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離職CG巨頭創業 研發VR動捕與定位方案 多人互動不再混亂 獲投750萬

虛擬現實 創業 基金 軟件 鉛筆道 2017-04-16
他離職CG巨頭創業 研發VR動捕與定位方案 多人互動不再混亂 獲投750萬

◆ 最右為神祕谷(ManaVR)創始人趙陽

文| 鉛筆道 記者 連然

►導語

趙陽在2015年成立神祕谷(ManaVR),研發VR動作捕捉方案,主要應用於多人大空間互動場景。

今年一月,團隊的動作捕捉及地板定位套裝開始對外供貨。

目前,神祕谷的“定位地板”定價為每平米1000元,規模化生產後可能降至數百元。團隊已簽約的B端項目總金額約2000萬元。

近期,團隊正在對動作捕捉系統進一步優化,穿戴更為方便的外骨骼版本動作捕捉套裝已推出樣機,無線版本將於下半年推向市場。

他離職CG巨頭創業 研發VR動捕與定位方案 多人互動不再混亂 獲投750萬

注:趙陽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其真實性負責,鉛筆道已備份錄音速記,為內容客觀性背書。

從水晶石帶出黑科技小分隊

對於趙陽來說,VR沒那麼新奇。

早在1999年,他就接觸到CAVE。CAVE投影系統由六個面的硬質背投影牆組成,可營造出高度沉浸的虛擬演示環境。

在其內,通過三維追蹤器的配合,用戶能近距離接觸虛擬三維物體,體驗虛擬環境中的“真實”漫遊。

新世紀的頭幾年,國外有公司開發出VR頭盔,昂貴且笨重。直至2013年,Oculus Rift首次亮相,依託技術升級與零部件成本下降,使VR頭盔性能得到提升,價格也降了下來。不過這是後話。

2009年,他在CG巨頭水晶石集團研究中心,帶著一組黑科技小分隊負責虛擬現實與人機交互領域的開發。

4年後,趙陽帶著分隊核心成員離職創業。

“團隊出來,首先要活下來,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基於此前基礎,趙陽帶著團隊做起了數字展陳相關工作。

2015年年初,團隊的項目是還做得順手,但天天往復來回這樣的“小而碎”,多少有點消磨意志。

一天,他順手點開YouTube,VR主題公園The Void的首部宣傳片正在播放。趙陽一拍大腿,“這不就是我一直想要做的東西嗎!”

團隊一碰頭,“虛擬現實大方向應該到了,技術與經驗的積累也差不多了,做吧”。隨後,神祕谷(ManaVR)成立。

慣性動捕+“定位地板”

說到積累,要追溯到2009年的一次擼串。杯酒交替中,趙陽的特警朋友提到了虛擬練兵這回事。趙陽心下詫異,“一個不懂計算機技術的人,為什麼會想到這種需求?”

他留了心思,隨後瞭解到這般需求已廣泛存在。彼時水晶石內部對虛擬現實也漸生需求,趙陽行動起來,做調研,比較不同的技術方案,分析優劣等。

對於VR方案來說,定位與動作捕捉是最基本的需求點。趙陽帶著團隊先後對UWB定位技術、其他無線定位技術,以及光學定位技術等方案的優劣做了對比分析:

UWB定位技術屬於無線定位,是利用脈衝信號進行高速無線數據傳輸的短程通信技術。

儘管其穿牆性能比別的無線技術相對要好,但由於它所覆蓋的頻段內所有的無線通信均會對其產生干擾,以及人群聚集造成的“水衰”等緣故,仍然會不確定的衰減,導致其精度有限。

光學定位技術則是使用高速工業攝像機對目標物進行拍攝,再根據得到的目標圖像、攝像機自身的位置信息,推算出目標物的位置與姿態等信息。

團隊起初也做出了有源馬克點版本的光學定位方案,但在推出可用的樣機後,經過權衡,趙陽決定下馬該方案。

這是因為光學定位不僅對光環境的要求頗高,方案的昂貴、不同人體之間的遮擋與丟失、多人大空間互動場景下的弱身份識別、維護成本高以及大空間多人定位時下半身定位的缺失也是光學定位存在的缺陷。

下半身定位的缺失,會大為弱化人在虛擬現實環境中的沉浸感,成本高和維護不便則降低了該方案的商業價值。

趙陽想要找到解決方法。“沒有參照物可參考,給自個兒挖了一個巨坑。”

團隊天天聚在一起開腦洞,他們決定從腳部方案出發。“移動是從腳部發出的,腳部的位置與精度決定了全身的位置與精度。”

事實上,通過地面來定位的思路以前有人提出過,但沒能將其優化至可市場化的程度。所以,趙陽團隊所做的,就是將這種思路可行化。

“量變引起質變”,2016年年初的某日,團隊中一位成員終於開對了腦洞,隨後便是想法的驗證,從原型機到樣機迭代……

該想法是步態輸入方案及“定位地板”的基礎:在地板內置傳感器,腳上有另一傳感器,通過傳感器的位置排列建立座標體系後,二維座標信息持續被輸出,再把腳部的數據通過算法與慣性動作捕捉得到的數據進行混合運算,即可實現人體的精準全身定位。

他離職CG巨頭創業 研發VR動捕與定位方案 多人互動不再混亂 獲投750萬

◆身著動作捕捉套裝的三人

“我們給慣性動作捕捉從腳部引入了外部的絕對參考座標,隨時刷新狀態,消滅了單純慣性動作捕捉的累計誤差”,趙陽概括到。

基於此,該方案同時解決了遮擋、維護成本高與多人大空間互動下的弱身份識別等問題。

獲天使輪融資

同樣在年初,神祕谷完成紫牛基金、創見資本投資的750萬元天使輪融資。“我和王銳(CTO)那段時間在知乎上很活躍,被紫牛基金的人注意到了,後來他們就找到我們。”

到去年年底,團隊都在不斷迭代優化硬件與軟件。此前團隊也曾開發3D引擎,為軍事仿真與工業仿真項目出成套使用方案,不過由於“引擎作為基礎工具,變現路徑過長”,趙陽並未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今年一月,團隊陸續發售動作捕捉、步態輸入定位等套裝。

目前,神祕谷的“定位地板”定價為每平米1000元,規模生產後有可能降至數百元,今年已簽約的B端項目總金額約2000萬元。

近期,團隊正在對動作捕捉系統進行自適應優化,“用戶穿好設備後,來回走兩步,系統就能完成自動標定”。此前,團隊已經完成從基礎的多姿勢標定到一鍵標定的優化。

動作捕捉設備的穿戴方式優化也在進行中,外骨骼版本已推出樣機,無線版本則將於下半年推向市場。

此外,8月團隊還將推出單一腳部定位裝置,主要會用於弱交互項目之中。

/The End/

編輯 楊雨晨 校對 郝陶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