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女孩遭遇塑料花友情,看民國第一女醫生如何示範反擊

12歲的女孩遭遇塑料花友情,看民國第一女醫生如何示範反擊

01

前幾天,一位讀者很苦惱的告訴我,她12歲的女兒在初一開學後,就遭遇了“塑料花友情”。

她原本覺得這是小孩子之間的小事,輕描淡寫地勸了勸女兒,以為這事就算過去了。

結果沒想到,這個塑料花友情還挺害人,看起來這麼小的孩子,可是已經學會了控制。如果自己女兒不按照那個女孩的要求來做,就會失去更多的朋友。

可有的時候一些事情,女兒並不太願意去做。

比如說,她們喜歡圍著某一個老師,聊各種話題。但是她女兒總覺得下課不是問問題,還要一直打擾老師,就不太樂意參與這個活動。

看到女兒的態度,那個女孩就會對女兒提出批評,還提出既然不願參加這一群女生的集體活動,就要遭受失去朋友的懲罰。

這本來不是多大的事兒,我和朋友都覺得這些孩子實在是太閒了。

話說我這位朋友就是老師,平時自己對時間的態度很是珍惜,利用率很高,女兒更多的時候,心疼媽媽,習慣儘量不多打擾媽媽。

獨立懂事的女兒,卻因為和身邊這群女孩的價值理念不同,常常感到很孤獨。

尤其是前段時間,女兒意外得知,那個女孩在外面給其他人說了自己很多的祕密。

就連小時候得過一次傳染病的事兒都被傳的沸沸揚揚,這就很讓女兒很傷心了。

後來女兒也當面問過這個女孩,可她又不承認。

其實女兒自己心裡已經很彆扭,卻也害怕總是自己獨來獨往,平時玩的好的幾個孩子,都很容易被這個女孩控制,一有矛盾就和女兒保持了距離,甚至是不說話。

在這個上廁所都喜歡兩人一起的年紀,這種沒人說話的感覺著實不好受,因此女兒又不得不維持著這份塑料花友情。

12歲的女孩遭遇塑料花友情,看民國第一女醫生如何示範反擊

我朋友覺得,應該讓女兒遠離這個女孩,徹底不要搭理。

但一向很乖的女兒,卻和她為這件事和媽媽有分歧。媽媽又怕女兒在學校孤獨,又怕女兒因此產生心理問題,很是擔心。

02

我建議朋友,沒有大的原則問題,就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吧。

學會相處和選擇朋友,也是孩子自我成長的一個過程。

這個路上肯定會走點彎路,但經過自己認真思考後發自內心的選擇,其實比家長直接告之該怎麼做,會更有效,未來也會更有用。

只是這個過程,現在還需要等待而已。成長,畢竟是需要時間的。

一個剛剛走入青春期的孩子,很多認知以及對生活的理解,還是需要自己去經歷一遍的。

以前我總覺得,父母親的職責就是讓孩子少走彎路。

可從一個人長遠的發展來看,青少年時期受點折磨,還是好過成人以後,才開始從頭學習和麵對。

那個時候面對的人,多半可比學生時代的人複雜多了。

就像美國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茲會在他兒子中學畢業典禮上說:

“我希望你們常常遭遇到不公平的對待,這樣你們才明白公平正義的價值;我希望你們受到背叛,這樣你們才能學到忠誠的重要;我希望你們偶爾會感到孤獨,這樣你們才不會把朋友視為理所當然。”

當然,學會區分什麼是真正的朋友,什麼是塑料花友情,是一種智慧。

12歲的女孩遭遇塑料花友情,看民國第一女醫生如何示範反擊

03

我曾看過楊步偉的個人傳記《一個女人的自傳》。

對於這位民國時就叱吒風雲的女醫生,如果她後來不跟隨著丈夫移居美國,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產科醫生的名字就應該是她了。

畢竟她比林巧稚還早當產科醫生,而且整整早了10年時間。

楊步偉光緒十五年,出生在南京花牌樓的一所足足擁有28間房子的大宅子裡。

她的祖上是名門望族,由於二叔沒有子女,本來她是長子的第九個孩子,出生後,過繼給了二叔。擁有兩對父母的她,可以說是從小得到了雙倍的寵愛。

養父母不僅寵愛她,還把她當成兒子養,她沒有像普通女孩那樣纏足。

到她12歲時,才脫下男裝,換上女裝。

由於從小家庭管束較少,她的性格中就多了很多男孩的特點,喜歡和男孩一起打鬧,哪怕是面對曾經被祖母和家人為自己定下指腹為婚丈夫——姑媽的兒子,她也沒啥概念,還常常和表弟一起玩耍。

父母親考慮到她終究要嫁人,才給她換上的女裝。她是從12歲才開始,學習做一個女孩。

看她的傳記時,經常能看到她鬧得各種笑話,感覺到,完全是一個沒有童年陰影的人。

後來,她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趙元任,他是我國近代語言學之父、現代音樂學的先驅,與陳寅恪等人並稱為清華國學院四導師之一。

趙元任一生遠離政治,很早就前往美國定居,專注教學和學問研究,是個文理精通的大師。他憑著興趣在學問上做深厚的研究,對推動我國的語言學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當年也是因為他要去美國定居,妻子楊步偉才關掉了自己和朋友開辦的女子醫院。

最終跟隨丈夫前往美國,兩個人一生有四個女兒,各個成就斐然。

12歲的女孩遭遇塑料花友情,看民國第一女醫生如何示範反擊

楊步偉

其中大女兒是趙如蘭,是哈佛大學首位華裔女教授;二女婿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南大學創始人之一黃培雲。而楊步偉和趙元任夫婦則是以新式婚姻結合在一起的,他們的證婚人是大名鼎鼎的胡適。

楊步偉的前半生頗為傳奇。她在21歲的時候,就擔任過民國第一所女子學校的校長,留下了很多佳話。她總是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明確的規劃,不僅說服家裡同意自己退婚,還獨自前往日本學習醫學,學成歸來,辦起了中國第一個自己的女子醫院。

有意思的是,和她一起辦醫院的李貫中,在和楊步偉打交道的過程中,總有一點“塑料花姐妹情”小心思。

現在看來,可能是對身邊優秀女性的小嫉妒,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對於男孩性格嫉惡如仇的楊步偉來說,這是她所不能接受的。

認識趙元任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粗線條的楊步偉,還以為趙元任總到醫院來是來看李貫中的,積極地為兩人撮合。最後才知道趙元任心儀的竟是每天忙的上竄下跳的自己。

因此就有了很有趣的一幕,楊步偉和趙元任一起聊天的時候總是誇李貫中的種種好,而李貫中和趙元任聊天的時候,總是說楊步偉的糗事。

兩者對比,趙元任自然更欣賞身體力行付出多、對人真摯熱情的楊步偉了。

最終因為兩個人總有聊不完的話,漸漸的從朋友成為了戀人。楊步偉這才下定決心關閉醫院,跟隨趙元任去了美國。

可見,就算生活中遭遇到類似塑料花友情的朋友,最好的辦法就是比對方更優秀,並且一直優秀下去。

時間長了,對方習慣了你的優秀,嫉妒也沒什麼用了。

04

其實,在生活中遭遇塑料花友情的事,對每個人來說,可能都會遇見。

記得最初“塑料花友情”這個詞爆紅網絡後,網友們可真是紛紛點贊,留言講述自己的遭遇。

該詞源自於之前爆紅上的一個段子“好姐妹的感情就像塑料花,特別假,但是卻永不凋謝”。大致是指一些女性朋友之間表面上和和睦睦,實際卻是勾心鬥角,虛與委蛇的面子社交。

而我覺得重要的是,需要深刻的理解“朋友”兩個字的真正的分量。

12歲的女孩遭遇塑料花友情,看民國第一女醫生如何示範反擊

這個世界上,有的時候朋友是很溫暖,但真正的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只要是真心換真心的事,都是很難的。遇上了,請一定珍惜。

但如果遇不上,想一想亦舒在《寒武紀》裡說過的話也許就釋然了。

“世界上最奇怪的一種人叫朋友,略得些名利,朋友全來了;略咳嗽一聲,朋友又全部散開,宜隨緣,不易花太多精力追求。人貴自立。”

這段話說的不算好聽,但絕對是應對“塑料花友情”最好的方式,沒有之一。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親子教育與自我成長的終身學習者。

13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圖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