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悅

策劃:指文號角工作室

1895 年 5 月 8 日,《馬關條約》在山東煙臺換約生效,中日甲午戰爭以清王朝的徹底失敗告終,也標誌著自 19 世紀 60 年代開始的以軍事自強為主旨的洋務運動的失敗。戰敗後的中國,在東亞的國際地位被日本取而代之,緊隨而來的是如何儘快彌補戰爭創傷、恢復元氣。

原本根據《馬關條約》的規定,中國需要將臺灣、澎湖列島以及遼東半島的一部割讓給日本,然而對東北亞地區存在戰略野心的俄羅斯早視中國東北為囊中之物,不願看到日本侵佔,於是在 1895 年 5 月聯合對東亞有著利益野心的法國、德國一起,正式告誡日本,發起三國還遼。新崛起的日本面對歐洲三個強國的威逼,被迫放棄了對遼東的割佔要求。此事之後,包括李鴻章在內的很多清王朝高層官員視沙俄為可靠盟友,親俄成了甲午戰爭後清王朝的重要外交方略,圍繞著光緒七年版雙龍寶星而出現的最後改良,也就在這時發生。

1894 年 11 月 1 日,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三世(Alexander III)去世,清政府派前駐俄公使、現任湖北布政使王之春作為特使,前往俄國弔唁,參加亞歷山大的葬禮。王之春 1895 年初在俄國時,俄國政府贈予其一枚華麗無比的頭等寶星,對此,中方因沒有預備相應的禮物,場面顯得稍有尷尬。

事後,俄方官員私下向中國駐德、法、俄三國公使許景澄提醒,告知俄國將於 1896 年正式為新沙皇舉行加冕儀式,希望中國派特使來致賀,同時特別提出了中方應該向新沙皇贈送寶星或者其他禮物,“明歲俄主加冕,中國致賀之禮宜備儀物或贈寶星”。因為贈給對方國君寶星事關國家禮儀,又經俄國方面向沙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彙報,尼古拉二世則表示對中國寶星非常期待,“中國如有贈寶星美意,極願領受”。

1895 年秋季,許景澄就此事致信總理衙門彙報,因俄國沙皇將於 1896 年舉行加冕,許景澄提議相應的寶星應當在 1895 年末、1896 年初製作完畢。非常特別的是,許景澄在信中還格外向總理衙門提起了寶星的用料、設計。許景澄發現,此前俄國政府頒發給王之春的那枚寶星鑲滿了鑽石,價值估計在5000 銀元以上,而中國的雙龍寶星就算是頭等的,也不過只是黃金質地而已,在價值上無法與之匹敵,“均用金地,無由表異”,為此許景澄認為“在我亦不必示之以儉”,應對雙龍寶星做出增加其價值的改動, “格外加工,鏤飾精巧”,寶星上鑲嵌的珍珠則建議採用貴重的東珠。相應的寶星以及配套的金龍寶帶在國內製作完成後,許景澄提議直接由郵路寄送到俄國即可。

1895 年 11 月 30 日,總理衙門據此上奏,在許景澄所說的寶星材質基礎上又做了增加,除了用上好的東珠外,總理衙門提議還要在寶星上加上鑽石。清廷旋即下諭,命令相應的寶星直接由提出豪華版寶星設想的許景澄在國外負責訂製。

之後的具體辦理過程顯示,許景澄成了繼當年提出光緒七年寶星方案的曾紀澤之後,又一位直接介入到具體寶星工作中的外交官。

1895 年的歲末,俄國聖彼得堡一家首飾店迎來了一位出手闊綽的外國豪客。得到訂製寶星諭旨的許景澄,按照光緒七年雙龍寶星章程中頭等第一寶星的圖樣,親自摹繪放樣,而後尋訪到了首飾店,與設計師一起協商寶星上的用料和鑲嵌裝飾方法,並估算造價。經過討論,這枚準備贈送給俄國沙皇的雙龍寶星以鑽石為底,也就是完全使用鑽石構成,通過金絲聯絡而形成寶星造型(推測仍為長方牌狀),不算邊角小料,總計使用 278 顆鑽石。寶星表面的雙龍,用金絲在鑽石底之上盤出龍形以及鱗甲輪廓,而後用藍色琺琅填色,以符合光緒七年雙龍寶星制度的規制。製作這枚特製豪華版的雙龍寶星將要耗費三個月的時間,總計所用的鑽石、金絲、琺琅以及相應的人工費用為 7020 盧布,約合近 7000 兩銀。

在核定了寶星的基本工藝、造價之後,另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尋覓頭等第一寶星上所需的那枚大珍珠。許景澄先後在聖彼得堡和柏林查訪,所見的珍珠大都造型不正,“雖有大顆,率系橢圓、扁圓等形”,此後一名倫敦的珠寶商找到了一顆重 52.5 格林(3.4 克),“光淨而正圓”的大珍珠,索價 13000 馬克,許景澄再三商減,以 9000 馬克的價格購得。

按照光緒七年版雙龍寶星章程的設計,寶星均只配發領綬,高等級寶星如果需要換用大綬,則由受獎者自行制配。此次贈送給俄國沙皇的頭等第一寶星需要配大綬,而且顯然不能讓俄國沙皇去自制,許景澄根據光緒七年版寶星圖樣上放大尺寸,先是委託在北京製作這條綬帶,後來擔心渤海灣冬季結冰,海運不通,寄送會發生延誤,又另外在廣東定做了一條金龍大帶。

得知中方在聖彼得堡定做寶星,俄國外務大臣羅拔諾夫(Lobanov Rostowski)似有不快,稱“中國工物精美,何以寶星在洋置辦”,許景澄一面以中國不產鑽石為由搪塞,一面則將自己從倫敦珠寶商出買到的大珍珠偽稱是中國產,同時提醒總理衙門在與俄國辦理交涉時不要將這一層說漏。 俄國對華多方需索,而清王朝官員一味應承的這一幕,恰好是當時中俄間不對稱關係的真實寫照。

1896 年時屆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清政府原計劃派參加亞歷山大三世葬禮的王之春直接留在歐洲作為特使致賀,後決定改派李鴻章作為頭等欽差大臣。3 月 28 日,李鴻章率李經方、李經述、于式枚、羅豐祿等隨員,以及朝鮮特使閔泳渙等一行從上海乘坐法國郵輪出發,取海道前往俄國。輪船途經香港、新加坡各口,由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再取道博斯普魯斯海峽駛入黑海,1896 年 4 月 27 日抵達俄羅斯港口城市敖德薩(Odessa)。李鴻章一行登岸時,俄國方面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俄兵列隊護送,導以中俄旗幟,佐以亞歐音樂”“碼頭左右,升旗掛彩,色色鮮明。使節既到,即由俄國光祿寺官致送饅首及鹽”。由俄國開始,李鴻章對歐美各國進行了長達數月的訪問考察,期間賓主之間都以寶星、勳章作為主要的相贈禮物,使得李鴻章的歐美之行成了一趟始終有寶星相伴的奇特經歷。

在敖德薩上岸後,李鴻章一行乘坐專列於 4 月 30 日抵達聖彼得堡。5 月4 日,李鴻章乘坐沙皇派出的金馬車前往紅村行宮覲見,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接見,李鴻章呈遞國書後,將中國政府準備的致賀禮物贈上,並致賀詞“代大皇帝申謝俄皇拒日奪遼之美意,敬賀加冕上儀,更願永敦輯睦”。李鴻章呈送的禮物中,由許景澄在聖彼得堡定做的那枚頭等第一雙龍寶星最為奪目,略為可惜的是,由於對寶星制度的理解不足,這枚耗資萬兩白銀製作的寶星只是佩在大綬帶上的掛章,而並不是單獨佩於胸前的大寶星,並不方便和其他勳章同時佩戴,在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很多歷史照片上,都難以尋覓到這枚特殊的雙龍寶星。

沙皇要求清政府贈送的豪華版雙龍寶星,價值幾何?

編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圖左:沙皇尼古拉二世是唯一一枚鑽石雙龍寶星的獲得者。圖右:沙皇俄國聖葉卡捷琳娜勳章綬章。

本文節選自《龍星初輝:清代寶星勳章圖史》

沙皇要求清政府贈送的豪華版雙龍寶星,價值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