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8歲老漢撿廢品攢出10多套“房” 全小區都聽他講故事

雪糕 攝影 社會 玩轉北京 2017-03-30

牙籤、雪糕棍、一次性筷子、三合板邊角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些東西應該隨手扔進垃圾桶。但在昌平天通苑社區88歲老人張福順手中,這些物品組合成了一個個房屋模型,承載起他多年來的居住記憶。

北京88歲老漢撿廢品攢出10多套“房” 全小區都聽他講故事

春光明媚,陽光照得張福順家陽臺上亮堂堂的,這裡也是他的“小作坊”。他小心地從玻璃展櫃中拿出一個房屋模型,仔細看,用雪糕棍製成的“院牆籬笆”有些開膠了,牙籤製成的窗櫺也鬆動了。趁著光線充足,他開始用膠水修補起幾處缺損。

北京88歲老漢撿廢品攢出10多套“房” 全小區都聽他講故事

這個房屋模型,正是按照他記憶中老家房屋的樣子製作而成的。工作原因,張福順曾10多次搬家,從東北到北京,每棟房屋都留存下他的記憶。前些年,他用一年多時間,將自己住過的10多處住所手工打造成房屋模型,就是為了完整地保存這份珍貴回憶。

北京88歲老漢撿廢品攢出10多套“房” 全小區都聽他講故事

“當年照相不容易,從沒想到給老房子留張照片。”張福順說,第一次搬家,是因為吉林北山改建公園,他家從山上的老宅子搬遷下來。那時候他才四五歲,但老宅子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記得院子裡有一條很長的走廊,上面爬滿各種植物,夏天的時候會掛上成串的瓜果。

張福順做的第一個房屋模型,也正是這處老宅。

隔行如隔山,在鐵路系統工作了大半輩子,張福順對製作房屋模型並不在行,第一次嘗試,也是以失敗告終,“做好的房屋和院子比例不對,看上去很彆扭。”

北京88歲老漢撿廢品攢出10多套“房” 全小區都聽他講故事

張福順很快又找來材料,重新開始製作。一根窗櫺,一幅貼畫,一張土炕,一床棉被,他都力求能跟記憶中的一樣。連屋外堆放的柴火,他都用一次性筷子模擬出來。

北京88歲老漢撿廢品攢出10多套“房” 全小區都聽他講故事

這一次,他的房屋模型終於成功。

隨後的一段時間裡,牛街民房、夕照寺鐵路宿舍等十多處曾住過的地方,都被張福順製作成了房屋模型,並精心安放進玻璃罩子裡,擺進了展櫃,成了老人的寶貝。

隨著這些房屋模型的建成,一段段被歲月塵封的溫暖記憶也漸漸重現在張福順眼前,偎依著母親看日食、和哥哥姐姐一起盼望過開齋節,求學、上班、結婚、生子……80多年的過往歲月就濃縮在這些房屋模型中。

北京88歲老漢撿廢品攢出10多套“房” 全小區都聽他講故事

這幾年,一有空,張福順就會給家人講這些房屋模型背後的故事,連小區裡的大人小孩也成為他的忠實聽眾。這些帶著歲月溫度的溫暖記憶,也正傳遞給越來越多的人。

版權聲明:

本文由“玩轉北京”原創,同步發表於百家號、頭條號、企鵝號、UC號等平臺,未經授權,謝絕轉載,盜版必究。推廣合作請聯繫微信jiayinsong.

相關推薦

推薦中...