延遲退休影響巨大

目前看來,在延遲退休方案中,70後、80後將成為受影響最大的群體。

按照尹蔚民的說法,方案有望2017年推出,推出至少5年之後漸進式實施,即2022年實施,之後每年按照幾個月的速度遞進增長退休時間。

記者在漸進式延遲退休的基礎上算了一筆時間賬。假設遞增時間為6個月,以55歲退休為標準,漸進式延遲退休針對的即是1967年出生以及1967年以後出生的人群。那麼1967年出生人群將於55.5歲退休,1968年出生人群於56歲退休,1969年的人群於56.5歲退休,依次類推,1980年出生人群的退休年齡為62歲,1986年出生人群的退休年齡已達65歲。

按照現有預測,法定退休年齡可能是65歲。

這些被延遲退休的人員,以70後、80後為主力軍,從社會結構看,大部分屬於中產階級,這部分人群所面臨的養老壓力,可謂空前。

其實,養老從來都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老人願不願意去養老院、中年人如何平衡父母在家養老與工作之間的關係、養老院資源緊缺等等問題,對每個家庭來說可能都難以平衡、難以抉擇。

養老院排隊10年一床難求,原來我們真的可能老無所依

圖:電影《我們倆》劇照,講述獨居老人與租戶女孩之間的故事

在“我們賺錢的速度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成為當代人的共同心聲的今天,這些為人子女的中年人又受制於金錢與時間,可能既不能讓父母享受最好的照顧,也不能長期陪伴父母左右。

實際上,在養老這件事上,沒人能給出一個標準答案。每個家庭的情況都千差萬別,很難找到一個普適的方法。

但在養老與生活之間尋求平衡的每個人心裡也都明白:父母和自己的緣分,大概就只剩目送他/她的背影漸行漸遠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