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
"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提到楊絳,我想大家會一下子想到她和丈夫錢鍾書的愛情故事。

錢鍾書曾這樣形容他和楊絳的愛情,:“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楊絳和錢鍾書在清華大學相識,一見鍾情,由此兩個人相扶相依度過了餘生幾十年的時光。

在楊絳書《我們仨》中,她寫道了很多和錢鍾書之間的趣事,一次楊絳和錢鍾書在牛津的時候,楊絳打盹,錢鍾書想趁她睡了,給她畫個花臉。

可是他剛落筆,她就醒了。

他沒想到她的臉皮比宣紙還吃墨,洗淨墨痕,臉皮像紙一樣快洗破了,以後他不再敢惡作劇。

只能給她畫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鏡和鬍子,勉強過個癮。


"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提到楊絳,我想大家會一下子想到她和丈夫錢鍾書的愛情故事。

錢鍾書曾這樣形容他和楊絳的愛情,:“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楊絳和錢鍾書在清華大學相識,一見鍾情,由此兩個人相扶相依度過了餘生幾十年的時光。

在楊絳書《我們仨》中,她寫道了很多和錢鍾書之間的趣事,一次楊絳和錢鍾書在牛津的時候,楊絳打盹,錢鍾書想趁她睡了,給她畫個花臉。

可是他剛落筆,她就醒了。

他沒想到她的臉皮比宣紙還吃墨,洗淨墨痕,臉皮像紙一樣快洗破了,以後他不再敢惡作劇。

只能給她畫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鏡和鬍子,勉強過個癮。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他們一家三口過著平淡又快樂的小日子,簡單的生活中因為有了彼此的愛而變得充滿了樂趣,這種神仙眷侶的生活真的令很多人羨慕不已。

但快樂的生活卻又是那麼的短暫,1997年,被楊的愛女錢瑗因病去世。一年後,丈夫錢鍾書也走了。

然而面對如此沉痛的打擊,楊絳沒有倒下,九十高齡的她翻譯了柏拉圖的《斐多篇》,出版了《我們仨》,而後楊絳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

楊絳雖然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上,卻愈戰愈勇,不懼未來。

那麼96 歲楊絳在面對女兒和丈夫的離開,又會有怎樣的感悟呢?她又是如何理解人生的呢?

1,學會正視過去

楊絳先生在文中這樣說道:“我已經走到人生的邊緣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

寫下《走在人生邊上》時,楊絳已經96歲了。

心愛的丈夫錢鍾書和女兒錢瑗都已經離開了人世間,疾病纏身的她正站在人生的交叉口,每往前邁一步,就離丈夫和女兒更近了一步,卻離塵世又遠了一步。

如果身處這個境地的人是我們,我們會如何來面對呢?又會有怎麼樣的心境呢?是就此低沉下去,以淚洗面?還是安安靜靜地等待著抵達生命的盡頭,不悲不喜,不再做任何努力了。

然而楊絳先生卻選擇了一條與大多數人都截然相反的路,她躺在病床上仍積極的思考問題,回憶過去美好,花了整整兩年半的時光,寫下了《走到人生邊上》這本書。

最令人動容的是,在本書中楊絳沒有哭訴悲傷,渲染痛苦,而是用一種平靜沉穩的筆調探索人生問題,用平淡樸素的語言寫下當年那些令她記憶深刻的故事。

"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提到楊絳,我想大家會一下子想到她和丈夫錢鍾書的愛情故事。

錢鍾書曾這樣形容他和楊絳的愛情,:“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楊絳和錢鍾書在清華大學相識,一見鍾情,由此兩個人相扶相依度過了餘生幾十年的時光。

在楊絳書《我們仨》中,她寫道了很多和錢鍾書之間的趣事,一次楊絳和錢鍾書在牛津的時候,楊絳打盹,錢鍾書想趁她睡了,給她畫個花臉。

可是他剛落筆,她就醒了。

他沒想到她的臉皮比宣紙還吃墨,洗淨墨痕,臉皮像紙一樣快洗破了,以後他不再敢惡作劇。

只能給她畫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鏡和鬍子,勉強過個癮。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他們一家三口過著平淡又快樂的小日子,簡單的生活中因為有了彼此的愛而變得充滿了樂趣,這種神仙眷侶的生活真的令很多人羨慕不已。

但快樂的生活卻又是那麼的短暫,1997年,被楊的愛女錢瑗因病去世。一年後,丈夫錢鍾書也走了。

然而面對如此沉痛的打擊,楊絳沒有倒下,九十高齡的她翻譯了柏拉圖的《斐多篇》,出版了《我們仨》,而後楊絳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

楊絳雖然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上,卻愈戰愈勇,不懼未來。

那麼96 歲楊絳在面對女兒和丈夫的離開,又會有怎樣的感悟呢?她又是如何理解人生的呢?

1,學會正視過去

楊絳先生在文中這樣說道:“我已經走到人生的邊緣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

寫下《走在人生邊上》時,楊絳已經96歲了。

心愛的丈夫錢鍾書和女兒錢瑗都已經離開了人世間,疾病纏身的她正站在人生的交叉口,每往前邁一步,就離丈夫和女兒更近了一步,卻離塵世又遠了一步。

如果身處這個境地的人是我們,我們會如何來面對呢?又會有怎麼樣的心境呢?是就此低沉下去,以淚洗面?還是安安靜靜地等待著抵達生命的盡頭,不悲不喜,不再做任何努力了。

然而楊絳先生卻選擇了一條與大多數人都截然相反的路,她躺在病床上仍積極的思考問題,回憶過去美好,花了整整兩年半的時光,寫下了《走到人生邊上》這本書。

最令人動容的是,在本書中楊絳沒有哭訴悲傷,渲染痛苦,而是用一種平靜沉穩的筆調探索人生問題,用平淡樸素的語言寫下當年那些令她記憶深刻的故事。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在書中她寫了僕人阿菊不小心闖禍、60多歲溫德先生爬樹去捉貓咪、三叔叔的戀愛故事等等,其中呢,有這麼一件事令我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件事情是楊絳先生曾經的臥室旁有一棵大柳樹,樹上有一對喜鵲在這裡築巢,楊絳很是歡喜,自己專門去拾了很多樹枝,希望能夠讓這對喜鵲派上用場。

但是喜鵲築巢可是頗有講究的,並沒有理會楊絳的樹枝,這對喜鵲自己去尋找材料,勤奮工作,沒過多久鵲巢就搭好了,看起來要比鳥籠還大了一圈。

搭好了鵲巢之後,楊絳說自己經常能夠看到母喜鵲臥在巢內,而公喜鵲就每天去為母喜鵲覓食,在巢外守望著。

就這樣過了沒多久,楊絳看到公喜鵲在巢外圍著打轉,想必是遇到了開心的事,原來是母喜鵲順利生產了。

巢裡小喜鵲已破殼而出,伸著小腦袋在搖晃呢,三四隻小喜鵲都有著閃亮的眼睛,嘴巴張得很大,一副嗷嗷待哺的可愛模樣。

楊絳也為這對喜鵲感到很開心,但是與此同時,她又開始擔心起來。她想起最近市裡的樹木都噴上了殺蟲藥,這對喜鵲去哪裡給小喜鵲覓食呢?

而且最近天氣變冷了,小喜鵲吃不到東西,又冷又餓,這該怎麼辦呢?

後來果真下了一晚上的大雨,鵲巢上面雖然有頂,卻是漏雨的。

楊絳雖然擔心,卻不能為鵲巢撐把傘,因為夠不著,也不能找些棉絮為小雛墊蓋,出了殼的小鳥不能再縮回殼裡。

早上起來,鵲巢裡寂無聲音,這幾條活潑的小生命還沒好好看一下這個世界,就匆忙離開了。

最令楊絳難受的應該是這對喜鵲的行為,它們低頭看著巢裡,像啼哭似的悲啼著,叫得楊絳也傷心不已。

楊絳還經常看到這對喜鵲站在樹枝上守望著,即使是冬天下大雪,整棵樹連帶鵲巢都壓在雪裡,父鵲母鵲也冒寒來看望。

楊絳就在房間裡默默看著它們,陪著它們傷心。

"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提到楊絳,我想大家會一下子想到她和丈夫錢鍾書的愛情故事。

錢鍾書曾這樣形容他和楊絳的愛情,:“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楊絳和錢鍾書在清華大學相識,一見鍾情,由此兩個人相扶相依度過了餘生幾十年的時光。

在楊絳書《我們仨》中,她寫道了很多和錢鍾書之間的趣事,一次楊絳和錢鍾書在牛津的時候,楊絳打盹,錢鍾書想趁她睡了,給她畫個花臉。

可是他剛落筆,她就醒了。

他沒想到她的臉皮比宣紙還吃墨,洗淨墨痕,臉皮像紙一樣快洗破了,以後他不再敢惡作劇。

只能給她畫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鏡和鬍子,勉強過個癮。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他們一家三口過著平淡又快樂的小日子,簡單的生活中因為有了彼此的愛而變得充滿了樂趣,這種神仙眷侶的生活真的令很多人羨慕不已。

但快樂的生活卻又是那麼的短暫,1997年,被楊的愛女錢瑗因病去世。一年後,丈夫錢鍾書也走了。

然而面對如此沉痛的打擊,楊絳沒有倒下,九十高齡的她翻譯了柏拉圖的《斐多篇》,出版了《我們仨》,而後楊絳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

楊絳雖然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上,卻愈戰愈勇,不懼未來。

那麼96 歲楊絳在面對女兒和丈夫的離開,又會有怎樣的感悟呢?她又是如何理解人生的呢?

1,學會正視過去

楊絳先生在文中這樣說道:“我已經走到人生的邊緣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

寫下《走在人生邊上》時,楊絳已經96歲了。

心愛的丈夫錢鍾書和女兒錢瑗都已經離開了人世間,疾病纏身的她正站在人生的交叉口,每往前邁一步,就離丈夫和女兒更近了一步,卻離塵世又遠了一步。

如果身處這個境地的人是我們,我們會如何來面對呢?又會有怎麼樣的心境呢?是就此低沉下去,以淚洗面?還是安安靜靜地等待著抵達生命的盡頭,不悲不喜,不再做任何努力了。

然而楊絳先生卻選擇了一條與大多數人都截然相反的路,她躺在病床上仍積極的思考問題,回憶過去美好,花了整整兩年半的時光,寫下了《走到人生邊上》這本書。

最令人動容的是,在本書中楊絳沒有哭訴悲傷,渲染痛苦,而是用一種平靜沉穩的筆調探索人生問題,用平淡樸素的語言寫下當年那些令她記憶深刻的故事。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在書中她寫了僕人阿菊不小心闖禍、60多歲溫德先生爬樹去捉貓咪、三叔叔的戀愛故事等等,其中呢,有這麼一件事令我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件事情是楊絳先生曾經的臥室旁有一棵大柳樹,樹上有一對喜鵲在這裡築巢,楊絳很是歡喜,自己專門去拾了很多樹枝,希望能夠讓這對喜鵲派上用場。

但是喜鵲築巢可是頗有講究的,並沒有理會楊絳的樹枝,這對喜鵲自己去尋找材料,勤奮工作,沒過多久鵲巢就搭好了,看起來要比鳥籠還大了一圈。

搭好了鵲巢之後,楊絳說自己經常能夠看到母喜鵲臥在巢內,而公喜鵲就每天去為母喜鵲覓食,在巢外守望著。

就這樣過了沒多久,楊絳看到公喜鵲在巢外圍著打轉,想必是遇到了開心的事,原來是母喜鵲順利生產了。

巢裡小喜鵲已破殼而出,伸著小腦袋在搖晃呢,三四隻小喜鵲都有著閃亮的眼睛,嘴巴張得很大,一副嗷嗷待哺的可愛模樣。

楊絳也為這對喜鵲感到很開心,但是與此同時,她又開始擔心起來。她想起最近市裡的樹木都噴上了殺蟲藥,這對喜鵲去哪裡給小喜鵲覓食呢?

而且最近天氣變冷了,小喜鵲吃不到東西,又冷又餓,這該怎麼辦呢?

後來果真下了一晚上的大雨,鵲巢上面雖然有頂,卻是漏雨的。

楊絳雖然擔心,卻不能為鵲巢撐把傘,因為夠不著,也不能找些棉絮為小雛墊蓋,出了殼的小鳥不能再縮回殼裡。

早上起來,鵲巢裡寂無聲音,這幾條活潑的小生命還沒好好看一下這個世界,就匆忙離開了。

最令楊絳難受的應該是這對喜鵲的行為,它們低頭看著巢裡,像啼哭似的悲啼著,叫得楊絳也傷心不已。

楊絳還經常看到這對喜鵲站在樹枝上守望著,即使是冬天下大雪,整棵樹連帶鵲巢都壓在雪裡,父鵲母鵲也冒寒來看望。

楊絳就在房間裡默默看著它們,陪著它們傷心。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為什麼楊絳能夠被這對喜鵲所感動呢?

想必楊絳在這對喜鵲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和丈夫錢鍾書的影子吧。

楊絳在文中也說過,在自己女兒忌日的時候,看到這對喜鵲就更加傷心了。是啊,這喜鵲不正是楊絳自己嗎?

含辛茹苦地養育女兒,女兒去世後自己悲傷不已,只能遠遠望著她生活過的地方,獨自緬懷。

但正如這對喜鵲最後的做法一樣,它們努力忘卻過去,重拾新生活。

而這是楊絳最希望的,這也正是她的豁達之處,最後她在結尾說道,“過去的悲歡、希望、憂傷,恍如一夢,都成過去了。”

2,無論何時,永遠要保持靈性良心

楊絳在文中很肯定地說道,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往往都會飽受痛苦。

為何這麼說呢?

她認為,如果想做一個老實人,與世無爭,可偏偏會有人利用、欺負老實人;如果稍稍有些才華,還容易遭受到別人的嫉妒;如果想要保護自己,就不得不做好防備,與人周旋。

說句實話,每個人都過得很不容易。

在這裡,楊絳提出了這樣一個詞,“靈性良心”。

孟子呢曾經在著作中把惻隱之心、羞惡之心等等仁義之心稱為“良心”。

這個良心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良知良能,有著惻隱之心、羞惡之心等。“靈性”是指我們每個人能夠識別是非、善惡、美醜等道德標準的本能。

正是因為有了“靈性良心”,我們每個人天生懂得是非、善惡等道德價值或標準,在良心的督促下,很自然地遵循著道德標準去為人行事。

假如做了不該做的事,我們的內心就會受到良心的譴責,感到很愧疚。

在如今這個社會中,我們有很多痛苦是因為丟失了自己的靈性良心,人們往往容易被名利、金錢矇蔽了雙眼,丟棄了“靈性良心”。

這樣會讓人感到非常苦惱。即便有了再多的財富、權利,也會很煩惱,看起來是享了福,但實質上這樣會讓人非常痛苦的。

楊絳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保持那份靈性良心,這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能力,只有始終保持那份靈性良心,才能夠活得更加坦蕩,無愧於心。

"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提到楊絳,我想大家會一下子想到她和丈夫錢鍾書的愛情故事。

錢鍾書曾這樣形容他和楊絳的愛情,:“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楊絳和錢鍾書在清華大學相識,一見鍾情,由此兩個人相扶相依度過了餘生幾十年的時光。

在楊絳書《我們仨》中,她寫道了很多和錢鍾書之間的趣事,一次楊絳和錢鍾書在牛津的時候,楊絳打盹,錢鍾書想趁她睡了,給她畫個花臉。

可是他剛落筆,她就醒了。

他沒想到她的臉皮比宣紙還吃墨,洗淨墨痕,臉皮像紙一樣快洗破了,以後他不再敢惡作劇。

只能給她畫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鏡和鬍子,勉強過個癮。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他們一家三口過著平淡又快樂的小日子,簡單的生活中因為有了彼此的愛而變得充滿了樂趣,這種神仙眷侶的生活真的令很多人羨慕不已。

但快樂的生活卻又是那麼的短暫,1997年,被楊的愛女錢瑗因病去世。一年後,丈夫錢鍾書也走了。

然而面對如此沉痛的打擊,楊絳沒有倒下,九十高齡的她翻譯了柏拉圖的《斐多篇》,出版了《我們仨》,而後楊絳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

楊絳雖然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上,卻愈戰愈勇,不懼未來。

那麼96 歲楊絳在面對女兒和丈夫的離開,又會有怎樣的感悟呢?她又是如何理解人生的呢?

1,學會正視過去

楊絳先生在文中這樣說道:“我已經走到人生的邊緣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

寫下《走在人生邊上》時,楊絳已經96歲了。

心愛的丈夫錢鍾書和女兒錢瑗都已經離開了人世間,疾病纏身的她正站在人生的交叉口,每往前邁一步,就離丈夫和女兒更近了一步,卻離塵世又遠了一步。

如果身處這個境地的人是我們,我們會如何來面對呢?又會有怎麼樣的心境呢?是就此低沉下去,以淚洗面?還是安安靜靜地等待著抵達生命的盡頭,不悲不喜,不再做任何努力了。

然而楊絳先生卻選擇了一條與大多數人都截然相反的路,她躺在病床上仍積極的思考問題,回憶過去美好,花了整整兩年半的時光,寫下了《走到人生邊上》這本書。

最令人動容的是,在本書中楊絳沒有哭訴悲傷,渲染痛苦,而是用一種平靜沉穩的筆調探索人生問題,用平淡樸素的語言寫下當年那些令她記憶深刻的故事。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在書中她寫了僕人阿菊不小心闖禍、60多歲溫德先生爬樹去捉貓咪、三叔叔的戀愛故事等等,其中呢,有這麼一件事令我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件事情是楊絳先生曾經的臥室旁有一棵大柳樹,樹上有一對喜鵲在這裡築巢,楊絳很是歡喜,自己專門去拾了很多樹枝,希望能夠讓這對喜鵲派上用場。

但是喜鵲築巢可是頗有講究的,並沒有理會楊絳的樹枝,這對喜鵲自己去尋找材料,勤奮工作,沒過多久鵲巢就搭好了,看起來要比鳥籠還大了一圈。

搭好了鵲巢之後,楊絳說自己經常能夠看到母喜鵲臥在巢內,而公喜鵲就每天去為母喜鵲覓食,在巢外守望著。

就這樣過了沒多久,楊絳看到公喜鵲在巢外圍著打轉,想必是遇到了開心的事,原來是母喜鵲順利生產了。

巢裡小喜鵲已破殼而出,伸著小腦袋在搖晃呢,三四隻小喜鵲都有著閃亮的眼睛,嘴巴張得很大,一副嗷嗷待哺的可愛模樣。

楊絳也為這對喜鵲感到很開心,但是與此同時,她又開始擔心起來。她想起最近市裡的樹木都噴上了殺蟲藥,這對喜鵲去哪裡給小喜鵲覓食呢?

而且最近天氣變冷了,小喜鵲吃不到東西,又冷又餓,這該怎麼辦呢?

後來果真下了一晚上的大雨,鵲巢上面雖然有頂,卻是漏雨的。

楊絳雖然擔心,卻不能為鵲巢撐把傘,因為夠不著,也不能找些棉絮為小雛墊蓋,出了殼的小鳥不能再縮回殼裡。

早上起來,鵲巢裡寂無聲音,這幾條活潑的小生命還沒好好看一下這個世界,就匆忙離開了。

最令楊絳難受的應該是這對喜鵲的行為,它們低頭看著巢裡,像啼哭似的悲啼著,叫得楊絳也傷心不已。

楊絳還經常看到這對喜鵲站在樹枝上守望著,即使是冬天下大雪,整棵樹連帶鵲巢都壓在雪裡,父鵲母鵲也冒寒來看望。

楊絳就在房間裡默默看著它們,陪著它們傷心。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為什麼楊絳能夠被這對喜鵲所感動呢?

想必楊絳在這對喜鵲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和丈夫錢鍾書的影子吧。

楊絳在文中也說過,在自己女兒忌日的時候,看到這對喜鵲就更加傷心了。是啊,這喜鵲不正是楊絳自己嗎?

含辛茹苦地養育女兒,女兒去世後自己悲傷不已,只能遠遠望著她生活過的地方,獨自緬懷。

但正如這對喜鵲最後的做法一樣,它們努力忘卻過去,重拾新生活。

而這是楊絳最希望的,這也正是她的豁達之處,最後她在結尾說道,“過去的悲歡、希望、憂傷,恍如一夢,都成過去了。”

2,無論何時,永遠要保持靈性良心

楊絳在文中很肯定地說道,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往往都會飽受痛苦。

為何這麼說呢?

她認為,如果想做一個老實人,與世無爭,可偏偏會有人利用、欺負老實人;如果稍稍有些才華,還容易遭受到別人的嫉妒;如果想要保護自己,就不得不做好防備,與人周旋。

說句實話,每個人都過得很不容易。

在這裡,楊絳提出了這樣一個詞,“靈性良心”。

孟子呢曾經在著作中把惻隱之心、羞惡之心等等仁義之心稱為“良心”。

這個良心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良知良能,有著惻隱之心、羞惡之心等。“靈性”是指我們每個人能夠識別是非、善惡、美醜等道德標準的本能。

正是因為有了“靈性良心”,我們每個人天生懂得是非、善惡等道德價值或標準,在良心的督促下,很自然地遵循著道德標準去為人行事。

假如做了不該做的事,我們的內心就會受到良心的譴責,感到很愧疚。

在如今這個社會中,我們有很多痛苦是因為丟失了自己的靈性良心,人們往往容易被名利、金錢矇蔽了雙眼,丟棄了“靈性良心”。

這樣會讓人感到非常苦惱。即便有了再多的財富、權利,也會很煩惱,看起來是享了福,但實質上這樣會讓人非常痛苦的。

楊絳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保持那份靈性良心,這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能力,只有始終保持那份靈性良心,才能夠活得更加坦蕩,無愧於心。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楊絳也很坦然地表達了自己對於死亡的看法:

“我站在人生邊上,向後看,是要探索人生的價值。
人活一輩子,鍛鍊了一輩子,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績。
能有成績,就不是虛生此世了。
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離開人世了。靈魂既然不死,就和靈魂自稱的”我”,還在一處呢。”

讀到楊絳的這些話,真的令人很有啟發,併為之深深感動。

在96歲的高齡,仍然能夠平靜地思考關於人生的問題,面對未來不急不慌。

還語重心長地告訴當下的年輕人,不要為了追求名利而丟失了初心,要仍保持那顆善良之心。

當我們做到了這些,哪怕只是一個普通人,也可以說實現了一部分自我價值,並不是碌碌無為。

當真的到了楊絳這個年齡,回首一生的時候,可以無愧於心,無愧自己了。


3,“我命由我不由天”,只有自己能主宰人生

"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提到楊絳,我想大家會一下子想到她和丈夫錢鍾書的愛情故事。

錢鍾書曾這樣形容他和楊絳的愛情,:“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楊絳和錢鍾書在清華大學相識,一見鍾情,由此兩個人相扶相依度過了餘生幾十年的時光。

在楊絳書《我們仨》中,她寫道了很多和錢鍾書之間的趣事,一次楊絳和錢鍾書在牛津的時候,楊絳打盹,錢鍾書想趁她睡了,給她畫個花臉。

可是他剛落筆,她就醒了。

他沒想到她的臉皮比宣紙還吃墨,洗淨墨痕,臉皮像紙一樣快洗破了,以後他不再敢惡作劇。

只能給她畫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鏡和鬍子,勉強過個癮。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他們一家三口過著平淡又快樂的小日子,簡單的生活中因為有了彼此的愛而變得充滿了樂趣,這種神仙眷侶的生活真的令很多人羨慕不已。

但快樂的生活卻又是那麼的短暫,1997年,被楊的愛女錢瑗因病去世。一年後,丈夫錢鍾書也走了。

然而面對如此沉痛的打擊,楊絳沒有倒下,九十高齡的她翻譯了柏拉圖的《斐多篇》,出版了《我們仨》,而後楊絳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

楊絳雖然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上,卻愈戰愈勇,不懼未來。

那麼96 歲楊絳在面對女兒和丈夫的離開,又會有怎樣的感悟呢?她又是如何理解人生的呢?

1,學會正視過去

楊絳先生在文中這樣說道:“我已經走到人生的邊緣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

寫下《走在人生邊上》時,楊絳已經96歲了。

心愛的丈夫錢鍾書和女兒錢瑗都已經離開了人世間,疾病纏身的她正站在人生的交叉口,每往前邁一步,就離丈夫和女兒更近了一步,卻離塵世又遠了一步。

如果身處這個境地的人是我們,我們會如何來面對呢?又會有怎麼樣的心境呢?是就此低沉下去,以淚洗面?還是安安靜靜地等待著抵達生命的盡頭,不悲不喜,不再做任何努力了。

然而楊絳先生卻選擇了一條與大多數人都截然相反的路,她躺在病床上仍積極的思考問題,回憶過去美好,花了整整兩年半的時光,寫下了《走到人生邊上》這本書。

最令人動容的是,在本書中楊絳沒有哭訴悲傷,渲染痛苦,而是用一種平靜沉穩的筆調探索人生問題,用平淡樸素的語言寫下當年那些令她記憶深刻的故事。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在書中她寫了僕人阿菊不小心闖禍、60多歲溫德先生爬樹去捉貓咪、三叔叔的戀愛故事等等,其中呢,有這麼一件事令我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件事情是楊絳先生曾經的臥室旁有一棵大柳樹,樹上有一對喜鵲在這裡築巢,楊絳很是歡喜,自己專門去拾了很多樹枝,希望能夠讓這對喜鵲派上用場。

但是喜鵲築巢可是頗有講究的,並沒有理會楊絳的樹枝,這對喜鵲自己去尋找材料,勤奮工作,沒過多久鵲巢就搭好了,看起來要比鳥籠還大了一圈。

搭好了鵲巢之後,楊絳說自己經常能夠看到母喜鵲臥在巢內,而公喜鵲就每天去為母喜鵲覓食,在巢外守望著。

就這樣過了沒多久,楊絳看到公喜鵲在巢外圍著打轉,想必是遇到了開心的事,原來是母喜鵲順利生產了。

巢裡小喜鵲已破殼而出,伸著小腦袋在搖晃呢,三四隻小喜鵲都有著閃亮的眼睛,嘴巴張得很大,一副嗷嗷待哺的可愛模樣。

楊絳也為這對喜鵲感到很開心,但是與此同時,她又開始擔心起來。她想起最近市裡的樹木都噴上了殺蟲藥,這對喜鵲去哪裡給小喜鵲覓食呢?

而且最近天氣變冷了,小喜鵲吃不到東西,又冷又餓,這該怎麼辦呢?

後來果真下了一晚上的大雨,鵲巢上面雖然有頂,卻是漏雨的。

楊絳雖然擔心,卻不能為鵲巢撐把傘,因為夠不著,也不能找些棉絮為小雛墊蓋,出了殼的小鳥不能再縮回殼裡。

早上起來,鵲巢裡寂無聲音,這幾條活潑的小生命還沒好好看一下這個世界,就匆忙離開了。

最令楊絳難受的應該是這對喜鵲的行為,它們低頭看著巢裡,像啼哭似的悲啼著,叫得楊絳也傷心不已。

楊絳還經常看到這對喜鵲站在樹枝上守望著,即使是冬天下大雪,整棵樹連帶鵲巢都壓在雪裡,父鵲母鵲也冒寒來看望。

楊絳就在房間裡默默看著它們,陪著它們傷心。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為什麼楊絳能夠被這對喜鵲所感動呢?

想必楊絳在這對喜鵲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和丈夫錢鍾書的影子吧。

楊絳在文中也說過,在自己女兒忌日的時候,看到這對喜鵲就更加傷心了。是啊,這喜鵲不正是楊絳自己嗎?

含辛茹苦地養育女兒,女兒去世後自己悲傷不已,只能遠遠望著她生活過的地方,獨自緬懷。

但正如這對喜鵲最後的做法一樣,它們努力忘卻過去,重拾新生活。

而這是楊絳最希望的,這也正是她的豁達之處,最後她在結尾說道,“過去的悲歡、希望、憂傷,恍如一夢,都成過去了。”

2,無論何時,永遠要保持靈性良心

楊絳在文中很肯定地說道,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往往都會飽受痛苦。

為何這麼說呢?

她認為,如果想做一個老實人,與世無爭,可偏偏會有人利用、欺負老實人;如果稍稍有些才華,還容易遭受到別人的嫉妒;如果想要保護自己,就不得不做好防備,與人周旋。

說句實話,每個人都過得很不容易。

在這裡,楊絳提出了這樣一個詞,“靈性良心”。

孟子呢曾經在著作中把惻隱之心、羞惡之心等等仁義之心稱為“良心”。

這個良心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良知良能,有著惻隱之心、羞惡之心等。“靈性”是指我們每個人能夠識別是非、善惡、美醜等道德標準的本能。

正是因為有了“靈性良心”,我們每個人天生懂得是非、善惡等道德價值或標準,在良心的督促下,很自然地遵循著道德標準去為人行事。

假如做了不該做的事,我們的內心就會受到良心的譴責,感到很愧疚。

在如今這個社會中,我們有很多痛苦是因為丟失了自己的靈性良心,人們往往容易被名利、金錢矇蔽了雙眼,丟棄了“靈性良心”。

這樣會讓人感到非常苦惱。即便有了再多的財富、權利,也會很煩惱,看起來是享了福,但實質上這樣會讓人非常痛苦的。

楊絳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保持那份靈性良心,這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能力,只有始終保持那份靈性良心,才能夠活得更加坦蕩,無愧於心。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楊絳也很坦然地表達了自己對於死亡的看法:

“我站在人生邊上,向後看,是要探索人生的價值。
人活一輩子,鍛鍊了一輩子,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績。
能有成績,就不是虛生此世了。
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離開人世了。靈魂既然不死,就和靈魂自稱的”我”,還在一處呢。”

讀到楊絳的這些話,真的令人很有啟發,併為之深深感動。

在96歲的高齡,仍然能夠平靜地思考關於人生的問題,面對未來不急不慌。

還語重心長地告訴當下的年輕人,不要為了追求名利而丟失了初心,要仍保持那顆善良之心。

當我們做到了這些,哪怕只是一個普通人,也可以說實現了一部分自我價值,並不是碌碌無為。

當真的到了楊絳這個年齡,回首一生的時候,可以無愧於心,無愧自己了。


3,“我命由我不由天”,只有自己能主宰人生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肯定遇見過這樣的事情,明明有的人很努力,卻經歷很多坎坷,似乎怎麼努力也無濟於事。

但有的人呢,生下來就含著金鑰匙,一帆風順,從沒吃過苦頭。

我們會這樣安慰自己,“也許,這就是命吧,認命吧!”

那麼,你相信所謂的命運嗎?我們自己是否可以掌控甚至是改變命運呢?

楊絳的丈夫錢鍾書有個弟子很迷信算命,在錢鍾書淪陷上海的時候,特意還給錢鍾書算了一卦,說錢鍾書的命很坎坷,活不了太長時間。

尤其是兩個人由幹校回北京後,“流亡”北師大那年,錢鍾書大病送醫院搶救,那位算命專家說錢鍾書那年就可能喪命。

可是,楊絳說道,自己的丈夫錢鍾書享年八十八歲,足足比算命先生說的多了二十年。

我們想想,如果當初楊絳和錢鍾書聽信了算命先生的話,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肯定會擔驚受怕、以淚洗面。

所以,千萬不能夠完全聽信這些算命先生的話,很可能這些話會誤導了我們的選擇和人生。

"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提到楊絳,我想大家會一下子想到她和丈夫錢鍾書的愛情故事。

錢鍾書曾這樣形容他和楊絳的愛情,:“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楊絳和錢鍾書在清華大學相識,一見鍾情,由此兩個人相扶相依度過了餘生幾十年的時光。

在楊絳書《我們仨》中,她寫道了很多和錢鍾書之間的趣事,一次楊絳和錢鍾書在牛津的時候,楊絳打盹,錢鍾書想趁她睡了,給她畫個花臉。

可是他剛落筆,她就醒了。

他沒想到她的臉皮比宣紙還吃墨,洗淨墨痕,臉皮像紙一樣快洗破了,以後他不再敢惡作劇。

只能給她畫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鏡和鬍子,勉強過個癮。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他們一家三口過著平淡又快樂的小日子,簡單的生活中因為有了彼此的愛而變得充滿了樂趣,這種神仙眷侶的生活真的令很多人羨慕不已。

但快樂的生活卻又是那麼的短暫,1997年,被楊的愛女錢瑗因病去世。一年後,丈夫錢鍾書也走了。

然而面對如此沉痛的打擊,楊絳沒有倒下,九十高齡的她翻譯了柏拉圖的《斐多篇》,出版了《我們仨》,而後楊絳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

楊絳雖然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上,卻愈戰愈勇,不懼未來。

那麼96 歲楊絳在面對女兒和丈夫的離開,又會有怎樣的感悟呢?她又是如何理解人生的呢?

1,學會正視過去

楊絳先生在文中這樣說道:“我已經走到人生的邊緣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

寫下《走在人生邊上》時,楊絳已經96歲了。

心愛的丈夫錢鍾書和女兒錢瑗都已經離開了人世間,疾病纏身的她正站在人生的交叉口,每往前邁一步,就離丈夫和女兒更近了一步,卻離塵世又遠了一步。

如果身處這個境地的人是我們,我們會如何來面對呢?又會有怎麼樣的心境呢?是就此低沉下去,以淚洗面?還是安安靜靜地等待著抵達生命的盡頭,不悲不喜,不再做任何努力了。

然而楊絳先生卻選擇了一條與大多數人都截然相反的路,她躺在病床上仍積極的思考問題,回憶過去美好,花了整整兩年半的時光,寫下了《走到人生邊上》這本書。

最令人動容的是,在本書中楊絳沒有哭訴悲傷,渲染痛苦,而是用一種平靜沉穩的筆調探索人生問題,用平淡樸素的語言寫下當年那些令她記憶深刻的故事。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在書中她寫了僕人阿菊不小心闖禍、60多歲溫德先生爬樹去捉貓咪、三叔叔的戀愛故事等等,其中呢,有這麼一件事令我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件事情是楊絳先生曾經的臥室旁有一棵大柳樹,樹上有一對喜鵲在這裡築巢,楊絳很是歡喜,自己專門去拾了很多樹枝,希望能夠讓這對喜鵲派上用場。

但是喜鵲築巢可是頗有講究的,並沒有理會楊絳的樹枝,這對喜鵲自己去尋找材料,勤奮工作,沒過多久鵲巢就搭好了,看起來要比鳥籠還大了一圈。

搭好了鵲巢之後,楊絳說自己經常能夠看到母喜鵲臥在巢內,而公喜鵲就每天去為母喜鵲覓食,在巢外守望著。

就這樣過了沒多久,楊絳看到公喜鵲在巢外圍著打轉,想必是遇到了開心的事,原來是母喜鵲順利生產了。

巢裡小喜鵲已破殼而出,伸著小腦袋在搖晃呢,三四隻小喜鵲都有著閃亮的眼睛,嘴巴張得很大,一副嗷嗷待哺的可愛模樣。

楊絳也為這對喜鵲感到很開心,但是與此同時,她又開始擔心起來。她想起最近市裡的樹木都噴上了殺蟲藥,這對喜鵲去哪裡給小喜鵲覓食呢?

而且最近天氣變冷了,小喜鵲吃不到東西,又冷又餓,這該怎麼辦呢?

後來果真下了一晚上的大雨,鵲巢上面雖然有頂,卻是漏雨的。

楊絳雖然擔心,卻不能為鵲巢撐把傘,因為夠不著,也不能找些棉絮為小雛墊蓋,出了殼的小鳥不能再縮回殼裡。

早上起來,鵲巢裡寂無聲音,這幾條活潑的小生命還沒好好看一下這個世界,就匆忙離開了。

最令楊絳難受的應該是這對喜鵲的行為,它們低頭看著巢裡,像啼哭似的悲啼著,叫得楊絳也傷心不已。

楊絳還經常看到這對喜鵲站在樹枝上守望著,即使是冬天下大雪,整棵樹連帶鵲巢都壓在雪裡,父鵲母鵲也冒寒來看望。

楊絳就在房間裡默默看著它們,陪著它們傷心。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為什麼楊絳能夠被這對喜鵲所感動呢?

想必楊絳在這對喜鵲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和丈夫錢鍾書的影子吧。

楊絳在文中也說過,在自己女兒忌日的時候,看到這對喜鵲就更加傷心了。是啊,這喜鵲不正是楊絳自己嗎?

含辛茹苦地養育女兒,女兒去世後自己悲傷不已,只能遠遠望著她生活過的地方,獨自緬懷。

但正如這對喜鵲最後的做法一樣,它們努力忘卻過去,重拾新生活。

而這是楊絳最希望的,這也正是她的豁達之處,最後她在結尾說道,“過去的悲歡、希望、憂傷,恍如一夢,都成過去了。”

2,無論何時,永遠要保持靈性良心

楊絳在文中很肯定地說道,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往往都會飽受痛苦。

為何這麼說呢?

她認為,如果想做一個老實人,與世無爭,可偏偏會有人利用、欺負老實人;如果稍稍有些才華,還容易遭受到別人的嫉妒;如果想要保護自己,就不得不做好防備,與人周旋。

說句實話,每個人都過得很不容易。

在這裡,楊絳提出了這樣一個詞,“靈性良心”。

孟子呢曾經在著作中把惻隱之心、羞惡之心等等仁義之心稱為“良心”。

這個良心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良知良能,有著惻隱之心、羞惡之心等。“靈性”是指我們每個人能夠識別是非、善惡、美醜等道德標準的本能。

正是因為有了“靈性良心”,我們每個人天生懂得是非、善惡等道德價值或標準,在良心的督促下,很自然地遵循著道德標準去為人行事。

假如做了不該做的事,我們的內心就會受到良心的譴責,感到很愧疚。

在如今這個社會中,我們有很多痛苦是因為丟失了自己的靈性良心,人們往往容易被名利、金錢矇蔽了雙眼,丟棄了“靈性良心”。

這樣會讓人感到非常苦惱。即便有了再多的財富、權利,也會很煩惱,看起來是享了福,但實質上這樣會讓人非常痛苦的。

楊絳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保持那份靈性良心,這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能力,只有始終保持那份靈性良心,才能夠活得更加坦蕩,無愧於心。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楊絳也很坦然地表達了自己對於死亡的看法:

“我站在人生邊上,向後看,是要探索人生的價值。
人活一輩子,鍛鍊了一輩子,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績。
能有成績,就不是虛生此世了。
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離開人世了。靈魂既然不死,就和靈魂自稱的”我”,還在一處呢。”

讀到楊絳的這些話,真的令人很有啟發,併為之深深感動。

在96歲的高齡,仍然能夠平靜地思考關於人生的問題,面對未來不急不慌。

還語重心長地告訴當下的年輕人,不要為了追求名利而丟失了初心,要仍保持那顆善良之心。

當我們做到了這些,哪怕只是一個普通人,也可以說實現了一部分自我價值,並不是碌碌無為。

當真的到了楊絳這個年齡,回首一生的時候,可以無愧於心,無愧自己了。


3,“我命由我不由天”,只有自己能主宰人生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肯定遇見過這樣的事情,明明有的人很努力,卻經歷很多坎坷,似乎怎麼努力也無濟於事。

但有的人呢,生下來就含著金鑰匙,一帆風順,從沒吃過苦頭。

我們會這樣安慰自己,“也許,這就是命吧,認命吧!”

那麼,你相信所謂的命運嗎?我們自己是否可以掌控甚至是改變命運呢?

楊絳的丈夫錢鍾書有個弟子很迷信算命,在錢鍾書淪陷上海的時候,特意還給錢鍾書算了一卦,說錢鍾書的命很坎坷,活不了太長時間。

尤其是兩個人由幹校回北京後,“流亡”北師大那年,錢鍾書大病送醫院搶救,那位算命專家說錢鍾書那年就可能喪命。

可是,楊絳說道,自己的丈夫錢鍾書享年八十八歲,足足比算命先生說的多了二十年。

我們想想,如果當初楊絳和錢鍾書聽信了算命先生的話,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肯定會擔驚受怕、以淚洗面。

所以,千萬不能夠完全聽信這些算命先生的話,很可能這些話會誤導了我們的選擇和人生。

經歷了喪夫、喪女,96歲的楊絳有3點人生感悟,讀懂受用一生

說道這裡,楊絳先生也告訴我們她對命運的理解:

她認為命運最不講理,如果人生有命,自己不能夠做主,那麼我們還有什麼責任呢?隨遇而安、得過且過就行了唄。

可是這樣肯定是不行的,人生中可能確實有一些事情我們無法做主,但大部分的事情還是要由我們自己決定的。

我們決不能放棄努力,隨波逐流,而是要勇敢地抓住機會,不斷實現自我成長。

楊絳通過這些事情,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

“我們如果反思一生的經歷,都是當時處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關鍵時刻,做主的還是自己。”

算命先生把命運比作船,把運途比作河,船隻能在河裡走。

但命運的小船裡,還有主人呢,如果船要擱淺或傾覆的時候,船裡還有一個我們自己在做主,我們可以用盡努力讓小船駛出絕境,重回正軌。

所以,主宰命運和未來的始終是我們自己,一定要相信自己,把握好人生中每一個選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