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的話舒淇早說過了,再看看徐帆談馮小剛,娛樂圈的事齊了

很多年前,在被問及娛樂圈美女如雲,擔不擔心馮小剛時,徐帆說了一段話:“以前很擔心,但後來就不擔心了。得,你得這麼想,你擔心也沒有用啊?他不怎麼著,人家生往上闖,那你說這怎麼辦?人家跟勇闖奪命島似的拼命,這怎麼弄啊……到了後來就覺得,反正我們家這是男的,吃虧的不是我們。有一個算一個,倒在我們家槍底下,我不吃虧。”

徐帆不只一次在訪談中表示這樣的意思,我看到過的至少就有三次。比如《金星秀》中金星問起類似的問題,徐帆同樣答:“我們家人是男的,你讓他佔便宜就佔唄!”

遙想馮導雄姿英發,代表妻子代表家庭挺槍躍馬在外佔便宜,不容易。

而看似柔弱順從,徐帆也絕對是個狠人。

鄭爽的話舒淇早說過了,再看看徐帆談馮小剛,娛樂圈的事齊了

徐帆的話讓人想起位古代美女,《浮生六記》作者沈復之妻陳芸。這丫頭古靈精怪,沈復字三白,芸娘笑言“與白有緣,將來恐白字連篇爾”。“三白”啊,起這名,你不怕成“白字先生”?

遊湖時她會笑輓歌妓至夫君懷中,“請君暢懷摸索爾”。美女坐懷,夫君你就敞開了亂吧!十八摸吧!咱們家不要柳下惠。

林語堂感嘆芸娘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子,這回徐帆把話說透了。徐老師都“浮生六記”了,馮導時時稱讚娶了她“三生有幸”,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鄭爽的話舒淇早說過了,再看看徐帆談馮小剛,娛樂圈的事齊了

每個行業都有一些頂尖兒的人物,沾上他就獲益無窮,馮小剛這樣的名導,在娛樂圈,要沒人撲才不正常。

徐帆這種“破罐子破摔”的打法好嗎?當然不好。但她很聰明,明知管不了,那就只能隨他去了。同時,還把這事挑明瞭,讓馮小剛多少也收著點兒。

如果說徐帆這些話有什麼積極的一面,那就是以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別把娛樂圈中的任何人想得多高尚,這行當的誘惑,幾乎沒人能抵擋。

你也別覺得比明星們高尚,永遠不要高估任何人包括你自己的人性,美女扎堆,金錢橫流,把馮小剛換成你,也一樣,或者更會玩。

鄭爽的話舒淇早說過了,再看看徐帆談馮小剛,娛樂圈的事齊了

這兩天“鄭爽道歉”上了熱搜,這妹子又惹了啥禍呢?

因為迴應主演的電視劇《流淌的美好時光》收視不理想時,說了句 “有很多人說收視率,我的人生不只有電視劇,你的人生你隨意。” “賺完錢就滾去做讓自己踏實的事,失敗成功都是我自己的事。”

就這麼點東西,就有人吵吵著“脫粉”、“聯名把她趕出娛樂圈”,你們這是虛偽成精了,還是假大空的話聽得太多了?

拍戲就為賺錢,這話簡直太對了!有啥可道歉的?演員拍戲不就為了賺錢麼?為什麼非得逼著他們“為了藝術”?

鄭爽的話舒淇早說過了,再看看徐帆談馮小剛,娛樂圈的事齊了

我們總是習慣於把事情拔得“有意義”,多年前有段時間,打擦邊球拍裸戲風行,脫了的演員們接受採訪時都會一臉正氣的給你一句——俺們這叫“為藝術獻身”。

現在很少人有這麼說的了,哈哈,“為藝術獻身”,你再聽這話,簡直樂死個人。

香港的藝人們不會這麼說,舒淇說什麼樣的爛片我沒拍過?拍電影就為了賺錢。

拍過《新不了情》、《旺角黑夜》的香港導演爾冬升把話說得更透:“電影圈沒蠢人的,你要很清楚你是為了名利,做是為了物質。”

他們把娛樂圈的本質直實還原。

鄭爽的話舒淇早說過了,再看看徐帆談馮小剛,娛樂圈的事齊了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別管幹啥職業,首先是為了自個兒活得更好。你為啥聽不到農民說種地是“為了鑽研土地技術”,而總是聽一些演員胡噴“演戲是為了藝術”?

因為演員比農民“會演戲”。

這年頭動不動跟你扯“為了藝術”、“德藝雙馨”的,騙子居多,得了便宜還賣乖的那種。你少給他點錢試試?

別把這個行當想象得有多高尚,你上班是為了賺錢,演員拍戲跟你一樣也是為了賺錢。大家擠破頭想進這個行業,也是因為賺錢多賺錢快,還能名利雙收。

鄭爽的話舒淇早說過了,再看看徐帆談馮小剛,娛樂圈的事齊了

那些指責鄭爽只會嘟嘴瞪眼的,這麼多年了你還看不出嗎?她的演技就這水平了,不可能再有啥飛躍性的提升。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能提升的,這不是“職業道德”的問題,這是“職業能力”的問題。

鄭爽演技差,你以為導演不知道麼?投資人不知道麼?他們比你更清楚。你不會動腦子想想麼:為啥鄭爽演成這樣,導演會讓她過

鄭爽的話舒淇早說過了,再看看徐帆談馮小剛,娛樂圈的事齊了

演員應該負責的就是導演,而不是觀眾。影視劇首先是“導演的藝術”、“編劇的藝術”,演員只是錦上添花。至於說“職業道德”、“職業精神”什麼的,演員把戲拍完了,導演點頭認可了,就完成了這些。

能力有大小,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儘量把事做好,“職業道德”足已。

前些天,演員王勁鬆說了段話——“我真的很遺憾,什麼時候我們這個職業成了一個背臺詞都要被表揚的職業了?背臺詞是什麼?背臺詞是你上戰場的那支槍,你能告訴我說你到了戰壕裡沒拿槍嗎?你多不要臉哪?”

這就是這個行當的現狀,這才叫沒有“職業精神”,說拍戲是為了賺錢的,太有“職業精神”了,“三觀”太正了。

“給大家帶來快樂和笑聲”說得很好聽很高大上,然而對演員來說,這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只有兩個字——賺錢

鄭爽的話舒淇早說過了,再看看徐帆談馮小剛,娛樂圈的事齊了

戲演得棒有人捧場,演員就有錢賺;戲演得不好,演員就沒錢賺。你不好好鑽研“演技”是吧?那就無戲可拍,那就沒人理你。

想賺錢得看觀眾買不買賬,正常的演出市場,不該是這樣麼?

可這個圈子偏偏不是這樣。

現在的電視劇,很大的精力都沒放在影片本身,而是“廣告植入”,片子的收視率和口碑誰也不好說,咱先把錢賺了。

要植入的廣告招商是在片子開拍前就完成了的,怎麼樣才能讓那些財大氣粗的企業家投大錢?很簡單,著名導演加流量明星,比如鄭爽這樣的。

這就是為什麼一些明星演技爛,可很多導演、製片人還是趨之若鶩,因為人能攬錢。

這也是“實力派”面對“偶像派”的無奈,一窩蜂的投資人捧著錢湧向能賺快錢的“偶像派”,而那些真正的“實力派”,不但賺得少,甚至還無戲可拍。

論演技,一個段奕宏能頂10個鄭爽還拐彎,可他賺的錢有鄭爽多麼?可悲。

這個圈子太畸形太現實,毫無演技出場費動輒千萬上億的怪現象頻現,可這事怪“偶像派”演員麼?

鄭爽的話舒淇早說過了,再看看徐帆談馮小剛,娛樂圈的事齊了

跟娛樂圈一樣,文化圈也沒蠢人,名利在前,也個個蠢蠢欲動。

而且文人比演員更會扯,叫得最響的是“淡泊名利”,“扯淡”嘛!而一旦有了不淡泊的機會,一個比一個搶得凶。

還以鄭爽主演的這部《流淌的美好時光》為例來說說,這片子改編自郭敬明的小說《悲傷逆流成河》。十年前,2009年,郭敬明出任長江出版集團副總編,相關人員說特聘小郭是因其業績驕人,《悲傷逆流成河》和《小時代》都破了百萬銷量,《最小說》單冊月銷量高達70萬冊,旗下籤約作家圖書銷量也在20萬冊以上。這都說明他在培養新人、主編雜誌、寫作上取得的成績,“我們看重的正是這一點”。

這位同志有點羅嗦,其實說白了就一句話,郭敬明能帶來“很多很多的錢”,就像韓寒評價的一樣——“他一直致力於研究如何用最少的文字賺到最多的錢”。

2008年長江出版集團銷售總碼洋兩個億,郭敬明的書就佔了一半,絕對是撐起了半壁江山。這樣一棵搖錢樹,誰都怕失去,只有成了自家人才安心。長江出版集團拿下他,是長遠戰略,白花花的銀子自會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的湧來。

說白了,長江當年聘郭敬明,是“為了文化事業”麼?為了“賺錢”!只是人說話比鄭爽聰明。

除了“賺錢事業”,郭敬明推動了什麼“文化事業”?

鄭爽的話舒淇早說過了,再看看徐帆談馮小剛,娛樂圈的事齊了

現在國內電視劇的植入廣告,已經到了“無法”、“無天”、“無良心”的程度,你在全球的娛樂圈看一看,沒有一個這麼赤裸裸硬玩的。

而這些無法無天無良心的“三無”電視植入廣告,有個特點,“為了藝術”的老戲骨往往比小鮮肉、當紅花旦們更能忽悠。

而這些在影視劇中扎堆推銷廣告的,一到了採訪鏡頭前,就扎堆跟你聊“戲比天大”。看著這些個老“藝術家”們拿足了錢還靦著個臉“我們不為賺錢”,讓人再聽到什麼“為了藝術”的話就想吐,你們高歌的所謂為了“藝術效果”呢?

鄭爽的話舒淇早說過了,再看看徐帆談馮小剛,娛樂圈的事齊了

徐帆、鄭爽,一個談色,一個談錢,把娛樂圈的真實面目擺在大家面前,比那些人前人模狗樣、人後一肚子齷齪的,真實。也提醒大家,別讓某些人又做那啥又立牌坊。

“食色,性也”,很多人認為這是孔夫子的名言,其實是與孟子同時代的告子說的。孔子倒也說過句類似的話——“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話出自《禮記》。

這兩位夫子真是好啊,真正的大家風範,不像某些專家那樣,動不動就拿誰也聽不懂的詞玩高深裝犢子,老人家心明眼亮,一下就把人生的兩個基本點拎了出來,用幾個小學生都看能懂的字,就這麼簡單直白嘎嘣脆的傳道授業解惑。

上下五千年,縱橫一萬里,試問這天下事,有哪一項不是圍繞著“生存”和“娛樂”這最基本的兩項展開?

真的覺得所有的文化人都應該好好向夫子們學學,繼承發揚他們這種“明人不說暗話”、“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的良好治學精神,可惜事情的發展卻往往是反著。

當今的娛樂圈,明星們不但賺到了不可思議的金錢,還要往臉上貼金。打著“文化”“藝術”的幌子坑蒙拐騙的多了,可有些貨偏偏還傻著個臉跟著明星推波助瀾,說“賺錢”就“三觀不正”,說“圖名”就“思想低俗”,很想對他們說句特有“文化”的話:汝之頭為驢所踢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