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善功善守,西伐劉備,北據曹丕

徐盛 劉備 曹丕 劉禪 只聊三國 2017-06-06

細細數來,小編從寫江東十二虎臣開始已經完成了九位將領的描寫。還有徐盛,潘璋,丁奉三位將軍沒有分享,雖然在傳記中這三個人排名靠後,但他們的故事依舊精彩,我們今天講的是徐盛,依舊會按照之前的方法來系統瞭解他的生平,閒話少敘,咱們書歸正傳。

一:徐盛善守嶄露頭角

徐盛字文響,琅邪莒人也。遭亂,客居吳,以勇氣聞。孫權統事,以為別部司馬,授兵五百人,守柴桑長,拒黃祖。祖子射,嘗率數千人下攻盛。盛時吏士不滿二百,與相拒擊,傷射吏士千餘人。已乃開門出戰,大破之。射遂絕跡不復為寇。權以為校尉、蕪湖令。復討臨城南阿山賊有功,徙中郎將,督校兵。

徐盛字文響,是琅琊人。早先因為天下大亂,於是舉家客居吳地來避亂,因徐盛勇氣非凡,所以鄰里對他非常熟悉。當孫權上位以後,挖掘了徐盛這個將才,封他為部司馬,授予親兵五百人,鎮守柴桑,北據黃祖。黃祖有個兒子叫黃射,曾經率數千人攻擊兵力薄弱的徐盛部隊。當時徐盛的兵馬不到二百人,卻依舊依靠城池死守,並且射傷射殺了敵軍一千來人。在地方受到重創時,突然大開城門,乘勝追擊,將黃射部隊擊潰。因此次戰役,黃射再也沒有敢進攻徐盛所鎮守的柴桑。結合以上功績,徐盛被封為了校尉和蕪湖令。當時臨城南部的山賊立功,於是升為中郎將,督校兵。

二:拒守濡須,截江反擊

曹公出濡須,從權御之。魏嘗大出橫江,盛與諸將俱赴討。時乘蒙衝,遇迅風,船落敵岸下。諸將恐懼,未有出者。盛獨將兵,上突斫敵,敵披退走,有所傷殺。風止便還,權大壯之。

在曹操發動的濡須口之戰中,孫權和徐盛在局部戰場上進行防守工作。曹軍曾嘗試進攻橫江,徐盛和諸位將領前去抵禦。當時突然天颳大風,導致東吳很多船隻都被迫刮到了岸邊,因為如此惡劣的天氣,眾將士都不敢繼續進攻,只有徐盛召集自己所部兵馬,上前迎擊,最後成功登案對曹軍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殺傷和衝擊,曹軍不敵退出戰場。在大風停止前又返回了自己的營地,孫權因此次徐盛的突擊而大嘉讚賞。

三:徐盛愛主,忠義可鑑

及權為魏稱藩,魏使邢貞拜權為吳王。權出都亭候貞,貞有驕色,張昭既怒,而盛忿憤。顧謂同列曰:“盛等不能奮身出命,為國家並許、洛,吞巴、蜀,而令吾君與貞盟,不亦辱乎!”因涕泣橫流。貞聞之,謂其旅曰:“江東將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

徐盛善功善守,西伐劉備,北據曹丕

曹丕稱帝以後,孫權考慮到自身的政治,軍事形勢後,像魏國稱臣。當時魏國派遣使節刑貞來冊封孫權為吳王,孫權親自出都亭來等候刑貞,刑貞看到此情此景以後面帶驕傲的表現。張昭發現以後大怒,徐盛發現後也非常生氣。對身邊的同僚說:“徐盛不能奮力殺敵,為東吳攻下許昌,洛陽,也佔領不了巴蜀地區。卻被迫孫權和刑貞來結盟,實在是恥辱啊”。

說罷不禁淚流滿面,刑貞知道這件事情吼吼,感嘆道:“江東的將領如果都是這樣的忠肝義膽的人士,絕不會久居人下的”。

四:突擊夷陵,北抵曹休

後遷建武將軍,封都亭候,領廬江太守,賜臨成縣為奉邑。劉備次西陵,盛攻取諸屯,所向有功。曹休出洞口,盛與呂範、全琮渡江拒守。遭大風,船人多喪,盛收餘兵,與休夾江。休使兵將就船攻盛,盛以少御多,敵不能克,各引軍退。遷安東將軍,封蕪湖侯。

徐盛善功善守,西伐劉備,北據曹丕

曹休

綜合徐盛的頻頻功績,不久後被升為了建武將軍,封為都亭候,並且在廬江作太守,賜給了徐盛臨城縣作為食邑。不久以後,劉備大軍東征,著名的夷陵之戰爆發,徐盛在戰鬥中不斷的突襲劉備軍隊的營寨,立下了很多功績。我們知道一場大型戰役中是會被分為很多局部戰役的,而雙方在戰爭時期對局部戰役的優勢把握的越多,越能夠對接下來的戰局有利。徐盛頻頻的在小戰場上獲得優勢,對戰局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夷陵之戰以後,荊州完全被孫權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戰後封徐盛為安東將軍,封蕪湖侯。

五:徐盛攔江,曹丕無功而返

後魏文帝大出,有渡江之志,盛建計從建業築圍。作薄落,圍上設假樓,江中浮船。諸將以為無益,盛不聽,固立之。文帝到廣陵,望圍愕然,瀰漫數百里,而江水盛長,便引軍退。諸將乃伏。

徐盛善功善守,西伐劉備,北據曹丕

曹丕稱帝后,劉備和孫權也相繼稱帝,最終達成了三國鼎立。在夷陵之戰後,劉備去世,由長子劉禪登基繼承。於是呈現了曹丕,劉禪,孫權三國爭天下的局面。劉禪和孫權不久後又重修舊好,劉禪和孫權一致對曹。不久後曹丕大軍討伐東吳,想要渡過長江直搗黃龍。曹丕軍隊來勢洶洶,雖然孫權佔有地形之利,但如果經歷戰爭,會導致兩國兩敗俱傷。徐盛看清局勢,建議大軍建議在建業附近做好圍欄,製作籬笆牆,圍欄上面建造假的軍事閣樓,江上佈置一些浮船。小編認為徐盛此舉主要是做疑兵之計,同時也是側面告訴曹丕,你的突襲早就被察覺。當時的將領都不以為然,認為這樣做並沒有用。但是徐盛堅持己見,把上述的安排全都做到。當曹丕到了廣陵時,看到了綿延的圍欄等設施非常驚訝,並且當時江水急劇上漲,認為孫權早就做好防禦自身和截江偷襲的準備,再加上大軍突襲東吳倉促,綜合考慮之後便班師回朝。吳國因此避免了一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鬥。將領們看到如此奇效,對徐盛紛紛敬重有加。

根據裴松之註解的記載,曹丕退軍後感嘆道:“魏國雖然有無數的武將和兵馬,卻沒有用”。

徐盛去世以後,他的兒子徐楷接替了徐盛的本部兵馬。

綜合徐盛的一生來看,他加入東吳時期並不算早,但是東吳歷史上絕對少不了徐盛一筆。他勇猛過人,思維縝密,善於兵法,忠心愛主。曾拒守柴桑,討伐山賊,濡須截江,突襲劉備,北抵曹休,智罷曹丕。雖然漢末三國有很多人的事蹟非常耀眼,但是總有一些將領在歷史的長河中,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也許只是繁星,我只忠心護主,天下與我何加焉。

原創聲明:本文作者由全網統一帳號:“只聊三國”原創。本文禁止任何形式轉載,近期本人已開展全網維權,請君自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