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只角到“上海新城”,區域“歧視潛規則”下如何實現公平發展

徐家彙 經濟 陸家嘴 上海大學 人民智庫 2017-05-12

前陣子,一篇叫《京城地域歧視指南》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作者曾在文中指出,上海的地域歧視“以人民廣場為圓心,黃埔靜安為半徑,一層一層畫同心圓。離圓心越遠,被歧視程度越深。”

從上只角到“上海新城”,區域“歧視潛規則”下如何實現公平發展

在“新上海人”眼裡,如果上海一定要有“中心”,那麼“政治中心”在人民廣場、“經濟中心”在陸家嘴。從房價邏輯來看,上海又是多中心的,陸家嘴、 淮海路、徐家彙、虹橋、中山公園、甚至大寧、五角場等商圈,都會形成“房價等高線”的某個頂點,然後逐層往下,直到接上另一個等高線圈的作用。但“老上海”心中,上海市區永遠只分“上只角”和“下只角”,至於奉賢、寶山、崇明這種“郊區”則根本沒能拿到“歧視鏈條”的入場券。“上只角”也大概是這個金錢至上的摩登城市少數可以稱之為“情懷”的東西。

專屬老上海的“上只角”情懷——上海祕密

“上只角” 只屬於南靜安、北盧灣,以及內環內北徐匯、東長寧的幾片區域,其劃分要追隨到上海的租界史。一般認為,舊上海時期的上海法租界和上海公共租界的西區大部分與中區屬於“上只角”,“靜安情結”和“盧 灣情結”也可能來源於此。彼時,這些地方是社會名流的聚居地,街道名字叫個“霞飛路”(今淮海路)、聖母院路(今瑞金一路)。

從上只角到“上海新城”,區域“歧視潛規則”下如何實現公平發展

上只角代表:武康路

“下只角”則是以前的華界以及其他城鄉結合部。蘇州河與黃浦江沿岸傳統上是工人階級的聚居地帶(外灘除外),遍佈棉紡廠、鋼鐵廠與各色碼頭,居住著靠出賣體力為生的蘇北人後裔。在“上只角”人看來,普陀的三灣一弄,南市的老城廂,徐匯盧灣的肇嘉浜路以南地區,統統都是傳說中滾地龍和棚戶區密集下只角,都是靠靠出賣體力為生的“下等人”。

“老上海”心中“上只角”對“下只角”的鄙夷也是由此而來。

上海“上下只角”新格局——地傾西南

隨著歷史的變遷,上海市區土地的深度開發及動遷改造,所謂傳統“上下只角”的界限曾經在一段時間裡模糊,但這個祕密還一直存在於這個城市之中。

上海大學的知名教授朱學勤說:“從平民而不是官員或文人雅士的觀點看,很容易發現這個城市有一個祕密:上海的市政建設投資僅就單位面積的投資總量而言,市區西南那一片,也就是今天所謂徐家彙那一片,遠遠超過西北、東北片等地區。而從生產的角度講,這個城市大部分的工廠是在東北片的楊浦、閘北等區;從文化生產的角度講,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集中在東北片,但新時期的市政建設投資遠遠不及西南片的徐彙區一帶。過去的‘上只角’和‘下只角’今天繼續延續,我稱之為:‘地傾西南’。”

從上只角到“上海新城”,區域“歧視潛規則”下如何實現公平發展

舊上海主體:租界與華界劃分圖

復旦大學教授、人文學者陳思和則表示:“地傾西南”不是現有政策造成的,而是殖民地文化遺留下來的歷史痕跡,但如果市政府毫無批判地把這個歷史遺留痕跡作為投資戰略依據,則是有問題的。

上海原來的公共租界是在南京路一帶,法租界在淮海路一帶,而東北的楊樹浦、北面的普陀、閘北都是工廠區。所以在開發引資的初期階段,不可能在東北地區建設豪華型住宅和高檔消費,這除了市政府的投資戰略以外,還有外資的商業利潤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在市政、環境、人文等多種綜合因素作用下,新的“上只角”仍隱匿在新的上海。

上海城市格局新趨勢——郊區化

最早上海有句民諺:“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但是1995年以後,上海中心城區核心區(黃浦、靜安、徐匯、長寧)改造速度明顯加快,中心城區邊緣區(虹口、楊浦、閘北、普陀、)住宅小區建設發展飛快,大批居民由中心區內核心區域的原居住地遷往近郊區以及遠郊的大規模新建住宅小區。到了2000年,浦東新區的快速崛起,同時,為實現將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戰略目標,上海開始了產業結構和工業佈局的大調整,中心城區的工業產值比重從1990年53%下降到1997年的28%左右(楊浦區2012年工業產值比重為60%),而郊區則從47%上升到72%。

企業的大批外遷帶動了部分企業職工居住地的改變。同時外來人口的湧入,也上海部分區域環境以及消費能力上發生了改變。加上房地產價格的總體水平和土地的級差價格決定了商貿、居住、工業等功能用地的聚散程度",上海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郊區化",隨著內環線、南北高架等道路設施的建設以及中心城區功能的大置換和城市邊緣新城區住宅的大規模建設,中心城區過密的人口迅速向邊緣城區擴散。在外環以外,嘉定、安亭、九亭、泗涇,周浦這些“老上海”從前不屑的“新城”,也建成了配套的萬達廣場,也有海底撈、辛香匯,和大批西裝革履的來滬精英。這裡地處魔都歧視鏈的下游,卻又承載了無數人的希望。每一列早班地鐵構成了這裡的骨骼,搭建起了一片新的熱土。

提升居民獲得感的重要因素——公平

在上海這座城市的車輪滾滾向前,全國乃至全球的優秀人士紛至沓來的時候,屬於“老上海”的“上只角”情節大概只剩下調侃了含義,對生活並無實際指導意義。上海這座城市最值得驕傲的不是老上海情節和飛漲的房價,而是其他區域所沒有的“公平”。以政府財政和規劃能力為保障的底線公平、機會公平和分配公平是決定居民獲得感的重要因素。

人民智庫根據2015年上海統計年鑑等提供的公開統計數據,通過以底線公平、機會公平和分配公平為一級指標的經濟社會公平度評價體系,對上海市所屬17區的經濟社會公平度進行了測評、排名、比較和進一步分析。

指標解讀

底線公平

一個區的最低生活保障參保人數佔該區年末(常住)總人數的比重

機會公平

中學教育完成率以普通中學當年畢業總人數與三年前普通中學招生人數之比

分配公平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佔公共財政支出的百分比

測評結果

從上只角到“上海新城”,區域“歧視潛規則”下如何實現公平發展

“老皇族”靜安區雖然人均GDP領跑上海,但經濟社會公平度在17區中位列倒數第三。比較分析結果顯示,但底線公平度、分配公平度排名靠後(分別位列第12、第15)。為此,對於靜安區,採取積極的就業措施促進更多貧困人口脫貧,提高社會民生方面的公共財政支出水平,是其今後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公平度的兩個重點。

從上只角到“上海新城”,區域“歧視潛規則”下如何實現公平發展

本世紀的”新貴“經濟奇蹟浦東新區雖底線公平略強(位列第7),但機會公平度和分配公平度排名均靠後(均位列第14),所以其經濟社會公平度在17區中位列第13。為此,對於浦東新區,努力提高中學教育完成率,提高社會民生方面的公共財政支出水平,是其今後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公平度的兩個重點。

從上只角到“上海新城”,區域“歧視潛規則”下如何實現公平發展

經濟社會公平度在17區中居首位的是松江區。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這主要得益於該區底線公平度、機會公平度和分配公平度排名均較高(分別位列第2、第3和第3)。相對而言,對於松江區,進一步提高中等教育完成率,提高社會民生方面的公共財政支出水平,是其今後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公平度的兩個重點。

從上只角到“上海新城”,區域“歧視潛規則”下如何實現公平發展

原文為《國家治理》週刊2017年4月第四期《對上海市所屬17區經濟社會公平度 的測評及排名》

執筆:王瑩

編輯:孫婧雯

製圖:範璽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