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不極度渴望的東西,它不可能輕易靠近你'

徐樾 王陽明 水木然 2019-09-13
"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王陽明

一個人最珍貴的東西不在外在,而在內心。

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成功的機率才會比常人高!

王陽明內心足夠強大,不管是被貶入獄,還是遭鄉民排斥,他都能做到“此心不動”,最終成為一代聖人!

1

此心光明


人的內心都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將它釋放出來,從而成功。

王陽明弟子中有一位叫徐樾的,他很堅定的表示自己在靜坐中已經得到了心學的真諦。

於是王陽明讓他舉例,可他舉一個王陽明否定一個,接連十幾個例子之後,徐樾已經無例可舉了,卻還沒讓師父滿意,因此他極度沮喪。

王陽明見狀便指點他,因為你太執著於某一事物,才會如此。

可徐樾還不太理解。

王陽明繼續指著蠟燭的光給徐樾看:“這個是光,船外湖面上也是光,我們所能看到的都是光!你一定要記住,光不只是在蠟燭上。”

徐樾興奮的說到:“老師,我懂了。”

蠟燭雖然能發光,但是它卻代表不了光,光還可以在太陽、月亮等等發光體上。

王陽明要告訴我們的是:“只要心中有光,那麼所到之處就都是光明的!”

王陽明在臨終前說了一句話:“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意思是當自己的內心充滿光明時,就能夠穿越荊棘和黑暗,來到舒適美好的世界,根本不需要多說什麼!

內心光明瞭,你所生活的世界也就跟著光明瞭。

"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王陽明

一個人最珍貴的東西不在外在,而在內心。

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成功的機率才會比常人高!

王陽明內心足夠強大,不管是被貶入獄,還是遭鄉民排斥,他都能做到“此心不動”,最終成為一代聖人!

1

此心光明


人的內心都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將它釋放出來,從而成功。

王陽明弟子中有一位叫徐樾的,他很堅定的表示自己在靜坐中已經得到了心學的真諦。

於是王陽明讓他舉例,可他舉一個王陽明否定一個,接連十幾個例子之後,徐樾已經無例可舉了,卻還沒讓師父滿意,因此他極度沮喪。

王陽明見狀便指點他,因為你太執著於某一事物,才會如此。

可徐樾還不太理解。

王陽明繼續指著蠟燭的光給徐樾看:“這個是光,船外湖面上也是光,我們所能看到的都是光!你一定要記住,光不只是在蠟燭上。”

徐樾興奮的說到:“老師,我懂了。”

蠟燭雖然能發光,但是它卻代表不了光,光還可以在太陽、月亮等等發光體上。

王陽明要告訴我們的是:“只要心中有光,那麼所到之處就都是光明的!”

王陽明在臨終前說了一句話:“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意思是當自己的內心充滿光明時,就能夠穿越荊棘和黑暗,來到舒適美好的世界,根本不需要多說什麼!

內心光明瞭,你所生活的世界也就跟著光明瞭。

內心不極度渴望的東西,它不可能輕易靠近你

2

立志專一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陽明

“志”中有“心”,就代表從心底裡想要追求這個東西。

王陽明從小就立志成為聖人,在他看來人生的第一等事就是“讀書做聖賢”。

儘管家人不理解,他依舊堅持自己的這個志向,奮勇向前,從未動搖過。

古人常說要“安身立命”。我們要學會主動立下志向,為將來打好基礎,這樣才會覺得人生是有意義的。

立志而聖則聖,立志而賢則賢。——王陽明

你立的什麼志向,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正因為你所立的志向是內心渴望的,才會拼盡全力去實現它。

你播的什麼種子,就會收穫什麼樣的果實。你的人生如何,取決於你的內心。

當你內心極度渴望做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就會拼盡全力去做,即使一路坎坷,也絕不放棄,直至成功!

"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王陽明

一個人最珍貴的東西不在外在,而在內心。

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成功的機率才會比常人高!

王陽明內心足夠強大,不管是被貶入獄,還是遭鄉民排斥,他都能做到“此心不動”,最終成為一代聖人!

1

此心光明


人的內心都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將它釋放出來,從而成功。

王陽明弟子中有一位叫徐樾的,他很堅定的表示自己在靜坐中已經得到了心學的真諦。

於是王陽明讓他舉例,可他舉一個王陽明否定一個,接連十幾個例子之後,徐樾已經無例可舉了,卻還沒讓師父滿意,因此他極度沮喪。

王陽明見狀便指點他,因為你太執著於某一事物,才會如此。

可徐樾還不太理解。

王陽明繼續指著蠟燭的光給徐樾看:“這個是光,船外湖面上也是光,我們所能看到的都是光!你一定要記住,光不只是在蠟燭上。”

徐樾興奮的說到:“老師,我懂了。”

蠟燭雖然能發光,但是它卻代表不了光,光還可以在太陽、月亮等等發光體上。

王陽明要告訴我們的是:“只要心中有光,那麼所到之處就都是光明的!”

王陽明在臨終前說了一句話:“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意思是當自己的內心充滿光明時,就能夠穿越荊棘和黑暗,來到舒適美好的世界,根本不需要多說什麼!

內心光明瞭,你所生活的世界也就跟著光明瞭。

內心不極度渴望的東西,它不可能輕易靠近你

2

立志專一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陽明

“志”中有“心”,就代表從心底裡想要追求這個東西。

王陽明從小就立志成為聖人,在他看來人生的第一等事就是“讀書做聖賢”。

儘管家人不理解,他依舊堅持自己的這個志向,奮勇向前,從未動搖過。

古人常說要“安身立命”。我們要學會主動立下志向,為將來打好基礎,這樣才會覺得人生是有意義的。

立志而聖則聖,立志而賢則賢。——王陽明

你立的什麼志向,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正因為你所立的志向是內心渴望的,才會拼盡全力去實現它。

你播的什麼種子,就會收穫什麼樣的果實。你的人生如何,取決於你的內心。

當你內心極度渴望做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就會拼盡全力去做,即使一路坎坷,也絕不放棄,直至成功!

內心不極度渴望的東西,它不可能輕易靠近你

3

事上磨鍊


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王陽明

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實踐比理論更重要。遇到事情只有不斷地去磨練,才能做出成績來。

我們每次靜坐時會想著:遇到事情的時候,該怎麼辦?是不是輕輕鬆鬆就解決了?

但實際上遇到事情腦子就一片空白,又煩又亂,不知如何是好……

很多事情與己無關時,一副看戲的模樣,一旦與己有關,就會自亂陣腳,手足無措!

因此王陽明提出:“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

也就是說,我們要多去實踐鍛鍊自己的心理素質,才能在遇到困難時,臨危不亂,泰然處之,最終達到“不動心”的境界。

不過事上磨練,到底在磨練什麼呢?王陽明心學中提出“心即理”,就是要讓我們去磨練自己的“心”。

心學的精髓正是“知行合一”。只有把知道的理論運用到實際中,才能將事情做好、做精、做到極致!

水木然兩本新書

《價值規律》+《世界在變軟》

正式上市!

"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王陽明

一個人最珍貴的東西不在外在,而在內心。

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成功的機率才會比常人高!

王陽明內心足夠強大,不管是被貶入獄,還是遭鄉民排斥,他都能做到“此心不動”,最終成為一代聖人!

1

此心光明


人的內心都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將它釋放出來,從而成功。

王陽明弟子中有一位叫徐樾的,他很堅定的表示自己在靜坐中已經得到了心學的真諦。

於是王陽明讓他舉例,可他舉一個王陽明否定一個,接連十幾個例子之後,徐樾已經無例可舉了,卻還沒讓師父滿意,因此他極度沮喪。

王陽明見狀便指點他,因為你太執著於某一事物,才會如此。

可徐樾還不太理解。

王陽明繼續指著蠟燭的光給徐樾看:“這個是光,船外湖面上也是光,我們所能看到的都是光!你一定要記住,光不只是在蠟燭上。”

徐樾興奮的說到:“老師,我懂了。”

蠟燭雖然能發光,但是它卻代表不了光,光還可以在太陽、月亮等等發光體上。

王陽明要告訴我們的是:“只要心中有光,那麼所到之處就都是光明的!”

王陽明在臨終前說了一句話:“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意思是當自己的內心充滿光明時,就能夠穿越荊棘和黑暗,來到舒適美好的世界,根本不需要多說什麼!

內心光明瞭,你所生活的世界也就跟著光明瞭。

內心不極度渴望的東西,它不可能輕易靠近你

2

立志專一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陽明

“志”中有“心”,就代表從心底裡想要追求這個東西。

王陽明從小就立志成為聖人,在他看來人生的第一等事就是“讀書做聖賢”。

儘管家人不理解,他依舊堅持自己的這個志向,奮勇向前,從未動搖過。

古人常說要“安身立命”。我們要學會主動立下志向,為將來打好基礎,這樣才會覺得人生是有意義的。

立志而聖則聖,立志而賢則賢。——王陽明

你立的什麼志向,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正因為你所立的志向是內心渴望的,才會拼盡全力去實現它。

你播的什麼種子,就會收穫什麼樣的果實。你的人生如何,取決於你的內心。

當你內心極度渴望做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就會拼盡全力去做,即使一路坎坷,也絕不放棄,直至成功!

內心不極度渴望的東西,它不可能輕易靠近你

3

事上磨鍊


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王陽明

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實踐比理論更重要。遇到事情只有不斷地去磨練,才能做出成績來。

我們每次靜坐時會想著:遇到事情的時候,該怎麼辦?是不是輕輕鬆鬆就解決了?

但實際上遇到事情腦子就一片空白,又煩又亂,不知如何是好……

很多事情與己無關時,一副看戲的模樣,一旦與己有關,就會自亂陣腳,手足無措!

因此王陽明提出:“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

也就是說,我們要多去實踐鍛鍊自己的心理素質,才能在遇到困難時,臨危不亂,泰然處之,最終達到“不動心”的境界。

不過事上磨練,到底在磨練什麼呢?王陽明心學中提出“心即理”,就是要讓我們去磨練自己的“心”。

心學的精髓正是“知行合一”。只有把知道的理論運用到實際中,才能將事情做好、做精、做到極致!

水木然兩本新書

《價值規律》+《世界在變軟》

正式上市!

內心不極度渴望的東西,它不可能輕易靠近你

兩本書很便宜,但字字如金

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四個字購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